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滿額折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幸福,就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90243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發自自己內心的快樂。
快樂,是人類生理或精神方面的感覺,一種人生感受,一種生命的常規體驗。

如何能使我們內心發出自然的快樂呢?
很簡單,只要讓我們身邊的人感覺幸福,我們自然就會感染快樂。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發自自己內心的快樂。快樂,是人類生理或精神方面的感覺,一種人生感受,一種生命的常規體驗。然而,如何能使我們內心發出自然的快樂呢?很簡單,只要讓我們身邊的人感覺幸福,我們自然就會感染快樂。
誰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快樂的人?如果有人問你這個問題,你會如何回答呢?是腰纏萬貫的富翁?還是像拿破崙一樣叱吒一時的帝王?且慢作答,一位英國人提出這個問題後,宣佈向能給出最佳答案的人頒發獎品。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份獲獎名單,也許會讓你大吃一驚。
以下是獲獎者:一位整日勞碌的母親;站在自己剛剛完成的作品前吹著口哨不修邊幅的藝術家;在海邊堆沙子的小孩;一位完成高難度外科手術,挽救了一位病人的醫生。
這份獲獎名單是否讓你若有所思呢?你是否會感歎原來幸福與快樂和物質財富之間並沒有太直接的聯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這份獲獎名單上加上更多的名字,就像一場快樂的接力賽。比如,一個人做某一件事情,成功地逃過了他人的監視;一位老師看著自己的學生逐漸成熟起來;一位政治家發起或實行了一項對人類福祉有益的計畫……。
想想我們自己的人生經歷,我們辛辛苦苦在外面工作,無非就是為了養家糊口,雖說工作很辛苦,但看到家人不愁吃穿,滿足的生活,你是否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再辛苦的工作你也能做的很快樂,因為你讓你身邊的人得到了幸福;為人父母者,含辛茹苦的拉拔孩子成長,過程中嘗盡所有的酸甜苦辣,然而,只要孩子在你耳邊說一句:爸媽,我愛你們!相信所有父母都會很享受這一路走來的艱辛,因為它是值得的……。
家人對你有多重要,不需贅述。其實你每天辛苦打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他們,因為你希望他們都能生活的更幸福、更快樂。家人的快樂,絕對是你人生最大的幸福,一個家庭若是整天吵吵鬧鬧、鬥來鬥去,親人不像親人、家不像家,即使你有多大的成就,你都不會擁有一顆幸福快樂的心。
人生的價值,就是體現在這「被別人的需要」之中,人生的幸福與快樂也是由此產生:做孩子的需要父母的照顧與關愛,這樣的孩子才幸福,父母親也因「被孩子的需要」而得到快樂;做夫妻的需要對方的支持與理解,這樣的夫妻生活才快樂,夫妻間也因「被對方的需要」而得到幸福;做父母的需要孩子健康成長與成才,這樣的辛苦才值得,孩子們也因「被父母的需要」而得到幸福……。
被別人需要,是人的一種天性,也最能使一個人得到幸福與快樂。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一個人如果不被別人需要,生存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你不妨大聲的告訴你的親人和朋友:我們需要你。
我們應該發自內心地去感激身邊的人和事,因為我們需要他們,我們還要感謝生活,無論生活亦苦亦甜,因為我們需要生活。
被他人需要,你就有了一份責任,滿足他人的需要,就是一個不斷承擔責任的過程,而當承擔責任成為你的做事態度和習慣時,你的身上就會煥發出無窮的人格魅力,你的生活也將過的幸福與美麗。
有句話說得好:「幸福並不取決於財富、權利和容貌,而是取決於你和周圍人的相處。」你想做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嗎?那麼就從善待自己關愛他人開始,慷慨的獻出自己的愛,你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愛因斯坦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為別人多考慮一點是一種偉大的博愛,這種愛的形式可以拉近人於人之間的距離,讓幸福的溫暖充滿你的人際圈。有的人或許有這樣的疑問,我總是為別人考慮,總是吃虧。我只想告訴你的是,吃虧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壞事情,如果你吃了一點虧,但是獲得了更多的朋友,何樂而不為呢?
善待他人就是要多為他人考慮,人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有時候那種自私的天性總是讓自己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因此誤會就由此產生。面對這種情況,每一個人都要學會體諒他人,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送上一隻扶持的手。
偉大詩人莎士比亞是這樣詮釋的: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慈悲不是出於勉強,它是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於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於施與的人。

