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記憶牆:七篇捕捉記憶風景的故事
滿額折

記憶牆:七篇捕捉記憶風景的故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2010年亞馬遜網路書店每月十大最佳選書排名第五
.〈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舊金山紀事報〉等國際知名指標性書評一致肯定.收錄各大文學獎之得獎作品(2011年英國《週日泰晤士報》短篇小說獎:「海洋藍,愛深深」;2010年國家雜誌獎:「記憶牆」;歐亨利小說獎:「淹沒的一一三村」……)

七個不同的國家、七個獨立發生的事件
他們的生命故事,將徹底改變你對記憶的看法

對你而言,記憶是什麼?

對艾瑪和魯佛而言,記憶是無數個在塑膠捲片裡上演的世界。只要在頭殼開四個接口,戴上緊扣接口的頭盔,再將一部特製的機器插上電源、放入膠捲,過去種種就會如實地啟動。數以千計釘在牆上的膠捲,是七十四歲的艾瑪活生生的一生,也是十五歲的魯佛剛剛竊得的一生,膠片帶領他成為失智前的她,從她記憶裡挖掘出的祕密,拯救了另一對父子的性命。

對一一三村的村民來說,記憶是一直以來生活的這個村子。所以他們才會在三峽大壩興建在即瘋狂地拆搬:有個鄰居一整天站在梯子上拔屋頂的釘子;另一個乾脆挖起街道的石板,還有人拆毛氈、窗戶的裝飾板條……只要能帶的全都帶走,因為對他們而言,這都是記憶的一部分。

一名父母雙亡的少女從美國堪薩斯州飛到立陶宛投靠外公,意外經歷一段與母親年少時同樣的冒險,在涅姆納斯河釣到傳說中已絕種的鱘魚。對她而言,記憶能把神話變成真實;為此她要繼續活下去,即便那怙恃俱失的巨大憂傷時不時就把她割得肝腸寸斷。

……

全美最佳短篇小說新銳杜爾,運用他幾近海明威式的精練語言,吸引我們走入浩瀚又具異域風情的殿堂,結合歷史上重大的事件:二次大戰、物種絕跡、猶太逃亡、興建大壩遷村及交替著現代人的常見疾病:失智、不孕、癌症、癲癇、心臟病……等,不同時空下發生的每個故事,都將賦予記憶詭奇、深情、動人心魄的內涵,提醒我們生命的莊嚴與美好。

過去的事無法改變,但記憶可以蛻變,透過杜爾筆下的記憶人生,你會看見時間迂迴轉進的軌跡,在過往記憶中找出前進希望的新路徑,重塑新的世界。

作者簡介

安東尼.杜爾 Anthony Doerr

短篇小說分別曾獲三次歐亨利小說獎(O. Henry Prizes)、一次全國雜誌獎和手推車獎(Pushcart Prize),並曾收錄在《美國最佳短篇小說》、《安可新美國短篇小說選》(The Anchor Book of New American Short Stories)、《斯克里布納當代小說選》(The Scribner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Fiction)中,榮獲邦諾書局新秀獎(Barnes & Noble Discover Prize)、羅馬獎(the Rome Prize)和紐約公共圖書館幼獅文學獎(Young Lions Fiction Award)的推崇及肯定。

二○○七年,〈格蘭塔〉(Granta)雜誌將他列入二十一位全美最佳青年小說家的排名中。他歷來的作品包括《撿貝殼的人》(The Shell Collector)、《關於恩典》(About Grace)、《羅馬四季》(Four Seasons in Rome)等書。

目前杜爾在華倫威爾森學院(Warren Wilson College)的文藝創作碩士班任教,與妻子和兩個兒子住在愛達荷州的波伊西市(Boise)。更多有關杜爾的資訊,請參訪網站。

譯者簡介
丘淑芳

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及外文研究所碩士班。曾任台灣清華大學外語系助教一年、聯合報專職編譯七年,以及新埔技術學院專職講師十年,其間在各大專科院校兼任講師。之後移民加拿大,考取加拿大國家認證筆譯員資格。目前為專職譯者,譯著有《第二十個妻子》、《醜聞筆記》、《地球玩一年》、《我們之間,大氣干擾》、《浮華陷阱》和《影子公主》……等。

