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墨林雲葉(簡體書)
滿額折

墨林雲葉(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9 元
定價
:NT$ 594 元
優惠價
87517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龔鵬程先生最新書法作品,第二部分是他新寫的書法散文。書稿縱論古今著名書法作品的形式變化,以及書法的傳播、書法與書寫者的品性才情的關系,等等。

作者簡介

1956年生,傳統文化研究者。歷任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教授。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是富有實效的知名教育家,有“龔鵬程國學院”等學術組織及活動,遍及各地。著有文史哲等學術著作近百種。

名人/編輯推薦

1956年生,傳統文化研究者。歷任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教授。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是富有實效的知名教育家,有“龔鵬程國學院”等學術組織及活動,遍及各地。著有文史哲等學術著作近百種。

目次

第一部分 書法作品
第二部分 論述:書法與傳統文化
一、關乎死生:書法與生命意識
二、通于幽冥:墓志及其相關文化——以千唐志齋為例
三、宣我情性:書品與人品
四、行彼大荒:書法的大唐西域記
五、流輝楮墨:從寫經到刻書
六、煥耀篇章:書法與文學
七、另辟蹊徑:書法史與道經研究之交涉

書摘/試閱

關乎死生:書法與生命意識

一、
談書法,當然繞不過《蘭亭集序》,可是到底又有多少人讀懂了它呢?試看這一段: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百度百科說:“動蕩不安的魏晉時期,帶給人們嚴重的不平衡和壓抑感,而優美的自然環境卻能使人在身體和心理上獲得短時的安靜和松馳,自然景觀一躍成為人的一種內在需要。人們開始了從自然中去超凡脫俗,在觀賞自然中體悟人生道理。‘仰觀,俯察’宗白華說這是古代哲人、詩人觀察世界的兩種特殊方式。?這一段正視生死,隱含對儒家死生觀的批判。儒家重生而輕死,對死亡這一人生終極問題避而不談,是不能為人接受的。”
嘿嘿,原文明明是反對莊子的,這篇解說居然把它說成了是批判儒家,真正妙哉!
古人還不至于這么離譜,但也未必靠譜。如吳楚材《古文觀止》卷七說:“通篇著眼在死生二字。只為當時士大夫務清談、鮮實效。一死生而齊彭殤,無經濟大略,故觸景興懷,俯仰若有余病。”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卷七則說:“因游宴之樂,寫人生死之可悲,則蘭亭一會,固未可等諸尋常小集。而排斥當日競尚清談、傾惑朝廷者之意,亦寓言下。林西仲謂古人游覽之文,亦不茍作如此。信非誣也。至其文情之高曠、文致之輕松,更難備述。”
這都是從對時代的批判著眼,認為是反對清談,想要經世濟民。但這其實又是以儒家胸懷來看待王羲之了,說此文高曠、輕松,更是可笑。
實則《蘭亭集序》的內容主要是說聚會非常好、非常快樂,但這么美好的聚會卻令人樂極生悲,想到人生苦短。因此它是個悲傷的文獻,講人面對時間的哀傷。在哀傷中,王羲之還有個重要的體悟,發現莊子所說的”齊物等觀””齊彭殤、一死生”都是騙人的。
莊子教人不要執著于大小長短。大小是相對比較來的,人陷在這些比較之中就不能見到天地之大美了;假如從大宇宙的觀點來看,一年、十年、一百年有多少差別呢?一個出生就死掉的嬰兒,和活了八百歲的彭祖又差多少呢?莊子常常拿死亡開玩笑,是想去除我們對死亡恐懼。王羲之卻認為這只是個理論上的空話,故曰:“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之所以如此說,不是反儒或行儒,而是因為他是道教徒。他們是個著名的道教家族,故根本不信老莊思想,王羲之還有一雜帖說:“省示,知足下奉法轉道,勝理極此。此故蕩滌塵垢、研遣滯慮,可謂盡矣,無以復加。漆園比之,殊誕謾如不言也。吾所奉設,教意正同,但為行跡小異耳。”(《全晉文》卷二五)