作者簡介

章心妍
心理學碩士,資深撰稿人,在處事為人、人文哲學上有很深的造詣。曾在報刊、雜志上發表過多篇關于成功方面的文章,見解獨到,很受讀者的青睞。

目次

序:幸福,就是讓身邊的人得到快樂

第一章 生命的價值,存在於「被他人的需要」
1.生活的意義,存在於人與人的交往之中 018
2.被別人關心和注意,是人類最大的需求 023
3.能被別人需要,生存才會顯得更有意義 027
4.「被需要」的價值,從幫助他人開始感受 031
5.哪怕只是舉手之勞,也可能挽救一個人 037
6.處處替別人著想,人生將會更幸福 042
7.能為別人服務最多的人,最富有 048

第二章 有能力付出,永遠會比得到的更幸福
1.生命之中,賺錢不是人生的全部 054
2.付出的施予,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060
3.能給別人的越多,你就會越幸福 066
4.給予的行動,能帶來樂趣和滿足 072
5.雪中送炭,是助人助己的行為 078
6.讚美別人,是人人都有能力付出的 083
7.付出感謝,是我們人生中的必修課 091

第三章 身邊的人越幸福,你會感覺越快樂
1.使別人快樂,能幫你找回心中的幸福 098
2.讓家人幸福的第一課,首先就是學習「忍讓」 102
3.父母的親情,會永遠帶給你幸福與快樂 108
4.子欲養而親不待,會讓你痛苦一輩子 114
5.夫妻相互尊重,才能合諧幸福的生活 117
6.永遠信任與愛你的家人,就是幸福 122
7.難能可貴的友情,是快樂的重要因素 130
8.尊重身邊的每個人,才能讓身邊的人幸福 136

第四章 愛,是人生幸福與快樂的最大能量
1.愛,能讓你的生命處處充滿感動 142
2.只有慷慨付出愛,才能完全得到愛 148
3.送一份愛給別人,比接受一份愛更快樂 154
4.獻出自己的愛,你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159
5.愛需要分享,人生因助人而快樂 165
6.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也是愛的表現 171
7.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176

第五章 幸福與快樂,是無法一人獨享的
1.分享的世界,能讓自己的生活更精采 180
2.分享的生活,人生將處處是天堂 184
3.學會分享快樂,就學會了幸福的生活 190
4.與他人分享,是一種雙贏的思維 194
5.快樂無法分享,是一種莫大的痛苦 201
6.分享本身就是快樂,能讓憂慮遠離你 204
7.不懂分享的人,會招來厭惡與不幸 210
8.快樂需要分享,痛苦也要學會分享 214

第六章 人生,就是要幸福與快樂的生活
1.人活著,最重的事就是要快樂 220
2.了解幸福,切勿身在福中不知福 225
3.用心去感覺,看看你已擁有的幸福 229
4.事業能使家庭幸福,也會摧毀幸福家庭 235
5.懂得去感謝家人,生活才會更幸福 240
6.凡事懂得替別人多想想,你會更快樂 245
7.融入群體生活,處處享受家的溫暖 250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生命的價值,
存在於「被他人的需要」

1.生活的意義,存在於人與人的交往之中
「我為何而生?」古往今來,人類何止千百次地這樣追問過自己。我們究竟為什麼而活著,這個問題太簡單又太複雜。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經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人皓首窮經,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玄機。

