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韓素音在馬來亞:行醫、寫作和社會參與(1952-1964)(簡體書)
滿額折

韓素音在馬來亞:行醫、寫作和社會參與(1952-1964)(簡體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70 元
優惠價
90513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6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英籍歐亞裔醫生及作家韓素音(1916-2012,也譯作“漢素音”)是20世紀重要女作家之一。觀其一生,韓素音藉著書寫亞洲,在當年不同陣營之間成為一道互望視窗,其作品在東西方讀者中激起迴響之時,亦為她身處的時代留下個人見證。
因緣際會之下,韓素音於1952年初移居馬來亞(即今天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這裡生活和寫作達十二年。這十二年,可謂其一生中的“馬來亞時期”(1952-1964)。然而出於種種原因,世人對韓素音人生中這一時期所知甚少,馬來亞時空下的“漢素音”一直隱跡於歷史煙雲的朦朧之中。
本書是第一部以韓素音人生中的“馬來亞時期”為研究重點的學術專著。第一章<緒論>和第二章<戰後馬來亞與外來者韓素音>,透過回溯戰後政治版圖更變、素描人物出身背景,為馬來亞和韓素音的磨合互動作一宏觀鋪墊;而第三章到第八章,敘述架構以“縱向時空演進”與“橫向人物回應”的方式展開,帶出韓素音在馬來亞期間的三條主線—行醫、寫作和社會參與,遂於微觀處鋪陳一名公共知識份子的個人形塑。
這部學術專著基於詳實的中英文史料,填補了韓素音人物研究中的一個長達十二年的缺口,也為20世紀知識群體研究以及戰後新馬地區歷史和文化研究,增添了一個難得而精彩的個案研究。

作者簡介

章星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2012)、中國廣州外國語學院英國語言文學學士(1982)。曾先後在穗港兩地大學及新聞機構從事英文教學和新聞編輯工作。1994年自港南來,現任新加坡《聯合早報》副刊執行編輯。目前也是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理事、新加坡傳統文化學會會員。
學術研究興趣以歷史及文化研究為主,具體關注19世紀至20世紀東西方知識群體的生成與活動、東西方之間知識產生與傳播等課題。其報章專欄《現代新客劄記》尤為關注外來文化人在新馬地區留下的人文足跡。參與編輯文史資料《李光前文稿、講辭與信函選編》,譯有《哈裡斯•沙瑪劇作選》。