照目前一般人的理解,魏晉不就是清談老莊嗎?怎么會批判老莊?道教不就是老莊的宗教化嗎?王羲之既是道教徒,又怎么能不信老莊?
這就是上述那些歪七扭八的解釋之所以出現的緣故,由于對傳統文化無知。
道教很復雜,教中有教,且大多數教派不都信奉老子。如漢代太平道,其理論是說天地生病了,我要像醫師一樣來治理它,將來更會降生一位真正的太平帝君,帝君出現以后就天下太平了。它即不奉老子或太上老君。
魏晉以后,上清道崛起,也有自己的經典《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等,道法主要是呼吸吐納加上內觀,觀察我們身體內部的變化。
在漢魏還有另一個靈寶道,宗旨不是教人修煉成仙,而是要普度眾生,主要經典叫《靈寶度人經》。因此上清道士見到死人是不能去超度的,他們須涵養生氣來克制死氣才能長生,碰到死人是晦氣的事,將大大折損修煉的功力。故遠遠看到人家抬棺材出殯就要躲起來,最好是藏到水底,回家后還要沐浴更衣。靈寶則相反,要普度一切天人。
此外還有丹鼎道士。他們不只吃草木之藥。草木本易于衰朽,所以要吃不朽的東西,例如吃礦石吃金子,慢慢身體變成金子那樣就不朽了。可是一下吃那么多也不行,會變成吞金自盡。所以吃這些金屬是有方法的,不能直接吃,而是要用鼎爐燒煉成丹藥吃,故稱為丹鼎道士。這是中國最早的的一批化學家。主要是拿硫磺、丹砂、銅、鉛等等去燒煉,吃了大補。過去魯迅講魏晉的文人與藥與酒,講的就是這類事。酒是行藥的,藥是五石散之類,吃了以后大熱。所謂“魏晉風度”,多與他們吃了藥有關。
漢魏南北朝期間情況如此,信老子的,僅一個天師道;莊子被道教人士信重,則要晚到隋唐。
王羲之一家人都擅長書法,其子獻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黃伯思《東觀余論》云:“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其后子孫綿延,書法之傳不墮。所以武則天時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曾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
而據陳寅恪先生的研究,他們這家族之所以如此善書,即是因他們是個道教家族。王羲之這一輩人名有“之”字的,有十二個;子侄輩有“之”的二十二個,孫輩十二個,曾孫輩十三個,玄孫九個,五世孫四個。這“之”便是道民之標志。南北朝期間著名道教徒,如裴松之、劉牢之、寇謙之、司馬孚之、司馬亮之、司馬景之、司馬曇之等等都是如此,皆不避家諱。
道教是很特別的宗教,我另有文章說明過:它是根本意義上的文字教,道士只以一根筆為法器,上章、拜表、寫符,就能通鬼神,替人祈福去病。所以漢魏南北朝間之大道士無不善書,王家正是一個鮮明的案例。
而也因為他們有宗教關懷,故特能感受到生命飄忽衰亂之苦,急于尋求超越。所謂“詩人之憂生”也。
王羲之諸帖,輒因此頗有哀衷,動人魂靈,不徒以筆墨妍妙見長,如《蘭亭集序》《喪亂帖》即是。他還有一通《頻有哀禍帖》說:“頻有哀禍,悲摧切割,不能自勝,奈何奈何!省慰增感”。這不是他的遭逢特為慘酷,而是因他心靈對人生之哀特有感會。
道教徒還常服食。王羲之《十七帖》共二十九帖,其中服食帖、天鼠膏帖、藥草帖等均與服食有關,云:“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可。足下保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之類。
魏晉名士多服五石散。據葛洪說,五石指“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世說新語言語》載:“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覺神明開朗。”五石散,性大熱,服后要吃冷飯、洗冷水浴,在寒冷處休息。
