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唐朝那些事兒(二)
滿額折

唐朝那些事兒(二)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繼當年明月後 風靡華人世界的說書天王
轟動重現 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盛世王朝

李世民的招牌大戲——「貞觀之治」,綜合眾家名角兒,傾力演出唐朝最輝煌的盛世!不過,這個「貞觀之治」並不像表面上這樣平和,在如日中天的治世背後,其實暗藏許多不為人知的黑箱作業……

本書特色
1.本書由大陸重量級歷史作家墨香滿樓執筆,以輕鬆戲謔又帶有品評的筆調,講述中國歷史上最輝煌、壯盛的唐朝故事。
2.歷史的關連總是環環相扣,相互牽引、相互影響。墨香滿樓非常注重歷史的連慣性,因此有別於一般歷史演義掐頭去尾即入正題的寫法,作家在講述唐朝的發跡時,非常耐心又精彩地為我們發掘「玄武門之變」的始末和「貞觀之治」的真相,抽絲剝繭、試圖廓清那些牽動歷史發展的不尋常往事。
3.墨香滿樓說:讀歷史,可以讓人變得知性而且感性;同時也相信,古人經歷的人生,與現代人要歷練的心境沒有太大不同。因此在行文走筆的當下,他常常在感慨處、驚嘆處,做出精闢的評點,既表述了自己的史觀,也提醒讀者多多利用古人的經驗和智慧,對應現在所面對的人生。

作者簡介

墨香滿樓

四個字的名字?他不是日本人,他是中國人,他有名有姓,本名喚做「倪亮」!他幾歲不重要、長相也不重要(鄉民請不要敲碗);因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多年來潛心研究中國歷史,好好的記者工作不幹,索性自個兒開個「墨香文化工作室」,擔任策畫總監。

倪亮的作品很多,包括:
《影響中國歷史的100個女人》
《改變中國進程的十大歷史事件》
《歷史的B面》
《皇帝的那些荒唐事兒》
《歷史上的十大經典博弈》
《漢朝這些人》
《清朝這些人》

他特別擅長以嬉笑怒罵、輕鬆調侃的筆鋒,剖析生硬的歷史檔案和史料文字,並推敲歷史人物心理狀態和歷史事件之發展軌跡,將其轉為現代語言,真實地呈現歷史真貌。

因其敘述口吻機趣橫生、文字生動饒富趣味,作品一推出,立即贏得讀者熱烈迴響,攻占各大銷售排行榜,歷久不下,因此被中國大陸文壇譽為「史上最牛的說書人」!

為什麽說他牛?因為他老家在河南洛陽,現下住北京。北京,就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的北京!說他是「牛」也沒錯,因為他住到了北京,作品還是「牛」!

目次

第一章 玄武門之變 
李淵立了大兒子李建成為太子,但與次子李世民間的鬥爭不斷,兩人又是拉攏嬪妃,又是惡搞口水戰、發黑函,無所不用其極地要詆毀對方,李建成要保住太子的地位,李世民想要搶到太子的地位;最後李世民先發制人的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殺死在玄武門前,還箝制了老爸李淵,他急切地想要證明,大唐江山是他李世民的!
第二章 洗牌
李世民終於坐上了皇帝的寶座,此刻他看著大殿下的群臣,心中百感交集。他一直認為,只有自己最合適這個位置,因為他為這刻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有好幾次還差點命喪敵手。不過,正是因為通過這些考驗,他才能擁有整個天下!下一步,他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執政團隊。
第三章 凌煙功臣
貞觀年間,李世民手中的大唐王朝可謂人才濟濟,這些人不僅跟隨李世民征戰天下,還參與了轟轟烈烈的玄武門之變。現在,他們全成了開國功臣!李世民對手下很夠意思,在他晚年的時候,因懷念這些老戰友,特命大畫家閻立本繪製了二十四張真人大小的功臣圖像,又命大書法家褚遂良題詞。這些畫像掛在皇宮內一座叫「凌煙閣」的小樓內,這些功臣是誰?
第四章 大漠風雲
李世民坐上了龍椅,面對當時北方最大的外患突厥,採取了一系列的戰略計畫和措施來削弱他們的力量,又同時加強自己的國力;在國內,他讓人民休養生息,在外交上,他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其實,他只是在等,在等一個機會,他要一次殲滅這個惱人的對手。這時的大唐,蓄勢待發,感覺很不好惹!
第五章 舉兵向西
除了東突厥之外,當時的大唐,還有一個外患是「吐谷渾」,這兩個外患一東一西,像一把鉗子緊緊扼住大唐的脖子,大唐只能繼續忍耐,幸好吐谷渾只是個小國,沒有突厥那麼強大的軍事實力,因此,即使打也只是小打小鬧,不會動搖大唐的統治根本。而突厥就不一樣了!因此,大唐不得不把自己大部分兵力駐紮在北方邊境上,在西北則採取防守狀態,儘量降低吐谷渾搶掠的程度。這下突厥滅了,換吐谷渾遭殃了,李世民決心要給吐谷渾一點顏色瞧瞧!

