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古文觀止(簡體書)
滿額折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古文觀止(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 元
定價
:NT$ 72 元
優惠價
8763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
所選文章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主要面貌。本書入選之文篇幅短小,大多膾炙人口,易于記誦。
我們這次選編以中華書局本為底本,綜合參考了較流行的各家版本,進行精選。這些選文基本上可以反映“二吳”原書的面貌。在體例安排上,于古籍和人名下分列篇目,有原文、注釋和譯文。注釋中涉及的人和事盡可能詳解,給讀者提供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

作者簡介

吳楚材,名乘權,字子輿,號楚材,浙江清山陰州山人。他一生研習古文,好讀經史。
吳調侯,吳楚材之侄。二人均飽覽經典,皆不宜仕途而埋沒民間;都長期從事私塾教學,因合編《古文觀止》而留名后世。

名人/編輯推薦

中華民族燦爛文明史,典范文章浩如煙海,《古文觀止》所收散文皆是上乘之作,均為歷代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古文觀止》影響巨大,一版再版,長盛不衰。

書摘/試閱

鄭伯克段于鄢
《左傳》
【題解】
本文講的是春秋早期鄭國兄弟相爭的故事。文章對 于戰爭一筆帶過,著重描寫了武姜對共叔段的偏愛,點 明這種偏愛導致了共叔段野心的慢慢膨脹。莊公對共叔 段故意放任,直到共叔段準備發動叛逆的戰爭,莊公才 發動大軍迅速平定了叛亂。戰爭后,莊公被潁考叔的孝 心感化,與武姜重歸于好。
【原文】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 公寤生①,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 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請京, 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②,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 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 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 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 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 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③曰:“國不 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 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 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昵,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 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 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 叔出奔共。 書 曰 : “ 鄭 伯 克 段 于 鄢 。 ” 段 不 弟 , 故 不 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 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④,無相見 也!”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 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 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 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 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 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 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 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注釋】
①寤生:寤,倒著。寤生,出生的時候腳先出來,難 產的一種。
②雉:古建筑量法,長三丈,高一丈。
③公子呂:字子封。
④黃泉:一個意思是地下的泉水,一個意思是陰間。 后文中,潁考叔巧妙地用一詞多義的手法化解了僵局。
【譯文】
初,鄭武公迎娶了申國的女子為妻,并稱她為 武姜。武姜生下了莊公與共叔段。莊公出生的時候難 產,驚嚇到武姜,于是武姜給他取名為“寤生”,并因 此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讓武公立共叔段為太 子,并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到了莊公成為鄭國國君的時候,武姜就代替共叔段向莊公請求以制邑為封地。莊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城邑,之前虢叔就是死在那里的,若是要封給他其他的城邑,我都可以聽從。”武姜就請求把京邑封給共叔段,莊公答應讓共叔段居住在那里,所以稱他為京城大叔。鄭大夫祭仲說:“分封的城池,城墻如果超過三百丈長,就會變成國家的禍害。先王規定的制度是:國內大的城池的城墻不能夠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夠超過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夠超過它的九分之一。現在,京城的城墻的長度不符合規定,不符合先王的制度,您恐怕會忍受不了。”莊公說:“武姜想要這樣,我如何才能避免這種禍患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里會有滿足的時候!不如趁早為他安排一個場所,不要讓禍患滋生蔓延,如果禍患滋長蔓延以后就更難辦了。蔓延開來的野草尚且很難清除干凈,更何況是您那備受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不義的事情做多了,必定會自己走向滅亡,你姑且等著看吧。”之后不久,共叔段把原來屬于鄭國西邊和北邊的邊城,暗中納入自己的掌控。公子呂說:“一個國家不能承受兩個國君的統治,您現在準備怎么辦?如果您打算把鄭國交給共叔段管理,那么我請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給他,那么就請消滅掉他,不要使百姓們產生二心。”莊公說:“不需要管他,他自己將會遭到災禍的。”共叔段又把兩個邊城改為自己掌控的地方,一直延伸到廩延。公子呂說:“可以出擊了!如果土地變多了,他將會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擁護。”莊公說:“對君王不忠義,對兄長不親近,土地就算再多,也終將崩潰。”共叔段修葺城郭,聚集人民,修繕盔甲兵器,準備好了士兵和戰車,準備襲擊鄭國國都,武姜準備作為內應為共叔段開啟城門。莊公知道了共叔段襲擊的日期,說:“可以行動了!”于是命令公子呂率領二百輛戰車,去攻打京城。京城的人民背叛了共叔段,于是共叔段逃到了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攻打他。五月二十三,共叔段往共國逃去。