名人/編輯推薦

社區大學講師 林忠蔚 誠摯推薦

「讓書中所有故事得以統一的,不只是作者過人的天賦,而是他對人物內心流動的細膩情感,有著一以貫之的關注……我們絕少碰到有這麼一位作者,能讓我們以嶄新的視角看周遭的世界,而杜爾的書通篇都是如此。」──〈波士頓環球報〉 史蒂夫.歐門(Steve Almond)

「我喜愛《記憶牆》,因為書中的想像力予人感同身受的心靈觸動,對記憶慰藉的力量有睿智深刻的省思,尤其是書中以溫柔深情的手法,呈現人們在每天與這個世界互動時不斷展現的奇蹟。這些短篇故事每一篇都美麗而動人。」──作家 吉姆.謝巴德(Jim Shepard)

「看完安東尼.杜爾《記憶牆》的最後一頁,我呆坐著,驚愕不已,兩眼眨巴著,久久無法抽離他創造的那個奇異、生動又全然可信的世界。閱讀此書──會改變你對這些事情固有的想法與做法︰記憶、時間、愛和我們企圖保存那些沒有它們就活不下去的事物。」──作家 玫爾.梅洛伊(Maile Meloy)

「這真是一本令人讚嘆的書!不只因書中故事涵蓋範圍之廣與近乎完美的文字,還有作者捕捉記憶的能力,以及呈現我們在成年以後如何耗盡一生回憶過往的驚人功力。」──〈亞特蘭大雜誌〉網站(Atlantic.com)

「這是一場盛宴,異國風情的場景、刻劃精巧的人物……杜爾運用幾近海明威式精簡緊湊的語言,去蕪存菁、清晰明確,吸引讀者進入這個既熟悉又具異域風情的世界。」──〈波伊西週報〉(Boise Weekly)

「杜爾的故事美麗動人,無論篇幅長短全都像跌宕起伏、波濤洶湧的潮水,在不同的空間與時間──往往在遙不可及的時間裡,優雅地迂迴轉進,地域性的細節總是一絲不苟地生動呈現。杜爾故事的精髓在於,總有一股推向超越的力道:杜爾寫大哉問式的、無法揣度的、令人敬畏的形而上的重大問題,都是坦然無懼地直書胸臆。」──〈紐約時報〉書評 泰倫斯.拉佛提(Terrence Rafferty)

「文字美麗,意象生動!渴望閱讀不落俗套的故事和熱愛精緻文字的讀者,可以在這本精采可期的選集裡大飽眼福。」──《書單》(Booklist)

「這是一本精雕細琢、技巧純熟的選集。」──〈野獸日報〉網站(The Daily Beast)

「安東尼.杜爾在短篇小說方面的功力與成就,鮮少有人能與之企及,這是公允之論。《記憶牆》中的故事,其深度與廣度需為篇幅三倍長的小說方能企及的。我認為,杜爾為短篇小說的深度立下新的標竿。」──作家 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

「本選集最非比尋常之處在於,杜爾喚起的巨大想像空間──透過他用心經營、令人感同身受的短文,故事輕鬆明確地展開。」──〈獵戶星座雜誌〉(Orion)

「杜爾對具象事物的細節有著驚人的覺察力,又善於運用引人入勝的隱喻象徵,讓人的心思與記憶變得真實可觸。」──〈舊金山紀事報〉 寶麗.羅森衛克(Polly Rosenwaike)

推薦序──心理學之外

筆者十年前曾有幸修習蕭世朗教授的課,一直很想知道,像這樣一位對大腦運作歷程學養豐富的大師級學者,心裡面到底是怎麼看待記憶的呢?有次讓我逮到機會私下向老師請益,便揣揣不安又興奮地向老師提問:「有人說記憶像房間,也有人說記憶像抽屜。老師您覺得記憶是什麼呢?」老師看著我,意味深長的說:「記憶,是你的全部!」

一直以來,我都很想知道記憶是什麼。亞里斯多德說,記憶像一個臘板,是我們感知事物後於內在的銘刻。佛洛伊德說,記憶像房間,能存取各式各樣的東西。按科技的進展,書本、錄音帶、圖書館與電腦也都曾經作為記憶的比喻。

不過,心理學家則普遍認為,記憶不只是上述靜態的儲藏所,更是個動態的建構歷程。然而,這些答案都不能完全滿足我,直到老師說出這令我震憾良久的答案:「全部!」它超越了記憶的運作歷程,也不會只是提出一個隔靴搔癢的比喻,它談的是對人生的意義,並且直指你就是你的記憶所組成!

