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中國必須再儒化〈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必須再儒化〈簡體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60 元
優惠價
90414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6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當代“大陸新儒家”五大重鎮聯手,重拳出擊◆
蔣 慶:當代中國第一個儒家書院陽明精舍山長,“大陸新儒家”精神領袖。
陳 明:中國大陸“文化保守主義之旗”《原道》主編,“大陸新儒家”發言人。
康曉光:悲天憫人之心,經世濟民之志,扶貧、公益、NGO領域的著名社會活動家。
余東海:多年前的網路江湖風雲人物“東海一梟”,道德文章韓潮蘇海大氣磅礴。
秋 風:融貫中西,橫跨政經,激揚文字,以身弘道,乃當世通儒。

本書是當代中國“大陸新儒家”五位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文化論集,集中展現了當代儒家對中國問題的基本看法及主張,也可以說是儒家自“文革”以後,第一次集體發聲,吹響了復興儒學、回歸道統、儒化中國的集結號。
本書既有作者對當代中國面臨的種種問題之立論直言,也有對時下各種思想流派對儒家批評質疑的回擊辨正。立論若黃鐘大呂振聾發聵,回擊若短兵相接刀鋒相見,無異於是一場精神大餐思想盛宴。語言風格淺白易懂,極高明而道中庸,於無聲處見驚雷,極具可讀性。

作者簡介

本書由任重先生主編
任重,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西元2004年至2007年,參與創辦儒學聯合論壇網站並任總版主;西元2006年,參與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復興論壇網站並曾任總版主。西元2006年西曆二〇〇六年,創辦電子刊物《儒家郵報》並任執行主編。西元2008年,創辦儒家網和《儒生》集刊並任主編。西元2012年,主編“儒生文叢”。多次參與組織當代儒家發起的各種活動,被認為是當代儒學復興運動的重要推手。

