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蒲台島風物志
滿額折

蒲台島風物志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40 元
優惠價
9039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蒲台島,被稱為香港的「南極」,早於一四二五年所繪製的《鄭和航海圖》上已有蒲台島的記載。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蒲台島村民人口曾高達二千人,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亦有採集及售賣紫菜、昆布等產品。但隨着漁業的沒落,原居民紛紛搬到港島南區的公共屋邨,現時僅餘不到二十人,並以長者居多。
蒲台島獨特的自然景色,豐富的人文資源,包括三千多年古石刻、嶙峋的奇石、天后寶誕、太平清醮……令蒲台島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本書是第一本全面介紹蒲台島的專著,包括自然環境、地貌、經濟活動、人口與宗族、教育、古蹟、習俗,更有原居民的訪問,讓我們對這個香港境內最南端的島嶼有深入的認識。

作者簡介

《蒲台島風物志》工作組
「萬興之友」屬下一個小組,負責編寫《蒲台島風物志》。「萬興之友」是由一批對本地歷史文化有興趣的朋友組成,目的是希望通過舉辦公開講座、課程,各類考察活動、出版有關書籍,並為有需要之團體提供義工服務等,藉此推動各階層人士加深認識香港本土的歷史文化。近期參與及編著出版的書籍包括有:《老餅潮語》系列、《蓮麻坑村志》等。

目次

第一章 自然環境
1、蒲台群島
2、地質
3、生態
4、螺洲島

第二章 居民

第三章 經濟民生
1、民生
2、土特產
3、商業
4、對外交通

第四章 教育體育
1、蒲苔公立學校
2、足球運動

第五章 名勝古蹟
1、蒲台島古石刻
2、蒲台島天后古廟
3、巫氏大屋
4、奇石

第六章 節慶習俗
1、天后寶誕
2、酬神祈福
3、太平清醮

第七章 藝文
1、天后古廟
2、蒲台公所

後記
本書資料來源舉要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自然環境
1、蒲台群島
蒲台,又稱蒲笞、蒲苔。早於一四二五年時所繪的《鄭和航海圖》中註為「蒲胎山」。十六世紀末,明朝郭棐(一五二九至一六○五)所編纂的《粵大記》中,繪有《廣東沿海圖》,圖中蒲台被稱為「蒲笞」。一八一○年由英國人所繪的「澳門海路」地圖及一八一九年的《新安縣志》中,蒲台被稱為「蒲台」。隨後在有關地圖上,蒲台均被稱為「蒲台」,但島上居民卻稱其為「蒲苔」。現今政府在公文上稱為「蒲台」。
蒲台、螺洲、宋崗、橫瀾和墨洲等五個島嶼組成蒲台群島,位於香港島石澳之東南。蒲台島的南角咀位於北緯22°10'5",被認為是香港境內最南的區域,有「香港南極」之稱。按緯度計算,香港地區最南的地方應是位於北緯22°9'13" 的香港地區西南面索罟群島的無人小島頭顱洲。但頭顱洲位於香港島西南部,故人們稱其為「香港西南極」,而不是「香港南極」。一般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所以蒲台島的南角咀成為香港最南的地方,被稱為香港的「南極」。蒲台島與內地珠海市的擔桿列島相望,中間為擔桿水道,進出太平洋的國際航道就沿此水道經過。在蒲台島最南端的南角咀處,建有一座編號一二六號的燈塔,作為橫瀾島燈塔的延續,指引船隻進出。這座燈塔亦是香港最南端的燈塔。
蒲台島是蒲台群島的主島,面積最大,約有三點六九平方公里。島上最高的山頭是東頭頂,海拔只有二百四十二米。地區行政上,蒲台島屬於離島區議會南丫南選區,包括蒲台島、螺洲、螺洲白排、宋崗、橫瀾島、墨洲、墨洲排。除蒲台島有少量居民外,其他島嶼均是無人島。

