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聖壇之火:一趟靈性的真誠之旅
滿額折

聖壇之火:一趟靈性的真誠之旅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00 元
優惠價
90360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院長超越自我的真情表達!
一本日記為你講述何謂「人生」!
痛苦,絕不是拙劣的錯誤、善意的失誤,它是多彩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幕。

本書是作者本森透過日記的寫作形式,探討教育、人生、苦難和藝術等問題,觀點深刻獨到,很有哲學深意。正如導言中盧伯克所言:「終於,在生命結束之前,他找到了他一直執著尋求的最寶貴的財富。記得在臨終前他對我說,無論他對生命的感受如何,他一刻也未曾懷疑過,自己的生命就是對用心、有愛的人的一次教育。當意識到這一點,當明白了人生的每次經歷,都無不富有深意和價值時,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時刻。」

本書是作者本森透過日記的寫作形式,探討教育、人生、苦難和藝術等問題,觀點深刻獨到,很有哲學深意。正如導言中盧伯克所言:「終於,在生命結束之前,他找到了他一直執著尋求的最寶貴的財富。記得在臨終前他對我說,無論他對生命的感受如何,他一刻也未曾懷疑過,自己的生命就是對用心、有愛的人的一次教育。當意識到這一點,當明白了人生的每次經歷,都無不富有深意和價值時,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時刻。」

作者簡介

亞瑟‧克里斯多夫‧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1862~1925) 英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作家,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二十八屆院長。他的父親是十九世紀末、坎特伯雷大主教愛德華‧懷特‧本森,其叔叔是著名的哲學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富有文化和著述的傳統,也很自然地遺傳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樣遺傳在他身上的還有家族性的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鬱性的精神病,雖然身患疾病,本森仍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和多產作家。他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並在1885~1903年間,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1906年後,出任格雷欣學校校長。1915~1925年間,他擔任莫德林學院院長。
他的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令人驚歎的是,他在人生最後的二十年間,每天堅持寫日記,寫下了世上最長的四百萬字的日記,給世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思想遺產,代表作有:《障山及其他故事》(The Hill of Trouble and Other Stories)、《日落島》(The Isles of Sunset)、《曙光中的少年》(The Child of the Dawn)、《吟遊詩人保羅及其他故事》(Paul the Minstrel and Other Stories)、《仰望星空》(At Large)、《自由之旅》(Escape and other Essays)、《大學之窗》(From a College Window)、《無所畏懼》(Where No Fear Was)、《劍橋教育論文集》(Cambridge Essays on Education)、《靜水之旁》(Beside Still Waters)等。

 

本書講述的內容有些神經兮兮的,也許一些人會做出這樣的判斷,或有這樣的感受。
的確,本書與疾病相關,它講述了一個備受疾病困擾的靈魂的故事,但並不是所有與疾病相關的故事後面,都隱藏著一種病態的心理。如一篇研究癌症的學術論文,它是從病理學的角度去寫的,就不存在所謂的病態問題。
近幾年,為公眾利益著想,人們常把疾病當成一種自然現象,不再諱莫如深,也不再妄加非議,認為疾病是魔鬼附體,把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獨鎖空閣,與人間隔離。然而,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有的人竟然認為遭受心智困苦之人,是不切實際、異想天開的幻想家,認為他們只要意志堅定,多融入五彩斑斕的現實社會,就可恢復正常。這種想法愚蠢透頂,讓人對此類病人緘默視之,失去了同情之心,也抽回了援助之手。
卡萊爾(湯瑪斯‧卡萊爾,1795-1881,蘇格蘭評論家、諷刺作家、歷史學家)和蘭姆(查理斯‧蘭姆,1775-1834,英國散文家)的朋友普羅克特夫人(Adelaide Anne Procter,1825-1864,英國詩人、慈善家。),一位睿智而堅忍的女人,就叮囑一位總是外表病怏怏的年輕人說:「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你的健康狀況!他們根本就不在乎。」在某種意義上,這個建議充滿善意,也非常明智。
人們通常認為,只要意志堅定、藐視痛苦,就可以把痛苦束之牢籠。但是面對痛苦,如果從積極意義上講,遭受痛苦的折磨也許別有一番深意。痛苦,絕不是拙劣的錯誤、善意的失誤,它是多彩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幕。
痛苦或許已經過去,或許正在瘋狂肆虐,或許即將襲來,不管怎樣,我們都必須面對,又何必刻意隱瞞呢?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一人的坦誠會讓無數人受益。最暗無天日的苦痛,來自於可怕的與人隔離的孤寂。如本書能播撒一縷微茫之光,讓世人感受到一絲光明的福祉,本人將不勝滿足。痛苦中沒有病態,坦誠中沒有病態。對痛苦漠然忍受,認為痛苦無可救藥、難以避免,才是萬病之源。本書的目的也在於表明:痛苦有法可醫、有藥可治,是萬能仁愛的天意之溫情所在。