第六章 貞觀之治
漢朝過後,中國經歷了幾百年的分裂,又經過隋末戰亂,整個國家民生凋敝,國力已經是弱得不能再弱了!換了李世民執政,不到十年時間,就帶著國家走上一條希望、輝煌的道路。「貞觀」是李世民的年號,時代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盛世,但卻預告著大唐即將進入大治的盛世。
第七章 李世民的中年危機
所謂「歷史」,就是一樣的劇本不斷地換人重演,劇中那些梗、那些橋段,歷來都一樣,沒什麽多大改變,唐朝也是!建唐的李淵,被爭權奪位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搞得團團轉。李世民可能遺傳了老爸對家庭的割捨不掉的情感,重演了當時那場兄弟鬩牆的戲碼,只是他換了個角色,這次,換他當人家的老爸。
第八章 西域戰事
「高昌國」在絲綢之路上,是中原對外交流的主要道路,是大唐與西域的中介點。高昌也非常知道自在地理位置上的己的重要性,動不動就阻礙了絲綢之路上貿易往來,這赤裸裸的挑釁,讓李世民很不滿,他忍了很久很久!但唐朝初年,國家實力尚弱,後來隨著大唐北方戰事的結束,東突厥戰敗,大唐開始有餘力經營西域。李世民明白,大唐需要把西域握在自己手裡,而高昌國已經成了大唐控制西域的絆腳石,不滅不行!
第九章 和親
吐蕃王朝的興盛,離不開這個優秀的領導人松贊干布,在他的帶領下,吐蕃開始大規模地進行對外擴張。經過一番努力,吐蕃王朝在松贊干布的治理下,成為在東方僅次於大唐帝國的強大軍事政權,而大唐也對這個迅速崛起的遊牧政權,給予極大的關注。
第十章 凌煙閣止步
李世民的「英明」,讓兩個人很痛苦,他們分別是太子李承乾和侯君集:李承乾心愛的孌童被李世民處死,侯君集明明拿命征戰,打掉了吐谷渾,卻差點被李世民關進大牢中再也出不來,幸好後來得救。這兩個人傷心、難過、憤怒、不爽,於是他們開始發脾氣,決定造反!
第十一章 儲君之爭
貞觀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被廢,備受李世民寵愛的李泰得意洋洋,心想,太子之位非己莫屬!只是他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太子爭霸戰中,不僅是要當太子的人在鬥爭,權臣、外戚全部都想參一腳!畢竟,太子可是大唐未來的一國之君,抱緊大腿、押對寶,才是王道!

第十二章 東征高麗
解決完了儲君選任的「內憂」,李世民鬆了一口氣,現下換成處理「外患」了,這個外患是「高麗」。李世民想抓住高麗政變的時機出兵,或許,還可以在臨死的時候再加一筆功績。可惜到老了,已經有些許好大喜功的心態了,這場戰爭除了決策失誤以外,在戰爭的過程中,也不止一次出現戰略戰術上的錯誤,最後導致這場東征的失敗。從這次東征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晚年時期的李世民已經不是當初那位意氣風發、英明果斷的李世民了,現在的他充滿了猶疑和保守!
第十三章 對李治的教育
李世民悉心地調教李治,該如何做好一個皇帝,更不惜為他重新安排人事,把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支持他的大臣都安排在重要的實權位置,還把與李治不合拍的人清除出朝政,甚至不惜殺掉自己昔日的手下(像張亮),全力為李治組織執政團隊,確保大唐政權在自己手裡能平穩過渡。
第十四章 武則天出場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以經營木材為業,李淵任職河東和太原之時,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後,武家一直很昌盛。武則天從小性格強直,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歷深厚,培養了她的眼界和才幹,也許,成王之路在這時,就已經醞釀成形。
第十五章 烈士暮年
每個皇帝都有猜忌之心,只是有的人大而有的人小而已。因此,兵法上的離間計總是很管用,即使當時沒效果,也會為君臣之間埋下個猜疑的種子,就是因為皇帝的猜疑之心。沒辦法,皇帝老子擁有的東西太珍貴了,很難不引起人家眼紅、羨慕、嫉妒。所以,每個皇帝的責任就是好好保護自己祖宗打下的江山和基業,最好死死抓著!