2、地質
蒲台島的岩石主要是花崗岩,花崗岩是岩漿在地下深處經冷凝而形成的,部分花崗岩為岩漿和沉積岩經變質而形成的片麻岩類或混合岩化的岩石。由於花崗岩是在地殼內慢慢冷卻而成,故有足夠時間讓礦物結合。比起火山岩,花崗岩會出現較明顯和顆粒較大的礦物,形成花崗岩上的「花紋」。
節理為岩石或岩層的天然破裂面,它與斷層的差別是在破裂面兩側的岩石,並未沿着破裂面發生過相對的移位。沿着岩石裂縫的節理容易受風化和侵蝕而漸漸擴大加深,形成陡峭深切的大裂縫,地下的岩石或地層受到上覆岩石的重力負荷下,在可忍受的範圍,岩層多少具有可塑性,當地殼變動時可能因擠壓變形產生褶皺,但這時並未斷裂,失去岩層的連續性。隨着作用力的逐漸增加,並超過岩石所能承受的抵抗力,於是岩層便發生破裂,形成許多節理。
花崗岩看似堅硬,但抗蝕能力相對較差。當節理外露於空氣之中,日夜明顯溫度差異造成岩體冷縮熱脹,岩石上裂縫節理不斷擴闊,最後迫使岩石崩裂,這種現象稱為「塊狀崩解」,岩石內不同礦物崩解的結果,如石英礦物對抗侵蝕能力較強,所以可以殘留在地上,而其他長石及雲母類礦物早已被分解殆盡了。以上的風化過程均屬「機械性風化作用」。
與此同時,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條件下,岩石、礦物在原地發生化學變化並可產生新礦物的過程叫化學風化作用。引起化學風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水和氧。自然界的水,不論是雨水、地面水或地下水,都溶解有多種氣體和化合物,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水溶液。水溶液可通過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方式促使岩石化學風化。氧的作用方式是氧化作用。當水分接觸岩石內的不同礦物時,便會產生化學作用,改變原生礦物的成分,形成次生礦物,最終變得容易鬆脫。在化學風化作用下,岩石的表層首先被風化,其後風化作用層層深入,但效力亦隨之而減弱,因而中心的岩塊未受影響,稱為核心石。表層物質移除,核心石裸露,那些露出及散佈地面的個體核心石互相疊積起來,便形成突岩。島上所見怪石,如「僧人石」、「佛手岩」、「響螺石」、「昂龜石」等怪石
都是這個例子。

3、生態
蒲台群島位於熱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帶,具東亞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長而高溫多雨,冬季短而涼爽乾燥,年均溫度為攝氏二十三度,年均降水量為二千二百一十四毫米,但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群島上成土母岩為花崗岩,土壤為赤紅壤。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現存植被主要有次生林、灌叢和人工林。
蒲台群島上的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但是由於人類的活動,山坡間散佈露石,導致了群島上植被類型主要以灌木叢為主。其他群落有次生性常綠闊葉林、紅樹林和海邊沙灘植物群落等。
灌叢群落是蒲台群島分佈最廣、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它們是在乾旱、貧瘠的山坡上自然演替起來的。優勢種為豺皮樟、潺槁樹、紫薇及刺葵等。草本群落的優勢種為刺芒野古草、山菅蘭和崗松。次生性常綠闊葉林群落在蒲台群島主要分佈於蒲台島上,由於村民篤信風水,經保護為風水林,具有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喬木層主要植物有:假蘋婆、鴨腳木、黃牛木、紫玉盤、豺皮樟、潺槁樹、紅車、銀柴、筆管榕、三椏苦、菲島算盤子、草海桐、絨毛潤楠;灌木層主要植物有:梅葉冬青、白藤、山芝麻、野牡丹、廣東刺柊、刺柊、珊瑚樹、玉葉金花、毛冬青、亮葉猴耳環、九節、山橙、白花酸藤子、角花烏斂梅、車輪梅及白背算盤子等;草本層主要植物有:兩歧飄拂草、山菅蘭及積雪草等。在蒲台群島的現有植物群落中,以該種群落的植物組成豐富,結構複雜,區系多樣性高。紅樹林群落主要分佈在蒲台島沿岸,面積極小,組成紅樹林植物種類比較簡單,主要有:黃槿、楊葉肖槿、桐花樹、海漆、老鼠柊及厚藤等。海邊沙灘植物群落:組成十分簡單,在各島均有分佈,主要由草海桐、許樹、露兜樹及厚藤等植物組成。
據初步統計,蒲台群島共有維管束植物二百四十五種,分別隸屬於九十三科二百零三屬,其中本土植物七十五科,一百八十三屬,二百二十五種,栽培植物五科六屬六種,外來入侵植物十三科十四屬十四種。
蒲台群島中的島嶼均為大陸島,第四季冰期曾與大陸相通,因而與鄰近地區植物區系的關係密切。在群島上的植物均見於香港其他區域,島上植物佔香港現有記錄的野生維管束植物總科數的百分之四十五點三,總屬數的百分之二十點二,總種數的百分之十一點五,是香港植物區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於人為活動的干擾,原有森林早已經破壞殆盡,與大帽山和馬鞍山等孕育着香港植物區系最為豐富的地區相比,蒲台群島現存的植物區系較為貧乏,完全缺乏殼斗科和木蘭科等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特徵種類,樟科、桑科、茶科、茜草科和芸香科等植物的種類也比較貧乏,主要為少數廣佈性的陽性植物種類,且現有的次生植被均以陽性先鋒植物種類為建群種,群落結果相當簡單,僅僅在濕潤溝谷生境中次生林群落中才具有稍耐蔭的植物種類。
蒲台群島的植物中有國家保護種類一種,受香港政府《林務規例》和《動植物(瀕危物種保護)條例》保護分別有三種和兩種。這些植物均具有較高的經濟利用價值,由於環境條件的破壞,這些植物種群密度低、規模小,因此在植被恢復和生態建設中應予以特別的保護和撫育。
由於蒲台島上沒有車輛及工廠,所以並無污染,成為雀鳥的綠洲。每年三至四月,成千上萬在東南亞地區度冬的候鳥,陸續飛返北方的原居地,蒲台島亦漸成為候鳥的歇腳站。有觀鳥人士發現,島上的雀鳥愈來愈多。現時,在蒲台島或附近海面的有記錄雀鳥品種已逾三百種,佔全港數字超過六成。其中有十種已被確認為在香港發現的新品種,相信最少七種為瀕臨絕種的雀鳥。除雀鳥外,亦有遊人到蒲台島觀賞蝴蝶。