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 亞瑟‧克里斯多夫‧本森
1907年7月14日

 

目次

序言

導言

1888年9月8日
瑞士
奇怪的心情
空虛的心靈

1888年9月15日

1888年9月18日
令人心痛的回信
我的書
聲譽

1888年9月25日
來訪的客人
封建思想

1888年10月4日
隱私
採訪

1888年10月9日
詩人
為生活而工作

1888年10月12日
藝術家的稟賦
藝術家和道德家

1888年10月21日
書的誕生過程
美的創造

1888年11月6日
藝術的偉大

1888年11月20日
再談藝術的偉大

1888年11月24日
乞丐的孩子

1888年11月25日
唐的來訪
文學的價值

1888年11月29日
自殺

1888年12月2日
冬日夕陽
隱沒的日子

1888年12月4日
結構與色彩

1888年12月10日
一個童話故事
與生活同步

1888年12月14日
四季的美麗
藝術家的渴望
藝術的評判標準

1888年12月22日
羅斯金與卡萊爾
災難的意義

1889年1月3日
不幸的凡人
墜入地獄

1889年1月8日
冬日世界
漂泊
我的渴望

1889年1月15日
何時停步
天才的奧秘

1889年1月18日
癔症

1889年2月1日
灰暗的影子
狂躁的神經

1889年2月3日
娛樂

1889年2月7日
絕望
衝突
禁門之內

1889年2月20日
礦井
預測

1889年2月24日
訪友
令人欣慰的友誼

1889年2月28日
安慰

1889年3月3日
《詩篇》第119首

1889年3月8日
死亡的陰影
體會
勇氣

1889年3月14日
職責
理想中的和諧

1889年3月20日
卡萊爾夫婦
事實與虛構

1889年3月28日
春晚
朝聖之旅

1889年4月4日
磨坊主
工作

1889年4月9日
盧梭

1889年4月14
幻覺
歪曲的信仰
神秘中的神秘

1889年4月25日
罪過的含義
艱難的妥協

1889年5月2日
一首歌
生活的藝術

1889年5月8日
設計

1889年5月14日
神聖的雕塑

1889年5月23日
道德的標準
安慰

1889年6月4日
文化
文化與想像

1889年7月8日
正確的資訊
書的用處

1889年7月14日
新習慣
教書
教育方法
多樣的愛好
宗教教育
報春之路

1889年6月20日
教育的目標

1889年6月28日
羅斯金主義者
隱私
書的生命力
書的隱私問題

1889年7月1日
情緒

1889年7月8日
社交

1889年7月15日
成長

1889年7月18日
法蘭西斯‧威利特

1889年7月28日
公立學校
人生之課
靈感的閃現

1889年8月8日
恐懼的陰影

1889年8月11日
埃里克病了

1889年8月12日

1889年8月13日
我的兒子,我的兒子

1889年8月19日
喪子之痛

1889年8月28日
魂牽夢繞

1889年8月30日
如釋重負
希望

1889年9月5日
摯愛與悲傷

1889年9月7日
生意倒閉

1889年9月12日
記憶

1889年9月15日
最後一次與埃里克散步

1889年9月20日
無法慰藉
黑暗中的心

1889年9月25日
母愛

1889年10月10日
搬家

1889年12月15日
告別

1890年2月10日
一所老房子

1890年4月8日
我們的新家

1890年5月16日
新的生活
難解的心結

1890年5月25日
常態的生活
單調的談話

1890年7月3日
人生的境界

1890年7月18日
一位新朋友
花園散步
老先生
一次談話
老先生的經歷
問題所在
上帝的旨意
啟迪

1890年7月10日
新的生活
心靈的成長

1890年8月25日
莫德病了
心靈的歸宿

1890年9月6日
生活的陰影
麥琪

1891年2月6日
對麥琪的打擊
孤獨

1891年2月8日
等待
幻象

1891年2月10日
一個寓言故事
孩子與花園
孩子

1891年2月14日
落空的意願
1891年2月18日
羔羊

1891年3月8日
遙遠的希望

1891年4月3日
體驗人生

1891年4月24日

1891年5月10日
上帝般的平和

1891年6月6日
鄉間小徑

1891年7月20日
上帝的智慧

1891年7月24日
帶翅膀的鮮花

1891年7月8日
基督教科學

1891年7月19日
流便的悲傷

1891年8月18日
死亡之榻

1891年10月12日
見證
平和之路

 

