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滿額折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文史談古箏(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資料詳實,條理清晰。內容分為上中下篇。上篇為中國古代箏的發展歷史,多為文字記載的相關考證和辨析。中篇與下篇分別為歷代文獻史料和詠箏文學作品選注。本書為拓展民樂專業教育、豐富民族樂器歷史研究具有使用價值。

作者簡介

謝曉濱,1956年生于重慶,1975年回江西樟樹老家插隊(知青),早年畢業于江西師范學院藝術系、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現任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主要從事揚琴、古箏的演奏、創作、教學和理論研究。其創作與改編的多首作品獲*、省級獎項。先后出版《揚琴藝術論要與演奏技法》《古箏藝術與名曲》等多部著作。本人已入選《中國音樂家辭典》《當代中國民族音樂家名典》。姚品文,1934年生,湖北建始縣人。曾任江西師范夫學中文系占代文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發表元明清戲曲、小說、詩文等論文數十篇,專著多種。其中研究明朝寧獻王朱權生平及貢獻的有《朱權研究》《寧王朱權》《太和正音譜箋評》《王者與學者——寧王朱權的一生》等4種,被稱為“國內朱權研究第一人”。與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謝曉濱教授合作研究占箏史,共同撰寫論文《古代箏樂的文仡屬性》等數篇。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這是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最為世人熟知的名句,古箏具有代表性的名曲《漁舟唱晚》就是藉用此文中的句子為標題,並根據古曲《歸去來辭》中的音調加以發展變化而成的。幾乎所有習箏的人,都對這首箏曲耳熟能詳。可我一直在想,演奏者有幾人真正了解《滕王閣序》以及王勃的遭際和主張?又有幾人真正理解《漁舟唱晚》以及作者的意蘊和思想?
在演奏和進行箏樂教學過程中,我深深感到,我國的箏樂藝術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需要我們好好去學習和認識。古箏作為在中國有著廣泛影響的民族器樂之一,在其發展過程中關係到禮樂制度,社會風尚,’民間音樂,民風民俗等諸多方面,從而產生了豐富的文化積累。今天從事箏樂藝術的人,無論演奏、創作或研究都應該盡可能地去認知一些相關的文獻和文學作品,從中了解中國古代箏樂的歷史和相關的文化知識,加強關學修養,提高對箏樂的審美感知能力。
來自南昌“滕王閣”邊的江西師範大學的謝曉濱、姚品文兩位教授,在數量巨大而又分散的有關古箏藝術的古代文獻中,找出一些有特色的“點”進行串連,為我們編寫出了《文史談古箏》這部很有分量的著作。
我認為這部著作非常有特點,我在這裡講幾點:
首先,他們在大量史料的基礎上,獨立思考,發表了許多新的創見。比如關於箏的起源,他們在前人“箏樂藝術起源於瑟”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的箏樂從先秦到兩漢,以頌瑟為源頭,與民間秦箏音樂交流結合,在漢魏時期達到成熟的觀點。漢代樂府機構和相應的文化在這種交流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其次,他們既廣泛涉獵前人已經發現的材料,又深入發掘,得到了一些被前人忽略的史料。例如他們發現《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趙王鼓瑟”,在《三國志·魏書》被說成“趙彈秦箏”。兩者聯繫對照,有力地證明了漢魏時人們所說的箏就是瑟,而不是秦地的民間箏。
再次,是書的構成富有創意。全書將史的敘述與文獻閱讀分成了上中下三篇。因為史的敘述中不得不引用一些史料和詩詞曲作品。為避免閱讀時的困難,他們編寫了“史料選”和“文學作品選”並加以註釋和解說。後者不僅能幫助和加深對古箏發展史的理解,更能通過詩詞曲等文學作品增強讀者對箏樂的審美感知能力和美學修養。這樣的著作能夠適應不同要求的讀者閱讀。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如果說《文史談古箏》是箏界的“物華天寶”,那麼江西師大的曉濱、品文兩位教授也稱得起“地靈人傑”了,——他們一個是從事民族音樂教學與研究的著名教授,一個則是從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的資深學者;一個在職,一個退休。但他們不分彼此鼎力合作,為我們譜寫了曼妙和諧的“當代音詩”。我衷心期待,這部頗有新意的著作能為中國箏人帶來許多思考和幫助,並以獨有的聲音響徹大江南北!