4、螺洲島
螺洲島位於蒲台島西北面,為蒲台群島組成的一部分,與蒲台島相隔一條水道。該水道被稱為螺洲門,是香港海域最深之處,達七十米深,曾被港府用來棄置爆炸品。
螺洲島是一個無人居住的荒涼海島,一直以來,都有「蒲台一塊碑,螺洲一盤棋」的說法。蒲台一塊碑,指的是蒲台島上的古石刻,螺洲一盤棋的說法,則來自螺洲山頂有塊平坦大石面,因為風化緣故,石面裂開,隱約可看到多條裂紋,加上傳說有兩位仙人在此對弈,故稱為一盤棋。螺洲島上並無山路小徑,欲登上螺洲島一看棋盤,須要從島南的小沙灘登陸,沿草叢山石覓路而上,相當吃力,如無登山經驗及足夠體力,不可嘗試。
日軍侵佔香港期間,有日軍駐守蒲台島上。到了一九四四年,為了避免消耗糧食,日軍採取疏散人口的政策,就用漁船將平民百姓送出公海或荒島,讓其自生自滅。
根據英國陸軍部檔案W.O.235,一九四四年七月,日本憲兵用兩艘船將數百名難民送往螺洲島,遺棄於島上後隨即離去。雖然螺洲島與對岸的島嶼,僅一水之隔,但流水湍急,即使擅長泳術者亦難以渡過,有部分難民為求生存,唯有冒險一試,可惜他們多已飢餓無力,最終多人溺斃。留在孤島上的人,由於缺乏糧食,只好將死者身上的肉切下來進食,免於餓死。在島上,求救慘叫之聲不絕於耳,以至聲音隨風送至東北方對岸的鶴咀村,但村內的漁民都不敢前往拯救。因為當時鶴咀村及赤柱均設有日本憲兵部,若漁民把難民救回村內,必為憲兵所知,並會對施救者處以斬首之刑。蒲台島上的居民自顧不暇,又怕被島上的日軍知道,惹來殺身之禍,亦不能施以援手,最終難民都相繼死去,屍體遍佈於岸邊的石頭之間,有的被大浪沖走,有的被人吃掉。
一九四五年四月,有漁民登上螺洲島,發現在海濱暴露着很多人骨殘骸。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有蒲台島居民登上螺洲島斬柴割草,在島上一條石坑中見到有些好像人骨的物體,因此稱該處為白骨坑。到了八十年代,有旅行人士登上螺洲島,仍可找到一些疑是人骨的殘骸。時至今天,原來的白骨坑已長滿雜草,再難找到一些當年的痕跡。
八十三歲的蒲台島居民周伙娣曾目睹日軍將難民遺棄在螺洲。七十六歲的梁金福和七十五歲的劉少明亦曾聽父輩談過此事,並且在螺洲見過很多人骨殘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9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