代後記
習近平紀念孔子,重建中共執政合法性
任重
篇一:習近平為何牽手儒家?
繼參觀儒家聖地曲阜孔府之後,在2014年“五四”當天,習近平來到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北京大學,特地看望了哲學系老教授、中華孔子學會會長湯一介,並詢問湯一介主持的大型文化叢書《儒藏》編撰進展情況。據官方正式報導,習近平同湯一介 “促膝談心”,並配發了習近平牽手湯一介的照片。之後不久, 天安門廣場電子大螢幕又打出“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標語,內容全是儒家價值觀。習近平上任以來,對中國文化“親近”舉動頻頻,令人矚目。
在2013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就提出了“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求。2013年12月和2014年 2月,中央政治局先後舉辦主題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集體學習, 習近平提出“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皆是具有突破性的理論闡述。
尤其引發高度關注的是,2014年3月至4月,習近平訪問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等歐洲四國,大談特談中國文化,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並且身著“中華立領”參加國宴,以實際行動彰顯其所極力宣揚的文化自信。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高調推崇中國傳統文化,對“五四精神”所標榜的民主、科學,以及對馬克思主義一帶而過、不費口舌,但卻對儒家經典語句信手拈來、如數家珍。在2014年5月15日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習近平更進一步提出“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其中全是儒家核心觀點。
分析習近平上任以來的講話,其特點越來越明顯,即對原有的意識形態很少提及,但念念不忘“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 “中國夢”,著力擺脫意識形態束縛,從更高層面上追求文明復興。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論述,思想資源主要來自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以至於有學者認為“他比多數儒家學者(包括湯一介、余英時)更有儒味”(餘東海)。
“大陸新儒家”代表性人物秋風敏銳觀察到,在“8∙19講話” 中,習近平論述了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將要走的政治道路之間的關係:“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在習近平這裡,歷史傳統、文化積澱成為政治選擇的決定性因素。這種理念的轉變, 以“打到孔家店”起家的執政黨,從未有過,可謂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那麼,習近平及其代表的執政黨,為何要做出這種選擇和轉變?當代儒家另一重鎮康曉光,對此做出了理論闡釋。康曉光最近發表了題為《大轉軌 — 全球化時代的國家轉軌理論及中華民族復興戰略》的文章,提出了一種與經典馬克思主義、激進自由主義、新權威主義等理論不同的當代中國發展理論 —大轉軌理論。與眾不同的是,康曉光認為繼經濟轉型之後,第二步是文化轉型,而不是新權威主義預言的政治轉型。該階段權威主義政體仍有存在的合法性,其條件是必須繼續鞏固和完善市場經濟制度,但更加重要的是必須積極推動以儒家文化復興為核心的文化建設,直至儒家文化掌握文化領導權。康曉光判斷,當下中國處於國家轉軌的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以復興傳統文化為使命的權威主義政府具有政治合法性,這一權威主義政府的核心歷史使命是建立儒家文化領導權,為建立儒家憲政創造經濟和文化條件。基於此,康曉光認為,與各派民間勢力的主張相比,當政者的主張和作為更為周全,也更為符合大轉軌理論的階段性要求, 其作為庶幾可謂“基本恰當”。
無論是習近平牽手儒家,或是儒家與執政黨握手言和,任何理論解釋和價值批判,都必須立足中國當代歷史發展過程和當下現實情景。眾所周知,上世紀八十年代朝野皆有改革共識,但進入九十年代,思想界開始分裂,而且裂痕越來越大,現在,應是再次尋找共識的時候了。中國文化傳統,既是各派共識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各派的共同思想底座。當下中國,右派優於求民主、法治、人權,弊於美化西方、妖魔傳統、抹黑政府;左派優於求平等、民生、強國,弊於倡階級鬥爭、崇馬、拜毛。兩派中皆大有偏執者,政治認同難一致,較古之中國士大夫群體及今之西方精英群體相差甚遠。相較於左右兩派,儒家可謂走“第三條道路”的中間改良派,不希望中國發生顛覆性革命,認為於國於民皆不利,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現今仍被西方擠壓,中亞北非諸國顏色革命後陷入動亂,殷鑒不遠。