書摘/試閱

1888年12月2日
冬日夕陽
今晚回家時,我沿著偏僻的小徑一路向西慢慢而行,來到了寬闊、空寂的田野上。在濛濛的夜色下,路過一塊略顯蒼茫的耕地。遠處的角落裡,在柳枝掩映的溪水旁,一堆堆的雜草正在燃燒,一個孤獨的身影正把冒煙的乾草攏到一起。一股股濃煙從乾草堆中升起,緩緩的、靜靜的飄向天空,融入霞光萬道的蒼穹,在40英尺的高空,有的隨風飄逝,有的仍繼續上升,化作一道道細細長長的煙絲,映襯著玫瑰色掩映著的淡藍淡藍的天際。
一排排光禿的樹木,以及地平線上低低淺淺的山脈,似乎都沉浸於冥思當中,做著美夢。大地把它寬闊的肩膀轉向夜空,寒冷、憂鬱的日落漸漸隱沒。一天就這樣落幕了,夜霧開始嶄露頭角,讓籬笆染上霜色,催冷腳下的濕徑。夜幕肅殺,但陽光的隱沒卻充滿了自然之美,因此無需悲歎,無需遺憾,這些都是必須經歷的甜蜜而莊嚴的過程。
沉寂與黑暗,不是喧囂世界的騷擾者,而是活躍生活的承載者。日落時分,總有一種感覺,漸漸隱沒的光芒,在試圖向我們揭示某種令人敬畏的奧秘,某種充滿仁愛的神秘。一旦抓住了這種神秘,靈魂就會得以安寂,生命就會得以延續。
隱沒的日子
人世間的事物,神秘而偉大,在我茫然的時候,它們半是邀請、半是同情的伸出巨手,向我發出召喚。遠處,在排排靜穆的樹木旁,神秘的金色光芒,似乎陷入了沉思,之後不久,就執拗的隱沒在泛白的天邊。我心中充滿了無限渴望,想徹底融入這難以言表的寧靜之中。如果可以像清風那樣插上翅膀,追逐飛逝的陽光,我就可以漂遊在世界各地,追尋同樣的日落,看著它火紅的臉膛漸漸隱去,沉入背景,沉入波濤泛起的海水之中,沉入茂密的熱帶叢林,沉入南方無形的冬日大地。
日復一日,同樣的聖典反複上演,誰能知道它經歷了多少歲月滄桑、四季變換。終於有一天,上帝安排我來到這裡,讓我感知這變換多姿的一切,讓我從塵土中的長眠中醒來,體驗這年復一年不斷重複的經典。然而,這一切發生時,我卻置身其外,我是它的一部分,卻根本沒有融入其中的感覺,這就是上帝神奇而令人困惑的地方。
像我一樣,每一個渺小的生命,都能感覺到與上帝的距離,感覺到與上帝的不同,感覺到生命的圓滿、機體的完善以及生命的獨立。又一天過去了,我卻一如既往的感到困惑、無知。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孤獨、無助。
誰能告訴我,我為什麼懷著如此強烈的渴望和熱情,熱愛這五彩斑斕的盛宴,這若隱若現、霧色籠罩的大地,這飄逸神秘的流光,這冷氣四溢的霜紗?無數的男男女女,懷著同樣的摯愛,欣賞了日落,是否也和我一樣陷入沉思?不知是否領悟了日落的真諦,是否感覺心滿意足?
現在,我來到了熟悉的門前,看見漆黑的山牆,高高的榆樹叢映襯著蒼白的天色。窗戶裡閃耀著溫暖歡快的光芒,歡迎著我--這個來自寒夜、剛剛走出大地的無家可歸之人。這平和而安靜的一切,只是一種假像。我的心在蕩漾,腦海裡洋溢著歡樂的辭藻,同時也不斷在驅趕走時湧現的奇思怪想,以及那些敲動心房的深深的渴望。我必須感到知足,必須安定下來,停止追逐,停止這傷感而好奇的遐想。
 1888年12月4日
結構與色彩
寫作,像音樂一樣,有兩個維度--橫向滑動的曲調與縱向浮動的音調。外行人只能識別單一橫向的變化--曲調的變化,一知半解的人,能識別簡單音調的結合--和絃,而真正的音樂家,不但能讀懂曲調的變換,還能讀懂音調的對比與結合。在寫作過程中,有時能夠創作出橫向的結構--嚴謹而莊重的曲調,卻無法摸索出音調的變換。這都是老生常談了。