《春秋》記載的是:“鄭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 遵守做弟弟的本分去敬愛兄長,所以不稱他為弟弟;兄 弟二人如同兩個國君一樣打仗,所以用“克”字;把鄭 莊公稱為“鄭伯”,是挖苦他對弟弟缺少教化;趕走共 叔段是鄭莊公的意愿,所以不寫共叔段自己出逃,隱含 責難鄭莊公逼走共叔段的意思。 之后莊公就把武姜放置在城潁,而且發誓說:“不 到陰間,就不要再見面!”這之后莊公又后悔了。 有個叫潁考叔的人,是潁谷掌管筑城的官員,聽到 這件事以后,特意向鄭莊公進獻寶物。莊公賞賜他一起 吃飯。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特意把肉留著。莊公問他 為什么要這樣做。潁考叔答道:“我有母親,我吃過的東 西她都吃過,只是從未吃過君王賞賜的肉羹,請讓我帶 回去孝敬給她吃。”莊公說:“你有母親可以孝敬,唯獨 我卻沒有!”潁考叔說:“敢問您為什么這么說?”鄭莊 公把原因告訴潁考叔,并且表達了自己后悔的心情。潁 考叔回答說:“您有什么可擔憂的?只要挖掘土地直到挖 出泉水,在地道里見面,那誰敢說您違背了誓言呢?” 莊公聽從了他的話。莊公走進地道去拜見武姜,并賦詩 道:“在地道里相見,多么快樂和諧啊!”武姜走出地 道,賦詩道:“走到地道外面,多么快樂舒暢啊!”于是 武姜和莊公恢復了母親和兒子的關系,像從前一樣。 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純正的孝子,他不但孝敬 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莊公身上。《詩 經》說:‘孝子的孝是沒有窮盡的,永遠都能感化你的 同類。’大概說的就是這種事情吧!”
【作者簡介】
左丘明(前556—前451),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的 史學家。據說左丘明是一位盲人,與孔子同時代或在其 前。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說:“巧言、 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曹劌論戰
《左傳》
【題解】
本篇記敘了齊魯長勺之戰。長勺之戰是中國戰爭史 上以小敵大、以弱勝強的戰例。文章通過描寫曹劌 在戰前對民心所向的判斷,在戰時對士氣的睿智分析, 以及在戰后追擊時對敵情的判斷,將曹劌的沉著與智慧 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
【原文】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 “肉食者①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 謀。”遂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公曰:“犧牲②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 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 與 之 乘 , 戰 于 長 勺 。 公 將 鼓 之 , 劌 曰 : “ 未 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 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 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 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釋】
①肉食者:當權的人。
②犧牲:牛羊等祭祀用品。
【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季,齊國軍隊進攻我們魯國。魯 莊公準備應戰。曹劌請求覲見魯莊公。曹劌的同鄉說: “統治者肯定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到這里面 呢?”曹劌說:“統治者目光短淺,不能深遠地謀劃事 情。”于是曹劌入朝拜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 憑借什么來打仗?”魯莊公說:“衣食這類安于民生的 東西,我不敢獨自占有,一定把它們分享給其他人。” 曹劌說:“這種小的恩惠不能遍及所有人,百姓是不會 跟隨您的。”魯莊公說:“牛羊、玉器、絲織品等祭祀 用品,我從來不敢夸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誠信。”曹劌 說:“小信用不能取得上天的信任,神明是不會賜福于 您的。”魯莊公說:“無論案件大小,即使不能每一件 都查明,我也一定會根據實情進行裁決。”曹劌回答 說:“這才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去打 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從您一起去。” 作戰那天,魯莊公請曹劌和自己同坐一輛戰車。魯 軍和齊軍在長勺作戰。魯莊公準備擊鼓進軍。曹劌說: “還不行。”等到齊軍擊鼓三次之后。曹劌說:“可以 了。”齊國的軍隊戰敗。魯莊公想要追擊齊軍。曹劌 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去觀察齊軍車輪碾壓 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眺望齊軍軍隊, 然后說:“可以了。”于是追逐齊軍。 打敗齊軍以后,魯莊公詢問他獲勝的原因。曹劌回 答說:“所謂作戰,憑借的是士氣。次擊鼓能夠振 奮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降低 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衰竭了。敵軍的士氣已 經衰竭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就戰勝了他們。齊國 是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預料的,(追擊時)害怕他 們設有埋伏。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痕跡很混亂,望見 他們的旗幟都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們。”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禮記》
【題解】
本篇以簡練的語言講述了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場父殺 子的慘劇。太子申生明明知道父親聽信了驪姬的讒言, 卻為了保全父親的安逸,以自盡的方式成全孝道。文章 通過申生簡潔而真摯的心理表白,將他委婉曲折的孝心 描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
【原文】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盍①言 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 之心也。”曰:“然則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 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 使人辭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 以至于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茍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②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