王羲之一家都服食。《右軍書記》錄王羲之雜帖有云:“大都夏冬自可可,春秋輒有患”,一有患就服食,食也不僅食五石散。《淳化閣帖》卷十便收了王獻之《鐵石帖》,云:“疾侯極是不佳,幸食眠意事,為復可可。”現藏日本東京臺東區書道博物館的唐人摹本王獻之《新婦地黃湯帖》亦可見他家中頗試湯藥。《鴨頭丸帖》說:“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也是如此。上世紀六十年代,南京出土的王羲之從姊、叔父王彬長女王丹虎的墓中,發現兩百多粒隨葬品藥丸,主要成分是硫和水銀。也可從旁輔證王羲之家族的服食風氣。
這,又涉及了一個王羲之寫字換鵝的公案。
《晉書王羲之傳》載:羲之“性愛鵝。……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李白《王右軍》詩:“右軍本清真,瀟灑在風塵。山陰遇羽客,要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即述其事。
但李白另一首《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說寫的不是《道德經》,而是《黃庭經》。引得后世為此歧義,爭議不休。
另一疑義是:王羲之為什么喜歡鵝?
答案之一是說鵝高潔,故為羲之所愛;二是說鵝頸宛轉靈動,羲之頗效之使腕。但最可能的解釋,還應該跟服食有關。唐朝孟詵著的《食療本草》記載:鵝與“服丹石人相宜”,是上品藥材,可以調節服用外丹人體內五臟的毒素。《抱樸子內篇》,引用《神農經》,說:“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遨游上下,使役萬靈,體生毛羽,行廚立至。”又說:“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王羲之好鵝,為的應是用以合藥。
二、
《蘭亭集序》,是《蘭亭集》的序文。詩集才是主體。但現在誰都不重視它,每年辦的蘭亭活動,都是書法,絕無詩人雅集。當日風流,如今可謂絕矣。
《蘭亭集》有三十七首詩。當時雅集,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孫統、王彬之、凝之、肅之、徽之、徐豐之、袁嶠之十一人,作了四言五言詩各一首。王豐之、元之、蘊之、渙之、郗曇、華茂、庾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曹華、桓偉十五人,或四言,或五言,各一首。王獻之、謝瑰、卞迪、卓旄、羊模、孔熾、劉密、虞谷、勞夷、后綿、華耆、謝藤、任凝、呂系、呂本、曹禮十六人,詩沒作成,各罰酒三巨觥。
當時聚會,之所以會讓王羲之興起死生之感,另一個原因,是因它本身就是一種帶有宗教性的活動,在宗教學上可稱為“禮俗性法會”。因為這批文人之所以聚會,是為了舉行修禊。
修禊,即農歷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始固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相約到水邊沐浴、洗濯,藉以除災去邪,稱為祓禊。據《周禮春官女巫》說,其來歷甚為久遠,乃上古所傳巫俗:“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沐浴。”《后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東流水上”,梁劉昭注:“蔡邕曰:《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祓禊于水濱,蓋出于此。”
古代祓除不祥的巫儀,后來相沿成風,遂為禮俗,但其內涵是不變的。所以雖若游春,嬉戲于水濱,而其實內中自有藉此慰安生命、削減對死亡與災禍的恐懼之意。當時與會諸君作詩,事實上也都跟王羲之一樣,涉及生死問題。如庾蘊詩“仰懷虛舟說,俯嘆世上賓。朝榮雖云樂,夕斃理自回”就是。