書摘/試閱

「貞觀之治」的真相

在政治上,李世民下放了權力、限制王權,這份胸懷在歷史上還真是少見!他的仁政,接二連三的實行,另外還有一連串的土地政策嘉惠百姓。李世民這下子真像個跳樓大拍賣的老闆,寧願賠錢也要滿足百姓的需求。這「以民為本」的仁政,造就了「貞觀之治」著實讓他在中國歷史上,一紅紅了幾千年!不過,李世民所做的這些,背後其實是有個深沉的目的……

貞觀時期,李世民的另一條施政基本方針是「重安民」。
古代帝王一向標榜自己很重視老百姓,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是說說而已,老百姓在他們眼裡不算什麼,從他們的行為我們也能看出來,「魚肉百姓」這個詞,可不是白來的。
李世民也標榜自己重視百姓,但他的可貴之處在於,他並不是以一個高高在上的形象,給老百姓以「施捨」和「恩賜」,而是將百姓放在一個與自身統治存廢攸關的高度上!
……
貞觀十一年七月,關中地區發生洪災,暴雨連綿,很多百姓遭了災,失去了土地。於是,李世民就把自己的一處行宮的土地分給遭災的農民。
貞觀十八年二月,李世民視察靈口(現在的陝西省臨潼縣),發現這裡的青壯男人每人才分到三十畝土地,而當時的標準卻是一百畝。李世民很擔心農民維持不了自己的生活,非常焦急。第二天,他就下令雍州刺史出台優惠政策,以鼓勵那些田少的農民遷移到土地多的地方。
……
寧願損害國家和政府官員的利益,也要先滿足農民的利益,這就是李世民的「仁政」,這就是李世民的「以民為本」!
……
對百姓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土地就是他們生活的希望。
隨著均田制的深入推行,大唐開始走向繁榮昌盛。制度雖好,但需要人的執行,在這個過程中,李世民可謂功不可沒!
……
李世民吸取隋煬帝濫用民力、激起民變的教訓,他帶頭表示自己慎用民力,防止擾民,還嚴加懲罰那些加重農民負擔的官員。同時,他不許政府隨便營建工程,除了那些打著國家旗號修建的非法工程,李世民還把動工時間不當,影響生產的工程也視為非法,嚴禁繼續實施。甚至下令,如果讓農民服役超過兩百個工作日,官員按照貪贓定罪。
李世民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盡最大可能地保護民力,不讓自己走上隋朝覆滅的道路。
雖然實行仁政,但李世民清楚治理國家是離不開法律的,只是看你拿什麼做法律的指導思想而已。李世民以「寬簡」為制定法律的指導思想,制定出古代保存下來最完整、最古老的法典——《唐律》。這部律法被後世王朝當做參考教材,因此得以保存下來。
在這部法律中,我們能看出李世民的一些治國思想。例如,他廢除了一部分肢解身體上某一部分的酷刑,改為以流放和服勞役代替;在以前的法律中有種叫「笞」的刑罰,就是用鞭子、杖抽打後背。李世民在一次看醫書時知道,人的五臟都附著在後背上,於是下令廢除這種不人道的刑罰。
……
古人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李世民能夠居安思危、戒驕戒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身體力行,起到領導模範作用,使「貞觀之治」大見成效。
那貞觀之治有什麼樣的成效呢?
史書是這樣記載的,「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商旅野次,無複盜賊」、「風調雨順,年登豐獲,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饉之災」。這就是對當時那個時代最生動的描述,大意就是整個社會風調雨順,糧食收成每年都好,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水旱災,不再發生因為沒飯吃而餓死的事件,社會穩定,治安良好。很普通的幾句話,可是卻是普通百姓一輩子所求的夢想,他們要求很低,可是在以前,又有幾個帝王能夠達到!
李世民做到了,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後世的帝王只能仰望著他,能跟他相提並論的帝王屈指可數。
也許李世民有過太多的痛苦,有過太多的無奈,也許他也想真正過把皇帝的癮,想幹啥幹啥,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也許後世的昏君皇帝會嘲笑他不會做皇帝,不知道皇帝的真正樂趣,可是他卻在歷史上留下了千古美名。
能留下如此名聲,李世民一生足夠了!