目次


自序
上篇 箏史探釋
一、箏之源(上)——箏的源起諸說
二、箏之源(下)——頌瑟與秦箏
三、漢魏八朝箏樂的成熟與鼎盛
四、唐代箏樂與詩歌
五、宋代箏樂
六、遼金元箏樂
七、明清箏樂簡說

中篇 古箏文獻史料選注
一、素女鼓瑟
二、父子爭瑟
三、古人迂拙,後漸巧利
四、施弦高急,箏箏然
五、蒙恬造箏說
六、仁智之器
七、京房準
八、彈箏搏髀真秦之聲
九、五弦築身樂
十、箏以指彈,築以筋擊
十一、民間酒會彈箏鼓缶
十二、趙王鼓瑟與趙彈秦箏
十三、頌琴象箏
十四、阮瑀《箏賦》(節錄)
十五、傅玄《箏賦》(節錄)
十六、斬泗濱之梓以為箏
十七、魏文彈箏
十八、桓伊撫箏諫
十九、遊楚
二十、謝仁祖撫箏歌《秋風》
二十一、何承天等彈箏
二十二、三公樂
二十三、羊侃《採蓮歌》
二十四、袁紹帳中箏
二十五、羅敷彈箏
二十六、顧野王《箏賦》(節錄)
二十七、上聲歌
二十八、嵇康:聲無哀樂論
二十九、《舊唐書·音樂志》(節錄)
三十、唐教坊搦彈家
三十一、驃國箏
三十二、雲和箏
三十三、薛瓊瓊
三十四、唐教坊李青青、龍佐等
三十五、郭暖婢鏡兒
三十六、秀奴、七七
三十七、崔氏女夢獲十曲
三十八、沈廉叔、陳君寵家伎傳曲
三十九、白翎雀
四十、雅托噶
四十一、依箏樣造瑟
四十二、乾隆帝說琴箏
四十三、箏為俗中雅樂

下篇 歷代詠箏文學作品選注
賦選
一、箏賦(節錄)[晉]賈彬
二、箏賦(節選)[晉]陳窈
三、箏賦(逸句)[晉]顧愷之
四、箏賦(節選)[梁]簡文帝
詩選
五、詠箏詩[梁]沈約
六、詠彈箏人[梁]蕭統
七、詠箏詩[梁]王台卿
八、詠箏[唐]李嶠
九、聽箏[唐]張九齡
十、春日行[唐]李白
十一、觀搦箏[唐]王灣
十二、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唐]岑參
十三、宴席賦得姚美人拍箏歌[唐]盧綸
十四、箏[唐]白居易
十五、廢琴[唐]白居易
十六、鄧魴張徹落第[唐]白居易
十七、聽夜箏有感[唐]白居易
十八、偶於維陽牛相公處覓得箏箏未到先寄詩來走筆戲答[唐]白居易
十九、聞箏[唐]李端
二十、箏柱子[唐]朱灣
二十一、李周彈箏歌(淮南韋太尉席上贈)[唐]吳融
二十二、贈箏妓伍卿[唐]李遠
二十三、贈彈箏者[唐]溫庭筠
二十四、李留後家聞箏坐上作[宋]歐陽修
二十五、觀宋復古畫[宋]蘇軾
二十六、聞箏作[宋]劉子犟
二十七、回心院[遼]蕭觀音
二十八、白翎雀[元]張憲
二十九、白翎雀歌[元]張昱
三十、白翎雀[元]楊維楨
三十一、座中有搦箏者作白翎雀曲因話及元事口占此詩[明]邱浚
三十二、聽李節彈箏和韻[明]文嘉
三十三、聞箏詩[明]王廷陳
三十四、聽舊宮人彈箏[清]丁澎
三十五夜座[清]孫枝蔚
三十六、珠江雜詠[清]張維屏詞選
三十七、南歌子[五代]毛熙震
三十八、菩薩蠻·詠箏[宋]張先
三十九、生查子[宋]歐陽修
四十、鷓鴣天[宋]晏幾道
四十一、江城子·錢塘江上[宋]蘇軾
四十二、減字木蘭花[宋]蘇軾
四十三、朝中措[宋]曹勳
四十四、風蝶令[宋]李祁
四十五、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宋]辛棄疾
四十六、聲聲慢·揚州箏工沈生彈虞學士浣溪沙求賦[元]張翥
四十七、驀山溪·歌席[清]梁清標散曲選
四十八、【北越調·憑欄人】江夜[元]張可久
四十九、【北南呂·一枝花】秋夜聞箏[元]班惟志
五十、【北越調·柳營曲】薛瓊瓊彈箏圖[元]湯式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謝曉濱 姚品文古箏研究論文簡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