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古典文學名篇鑒賞
滿額折

古典文學名篇鑒賞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80 元
優惠價
7945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0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古典文學名篇鑒賞》為「陳家春講學專集」系列之一;另外二冊為《現代小說名篇評析》和《文學精義》。內容均是作者多年在香港高校任教的學術積澱的結晶。

本書所鑒賞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文類有詩詞、散文、小說等,涵蓋春秋時期至明清。本書作者在鑒賞上做足功夫,既從作品的形態意象入手,領略其靈思神韻,欣賞其品味趣緻;又調動邏輯力量對文本抽絲剝繭,縱橫歸納,力求明晰透闢。難得的是,作者將現代人文精神投射於古代篇什之中,自然觀照,古今一脈,使多維度闡釋成為可能。

作者簡介

陳家春,號「海野」。1942年2月出生於福建泉州。1959年於家鄉完成中學學業,後考入廈門大學中文系,1963年以全優成績榮獲廈門大學頒授的優秀畢業獎項並留校任教。1979年定居香港。自1980年代中期至今30載從事教學工作,曾於香港理工大學及本港多間大專院校講授文學課程(專任/兼任),獲香港理工大學「1999年校長特設優秀員工傑出成就獎」;現為香港公開大學中文碩士課程主講嘉賓。任教理工大學期間,曾創辦並主編文學刊物《大學時代》;同期還曾創辦文學社團「香江學社」,主持會務並主編《文學村》雜誌。陳氏著有《海野文集》、《欲厭的透視──中國當代小說與性文化》、《心淵覓蹤──西方現代小說解讀》、《聽我說「伊」》;編著《青果文集》、《遊學攬勝》、《駝跡──香港新生代小說一瞥》、《香港學生佳作賞評》、《成語精解精用》、《中文語法入門》及與人合編《中文修辭入門》等。

讀者眼前的三冊書──《古典文學名篇鑒賞》、《現代小説名篇評析》、《文學精義》,乃個人過往講學的結集。自一九八零年代中葉至今三十載,本人先後在香港六間大專院校任教(專職或兼職),講授各種文學課程。此結集大多由講義編輯而成,外加散見於書刊的個人文學評論。

回望自己的大半生,主要是圍繞一椿事幹:教學。學而教,教而學,交集互動的多是一班師友學子。這大約是造物主的安排吧。若論自由選擇,執教生涯,也正是本人的第一志願。所幸的是數十年間,無論是在香港或內地,多得四方學子的一份真誠的信賴與支持。也許正是這一無形的內驅力,促使我幾經艱辛,推出此一專集。就個人而言,三書的問世,既是自身過往思維行跡的重新審視,也是長期以來孜孜求索的一種見證;而激發文學思考、傳承人文價值,正是本人始 終不渝的意願。相信透過此一機會,可拓開一方精神空間,讓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藉此切磋探討。吾願足矣。

將平日課堂的言説轉化為書冊,並非易事。既要精準闡釋,又要顧及整體。此中難免有所不足,甚或失誤,還望各方專家多所包涵。

專集的籌劃與整理,歷經兩年多的時間。由於本人長期為眼疾所困,諸多不便,幸蒙親友學子鼎力相助,使書籍出版成為可能。在此鄙人謹向協助本書出版的下列諸君,致誠摯之謝意:

馮笑芳小姐 李川生先生 陳佳榮先生 孫立川先生 李嘉雯小姐

 