李世民的華麗團隊
突厥大汗的兄弟相爭,讓李世民正準備坐收漁翁之利,滅亡突厥的時機指日可待!這時,他派出了老將李靖為他出征。李靖,是一個頗具神話性格的人物,歷史上的他身為「凌煙功臣」之一;在小說中,他生了一個神奇寶貝叫「那吒」,自個兒成了「托塔天王」。不過天王也有過去,天王的過去可能不太光彩,但是天王因為很識時務才變成了天王,究竟李靖這托塔天王,托起了大唐的什麽?
前面我們在介紹凌煙功臣的時候提到過李靖。作為滅突厥的主要功臣,我們不得不再次講到他。
李靖是陝西人,他出身名門,他的爺爺做到郡一級的刺史、太守等高官,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省長,而李靖的舅舅韓擒虎更是當時隋朝的名將。上一本書我們說過,韓擒虎和賀若弼是隋朝滅陳時最著名的兩位大將,有這樣一位舅舅,可見李靖是名門之後。
……
此時的大隋,狼煙四起,風雨飄搖!李靖一直盼望的楊廣,這一輩子再也沒回到長安!
沒過半年,李淵就攻占了長安,當然李靖也順便被抓住了。李淵一看這小子終於落到自己的手心了,話都懶得跟他多說一句,就一個字。
「斬!」
李靖真的慌了,沒想到死亡這麼快就要降臨了。他還沒有施展自己的才能,沒有實現自己的抱負,還沒有封侯蔭子,還沒……此時的李靖突然想起了很多很多,就在那命令下來的一刹那!
突然,李靖都看開了,也許自己真的該換個主子了,只要還能活下去就行。
他掙扎地喊道:「唐公,您起兵是為了平息天下的暴亂(先拍頓馬屁),您不是想成大事嗎?為什麼要以私人的恩怨而殺掉壯士呢?」在古代,壯士可不是隨便人都能當的,敢說自己是壯士的,一般都有兩把刷子。像李靖這樣的事例,在以前也出現過,就是漢朝的那位韓信,兩人都因為在死前這麼一喊,才活了下來。
前面我們說過,李淵能有此作為,主要是因為他本身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再加上李世民見李靖很有才能,也在旁邊幫著勸說,就這樣,李靖才能免於一死,總算是活了下來。
一開始,李靖進了李世民的陣營中,在征討黃河流域勢力的那段時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李靖在大唐嶄露頭角,是從征討長江流域南方割據勢力開始的。
武德二年,李淵突然下令調李靖出秦王府,讓他跟隨李孝恭平定盤踞在長江中游的蕭銑勢力。李靖在這場戰爭的初期有了優異的表現,在李孝恭大敗之時,李靖率八百人馬奇襲敵將,斬殺敵人頭領,並俘虜了五千人馬,一下子扭轉了戰局。
而通過這場戰役,李淵終於放下了以往對李靖的仇恨,寫信表示既往不咎,讓他以後好好幹。同時,下令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兼李孝恭的長史(參謀長)。這樣,李靖終於有了一展所長的機會。
雖然此時的李靖已經有五十歲了,對古代人來說,這已經是很老了,但對李靖來說,人生的輝煌才剛剛開始。
在李靖的建議和幫助下,李孝恭很快消滅了蕭銑勢力,把長江流域納入大唐的統治。李靖因在這場戰爭的絕佳表現,被李淵封為上柱國、永康縣公,並兼任荊州刺史。接著,李靖又越過五嶺,來到現在的廣西桂林,派人分別招撫當地少數民族的頭領。在李靖的恩威兼施下,華中、華南的大片領土先後歸屬大唐,讓大唐的南方領土勢力達到了南海一帶。
李淵更加高興了,又給李靖升官,任命他為嶺南道撫慰大使兼桂州總管。沒過多久,李靖接到隨同李孝恭平定輔公祐叛亂的命令。在這場戰爭中,李靖已經升為副手,早已不同往日了。
輔公祏盤踞在長江下游,雖然在名義上投降了大唐,但大唐在這裡並沒有太大的控制力,因此輔公祏基本處於半獨立的狀態。通過平息這場叛亂,輔公祏的地盤才真正掌握在大唐的手裡。至此,長江流域的全部納入大唐的控制範圍。
李靖在此戰役中嚴明軍紀,安撫百姓,使江南各地迅速平定下來,成為頭號功臣。
李淵評價李靖,認為他比得上古代的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等名將。這個評價很高,而且還是出於和李靖有私仇的李淵,可見李靖無愧於大唐的「軍神」、「武聖」之稱。
全國統一之後,北方疆域仍面臨嚴重威脅,突厥陳兵邊境,不時南下侵掠,嚴重干擾著大唐國內的經濟建設。於是,李靖再次奉調北上,擔負起抗擊突厥的重任。
後來,李世民利用突厥內亂的有利時機,下決心滅掉突厥。而李靖因為戰功卓著,以前從事過防守突厥的任務,現在又長期駐守北方邊境,對突厥事務比較熟悉,而被任命為六路大軍的總指揮,全面負責這場戰爭。
李靖也因為這場戰爭,達到了他人生最輝煌的頂點。