只是,人的一生包含太多東西,也橫跨漫長的時間與空間。「記憶,真的是人的全部嗎?而所謂的全部,究竟又包含了什麼?」這個疑問一擱就是十年!這回有幸閱讀本書,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

大多時候我們都知道記憶記錄的是過去,但其實記憶也決定了現在與未來!在故事一「記憶牆」中的艾瑪罹患失智症,對曾經發生的事皆不復記憶。然而這令艾瑪失去的不只是年輕歲月的愛恨情仇,也令她失去自我而無法決定當下的日子要怎麼過,只能在機器所創建的回憶中虛渡。更進一步連即將被送到機構的未來也無能掌控,只能受律師所主宰。

記憶如此的個人,它該是主觀的吧?但有時,記憶又決定了客觀的存在。就像古老的哲學議題一樣:當在無人知曉的森林深處有一棵樹倒下時,這件事到底存不存在呢?而曾經真實存在的化石,隨著艾瑪的失憶而遍尋不著時,也跟著不存在!但是當魯佛親身經歷艾瑪的人生之後,化石的記憶便依附於魯佛而重獲新生。看似被魯佛找到的化石,其實是艾瑪的記憶讓化石又存在了!

故事四「淹沒的一一三村」中賣種子的婦人,與艾瑪的處境相反,她空有回憶,卻無處對應。因為她失去了與回憶有關的一切人事物,水淹沒的不只是村子、趕走的不只是村民,連帶地將婦人大半輩子的人生也沉入水底,再也撈不回來。

親人的逝去對於才十五歲的艾莉森而言,難以完全理解,也難以完全面對。艾莉森透過到涅姆納斯河釣魚,來重新面對母親的存在與不存在。同一條河,相同的釣鱘魚,但換了時間也換了人,艾莉森像母親曾經活過的那樣釣著魚。跨世代的記憶由一條河承載著,並傳承下去(見故事五「涅姆納斯河最後一尾鱘魚」)。

癲癇總是讓艾斯特充滿了幻覺,但那卻成為她的救贖。因為唯有在癲癇的幻覺裡,艾斯特才能重溫逃出德國前與兒時同伴相處的時光。對艾斯特來說,癲癇造成的死亡風險並不讓她恐懼,因為她早已在發作伴隨的幻覺中,看見兒時同伴在來世裡等著她,相較之下醒來後的世界反而顯得孤獨(故事六「來世」)。

在一篇篇的故事中,作者不只賦予記憶各種深刻的意義,也帶領我們穿梭各種時間與空間的場景,當中涉及南非、美國、北韓、中國、立陶宛、德國等地,不可思議的是,作者皆能對當地的人文風情描寫入微,可見其寫作前做足了功課,相當令人佩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弱勢的關懷——故事總是結合著重大的歷史事件:種族歧視、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對立、建大霸遷村、猶太難民……再交織著各種疾病:失智、不孕、癌、癲癇、心房中膈缺損……雖然可能造成閱讀時令人喘不過氣的沉重感,不過作者總能在閱讀後給你一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接著在掩卷之後,濃濃的人性關懷會轉化為餘韻,令人再三回味。

想要探索記憶嗎?本書擴展了我們對記憶的想像,它給你心理學以外的答案!

目次

推薦序——心理學之外 林忠蔚......5

記憶牆......8
求子之路......108
在北韓的那些日子......140
淹沒的一一三村......150
涅姆納斯河最後一尾鱘魚......187
來世......223
海洋藍,愛深深......290

致謝......318

書摘/試閱

故事1記憶牆

三年前,為時短暫的手術

「記憶並不會改變腦細胞內的分子,然後儲存起來的。」特赦醫生在三年前與艾瑪的第一次約診時告訴她,她在他的候診名單上排了十個月。特赦醫生有一頭稻草色的頭髮、幾近透明的肌膚和看不見的眉毛。他說英文時,好像每個字都是小心翼翼地從齒間下吐出來的微小的蛋。