面對生死問題,每個人處理的方式不同,如王徽之詩:“?先師有冥藏。安用羈世羅。未若保沖真。齊契箕山阿”;桓偉詩:“主人雖無懷,應物寄有為。宣尼遨沂津,蕭然心神王”,都是以孔子為榜樣的。孔子在當時人心目中,是能逍遙舞雩、可行可藏的。
謝安則說:“?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萬殊混一象,安復覺彭殤。”采用的是莊子那般齊彭殤、一死生的態度。
王羲之的話:“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正是針對謝安而發。
《蘭亭詩集》還有個孫綽的后序,則又呼應著王羲之,說:“耀靈縱轡,急景西邁,樂與時去,悲亦系之。往復推移,新故相換,今日之跡,明復陳矣。”
看這些詩文,你自能理解到他們的集會并不只是吃吃喝喝、賞風景、聽絲竹、玩耍玩耍而已;貫串于其中的,是一種生命意識。面對死亡,或興發了憂生之嗟,或尋求超越之道。
這一集,對后世影響很大,許多詩人雅集學它,也有不少人繪圖擬像之。書法史上,它其實也不寂寞。因此我們不能僅知王羲之那篇序,而不關注這個詩集。
如陸柬之便有行書《五言蘭亭詩》。陸是虞世南的外甥,張旭的外祖父,傳記見《唐書陸元方傳》。最初書學虞世南,又學歐陽詢,晚臨摹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作品流傳甚少,最主要的是《蘭亭詩》《文賦》。
他寫的《文賦》,現在很流行,《蘭亭詩》則較少人知。其實也是古人稱賞的名跡,如項穆就說過:“予嘗見其所書《蘭亭詩》,無一筆不出右軍,第少飄逸和暢之妙爾。”
傳世有墨跡、拓本各一。一是首行題“五言蘭亭詩,陸柬之書’,共二十七行。卷后有南宋“睿思閣”等金印及李日華等題記,曾被刻入《戲鴻堂帖》等。書法與“蘭亭八柱之二”《褚摹蘭亭》運筆極相似。有影印本行世。一是綠麻紙本,帖后有“陸司儀(柬之)書”四字。又有唐天復(901—903)間題記及宋人諸跋,墨跡已佚,僅存南宋石刻的拓本,現藏上海圖書館。
另一唐代大書家柳公權也寫過蘭亭集會三十七首詩及詩序。
此本名氣雖不如柳氏《神策軍碑》《玄秘塔碑》,卻也是劇跡。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絳絹本,烏絲欄,行書。宋《宣和書譜》已著錄,明代曾刻入《戲鴻堂帖》,后入清乾隆內府,為《蘭亭八柱帖》之第四柱。本幅無款印。卷前引首有乾隆行書題“筆諫遺型”,題簽“蘭亭八柱第四”,題記一段。又有瘦金體題簽“唐柳公權書群賢詩”。卷后有宋邢天寵、楊希甫、習之、蔡襄(后添)、李處益、孫大年、王易、黃伯思(偽)、宋適,金王萬慶,明王世貞(兩段)、莫是龍、文嘉、張鳳翼,清王鴻緒等題跋和觀款。因個別用字不避宋諱,如謝安詩中“契慈玄執,寄教林丘”的“玄”字、王肅之詩中“嘉會欣時游,豁朗暢心神”的“朗”字等都沒有避北宋始祖皇帝趙玄朗之諱。所以論者雖對于它是否是柳公權真跡還有爭議,卻都相信它是唐代的作品。
字的風格與杜牧墨跡《張好好詩卷》略近,且是秉筆直書,非臨仿之作。又由于這是唐抄古集,所以與敦煌遺書中《文選陸機短歌行等殘卷》(伯2554)、《玉臺新詠卷第二殘卷》(伯2503)價值相當,可說頗為珍貴。柳公權書法真跡今天已絕,無從得見。此卷墨跡,亦可以與其碑刻并參。
此本還有個著名的臨本:《董其昌臨柳公權書蘭亭詩》,是董氏行草書的精品。書于萬歷四十六年,六十四歲時。紙本、行書。乾隆年間被刻入“蘭亭八柱第七”,原石今保存在北京中山公園內。
此卷雖是臨摩,卻也沒有完全依樣對臨,只以己意運筆揮灑,故轉折靈變、活潑,映帶顧盼,無一懈筆,歷來評價甚高。
乾隆在卷后題跋中曾依據明代馮惟訥《詩紀》的記載,校對董其昌臨柳公權《蘭亭詩》的缺字、缺句。可是原作三十七首詩,董其昌只書三十四首,缺郗曇、虞悅、孫嗣五言詩各一首,及王微之五言詩后兩句、桓偉五言詩首句、王渙之五言詩末句及曹茂之詩之標名,個別處還有缺、漏字,乾隆卻多沒有校對出來。當是愛重其字,遂忽略了文句上的缺失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7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