現代人寫作,往往只強調華麗的文筆,這就有讓作品易淪為濃妝重彩而結構鬆散的炫耀之作的危險。完美的作品應該構思嚴謹、文筆精妙。但文筆必須服從於構思。年少時的輕狂,讓我輕視構思,重視文采,因此走了不少彎路。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個教訓,教會了我要重視構思,學會把握適度的寫作標準。
完美的構思來自哪裡呢?它來自於嚴謹而清晰的思路,以及對寫作形式與輕重比例的把握。好的文采,來自於個性的深度與廣度,還有敏銳的洞察力,更來自於個性與洞察力的巧妙結合。關鍵在於觀察和感知事物,不應僅僅是記錄,而應把這種感知變成心靈的一個細胞,會隨著脈搏而跳動,給予它強大的生命力。
就我目前的狀況,我已失去了控制曲調的能力,我的創造力已然罷工。我竭盡全力,卻只能創作出不鹹不淡的作品,雖然很有動感,卻難以表達思想,只是一些割裂開來的片段,無法陳述主題,鋪設懸疑,引領高潮。雖然我絞盡腦汁,卻仍然無法得到改進。可悲的是,我仍然沒有失去創作的欲望。如若現在有幸得到某位高人的點撥,為我指點迷津,讓我走出泥潭,我會不勝感激。但我想,那樣也會導致自己的工作無法和諧一致起來。現在的我,應該存儲更多的記憶。然而,似乎我的記憶已然過多。
 1888年12月10日
一個童話故事
今天,偶然翻到兒時的舊書,看到了《經典格林童話》。不好啟口告訴大家我讀了多長時間。書中的故事過去常常作為一些古老而精彩童話的範本。現在,經過多年生活的沉澱,已經具有某種美妙的象徵意義,令我受益匪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卡爾‧卡茨的故事。
卡爾常在溪水上游的一座破舊的古城堡裡放牧。有一隻羊每天都會奇怪的消失一陣子,晚上再回來加入回家的行列,但卻明顯變胖了;壯實了。卡爾留心觀察,發現這隻羊每天都偷偷鑽進牆上的一個洞裡。於是,卡爾打開了洞門,鑽了進去。裡面是一條漆黑的通道,他一路走來,不久聽到了好像冰雹掉落的聲音。他摸索著來到發出聲音的地方,發現了那隻羊,在昏暗的光線下,正吃著從上面劈啪掉落的玉米。卡爾一邊聽,一邊尋找,頭頂上有馬的嘶叫和頓足聲,他猜想玉米一定是從山中馬廄的裂縫中掉落下來的。
接下來的故事,我一時想不起來了,總之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不久,卡爾還聽到了打雷的聲音,他最終斷定那是人們在穹形的通道裡歡笑、奔跑時發出的。他慢慢前行,來到了一片綠草茵茵的開闊地,一些巨人正在玩著滾球遊戲。他受到巨人們的熱烈歡迎,邀請他坐在了一把椅子上。巨人們邀請他參加遊戲,但他連球都拿不起來。一個矮人遞給他一杯酒,喝過之後,他就沉睡過去了。醒來時,周圍一片寂靜。他按原路返回,鑽出山洞時發現羊群不見了,天色還早,古堡的廢墟上霜色蒼茫。
他感到莫名的虛弱和疲倦。回到村子時,發現它已面目全非。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十年,雖然還有一兩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依稀記得他失蹤的那天人們怎樣尋找他,可現在他的家已經不見,他成了一位被人遺忘的老人,無家可歸。歲月的空白早已填補,生命卻已流逝。人們為他悲傷,並不想讓他回來,因為他打擾了人們的生活。他已成了一個依靠別人生活的無用之人。
與生活同步