二零一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寫於海珏

目次

《詩經》篇

【一】《詩經》簡論 8

【二】名篇評析 23

中和之美的文學範本──《周南‧關雎》評析 23

絕美的古典象徵文本──《秦風‧兼葭》評析 29

文明夾縫中的纖柔呼吿──《鄭風‧將仲子》評析 33

憂憤之作的先聲──《?風‧柏舟》評析 37

朦朧憂鬱的奏鳴──《陳風‧月出》評析 40

心物之間融通的美感──《?風‧靜女》評析 43

第三隻眼睛下的幽會心象──《召南‧野有死麕》評析 45 不

不可求的浩茫詠嘆──《周南‧漢廣》評析 47

婦唱夫隨可入詩──《鄭風‧女曰雞鳴》評析 50

殷殷求偶少女心──《召南‧摽有梅》評析 53

古代怨婦的意識流──《?風‧谷風》評析 56

人己互動,曲筆言幽──《周南‧卷耳》評析 59

勞人對上位者的反覆詰問──《魏風‧伐檀》評析 63

無可吿語的精神地圖──《王風‧黍離》評析 65

直而曲、剛而柔的古閨詩──《衛風‧伯兮》評析 67

 

古代散文篇

古代教育學之集大成──《禮記‧學記》評析 70

還春秋「辯士」一幕真實場景──《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評析 78

儒家文藝批評的濫觴──《左傳‧吳公子札來聘請觀於周樂》評析 84

強弱順逆興衰的辯證轉換個案──《國語‧句踐滅吳》評析 90

傳統智者的自由夢──《莊子‧逍遙遊》評析 96

以寓言解説「順自然而為」之哲理──《莊子‧養生主》評析 107

集權政制總體設計的得與失──《韓非子‧五蠹》評析 115

論辯的宏篇,説服的範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評析 132

責天道、養人志的浩然之歌──《史記‧伯夷列傳》評析 142

 

古典詩詞篇

九曲迴腸的天人之「哀」──屈原《哀郢》評析 148

集儒道俠於一身的太白之夢──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評析 155

穿越時空的朦朧絕唱──李商隱《無題》評析 167

仙人對滄桑大化的輓歌──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評析 175

感懷傷世的豪放詞標本──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評析 180

攝花人神韻的篇章──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評析 189

空靈曠達的千古之唱──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評析 193

婉約而放任的一代詞壇聖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評析 199

柔美與壯美相濟的別離新詞──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評析 205

跌宕淒緊意識流的古典怨曲──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評析 209

意象疊唱,癡絕相合的閨中第一詞

──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評析 213

書寫閑愁的絕佳文本──李淸照《一剪梅‧紅藕香殘》評析 218

「摧剛為柔,勃鬱豪詞」──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評析 221

豪放詞人筆下的另類意境──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評析 227

點化杜牧詩,抒己黍離悲──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評析 230

 

古典小説篇

【一】古典小説概説 238

【二】名作評析 248

在沉淪與救贖之間──《李娃傳》評析 248

青樓烈女撼腐儒──《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評析 255

「人治」社會「吃人」的精緻故事──《錯斬崔寧》評析 261

由殿堂人草莽的角色重造──《水滸傳》概説並析〈林沖上梁山〉 266

正邪道魔的纏鬥與智取──《西遊記》概説並析〈孫悟空三調芭蒸扇〉 281

大場面與巧細節烘托的立體形象

──《三國演義》概説並析〈赤壁大戰〉、〈群英會〉及曹操形象 298

社會「合力」交集下的性格悲劇──《金瓶梅》概説並析〈宋蕙蓮之死〉 312

道是有情卻無情──《紅樓夢》概説並析賈寶玉形象 341

書摘/試閱

《詩經》篇

 

【二】名篇評析

 

中和之美的文學範本──《周南‧關雎》評析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題旨辨析

《周南‧關雎》為「四始」之一(此《國風》之始,《小雅》之始為《鹿鳴》,《大雅》之始為《文王》,《周頌》之始為《清廟》,合稱四始)。

周成王時代,周公旦與召公奭分陝而治。周南即周公管轄的陝南地區。

《關雎》大意是「女子採荇於河濱,男子見而悦之」(聞一多《風詩類鈔》)。

本篇篇旨歷來眾説紛紜,不下十七、八家。具代表性的如下:

 

1、文王后妃讚歌説(讚歌説)