故此,習近平及其代表的執政黨向中國傳統回歸,絕非出於個人好惡和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迫於形勢發展。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背景下,文化既是民族復興的標識,也是政治合法性的主要來源。以儒家為主流的中華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土壤,在反思現代性、重建民族主體性上,是重塑國族、實現國家認同的重要資源,也是以“文化中國”推進台海兩岸統一的需要。就歷史大時段來看,民國可類比春秋戰國,共和國可類比秦漢。當局既不是如批評者所謂的一無是處,但亦不是自詡的完美無缺,而是深藏危機。執政黨若能順勢而為,效漢武帝復古更化、撥亂反正,複歸中華道統,施行儒家憲政,既可保證國家成功轉型,亦可再建千秋偉業。
(注:此篇發表於2014年5月26日南華早報中文網)
篇二:習近平為何批評“去中國化”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前往北京師範大學看望一線教師並參觀有關成果展覽時,聽說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門課標是全國統一,當場明確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習近平使用“去中國化”的說法,此定性不謂不重,引發高度關注也在情理之中。大陸民眾對“去中國化”這一名詞的熟知,始於臺灣某些有台獨傾向的政治人物的言論和政治舉動。兩岸分治之後,臺灣一直以“中國”正統自居。蔣介石在1966年發起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主要就是針對大陸的“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後效,就是今天很多人感覺的臺灣在文化上要比大陸更“中國”。
今天中國大陸思想界對立日趨嚴重,裂痕越來越深,對未來發展的路向,尤其是在政治認同上,很難達成共識。政治認同難一致,深層次原因是沒有文化認同。因為,政治認同所需的道義合法性依據,必須由得到認同的文化系統中之價值原則來判別提供。
儒家思想作為中國歷史文化主幹,在“家天下”的君主制時代,雖然變通妥協地為之提供了“王者受命於天”的理論支持,但並未放棄其所秉持的王道政治理念,強調“道統”高於“政統”,以道匡君,造成的現實影響是“文化認同”高於“政治認同”,成功塑造了“中國性”。中國之所以是“中國”,就是因為是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塑造的。無儒家,不中國。
但是,1949年新政後,很長一段時期,執政黨不但不以中華道統繼承者自居,而且對這一延續幾千年的道統予以了徹底否定,企圖建立新道統,另開新世界,再創新歷史,結果導致“政治中國”與“文化中國”分離,中國歷史也不再“延續”,給國家認同埋下巨大隱患。隨著特殊歷史時期意識形態高壓的退去, 這一隱患開始逐漸顯露,某些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離心離德,即為一例。
歷史和現實俱證明,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民眾對政權合法性的認同,包含有眾多複雜因素,歷史傳統、文化精神和道德價值,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影響著政治清明程度和國家治理水準。例如,歐美國家的政治制度源于基督教文明,也是凝聚其國民對國家向心力和政治認同的重要內容。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果斷結束了對中國傳統的否定性批判, 執政黨也有意識地淡化意識形態色彩,強化“中國性”。將原來黨章中自我定位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補充修訂為“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一修訂,意味著執政黨向中華道統的回歸。
不可否認,執政黨一直在有意識地向中華道統回歸,雖然艱難而緩慢,但也算平穩順利。十七屆六中全會上,破天荒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宣導者和發展者”,十八大則首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明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汲取過去在救國建國的劇烈動盪中“拋棄傳統、丟掉根本”的深刻教訓之後,極為大膽的理論突破。將核心價值觀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要解決中國人“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的問題。只有核心價值觀在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在延續中穩定,在穩定中延續,方可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政治認同,促進國家認同。
結合習近平就任最高領導人以來的系列言行,其尊孔崇儒、力圖回歸中華道統的意圖,已經非常明確,故有論者認為:“近百年來,尤其近半個世紀來中國對傳統文化的破壞相當嚴重。文革幾乎將中國傳統文明徹底摧殘。中國社會如今出現道德災難的真正根源就在於此。左派是反傳統文明的急先鋒,毛澤東是罪魁禍首。而有些自由派對儒家傳統文化也相當排斥,甚至將之與現代普世文明對立起來。在這方面,左右兩派的認識都不如習近平。習是中共歷史上唯一一個肯定儒家傳統、將中華傳統文明視為根本的最高領導人。”(劉放)更有人認為,習近平是“紅色新儒家”(馬浩亮)。
習近平復歸中國傳統之努力,既為國家民族前途計,也為執政黨平穩順利轉型慮,用心良苦。可惜,國人西化日久,對中國文化成見甚深,且整個社會危機四伏,政治積弊難除,黨內外認識不一,撥亂反正,尚需時日。無論如何,習近平復歸道統以 “再中國化”之努力,不僅可使執政黨浴火重生,亦可使中國免遭一劫,必將對中國未來政治和社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注:此篇發表於2014年9月16日南華早報中文網)