這段故事寓意豐富,讀後令人唏噓不已、不勝傷感。故事的核心在於告誡那些行為任性或者好奇心重的人,無論獵奇多麼浪漫、迷人,也不要因此失去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哪怕是失去片刻,也終將無法返還。
生活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可以失去任何人。無論這個人得到多麼真誠的哀悼,但如果他想重新返回自己的世界,在某種意義上,只會成為多餘之人,這個世界已經不再需要他了。
藝術家最應該聽從這種忠告,因為所有的藝術家都會難抵誘惑,進入那暗黑的山洞,欣賞世外桃源的美麗,飲下那杯失憶之酒。
看來萬事皆是如此,保住自己現有的位置是多麼重要啊!雖然男孩探尋到了巨人們的歡樂家園,實現了自己的美夢,可是,現實社會的人卻根本不在意他講述的這一切,只會把它當成一個神話傳說。
時勢成就了藝術家。倘若生不逢時,即使再有才華,也無法掌控世界,向之傳遞訊息。無論傳遞的是往日的聲音,還是迴蕩著歡樂的過去;無論是為人遺忘的訊息,還是人們的幻想和夢境,藝術家需要的只是發現真實的自我,傳遞真實的聲音。當預言成為現實,預言的生命就已結束,藝術家只會獲得人們好奇而欽佩的目光。
他會成為歷史學家的座上賓,卻對活著的人沒有任何意義。經常目睹一些才華橫溢的藝術家遭此不幸。生活在工業時代的詩人,要是返回到詩歌鼎盛時期,定會贏得莫大的榮譽。懷著崇高而新奇思想的人,往往因為自己的思想難以與現實同步而一直苦苦掙扎。快樂的藝術家,能敲擊出振奮人心的音符,會本能的利用時間,既不感慨過去,也不幻想未來。
卡爾若能衣食無憂的想起那天城堡上火紅的太陽,涼爽的山洞,雨點般落下的玉米,洞中人如雷的足音,英勇的滾球手,醇香的美酒,他就一定會心滿意足了。讓他好好的回憶吧!他已經歷了凡胎肉眼無法體驗的奇蹟。讓他在陽光下靜靜沉思吧!如若生活在現實社會,他只會珍藏一些平凡的記憶,而且其中的大部分都充滿苦澀和悲傷。現在,他有了自己的美夢,但同時也必須付出失落、沮喪的代價。
 1888年12月14日
四季的美麗
藝術的職業風險在於,它總從物質的角度去衡量生活、享受生活。生活是藝術的一部分,但藝術不必是生活的一部分。這真是一個令人感到可悲、難以彌補的錯誤!
今天,我走在吱吱作響的雪地上,從山谷下來,路過田野,來到了光禿禿的樹林中。小溪的兩旁長滿荊棘,溪水清涼、幽暗。高高的山坡上白雪皚皚,在樹叢中畫了一個白色的心形,與周圍的樹木相映成趣,編織了一幅精美的圖案。眼前的美景一幕一幕,神秘莫測,變幻多姿,令人目不暇接。多希望能將它們付諸筆墨描繪出來,盡情的讚美、歌頌啊!然而,自己卻不知道為何會產生這種欲望。
我其實並不想將這些景致描繪給他人,甚至也不想為自己去捕捉它們。一年四季,每一個季節,都可以欣賞到這連綿不絕的美麗,這些不斷變化、不斷消失又不斷出現的景致。春天時,樹叢中長滿了軟刺荊棘,風信子鋪就了一塊塊藍灰色的地毯,白頭翁也編織了星光熠熠的美麗圖案。夏季時,樹木鬱鬱蔥蔥,似乎在掩藏著某些秘密,濃密的青草鋪滿大地,高高矗立的鮮花,聚起了一個個彩團。到了秋天,樹木一片金黃,空氣凝重,散發著枯葉的氣味。然後冬天降臨,目光過處全是光禿禿的蒼白色調。白雪襲來,就像今天這樣,四周顯示出一片寂靜、淒涼之美,全無耀眼的雜色,一掃往日的陰霾。
藝術家的渴望
然而,藝術家常年培養出來的觀察力,不會只讓他欣賞到一種景致,就把它當成美麗悅目的永恆盛宴。令我自歎不如的是,藝術家追求的是藝術效果,往往會拋棄背景因素的干擾,去尋找那些甜蜜怡人的內涵意義,從而使自己創作的作品別有風味。