生活的意義和而不同,共同之處就在於所有的生活都有一個最初意義開始的地方,那就是一個人作為一個整體,第一次與他人、與整個世界站在一起的時候。
生活的意義在哪?這是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必須考慮也無法繞開的問題。對此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選項。很可能你的答案此時與我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很難也完全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達成統一,因為生活本身是一座永不枯竭又絢爛多姿的富礦,沒有必要蜂擁而上將琳琅滿目一搶而空,明智的人會自己獨闢蹊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寶石,追求自己的意義。
走進生活意味著每時每刻與他人發生關係,一個人可以生存,但那不是生活。生活的所有意義都在於我們能看和被看,能感知和被感知。一句話,只有在與他人的對話中,在與世界的互動中,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思考自己的生命。
魯濱遜在荒島上的歲月是一種可怕的人類處境。對於一個出生在正常社會的人來說,即使沒有自然環境的險惡,沒有饑寒交迫的威脅,巨大的孤獨就足以將一個人壓垮。語言在這裏失去了意義,你的悲苦和喜樂,無聲的樹木和咆哮的大海都無法與你分享,你做或者不做,活或者不活,都沒有本質的區別,因為沒有人從你身上要求什麼,你再也無法體會到那種被別人需要的感覺,久而久之,自己也沒有了這種需要。
魯濱遜以開拓者的勇氣成功讓自己得以存活,然而我們不禁會想,假如沒有了星期五,沒有了那些食肉的野蠻人,假如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將只能與眼前這個荒島為伴,潮起潮落,朝朝暮暮,看不到任何被拯救的希望,那麼他還有勇氣活下來嗎?活下來的意義又在哪裡?
我們應該慶幸,至少我們身邊的人是可以思考,能夠與之交流的生物。儘管有些人不那麼可愛,但是相比於一塊石頭和一節木頭,他們更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彩的意義。
走進生活,我們在與別人的關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你是孩子的父親,同時又是父親的孩子,你身為上級,同時又是上級的下級,你是朋友的朋友,同時也是敵人的敵人,你是接受者,同時也是施予者,你擁有別人沒有的幸福,你也承受別人沒有的痛苦。在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中,我們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座標,世界上唯一的一個點。薩特說,他人即地獄,但是沒有了他人你就生活在地獄之中。當初上帝為亞當造了夏娃,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亞當的伊甸園比魯濱遜的荒島要明媚的多,是人間的天堂,但是對亞當來說,沒有人分享的天堂跟地獄又有什麼區別。
生活的意義在於感知,感知他人同時被他人所感知。這種雙向的感知只能在人與人之間發生。作為萬物的靈長,使我們躁動不安是那顆躍躍欲試的靈魂。它渴望找到最終的歸宿,這個歸宿不是豪華的別墅,不是世界上的某一個地方,它甚至不是一個具體的方位。靈魂只有在另一個息息相通的靈魂中才能得到安寧,才能碰撞出意義的花火。所以我們的一生都在尋找這樣一個美麗而又躁動不安的靈魂。
人的一生,實質上就是上演一場悲劇。人,在自己的哭聲中、在親人的笑聲中踏入這個世界,又在自己的無言中、在親人的哭聲中離去。那最初的一哭,就是人生悲劇的開幕;那最後的一哭,就是人生悲劇的謝幕。也許人生的意義就蘊藏在那最後的哭聲的多寡與高低之中吧!
人來到這個世上,無非就是為了活一場罷了,生命本身並沒有什麼目的可言。這樣,「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就悄悄轉化為另一個問題「怎樣活著」。於是,我們為生命設置了目的:信仰、事業、愛情、幸福等等,實際上都只是我們用以度過漫無目的的生命的手段而已,而生命本身則成了目的。

人與人的交往,最終是靈魂的交鋒。在你的生命中,有些人注定是過客,有些人卻會伴隨你一生,正是在與形形色色的人的交往中,我們知道了什麼是重要的和值得珍惜的,而什麼又是你沒有必要堅持的。或許生活的意義就是在與人的交往中,靈魂得到了生長。



2.被別人關心和注意,是人類最大的需求

我們做人做事要隨時關心別人,協助別人去滿足他的需要。希望自己被關心和注意,是人類最大的需要。

我們自嬰兒時期起就發現了一個事實:我們的需要(如吃奶、除去尿濕了的尿布等)都是在有人注意的情況下獲得滿足的。因為「有人注意」就形成了「將獲得滿足」的符號,於是小孩子只要看見母親或是聽到母親的聲音便停止啼哭,因為他已獲得了安全感。空虛印象一直保留下來,使每個人都切望別人的關心。當我們知道四周的人對自己十分關心時,就感到安全了。我們自己渴望別人關心,應當想到別人也有同樣的需要。你愈關心別人,你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將因此增加,自然地他也會轉而關心你。
在法國有個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身體也不好。老人準備賣了他漂亮的住宅,搬到養老院去生活。這所住宅很有名,所以大家都想買。住宅的底價是八萬歐元,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十萬歐元,而且價錢還在不斷上漲。老人很憂鬱、很痛苦。是的,要不是身體不行了,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有個小夥子來到老人面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一萬歐元。」「但是,它的底價就是八萬歐元。」老人淡淡地說:「而且現在它已經升到十萬歐元。」小夥子並不灰心,他誠懇地說:「如果您把房子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生活在這裡,和我一起喝茶、看報、散步。相信我,我會用心來照顧您!」老人站起來,叫人們安靜下來。「朋友們,這房子是他的了。」
小夥子出人意料地獲得了這所房子。這個小夥子為什麼憑一萬歐元就勝出了?道理很簡單,因為他能用心照顧一個孤獨的老人。我們知道,孤獨的老人需要的就是別人的照顧和關心。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那些真心關心別人的人,總能得到別人的回報。
不用懷疑,人最關注的就是自己。所以,你要求人辦事就要對別人表示關心。有家餐廳,一群人坐著聊天,適逢餐廳員工下班,有位服務員推自行車時,不小心摔了一下,只見經理快速起身跑了過去,扶起那位服務員關切地問:「摔傷了嗎?要不要去醫院看看?」服務員回答:「不用」。「你看腿都摔破皮了,去裡面擦點藥,歇歇再走吧。」經理小心地扶著她回到餐廳,找到藥後,又親手替小姐擦上,還對她說如果不舒服,下午就不用來上班了,薪資照發。那位服務員連聲說:「不用,不用。」這種做法比發幾百元獎金更能贏得這位服務員對工作的熱愛。
對小事的處理能反映人的素質。公司上班大家相互見面打個招呼,問一聲:「身體完全好了沒有?要不要再多休息幾天?」或者:「家裡的事解決了嗎?要不要幫忙?」這種簡短的問話,能溫暖人心。你心裡關懷別人,但不說出來,別人又怎能知道?即使有些極端自私的人表面做出一些關切和問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打動人心。有些人和同事、熟人、朋友許久沒見面了,但見了面後,卻仍然還像平時一樣,這樣豈不令人傷心。試想如果你許久沒上班,上班後別人見到你沒有任何特別的表示,你心裡一定會有這種感覺:我這麼久沒來上班原來他們還不知道,我在他們眼裡太不重要了。既然你有這樣的感覺,別人不也一樣。下次你遇見許久沒見的朋友時,別忘了用驚訝、親熱的語氣表達你的問候。「好久沒見你了,幹什麼去了?」「好久沒見了,真有些想你。」