《毛詩序》(以下簡稱《詩序》)寫道:「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

鄭玄《毛詩傳箋》(以下簡稱「鄭箋」)寫道:「后妃覺寐則常求此賢女,欲與之共己職也。」

孔穎達《毛詩正義》寫道:「《關雎》之篇,説后妃心之所樂,樂得此賢善之女,以配己之君子;心之所憂,憂在進舉賢女,不自淫恣其色;又哀傷處窈窕幽閑之女未得升進,思得賢才之人與之共事君子。勞神苦思,而無傷善害道之心,此是《關雎》詩篇之義也。」又曰:「此詩之作,主美后妃進賢。思賢才,謂思賢才之善女。」

朱熹《詩集傳》寫道:「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稱,蓋指文王之妃太姒為處子時而言也。君子則指文王也。……周之文王生有聖德, 又得聖女姒氏以為之配。宮中之人,於其始至,見其有幽閑貞靜之德,故作此詩。」

姚際恆也屬此説,但主不必實指某人。其《詩經通論》寫道:「此詩只是當時詩人美世子娶妃初昏之作,以見嘉偶之合初非偶然,為國家發祥之兆。自此可以正邦國,風天下,不必實指太姒、文王。」

 

2、周人結婚歌或賀婚歌説(婚歌説)

方玉潤《詩經原始》寫道:「小序以為后妃之德,《集傳》又謂宮人之詠太姒,皆無確證。……此詩蓋周邑之詠初昏者,故以為房中樂,用之鄉人,用之邦國,而無不宜焉。」

吳闓生認為:「蓋此篇言婚禮,次篇(葛覃)言歸寧,皆房中樂章所歌,未必定為某子某人而作。」(《詩義會通》)

 

3、君子求良配歌説(戀歌説)

崔述《讀風偶識》寫道:「細玩此篇,乃君子自求良配,而他人代寫其哀樂之情耳。」

這裏又分平民戀歌、貴族戀歌。

聞一多等主平民戀歌。聞一多的《風詩類鈔》寫道:「女子采荇於河濱,君子見而悦之。」

袁梅的《詩經譯注》寫道:「這是古代的一首戀歌。一個青年愛上了那位溫柔美麗姑娘。他時刻思慕她,渴望和她結為情侶。」

高亨主貴族戀歌。其《詩經今注》説:「這首詩歌唱一個貴族愛上一個美麗姑娘,最後和她結了婚。」

自漢到宋,多宗《詩序》、《詩集傳》之説:「后妃之德」。清以後,才轉為「戀歌」、「婚歌」説。表面看,這是一個進步,但仍無法解釋一些現象。假如此詩為純粹一戀歌、婚歌,為何放在第一篇,四始之首。主「后妃之德」説固脱離詩本意,但與此詩重要性有相合之處。但看成讚歌又明顯違背詩意,分明是民間氣息,河邊采荇菜,怎能附會文王后妃事蹟?

主婚歌,為何又來第一、二段,寫戀愛過程,尤為第二段。

姚評:「通篇關鍵,在此一章」(《詩經通論》)。方評:「(此章)忽轉繁弦促音,通篇精神扼要在此。不然,前後皆平沓矣。」(《詩經原始》)第二章既然如此重要,似與單純歌讚婚禮之盛不合。

主戀歌,一説將三章當實寫,成親,有情人終成眷屬;一當虛寫,為君子想像之境。但一般戀歌,為何提到如此重要位置。況且,三章也有不合之處。第一、二章平實樸素,第三章出現琴瑟、鐘鼓之類,不盡協調。有人考據西周琴瑟鐘鼓屬上層階級享用之物,尤是鐘鼓,西周初只娛鬼神〈祭禮)不娛人,以後才娛人,難怪有人將詩作為貴族青年戀歌。其實,用河邊采荇菜和琴瑟鐘鼓之樂放在一起,甚不和諧。

以上可見,各説均有一定根據,但均難十足充份。

問題正在於:本詩確有矛盾,承認矛盾、正視矛盾,這是求實態度。不承認、不正視,那只能得到牽強的解釋,只能曲解。

大膽假設推理是:初為戀歌,樂師加工時,變為婚歌(或自然為世人接納,轉為婚歌)。而經過編訂者之手,可能再經「改造」,加上某些上層社會的情調和色彩,而定為「四始」之首,更有一番寓意。