序 1 馬來亞的韓素音
特立獨行的女性公共知識份子 李元瑾

韓素音是當代國際知名作家。她青壯年時是一名執業醫生兼業餘寫作者,經過馬來亞十二年生活的歷練,中年後已轉變為一位歷史和傳記作家、世界舞臺備受爭議的活躍分子。如果要從事韓素音研究,那麼馬來亞十二年絕對不可跳過。如果要探討馬來亞時期的韓素音,那麼知識份子這個角度絕對重要。如果要考察二戰後中國域外知識份子群或南洋知識份子群,那麼馬來亞場域的韓素音絕對是一個出彩的案例。為何韓素音?因何馬來亞?如何知識份子?《韓素音在馬來亞:行醫、寫作和社會參與(1952–1964)》(以下簡寫為《韓素音在馬來亞》)一書的作者章星虹作了縝密的思考和周全的佈置。
韓素音的成長孕育了“邊緣”和“離散”的生命特徵:她在血緣上是亞歐混血後裔,三段婚姻中有兩段是異族通婚;她在中國生長、在歐洲學醫,早年即往返于歐亞之間。於是,個人常有被邊緣化的深刻感受,更有扮演中間橋樑角色的強烈渴望。邊緣心態與離散意識是她蛻變為公共知識份子的催生劑,而搭橋者和夾縫人的角色既豐富她作為公共知識份子的內在,也為她帶來褒與貶兩種極端的評價。
馬來亞是韓素音蛻變為公共知識份子的人生舞臺,五六十年代的歷史大潮則強化了不斷變換的舞臺背景和跌宕起伏的劇本情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南亞進入一個分裂的時代,日本、中國、西方勢力/ 影響力或退出、或延續、或掙扎,美蘇兩大陣營隨即展開意識形態與利益之爭,社會上出現種種紛擾與不公的亂象,其中反共與排華即為時代的一大烙印,而緊急狀態下馬來亞“新村”華人的苦難遭遇,新加坡南洋大學草創時期的坎坷命運,都是時代的一首首悲歌。章星虹運用了時空挑戰與人物回應的概念,將韓素音置身於大時代大環境之中,考察其於某階段某方面的成長與轉變。
與此同時,章星虹又借用美國學者阿蘭•萊特曼(Alan Lightman)有關公共知識份子形成的“三階段”論,將韓素音在馬來亞的歷練編寫成行醫、寫作和社會參與三幕劇,既是蛻變的整個脈絡,也是相互交織的三條主線。行醫讓韓素音深入馬來亞社會,社會不公則
激發了她的寫作欲望,於是逐漸從醫生向作家轉型,並步入公共場域為弱勢群體服務與發聲。這三幕劇構成了《韓素音在馬來亞》一書的核心章節,展現了韓素音在馬來亞時期的心路歷程,也覆蓋著韓素音在馬來亞十二年的重要事蹟。
在馬來亞舞臺上,韓素音最終以女性離散型公共知識份子的角色謝幕。作為主角,她集中表現角色的許多重要特徵。她質疑主流聲音,同情邊緣群體;她致力於跨越國籍、文化、族裔和性別的樊籬。另一方面,她特立獨行,言人之不敢言,做人之不敢做;她坐言立行,走入公共領域,參與公共事務。在反共排華的氛圍裡,她呼喚亞洲意識、維護中國文化、提倡馬來亞華文文學,她為“新村”華人辯護、為南洋大學效力。
在馬來亞時期,在蛻變為公共知識份子的過程中,韓素音也開始了職業上和寫作上的轉型。前者指的是她棄醫從文,即逐漸從專業醫生轉變為全職作家;後者則指她在寫作上尋覓新的體裁和題材,即開始從小說轉向家族自傳和中國歷史。經過馬來亞時期島內外的種種歷練,走下馬來亞舞臺後,韓素音已然脫胎換骨,未來的路已有了起點。
《韓素音在馬來亞》一書從公共知識份子的角度研究馬來亞時期的韓素音,其學術價值包括:為二戰後亞洲知識份子群體研究提供了一個獨特而又精彩的個案,此其一;為韓素音研究填補了拼圖中長期遺漏的重要缺塊,此其二。對於人物研究來說,第二項更為重要。學界要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或評價這位極具爭議性的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在馬來亞時期的積累與轉型絕不容忽略,本書的最大貢獻即在於此。
章星虹至今仍孜孜不倦地收集韓素音的資料,興致勃勃地討論韓素音的種種,我們希望《韓素音在馬來亞》的出版只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假以時日她會給學界帶來更大的驚喜。
2016年2月
*李元瑾博士在2013年榮休之前任職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中華語言文化中心主任(2003–2013)、中文系副教授,她也是中文系的創系主任(2003–2007)。