太子廢了誰來當?
李世民不允許自己打下的江山讓不肖的兒子李承乾給敗壞掉,他要大唐帝國長治久安、傳承萬世!但是,眼前這個這小子已經跟當年縱情逸樂的隋煬帝已經沒什麼兩樣了!於是李世民開始專心培育長孫皇后的次子——魏王李泰。這下子李泰得寵了、李承乾失寵了,不過,就在這時,魏徵說話了……。
……
說來也許很多人都不信,太子李承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有了一個現在看來很時髦的愛好——孌童癖!
孌童其實就是一些長得又白又可愛的小男孩,在古代,這種人自幼就要學習各種演技,吹拉彈唱無所不通,因為人長得漂亮,所以經常扮女裝。那時候有些有錢有權的人就喜歡在家裡養些這種小男孩,供自己淫樂。
李承乾居然也有了這愛好!
他也養了這麼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孌童,而且還非常喜愛,起個名字叫稱心!每天簡直就是愛不釋手,走哪兒都帶到哪兒!一會兒不見了,就想念得不行!
李世民知道後,簡直就要瘋了!堂堂皇室,全天下臣民的表率,居然出現了這種噁心的事,還不被人恥笑!
李世民二話不說,召集心腹手下,只狠狠地說了一個字:「殺!」
結果,一天李承乾正在床上和稱心兩人耳鬢廝磨的時候,太子府大門被強行打開,衝入大量禁軍,領頭之人手捧詔書,一路衝向承乾的臥居,邊走邊喊:「奉聖諭,有阻攔者殺無赦!」最後看到承乾,面無表情地只喊了一句:「奉聖諭,殺孌童!」
二話不說,將太子爺的那位寶貝架走了!
任憑承乾在那苦苦哀求,小孩嚇得哭喊救命,一切都枉然!
……
李承乾接下來的行為讓李世民徹徹底底地對他死了心!
他在東宮裡立了一個牌位,供的就是那位稱心孌童!
然後每天在牌位跟前是哭哭啼啼,估計他老爹死了他也不會這麼傷心。
李承乾的這種行為,簡直就是沒腦子,他不想著怎麼在這件事情後保護自己,而選擇了自暴自棄!
你說李世民看了怎麼能高興起來!
這件事過後,這位太子爺為了表示自己很不滿意老爹日前的行為,寫信說自己病了,而且病很重,不再上班了。
這無非是公然和老爹對抗!
估計李世民已經麻木了,不上班了啊,不想見我啊,好啊,我還不想見你呢,省得看了就想揍你!
李泰看著自己老哥這麼能折騰,高興得要死!每天樂得一邊搖頭一邊晃腦,看來不用自己動手,這太子之位就是自己的了!
他越想越高興,肥胖的身體不住顫動!他心想:這下朝廷裡的大臣們,總算是看到哥哥李承乾那副醜樣了吧!
於是,李泰借此機會,加緊結交朝臣,像房玄齡、柴紹、魏徵這些猛人他結交不起,但這些人的兒子們卻是可以結交的,畢竟大家年紀相仿,愛好也大致一樣。
情勢大好,可是,李泰最後並沒有奪得太子之位,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李世民那些股肱大臣們,看這胖小子怎麼看都不太順眼,大家都極力勸阻李世民不要過分偏愛李泰,更別說支持他當什麼太子!
貞觀十二年,李世民有次在開會的時候,暗示說了「設無太子,則母弟次立」的話,表露出魏王李泰可以取代李承乾。魏徵當即就表示不同意李世民的說法,堅持認為「立嫡立長」是皇位繼承的根本原則。在大臣們看來,承乾雖然不肖,但也沒有壞到需要廢黜的地步。再後來,李世民厚此薄彼的行為越來越明顯,這幫老臣們紛紛表示不滿,勸諫李世民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因此而禍亂國家!
對此,李世民根本不做理會,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下令讓李泰搬到武德殿去住。這武德殿與東宮相鄰,李世民的行為不用做第二個解釋,他想設第二個東宮!這在那幫老臣看來就非常過分了,於禮不合!
武德殿能是一個普通皇子住的地方麼!李世民就是想提高李泰的地位,意圖太明顯了!
魏徵很聰明,他知道,你跟這位老大講什麼立嫡道理是沒用的,更不用跟李世民談什麼歷代關於這方面的成敗得失,他只說了三個字,然後走了。這三個字是:玄武門。
玄武門!一刀命中李世民的要害!對李世民來說,玄武門之變永遠是他的痛,痛得他都不想去想,也不願去想,這個痛更刺激得他拚命地想當個好皇帝,想證明給人們看自己當這個皇帝是最正確的!
可是殺弟弑兄的陰影始終籠罩著他,在心理上,他不願意自己的兒子重蹈自己的覆轍!
在這裡我們必須再一次佩服魏徵,只有魏徵這種直言不諱的個性,才敢於說出這三個字。
……
雖然很是苦惱,但得不到大臣們的支持,自己也不能說廢就廢吧!他突然想起自己的老爹來,也許當時他也是這麼苦惱吧!李世民開始深深地理解父親了。
唉,先就這麼拖著吧!反正自己的身體還好,還沒到要嚥氣的時候。
那麼多國家大事還需要自己去處理的!
這段時期大唐的國力可以說是蒸蒸日上,周圍少數民族紛紛臣服,由於打敗了吐谷渾,大唐的勢力開始向西域延伸,與其中一個叫做高昌的國家發生矛盾和摩擦,很快,這件事情成了整個大唐關注的重點。