回復本來面目,自然所取婚戀之意,從今日美學角度欣賞,當成普通青年戀歌最好,也即降至最低,美學價值最高,即崔述「君子自求良配」。一個男子尋求理想配偶,寫出人情、人心、人性。從這一角度觀之,第二章確為「通篇關鍵」「通篇精神扼要」。通篇關鍵在一「求」字。寫求之不得的思慮,和苦求而得之喜。何故?因寫出追 求理想之難之苦,唯其難與苦,見出理想之高之潔。「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寫盡天下有情人的刻骨銘心相思,活現千古落人情網之人的難言的心態行為,可謂千古絕唱。這即是「精神」,詩經為後代開了風氣之先。

其實,求偶的甘苦,正堪與尋找理想的艱辛一樣,也與天下追求學問功業一理。那均是發自外在宇宙、內在生命的撞擊。一句「悠哉悠哉」,既概括時間的悠長(寤寐),又概括空間(思服)心靈世界的廣闊,以及行為的程度之激烈。這不單是形式問題(避免平沓),更是內容問題(極寫精神活動的特質)。

加上貴族色彩,無助於全詩的深度,反而不當不協調。無故來一下鐘鼓大作,難道沒有這個就無以表現結婚場面,就無以吿天下?當然,表現貴族生活並無不可,但那是另一寫法,何必一定安排一位白馬王子邂逅灰姑娘於河邊?過份巧合非文學的主調。

 

古代散文篇

 

還春秋「辯士」一幕真實場景──《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評析

 

蘇秦始將連橫,説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 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併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 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齊桓任戰而伯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約從連横,兵革不藏。文士並飭,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書策稠濁,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弊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橦,然後可建大功。是故兵勝於外,義強於內,威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並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沈於辯,溺於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説秦王書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袭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説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説當世之君矣。」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説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悦,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熿於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户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廷説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將説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威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關於《戰國策》

1、編纂經過

《戰國策》一書,其中大部份是戰國時人著,第一次把它編校成書、並定書名為《戰國策》的是西漢末劉向。

漢代宮廷中的秘室,藏有戰國史料七種(又稱《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但因殘缺錯簡很多,劉向奉命校書,以國別為底本,將六種書的材料分別編入十二國中。鑒於這些材料,大多記敍戰國遊士策謀,故定名「戰國策」。策,即是竹簡。

其實,將此書單純看成遊士策謀的書是不妥的。裏頭有許多屬戰國史事,將之視為一部戰國雜史比較合適。

《戰國策》原作者是誰呢?一説是楚漢之間的蒯通,便要將之説成全是蒯通一人所作,未必可靠,據考證不是出於一個人著述。

 

2、版本及篇目

劉向編的共有33篇,是為古本。東漢時代高誘曾為正文作注,流傳到北宋,正文及注都有散佚,因而曾鞏又就劉向《校本》及高誘《注本》,加以校補。南宋時更有人重新校注,一種是姚宏補充性質的《續注本》,一是鮑彪重定章序的《新注本》。至元代,吳師道再以鮑注為基礎,重新作一番補正。

通行至今的即是吳師道《戰國策校注》。篇目有《西周策》、《東周策》、《秦策》、《齊策》、《楚策》、《趙策》等等。

 

3、史料價值

劉向説《戰國策》是繼春秋以後訖楚漢之起245年之事。

司馬遷《史記》採用其中材料約八九十事。

《戰國策》底本,其中史事,曾為戰國諸子書徵引,故在中國古代史上佔重要地位。

 

本篇段落大意

本篇出自《戰國策‧秦策一》。其開頭至「王固不能行也」:以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説秦王,遭到拒絕,狼狽而歸;從「説秦王書十上而説不行」至結尾:續發奮研陰符,説趙成功,一舉成名,揚威天下。