篇三:習近平為何要紀念孔子
2014年9月24日上午,習近平出席國際儒學聯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這是繼去年十一月參觀曲阜孔廟並發表講話、今年“五四”到北京大學牽手中華孔子學會會長湯一介之後,習近平第三個親近儒家的“大動作”,故再引發巨大關注。1949年以來,孔子從未受過中國最高領導人如此之高的“禮遇”,以至有人認為中國尊孔崇儒的時代,再次來臨。
孔子是中華文化的象徵,政治領導人對孔子的態度具有風向標意義。從文革到改革開放,從改革開放到今天,執政黨對孔子的態度,經歷了全面否定、部分肯定和充分尊重的過程。繼 “五四”“打倒孔家店”之後,“文革”承其餘緒,以更猛烈的態度“砸爛孔家店”,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傳統文化,遭到徹底批判和否定,也被徹底汙名化和妖魔化。“孔聖人”之尊稱被“孔老二”之蔑稱所取代,對民眾的心理產生了極大影響。
文革的結束及對之徹底否定,不僅意味著對前一階段政治路線的否定,也意味著對傳統文化的否定之否定,即某種意義的肯定。伴隨著改革開放,在學術界,海外新儒家和港臺新儒家的著作回歸故里,帶來了陣陣躁動。在民間,文化熱、國學熱一浪高過一浪,不斷牽動著人們的思想神經。其中最有象徵性的事件是,留在大陸的儒家代表性人物梁漱溟、馮友蘭等學者,在1984 年發起成立了全國性學術團體 —中國文化書院。
與此同時,官方的態度也開始轉變,並釋放出明確的信號。1984年9月,中國孔子基金會由中共中央辦公廳正式批復成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任名譽會長,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任會長。在左傾思想仍很嚴重的時代,此舉之意義可謂非同尋常。
在孔子基金會成立十年後,1994年10月,國際儒學聯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宣佈成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江澤民接見了與會代表。國際儒聯第一屆、第二屆會長是國務院原副總理谷牧,第三屆、第四屆會長(即現任會長)是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毋庸諱言,無論是孔子基金會,還是國際儒聯,都有強烈的、明顯的官方色彩,代表了官方對孔子的態度。
在國際儒聯成立十年後,2004年3月,時任最高領導人胡錦濤批示,將孔子的家鄉濟甯建成“中華文化標誌城”,並將對外漢語傳播機構命名為“孔子學院”。官方要給孔子“平反”並恢復名譽及地位的意願,至此已經看得非常清楚。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亦以中國傳統為基調,並“抬出”了孔子,這是中國政府1949年新政後,第一次在向全世界展示自我的重大場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文化立場。
當然,曾經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的是,2011年1月,高達九點五米的孔子像在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北門前樹立,表達了執政黨複歸傳統的決心。複歸必須達成歷史的和解,樹孔子像就是歷史和解的象徵。儘管百日之後,在巨大的立廢之爭中, 孔子像又被悄悄搬離,但這只不過是複歸過程中的反復,亦屬正常。
這次,繼“孔子學院”命名十年後,現任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並發表講話,從未有過,其中深意,不言自明。改革開放後,三任最高領導人都明確表達了對孔子的敬意,並不斷推動孔子地位的歷史回歸,即不再是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歷史學家等等,而是中國聖人。問題是,對孔子之聖人歷史地位的複歸,對當下中國及執政黨,意味著什麼?也就是說,作為中國社會一分子的中國共產黨,其與中國社會、中國歷史、中華民族之間究竟應該是怎樣一種關係?
當代儒家學者陳明認為,執政黨在新時期提出“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八字方針,以現實關注代替烏托邦衝動,確立“人民歷史主體”地位,意味著已不僅僅是從理論出發,從合規律性來論證自己執政的合法性,同時也注意從實踐出發,從合目的性來論證自己執政的合法性,建立起自身六十年歷史與中國五千年歷史的對接視窗。把從晚清經民國到共和的近代歷史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語加以總結概括並自覺承接,是為文明自覺,可謂真正的“通三統”。
改革開放前,執政黨的執政合法性主要來自革命傳統,如曾經的“中蘇論戰”,就是為了爭某種正統。改革開放後,執政黨通過發展經濟來獲取民意,希望再建合法性,儘管有成效,但並不理想。因為,將合法性僅僅建立於政績之上,不僅有風險,亦缺乏道義性,難獲民心。秦二世而亡,就是前車之鑒。即使在民意獨大的當今民主政治中,仍充斥著神聖價值,且極為尊重歷史文化傳統,如歐美俄日諸國,是為經驗。
習近平尊孔之舉,就是為了重建當代儒家學者蔣慶所言的天道(超越神聖合法性)、地道(歷史文化合法性)和人道(人心民意合法性)這“三重合法性”,以解決“人心向背”問題,尋求執政合法性的資源。雖然很多人對此並不看好,並對執政黨在此問題上曾經犯下嚴重錯誤耿耿於懷,但遍覽種種解決方案,唯有孔子是重建政治共識的最大公約數。重建執政合法性,除了複歸中華道統之外,別無他途。故而,凡是對中國前途及命運關心者,應該對執政黨複歸中華道統之努力,與進不與退,予以同情理解和肯定支持。
(注:此篇發表於2014年9月24日新浪歷史)