武則天初登場!

每個帝王在出生的時候總有些傳說,中國第一位女皇帝也不例外。不過,英雄也不是一開始就飛黃騰達,武則天在被選進皇宮當才人之後,「仕途」一直不算順遂,原因很簡單,武則天不是李世民的菜!

……
武則天走進了皇宮。
……
很快她就被領到李世民的跟前。
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四十四歲了,正是精力和經驗最飽滿,也是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武則天偷偷地往上瞟了一眼,很想看看這位年少時期就南征北戰、叱吒風雲,頗有傳奇經歷的皇帝陛下到底長的是什麼樣子。
一個長得極為魁梧的男子高高坐在上面,滿臉絡腮鬍子,目光炯炯,一看就豪氣逼人。這時正好李世民也在打量著台下的她,武則天慌忙低下頭來,雖然她膽大,但是畢竟年紀小未涉世事,如此貼近地與李世民接觸,那種帝王的威嚴和氣勢,頓時壓得她有點喘不過氣來,顯得拘謹而羞怯。
李世民看得很有趣,還沒見過第一次就敢這麼抬頭看自己的小女孩,突然又表現得那麼羞澀動人,於是很和藹地問了她一些家庭情況,接著就賜她武媚稱號,封為才人。
……
如果被皇帝看上眼,那可以一步登天。
比如那位很受李世民敬重的徐賢妃,剛入宮也是才人身份,年紀和武則天相仿。但是在李世民時代,武則天一直都是才人,為什麼其他跟她同樣進宮的都得到了升遷而她卻總是在這個位置上呢?
很顯然武則天被冷落了,也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竟然受到皇帝陛下的冷遇。
其實很簡單,武則天不合李世民的口味。李世民喜歡的是典雅溫順的女子,像李世民最敬重的長孫皇后,是被李世民認為知己的伴侶,她就以順恭著稱,遇到李世民非常惱火想懲罰某人時,她總是先表示支持,等他氣消之後,才慢慢勸解。更重要的是每次李世民和她討論國家大事時,長孫皇后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辭,表示不願婦人干政。
另一位讓李世民很敬重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徐賢妃,她和武則天基本上是同時入宮,入宮之後,每天就是喜歡讀書,而且文思敏捷,寫了一手漂亮的好文章,李世民很是喜歡她。
武則天呢?我們看看她給李世民留下了什麼印象。
李世民有一匹好馬,名叫獅子驄,體碩健壯,無人能夠駕馭。李世民有一次就對周圍人笑著說道:「你們誰能馴服這匹馬啊,朕有重賞!」
周圍人都知道這匹馬的厲害,好幾個馬夫都被這傢伙給踢殘廢了,一時無人上前應答。
這時武則天就在李世民身後,說道:「妾能制服它,但需要三件東西。」
李世民一看是這個小姑娘,就笑著說道:「妳需要什麼工具,但妨一說!」
武則天不慌不忙地說道:「妾需要:第一,鐵鞭;第二,鐵;第三,匕首。然後先用鐵鞭打它;如果不服氣,再用鐵打它腦袋;還不服氣的話,留著也沒什麼用了,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嚨!」
李世民當時一聽就愣了,聰明的他一聽這哪裡是在馴馬,根本就是一種帝王治術。而且最搞笑的是居然在自己面前賣弄這東西。
不過還好李世民有城府,乾笑了幾句,誇武則天有勇氣,這事就過去了。可是在李世民心裡就有了陰影,如此殘忍的話居然會從一個弱女子口中說出來,讓他心裡不由得有些發緊,於是對武則天有了嫌惡之感。
可是武則天當時還不知道這些,她似乎感受到了李世民的親切詼諧,膽子越發地大了,一有機會就急於表現自己。慢慢的,李世民對她產生了提防之心,他不喜歡那種精明強幹、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的女人。因為,李世民自己就是一個強勢人物,他從心裡排斥這樣的女子。