重點在前半篇,即蘇秦説秦王的兩段話。蘇秦就秦國東西南北地利及民富國強之形勢,盛讚秦地勢人事之利:土地廣、物產豐、地勢險、關塞固,君賢民眾,鼓動秦王因勢利導,稱帝而治(但遭到婉拒)。

這部份的中心是蘇秦力陳廢文任武之義,指出秦王忽略稱霸之「至道」,目的是期望秦王能接納自己、任用自己。實際是「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王固不能行也」兩句,即以退為進。因已遭婉拒,故曰「不能用」(即不能用臣之言,不能行稱霸之道)。

中間是用正反兩面論述「稱霸之道」分三層次:

a) 「昔者神農……惡有不戰」:列舉三皇五帝(共9項)征戰事例,説明「惡有不戰?」之理,以事實論證方法。

b) 「古者使車毂擊馳……非兵不可」,中間以「於是乃廢文任武」為轉折,指出歷來繁稱文辭,天下不治;欲稱霸天下,非兵不可之道理。從正反兩方面推理論證,先反後正。

c) 從「今之嗣主……溺於詞」,批評今之嗣主忽於「至道」。暗指秦王,有針對性。

後半篇寫,蘇秦説秦被拒,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於是他找出姜太公的《陰符》一書發奮研讀,甚至曾引錐剌股。一年後揣摩成,見説趙王。趙王悦,受相印,讓他帶財寶遊説各國諸侯,約從散橫,以抑強秦。蘇秦橫歷天下,莫之能伉。路過家鄉,親人態度巨變,極事奉承。蘇秦嘆曰:「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內容分析

1、縱横家的代表人物

從立場看,蘇秦為戰國時代了不起的遊士説客,乃政客、説客、高級智囊。本篇寫其遊説生涯中最重要的兩段:説秦及説趙,詳寫連橫之説,略寫合縱之説。蘇秦最早提倡「連橫」,不被採納,轉為提倡「合縱」之説。可見,蘇秦之類,純然是政客,沒有一定的原則、立場,只有一個目標:通過遊説,為君所用,升官發財,將自己的智力(當智囊)當作商品,售予君王。

從觀點看,蘇秦力主實力政策,倡用兵之道。這在亂世是對的,但種下禍根。蘇秦與張儀原都為鬼谷子的學生,鬼谷子授與太公陰符。後二人分別是合縱、連橫的提倡人。

論方法,蘇秦善言辯。「來説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蘇秦在惠王面前竭力抨撃「文士」之辯言。其實他本人就是一個最典型的善辯言之文士。

 

2、辯士説客的語言藝術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家各派自由辯論。

蘇秦其實也是其中一派一家,是合縱的倡導人,力倡用兵之道,即今日之「實力政策」──以武力解決問題,輔以文治(仁義之道),這一政策在當時是有現實性的。事實上,歷史發展正是循此規律,秦最後之統一六國,即是如此。

但為何「説秦」失敗?不在「言辭」,而在時機。據云,當時秦剛懲辦商鞅,故對遊士、説客存有戒心,故説秦時機不合。失在「審時度勢」問題。

而為何「説趙」成功?除了研讀太公陰符外,還與時機有關。趙國為新主,年輕敢為,能採納其言,故説服的藝術之一是「把握時機(包括對象)」。

其説服藝術本身(蘇秦之辭)仍是成功的。「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傾人之城」,「謀人之國」,雄辯長處:順應時勢。蘇秦之説,有針對性,先是針對秦國的稱霸野心,「稱帝而治」,「併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一語中的;後則針對六國的畏秦心理。

蘇秦説,「王固不能用臣」,表現其靈活性。説服時,突出中心,反覆論證,很有邏輯性。他繁稱文辭、文采,排比句列舉九個事例,極具鼓動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無庫存之港版書籍,將需向海外調貨,平均作業時間約3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縮短等待時間,建議您將港書與一般繁體書籍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5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