所以,不該僅僅滿足於凝視、欣賞、沉浸於這種美麗的景致,而是要去思考,自己能夠帶走什麼,又怎樣會徹底的擁有。如果藝術純粹是為他人著想,如果藝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凸顯大自然中,那些常為漫不經心者所忽視或鄙視的美妙,如果良辰美景令你心潮澎湃,內心充滿愛和希望,這何嘗不是一種快樂呢?
但在現實生活中,真有人會懷有如此單純的目的嗎?坦白的說,我沒有。我對傳遞給世界的訊息幾乎漠不關心。雖然我對世上所有美妙的事物都懷有一種深深的眷戀,但我不會滿足於此。
藝術的評判標準
我想了起華茲華斯,他會整整一個上午都靜靜的呆坐,或欣賞那美麗的景色,或凝視荒地裡的涓涓溪水,或遠眺懸崖上攀岩而上的枝葉。對他而言,大自然就是宗教,他正與神聖和莊嚴進行溝通,正在拉近它們與自己靈魂的距離。而對於我,大自然卻又是另一番情景。我要傾盡所有華麗的辭藻,滿懷激情的把大自然表現出來,使它得以永存。
我這麼做,不是為了發揚藝術的榮耀,不是為了滿足給予他人財富的渴望,僅僅是聽從了自己狂熱的本能,把思想和美麗展現出來。我常對情感的表達束手無策,一部分原因在於自己有種欲望,想去阻止時光的飛逝,給予它永恆,避免它的湮沒。
年邁的赫里克(赫里克,羅伯特,1591-1674, 英國抒情詩人,被認為是英國騎士派詩人中最偉大的詩人)懷著同樣的傷感,對水仙花感歎道:「凋謝的太快,我們感到悲哀。」另一部分原因,是出於工匠們看見心滿意足的作品時的那種快樂。有人說,這不是創作的渴望,而是希望作品得以珍藏的渴望。
描繪一幅令人心潮起伏的場景,與其說是創作,不如說是在感覺,在感覺自己的夢想。夢想的美妙之處在於,你不必創造它,它會伴隨著驚喜和經歷從天而降。它一直就存在著。沉溺夢想時,不必刻意創造夢想,只需大聲的說出來。正因為如此,藝術才成為了一項奇怪而悲哀的職業。
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卻並非是人們所希望的那樣,可是人們仍要在這裡體驗焦慮、失落、疼痛、疾病,這個世界仍然會讓人們警醒、恐懼,甚至厭惡,如果以此就做出評判,認為生活是真實的,夢想是虛幻的,似乎毫無意義。兩者都同時存在,都是真實的。但這也隱含著一種風險,即用生活填補夢想,而不是用夢想充實生活。
幾周來,我就像一個突然驚醒的夢中人,一直鬱鬱寡歡,我所生活與活動的世界,其實是一個想像的世界,它已在我的腦海中分崩瓦解。風雨敲打著脆弱的房屋,提醒我該起身活動活動了。我在遊戲人生,把它視為玩物,猛然間卻發現它像野獸一樣,憔悴、饑餓、憤怒,反撲過來,把我玩弄於股掌。它可怕的行為令我恐懼,它血腥的味道讓我噁心。這就是生活的奧秘所在,也是它的可怕之處。
我只會盲目聽從於專橫的本性,卻完全不知生活到底是引導我們,走向充滿希望和快樂的肥沃的牧場,還是拖我們走入荊棘遍野的貧瘠的荒原。古老的寓言說的千真萬確:笑面虎、甜蜜話,不可信。然而,怎樣才能知曉那些對我們的召喚是否值得信賴呢?難道只有經歷了可悲的背叛、黑色的災難之後,才可以清楚嗎?
我好像徘徊於一條開滿鮮花的小徑,卻並沒有採摘掛滿罪惡的毒株。我熱愛天真和善良,卻追隨上了幽靈的腳步,無法停止。我發現自己被它出賣,感覺「像恍惚中勇敢的預言者,看到了自己所有的不幸。」(丁尼生作品《夏洛特姑娘》)。但至少,我仍然是勇敢的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6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