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羅馬與耶路撒冷(簡體書)
滿額折

羅馬與耶路撒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宋立宏編著的這本《羅馬與耶路撒冷》以14篇文章,分別介紹了羅馬帝國和猶太學兩部分內容。文章有《羅馬人民與革命》、《對“羅馬化”及羅馬帝國文化認同的反思》、《土匪與英雄之間:書信中的巴爾•科赫巴》、《一位以色列漢學家的抉擇》等。

作者簡介

宋立宏,南京市人,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學系,獲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哲學宗教學系、猶太和以色列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猶太文明、古代地中海世界方面的研究。編有《從西奈到中國》,譯有《汙名》等書。

羅馬城現存最古老的凱旋拱門,是紀念皇帝提圖斯鎮壓猶太叛亂、佔領耶路撒冷的。拱門內的浮雕上,羅馬士兵炫耀著從猶太聖殿劫掠來的幾件禮器,其中就包括一座七枝燭臺。提圖斯拱門象徵羅馬帝國的軍威,於猶太教卻是汙名。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這一汙名有增無減:拱門開始帶有神的威力已從耶路撒冷轉入羅馬教會的意味,象徵著對猶太人不信耶穌的懲罰。猶太人自然對提圖斯拱門心懷芥蒂。許多世紀以來,據說猶太人不能徑直從拱門下穿過,須繞道而行,否則便會運交華蓋。事實上,古代拉比文獻把提圖斯稱為“邪惡以掃的邪惡後代”,而把羅馬帝國叫做以東——這是聖經中以掃的另一個名字。以掃是又名以色列的雅各的孿生哥哥,兄弟倆的爭鬥始自娘胎,出世後矛盾愈發尖銳。把羅馬帝國叫作以東,拉比們顯然將羅馬人目為勢不兩立的敵人。羅馬帝國衰亡後,他們又把繼之而起的基督教國家稱作以東。到了19世紀,猶太人竟然青睞起拱門上那座七枝燭臺,認為它不僅是考古學意義上最本真的聖殿禮器,更是通往民族光榮過去的一把鑰匙。以色列建國後,它被用作今日以色列國的國徽,這不啻是雅各的凱旋。羅馬與耶路撒冷,及其衍生的無盡古今隱喻,是彼此的他者,卻又可以像孿生兄弟那樣互為鏡像。 以上是我編輯這本文集時所想到的。本書選錄了過去十餘年間寫的一些文章,分為上下編。上編七篇與羅馬帝國有關,下編七篇則指向猶太教與猶太認同。每篇所寫,如今看來,無非是圍繞羅馬或耶路撒冷的一些向心力或離心力;有時,這兩股力是非此即彼的——趨向羅馬或以東,就是背離耶路撒冷或雅各,反之亦然。雖然文章之後交代了原刊出處,但我趁此次結集出版,又作了全面修訂,個別篇目甚至改頭換面。隨著新著過眼、讀者物件變化,這些增刪我認為是必要的,但改動並不針對基本觀點,而在於補充新材料,或者讓行文儘量平易生動些。 衷心感謝高峰楓、呂大年和周運諸位先生,他們的好意使這本論題遙遠的小書能納入“六合叢書”,讓我得以回顧自己過往的腳步。也衷心感謝曾刊發這些文章的主事者,他們的鼓勵一直是我前行的動力。 2014年春