可見,武則天的剛強和表現出來的冷酷,讓李世民很是不舒服,尤其是和長孫皇后、和徐賢妃更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這八年武則天也嘗盡了人生五味,最重要的是年紀輕輕的她被皇帝拋在腦後,一個熱情奔放、鮮活的生命難道就要被扼殺在這深宮大內?武則天真的很不甘心,從小就嘗盡各種辛酸的她,有強烈出人頭地的渴望。而在皇宮長期生活的她,看到李世民發號施令、大展神威的神態,讓她很是羡慕不已,慢慢地讓她對權力有了認知和迷戀。
最重要的是,正是她處在被冷遇的環境,能夠讓她更加平靜、客觀地從最近的距離觀察大唐中央政權的內幕。而這時期的政治也是李世民時代變化最多的時期,特別是李世民晚年廢立太子的內部權力鬥爭,有如一幕幕畫像展現在她眼前,不僅讓她看得如癡如醉,更加讓她明白了權力運作的奧祕,讓她終身受益無窮!
李世民不知道那個被自己忽視而討厭的女人,正在一旁默默地學習著一切,到後來用學到的東西轉頭對付自己李家人。
李世民就是做夢也不會想到這個結果!
……
此時的李世民仍在全力為李治鋪路,並構建重重防線,可是耗盡了李世民最後一絲精力和智慧的防線,卻在他的眼皮底下被攻破了!
而做到這一切的正是被他遺忘的武則天!
……
大唐宮廷制度規定,皇帝生活的各種雜務都是由才人來承擔。李治即使「服侍」李世民,也不會去做這些具體事務的,這樣導致了李治整天和李世民的才人們在一起,時間長了武則天漸漸地進入了太子李治的眼簾。
李世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這個無心的舉措,居然對後世、對大唐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幾乎差點把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基業毀掉。
泉下有知的李世民估計會暴跳不已,想從棺材裡爬出來找武則天拚命吧!
歷史就是如此地神奇,命運更是如此地神奇,現代的我們也許看了這些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如果能採訪李世民的話,他會很後悔很無奈,很多事情任誰也想不到會導致以後的結果發生。
畢竟我們都是人,李世民也是人!
他沒想到自己的偏心會造成後來家庭的悲劇,沒有這些悲劇,李治永遠也不會上台!李世民全力補救,耗盡自己最後一點精力和智慧為李治、為建立的大唐建造的重重防線,最後甚至還沒有發揮該有的作用就崩潰了。
他所有的希望和努力最後都成了一場空,不禁讓人可悲可歎!不管怎麼說李世民也盡力了,剩下的已經不是人力所能控制和掌握的了!
這就是命運的神奇之處吧!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
可以說沒有李治成為太子這個結果,武則天就算再有通天徹地的本事也只能窩在皇宮大內孤獨老死,總之她是不可能走上後來那條輝煌之路的!
可是,李治當太子和武則天最後稱帝這兩件事實在是無法讓當時人聯想到一塊兒,李世民也不能,相距如此遙遠的兩條線最後居然能交會在一起,讓後世的我們發現原來一切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我們也不能責怪李世民,也許他在的時候還能控制這一切,可是死後的事他就再也管不了,再也想不到了。
歷史的長河裡,究竟發生著多少類似的事情,我們無法探究個明白,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今天又發生著多少「究竟」,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李治空閒之時,難免就要和身旁這幫才人們說說話,其中武則天慢慢地引起了李治的注意。
在這堆才人裡,武則天顯得與眾不同,不僅長得美麗動人,而且還氣質不凡,特別是偶爾兩人談論事情的時候,很有見解,這點格外引起李治的注意。
最重要的是,李治和武則天年齡相仿,處於這個時期的年輕人最容易相互吸引。慢慢地愛情的火花在李治的身體裡爆發了,每天他都極度渴望見到這個讓他心動的女人。
每次見到武則天,她那特有的氣質,若有若無淡淡的憂愁,匆匆而過的身姿,以及美麗的容顏都讓李治有種觸電般的感覺,久久難以平息。