序 2 流寓的女角 游俊豪
一個極力脫離殖民的地方,一位政治觸覺尖銳的女人,兩者相遇相碰必然精彩繽紛。章星虹這部論著,再現韓素音這位名聞世界女作家在馬來亞的境遇,梳理了其歷經的各種脈絡,也重現了整個時代的風潮湧動。
論析的時間範圍從1952年至1964年,即韓素音流寓馬來亞的十二年。那時間段局勢紛紛擾擾,充斥著諸多不穩定因素,場域在重組與新構著,許多事情似乎不可為之,然一切仿佛皆有可能。英國殖民地政府在圍剿馬來亞共產黨,馬來亞在跟英國爭取獨立建國,人們都在想像如何落實那未曾有過的國家,以及國族。這樣重大的命題與藍圖,在當時已是多元文化的場域當中,各個族群與人物自然積極發聲,扮演各自認為理所當然的角色。
韓素音,就是這樣一位站在華族裡邊的人物,而且是女角。這樣出色的女性是一位混血兒,父母分別來自比利時與中國兩大家族。她在河南出生,北京長大,比利時大學學醫,回中國後又到倫敦考獲醫學博士,前往香港而後終於到馬來亞。單是馬來亞這段,其角色就多重,除了是一位情史引人注目的女人,更是淑世的醫生、入世的社會行動者,是亞洲文學的代表作家、南洋大學的教授。這些形象在其身上重疊,在其文字裡呈現,卻始終是一位離散華人的密度體現。在那族群論述激烈而急速碰撞的大時代,這位女人的身子總是為華族而站起,捍衛華族的文化與教育。
如此,章星虹勾勒了馬來亞時期的韓素音,細筆描繪其多重而並存的身份,強調其始終如一未曾動搖的華人性。章星虹細心處理各種原始與二手材料,挖掘透徹入裡,可信程度高。論述架構整齊,從行醫治病而創作文學而參與社會,因此韓素音的行跡與形象清晰可見。而且,章星虹嘗試分“公共性”與“離散性”兩面向切入,具體地再現了韓素音如何與馬來亞多元錯綜的公共領域互動,如何從華人離散族裔裡彰顯身份。
章星虹這本專書,值得閱讀。那位韓素音,那個馬來亞,一去不復返。章星虹鉤沉了那女角與那國度,重新激發讀者對何謂華人、如何國家的期待。
2016年2月
*游俊豪博士是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副主任、中文系副教授。

目次

序一 馬來亞的韓素音:特立獨行的女性公共知識份子 李元瑾 xi
序二 流寓的女角 游俊豪 x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意義 1
第二節 韓素音研究現狀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3

第二章 戰後馬來亞與外來者韓素音 27
第一節 時空給定:戰後歷史大潮下的馬來亞 27
第二節 人物勾勒:韓素音其人 33
第三節 時空與人物相遇:兩廂打量 45
第四節 小結 56

第三章 行醫馬來亞:懸壺濟世,走入當地人世界 59
第一節 診所內:從政府醫官到私人診所醫生 60
第二節 診所外:參與馬來亞公共醫療事務 71
第三節 小結 79

第四章 書寫馬來亞(一):文學寫作,從醫生到作家的轉型 81
第一節 首個寫作計畫驟掀波瀾 83
第二節 韓素音在馬來亞期間的主要作品分類 88
第三節 馬來亞之于作家韓素音的意義 98
第四節 小結 105

第五章 書寫馬來亞(二):《餐風飲露》,記錄馬來亞“緊急狀態” 107
第一節 出版後引發爭議:“好書,還是劣作?” 108
第二節 “緊急狀態”下一幅馬來亞眾生圖 111
第三節 馬共語境下的紀實文學:“歷史+ 文學” 124
第四節 小結 129

第六章 參與馬來亞(一):文學引路,登上公共舞臺 135
第一節 整體特點:以作家身份參與和反映社會 136
第二節 關注馬華與馬英文學的發展 145
第三節 推動“馬來亞文化”的建構 157
第四節 敦促更多婦女走向社會 162
第五節 小結 171

第七章 參與馬來亞(二):雲南園裡,一道亮麗身影 173
第一節 支持建立一所民辦大學的倡議 174
第二節 扶助蹣跚學步的南洋大學 192
第三節 南大改革中的另一把聲音 204
第四節 數十年師生情 222
第五節 小結 235
第八章 跨出馬來亞:多極之間,“搭橋”的角色與代價 237
第一節 故鄉與他鄉之間 237
第二節 家國/ 族裔/ 性別之間 248
第三節 “夾縫人”的光環與尷尬 268
第四節 離開馬來亞和“後馬來亞時期” 283
第五節 小結 291

第九章 結語 293
附錄
附錄一 韓素音生平年表(以馬來亞時期為重點) 305
附錄二 韓素音在馬來亞期間的主要作品(1952–1964) 309
附錄三 韓素音在馬來亞期間的部分公開演講(1952–1964) 313
附錄四 馬來亞中英文報章對韓素音的主要報導及特稿(1952–1964) 317
附錄五 韓素音在馬來亞期間向海外推介的馬來亞作家 / 學者的部分作品(1952–1964) 318
附錄六 韓素音歷年主要作品一覽 319
韓素音圖片資料(以旅居馬來亞時期為重點) 321
參考資料 373
後記 39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1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