關心別人,意味著被他的興趣所吸引,為他的高興而高興,因他的擔憂而擔憂,因為它的痛苦而痛苦。一個人只要對別人真心感興趣,他必將贏得真正的友情,必將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獲得毫不猶豫的幫助。


3.能被別人需要,生存才會顯得更有意義

被別人需要,是人的一種天性,也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價值。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一個人如果不被別人需要,生存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你不妨告訴你的親人和朋友:我們需要你。

在某一城市一家醫院的同一間病房裏,住著兩位相同的絕症患者,不同的是,一個來自鄉下農村,一個就生活在醫院所在的城市。
生活在醫院所在城市的病人,每天都有親朋好友和同事前來探望。家人前來時寬慰說:家裏你就放心吧,還有我們呢,你就安心養病吧。朋友探望時勸慰說:現在你什麼也別想,就一心養病就行。同事開導說:你放心,公司的事,我們都替你安排好了,你現在的工作就是養病……。
來自鄉下農村的患者,只有一位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守護著。他的妻子十天半月才能上來一次,或送錢,或送些衣物。妻子每次來,總是不停地說這說那,要丈夫為家裏的事情拿主意:快要浸種了,今年是種「六四」還是「四六」?再過兩天,他大伯就要嫁女了,你說送多少賀禮啊?小芳說要跟她表姐去「出門」,我還沒答應,這事要你拿主意……幾個月後,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生活在醫院所在城市的那位病人,在親人、朋友、同事一聲「你放心吧」、「你就安心養病吧」的慰問聲裏,意識中感覺他們已不需要自己,自己也就失去了活著的價值意義,漸漸地失去了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於是在孤獨寂寞與病魔的吞噬中一點點的死去。
來自鄉下農村的患者,在妻子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定奪、拿主意中,意識中感覺家人對自己的不可缺少,自己對家人的重要,意識到自己必須活著,哪怕僅僅是給家人拿些主意,於是一種強烈的求生慾望使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空海大師是日本有名的修行者。有一年,日本發大水,很多村莊都被淹沒了,空海大師的家鄉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
全民總動員,一塊投入到抗洪災的行動中來。但是,任憑大家怎麼努力,修築的護堤總是會被來襲的洪水一次又一次的沖垮。慢慢的,大家的積極性被磨滅了,體力也快耗盡,這個時候,如果再不鼓舞士氣,修築護堤的工程恐怕都無法按期完成,那就只能任憑洪水肆無忌憚。
這個時候,有人提議把深得民心的空海大師叫來幫忙。
空海大師爽快地答應了。他說:「出家人慈悲為懷,要普度眾生。幫助大家修築護堤,就是拯救生命。」
來到故鄉,空海大師到處為大家講法,鼓舞士氣。他說:「家園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維護,這是我們的責任。也許大家都很累了,但是我們還得努力,還得堅持,這樣才能確保安全。我會和大家一起,共同修築堤防,保衛家園。」
空海大師的話在鄉民當中起了熱烈的響應,大家再次打起精神,夜以繼日地工作,男女老少全部投入到工程中。終於,護堤的工程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完成了。
空海大師懷著慈悲之心,用大愛造福人類。那是因為他把拯救萬物當成自己的責任。時時刻刻地加強培養責任感,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也是為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因為責任是一個人人格的基石,一個人只有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時刻抱著負責的態度,才能更坦然、更無愧地面對自己的內心。

被他人需要,你就有了一份責任,滿足他人的需要,就是一個不斷承擔責任的過程,而當承擔責任成為你的做事態度和習慣時,你的身上就會煥發出無窮的人格魅力,你的生活也將過的幸福與美麗。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43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