此時的李治早就已經成親了,不僅有明媒正娶的正妃王氏,還有蕭良娣,還和一個宮女生過一個兒子,日子過得並不寂寞。但是這些基本上都是父親給他找的媳婦,沒有一個是他自己從心裡喜歡的人。因此,他對武則天的思慕,不是出於一場青春期的衝動,而是真正的喜歡!
李治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女人,愛上了武則天!
對李治來說,武則天身上有一種說不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他。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李治以軟弱著稱,說白了他缺少那種獨立和堅強的性格,這也許是貴族公子都無法避免的吧!在李治眼裡,李世民太強悍了,雖然李世民每天手把手地教他,但這反而更加重了他依賴強者的心理。
每天望著躺在病床上的老爹,李治心理上不禁對前途充滿了擔憂,他早已習慣了父親的存在,父親的指導,父親的依靠,現在讓自己馬上去擔當重任,自己能做得好嗎?能對付得了堂下那幫老臣嗎?
李治心裡很是憂鬱,雖然表面上尤其是在李世民面前不敢表露出來,只是一直在強忍著。現在在武則天身上,他感到了一種新奇、一種依靠、一種力量,李治覺得只有在她面前自己才有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才會彷彿得到解脫,才會安心。
李治的一舉一動都沒逃過武則天的觀察,尤其是她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羞澀的小女孩了。李世民讓她變得成熟,而宮廷鬥爭讓她變得精明世故,她怎麼能每天忽視太子望著自己那發呆的眼神呢!
更何況現在的她正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災難,可以說對她來說無異於是一個滅頂之災!
原來,李世民看著自己一天比一天衰弱,說不定哪天就不行了,於是留下遺命,他所遺留下來的女人,全部送往尼姑庵吃齋念佛,了卻餘生。這種安排很殘酷,肯定不是年輕女子所心甘情願的,讓一個個大好年華的女人在尼姑庵裡度過餘生,簡直就是在泯滅人性!
更何況武則天這樣,拿青春賭明天、拿入宮賭未來的女人!她更不甘心自己最後這個下場,雖然極為不甘心,可是一個小小的弱女子,怎能反抗得了強大的國家機器。
她想掙扎,可是近乎感覺到絕望,李世民不會專門為自己收回命令的,更別說讓她留在宮裡。就算留在宮裡又能怎樣,還不是另一個「尼姑庵」!
武則天已經快絕望了,她不甘心啊,真的不甘心!
然而這時候太子李治的表現和對她的情意,讓她突然有種臨死前抓住救命稻草的感覺,雖然不知道最後能否得救,可是就像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小舟,總算給了她一點點希望!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遠方天際的一絲白光,雖然很遙遠很遙遠!
武則天豁出去了,她知道必須要採取行動了,不管最後怎樣,也好過在尼姑庵待著!大不了,一死而已,與其最後生不如死,還不如在這時拚一把!
一個成熟的女人只要略施手段就能對付了一個男人,更何況還是一個對自己動了心的男人。
在某個夜晚,就在李世民的寢宮裡,接下來的一些事情悄無聲息地發生了……
在這個夜晚,武則天點燃了李治那顆燒紅了的心!
武則天全身心地投入,她要在最後時刻緊緊抓住李治的手,這可是能讓她擺脫厄運的神奇之手!
魚死網破般的掙扎過去了,武則天仍然心裡沒底地憂愁不已,雖然她已經觸摸到了命運的邊,可是關鍵還是看李治的態度。
武則天仍然站在懸崖邊上,沒有徹底脫離悲慘的結局。
兩個小年輕的事,如果被李世民知道了,那武則天是必死無疑,還好沒有,此時的李世民仍在昏沉沉地睡著,他絲毫不知道就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了這麼一件苟且情事。
此時李世民的人生已經快要走到頭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