書摘/試閱

當然,置身山外未必一定看得真切。《書藏》作者只是一個信而好古之人,他並不相信有關希臘神話的口頭傳說,而是完全依賴古老、保守的文獻。這使他的作品包含了許多與史詩和抒情詩中所述神話有出入的成分,它們被認為屬於古典甚或更早的古風(archaic)時代。從文體上看,此書敘事平易,不加藻飾,“是希臘神話及英雄傳說的一種梗概”,故不及《奧古斯都史》或新發現的《光明之城》(有意思的是,此書之真偽尚未塵埃落定,已有“去偽存真”的主張了)有諸多可茲發揮之處。善於索隱的人恐怕要失望,但他們知難而上的精神和探索真理的欲望,說不定反而會愈發高漲。 從身後名的角度揣度偽書的作偽動機比較常見,也有人情味。這世上恐怕沒有比身後名更徒有虛名的東西了。曲園老人晚年不能忘情於他的“所著書”,還一再以此叮嚀後人,就一度讓年幼的俞平伯困惑不解,隨著年歲增長,他才漸漸明白身後名還是“有點兒實在的”,因為“我們日常所遭逢的一切,遠不如期待中的那般切實耳”。可見身後名之于平淡人生,未嘗不是一種慰藉和寄託,畢竟“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作偽者把自己著作偽託在名家名下,以期垂傳後世的心情不難理解,《書藏》作者邁上這條通往流芳百世的終南捷徑,亦有可能。不過身後名說到底是自己的名,心甘情願將自己文章拱手讓人者,必淡泊曠達之士。但在希臘化時代以降的古代世界,這種人,若非為時間之沙湮沒,實在是很少的,而汲汲于名利乃至投機取巧者倒可拈出不少。 西元前3世紀的希臘詩人尤佛裡安(Euphorion)在風格技法上摹仿希臘化時代傳誦一時的詩人卡利馬庫斯(Callimachus),以及最早把愛情作為史詩主題的羅德島的阿波羅尼烏斯(Apollonius Rhodius),但這種摹仿的頻繁和有意識,已到了被論家評為無恥的地步。有意思的是,作為卡利馬庫斯的學生,阿波羅尼烏斯曾整段整段把老師的作品用自己的風格移植過來,占為己有,而被乃師指責為剽竊。風格精緻的羅馬戲劇家泰倫斯苛責其粗俗的前輩普勞圖斯粗心大意,在改編希臘劇本時竟然漏掉了整整一幕!他沒有用“剽竊”一詞,因為他誇耀自己比普勞圖斯還要忠實於希臘底本。在泰倫斯看來,希臘戲劇家已把話說盡了,自己的戲劇能介於創作和翻譯之間就算不錯了。不過,當有人批評他在劇本中又加進大量其他劇本的內容,從而“糟蹋”(contaminatio)了希臘底本時,他據理反駁,這個“理”竟是普勞圖斯也這麼幹!這種拼拼湊湊為古典作家廣泛採納,正如墨丘利同為小偷和詩人的保護神所暗示的那樣。其流風所及,連巴勒斯坦的猶太史家約瑟夫斯(Josephus)亦不能免俗。約瑟夫斯在定居羅馬後開始潛心著述,後人發現他在東抄西抄時,經常不加分辨地使用內容彼此矛盾的材料,致使同一作品前後不通,甚至還使不同作品在敘述同一事件時互有出入。《書藏》中的不一致問題也出在作者像約瑟夫斯那樣缺乏批判精神。學者們通過比較《書藏》與所引原典的殘篇,發現作者對原典的迷信到了亦步亦趨的程度,他既沒有依據新學說而把原材料重新排比一遍,又沒有技癢而對原文踵事增華一番。他太敬畏他所依據的那些權威了。套用一句學界現在討論熱烈的話,這算不算剽竊呢? “剽竊”(plagiarism)一詞在希臘文中意為拐彎抹角、躲躲閃閃,卡利馬庫斯就是在此意義上批評其學生的。它的“隱蔽性”和拉丁文中的“搶劫、綁架”之意(這解釋了泰倫斯避免使用該詞的原因)有微妙的區別。正因為這種“隱蔽性”,“剽竊”和“借用”之間的界限不易識別。但這條界限在彌爾頓和黃庭堅的慧眼裡清晰可辨:前者振振有詞,說“文人間的借用,如借用者不能運用得更好,即為剽竊”;後者在講究“無一字無來處”的同時,又強調“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借此衡量,李維比上述那些古典作家狡黠許多。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其敘事之精湛、辭章之典雅,有口皆碑。他在方法上也遠比許多古典作家高明。他不僅在著作中標明自己的材料來源,還經常討論這些材料的合理性,給人留下言必有據、頭頭是道的印象;遇到不同材料不盡一致,甚至互相矛盾時,他深諳中庸之道:“如果我們必須選擇的話,這些極端之間的中間數目可能最接近真相”(第二十六卷四十九章)。所以他的《羅馬史》連貫流暢,美輪美奐。直到文藝復興時,博大精深者如但丁仍在稱讚“李維不會出錯”。至於柯林武德看出他剪剪貼貼的方法,那是上個世紀才有的事。相形之下,《書藏》的作者雖然也不時標舉所用材料的出處,然其文筆之枯澀、行文之疏漏,斷難當得上“更好”二字。所以,不說他是現代意義上的剽竊,至少也是“低水準的重複”。 人性的複雜怎麼高估,都不過分。古代世界既然有尤佛裡安這類不恥之徒,也難保不會有一兩位自知平凡,雖有所作,終托而隱之人。《書藏》的作者可能就是這樣一個人。既然一涉及作偽者的主觀意圖,就難免雜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們不妨附會此說。我的戲說只想為寂寞的《書藏》吼吼,權且充當失真的揚聲器。反正再怎麼戲說,都無損此書的價值。這種價值體現在現在,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有關希臘神話的原始文獻,從中“可以考見一般希臘人對於世界及本族的起源與古史之信念”;體現在過去,是在一個神話有著比成文法更廣泛影響的社會中,它的編撰向希臘人集中展示了希臘的傳統,從而鞏固了他們之所以是希臘人的那種集體意識。由是觀之,《書藏》簡直偽得可喜可賀了。 P10-1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