目次

目錄
1 蔣慶:王道政治是當今中國政治的發展方向
2 一、王道政治是儒教憲政的義理基礎
4 二、中國政治的發展方向是王道而不是民主
8 三、民主政治的合法性缺乏歷史的真實
10 四、民主政治最大的弊病,是“民意合法性一重獨大”
16 五、王道政治是對民主政治的揚棄與超越
20 六、通儒院、庶民院、國體院:王道政治在“治道”上的具體落實
26 七、為什麼要重建中國儒教
27 八、儒教一直是中國的國教
31 九、重建儒教是中國文化復興的當務之急
38 十、中國不能步非洲的後塵被“基督教化”
40 十一、回應許紀霖先生:中國必須恢復國家化的儒教
43 十二、駁袁偉時:我們對民族主義“實與文不與”
46 十三、駁鄧曉芒:只有復興儒家,才能解決政治腐敗
48 十四、中國政府祭孔的傳統一直留傳,至今未絕
50 十五、政府利用儒家必須要有誠意與得體的方式
55 ★人物背景:蔣慶的儒學之路(陳冰、陳寅)

65 陳明:超左右、通三統、新黨國
66 一、我為什麼要對“中國夢”進行儒家式解讀
68 二、超左右:突破五四確立的革命話語和啟蒙方案兩種宏大敘事
73 三、通三統:對滿清、民國在中國政治譜系上的地位給予充分肯定以重建歷史
76 四、新黨國:以人民、民族、國家為基本概念
80 五、大陸新儒家何以崛起?
82 六、廢科舉之後儒家何為?
84 七、作為“公民宗教”之儒教的版本顯然是相對最薄的
86 八、對自由主義的批評:儒教是重塑國族的基礎
89 九、國學熱的目標應該在於陶冶模塑國人的文化意識
93 十、儒家的民族主義比較溫和、有人情味
96 十一、又聞荊柯來刺孔:李零乃學界一憤青
102 十二、關於施琅的爭論:皇漢是用腳趾頭在思維
108 十三、再說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 —— 駁朱學勤
117 十四、習近平紀念孔子,當然要高度肯定
122 ★人物背景:永遠的邊緣人陳明(周懷宗)

133 康曉光:我為什麼主張“儒化”
134 一、我捅了兩個“馬蜂窩”:民主完美和儒家萬惡
135 二、對現狀的分析評判:有效率,不公正,缺乏合法性
142 三、對民主的有效性批判
146 四、對民主的合法性批判
149 五、仁政藍圖三位一體:道統、學統與政統
162 六、兩種大趨勢:再中國化與再西方化
164 七、要漸進改良,不要激進革命
166 八、重建仁政不僅可以保民,還可以王天下
168 九、中國必須走向儒家憲政
180 ★人物背景:儒教激流中的康曉光(何干)
195 余東海:儒家共識和中華願景
195 一、無文化共識,政治共識很難構建
196 二、中華是儒家身,儒家是中華心
200 三、仁本主義:愛集體愛國家愛民族愛社會
202 四、信仰聖賢和天地君親師
204 五、儒佛道三家人性論主流皆主性善論
206 六、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以民為本
208 七、我所設想的《中華憲政綱要》
215 八、中國夢的文化共識
218 九、習近平終結了持續近百年的“去中國化運動”
220 十、儒家應對民主政治予以文化提升和道德超越
222 十一、全盤西化追求的結果,不是民主化而是全盤叢林化
223 十二、別人可以開出的好東西,儒家也可以開出來
224 十三、自由派反儒家,亦反掉了民主自由的立足點
226 ★人物背景:讓中國回“家”—— 記儒者餘東海(格筠)
235 秋風:復興儒家,複歸道統
235 一、中國自由主義為何呈現頹勢?
242 二、自由主義的一大困境:與中國的疏離
247 三、極左派是當局回向孔子的最大障礙
253 四、我為什麼跪孔子
256 五、回歸道統已經開始
259 六、一個文教,多種宗教
262 七、中國文化與政治之大轉折
272 八、儒生當然可以入黨
273 九、通過文化認同,建立政治認同
274 十、儒家不急,時間永遠在儒家一邊
276 十一、中國有良心的學者最終都必歸於儒
277 十二、我的主張:儒家憲政民生主義
292 ★人物背景:我們血液裡的儒家 —— 秋風先生訪談記(曲輝 白帆)
299 附錄
299 壹、“大陸新儒家”與“現代新儒家”(王達三)
303 貳、國族崛起下的儒學與自由主義(任鋒)
323 三、紅色新儒家習近平(馬浩亮)
327 代後記
習近平紀念孔子,重建中共執政合法性(三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1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