「他們以往一直都這樣以為的,但是,他們錯了。其實,過往記憶的基體,位置不在細胞裡,是在細胞外的間隙裡。在這間診所裡,我們找尋那些間隙,將它們染色,印記在電子模型裡,希望能教導受損的神經元做適當的替換,形成新的路徑,重新記住。你懂嗎?」

艾瑪不懂,並不真懂。好幾個月了,自從哈洛德死後,她一直都在忘事︰忘了付錢給費可,忘了吃早餐,忘了她支票簿裡的數字是什麼意思。她會拿著修剪工具去花園,一分鐘後到了那裡,手裡卻沒了剪子。她會在廚房的櫥櫃裡找到吹風機,茶葉罐裡找到汽車鑰匙。她索盡枯腸想一個名詞,卻腦袋空空︰焙盤?地毯?喀什米爾?(這三個詞彙在原文裡,第一個音節發音近似。)

兩位醫生都已診斷是失智症,艾瑪寧可是健忘症:一種比較迅速、比較不殘酷的記憶喪失。而失智症是一種侵蝕、緩緩的漏失。七十年的人生行路,五十年的婚姻,為波特房地產公司工作了四十年,太多的房子、買主和賣家與多不勝數的——抹刀和沙拉叉子、小說和食譜配方、噩夢和白日夢、哈囉和再見……這一切都真的會被抹滅嗎?

「我們沒有治癒的藥方,」特赦醫生說道,「但是,我們或許可以讓它減緩,我們或許可以把你的一些記憶找回來。」

他把兩個食指尖放在鼻子上,形成一個尖塔。艾瑪覺得他要宣布事情了。

「不做這些治療,這病可能會發展得非常快速。」他說,「你在這世上,每一天都會變得愈來愈艱難。」

花瓶裡的水啃蝕著玫瑰的莖,鏽滲透到鎖的制動栓,糖腐蝕牙齒的象牙質,河流侵蝕河岸。艾瑪可以想到一千種隱喻,全都不足以擬況她的處境。她是個寡婦,沒有子女、沒有寵物,她有賓士車、一百五十萬的存款、哈洛德的撫恤金和伏雷德赫克的房子。特赦醫生的手術提供了一絲希望,她簽了同意書。

這個手術是一場迷霧,她醒來時,頭痛,頭髮都沒了,她用手指去摸那固定在她腦殼的四個橡皮帽。

一個禮拜後,費可載她回診所。特赦醫生的一位護士把她帶到一張像牙醫診所醫療椅的皮椅上,頭盔只是在她頭皮上振動。他們說會恢復記憶;不過他們無法預測,恢復的是好的還是不好的記憶。這是無痛的,艾瑪倒覺得好像蜘蛛在她頭裡結網一樣。

兩小時後第一次回診結束,特赦醫生叫她回家,帶著一個遙控記憶刺激器和一個裝了九個小膠捲的紙板盒。每個膠捲都用同樣的米色聚合物壓製而成,上面印有四位數的數字。她盯著這個遙控刺激器看了兩天,才在一個颳大風的中午,當費可出去買食品雜貨的時候,把它拿到樓上的臥房。

她把機器插上電源插座,隨便插入一個膠捲。一陣低低的顫動穿透她脖子的脊椎,然後臥房一層層地向外擴散,牆壁消失了。透過天花板的裂縫,天空像旗子一樣飄揚擴散。然後,艾瑪的視覺也消失了,彷彿她的整個屋子被猛地一拉,穿過排水管下沉,重新出現在以前的世界——

她在博物館裡:高高的天花板,照明不足,一種舊雜誌的氣味。這是南非博物館。哈洛德在她身旁,彎身向前看著正面有玻璃圍起的展覽,他很興奮,兩眼發亮——看看他!多麼年輕!他的卡其褲太短,黑襪子露在鞋子外面。她認識他多久了?也許六個月?

她穿錯了鞋:很緊又太硬。那天天氣絕佳,艾瑪原想跟這個高個兒的新男友坐在公司花園的樹下,但博物館才是哈洛德想看的,她想要跟他在一起。不久,他們已經在化石室裡了,平台上放了幾十具骨骸,有些像犀牛那麼大,有些有一碼來長的長牙,全都有巨大無眼的頭殼。

「嘿,比恐龍還早一億八千萬年?」哈洛德低聲說道。

附近的女學生在嚼口香糖,艾瑪看著那個子最高的女孩慢慢地把口水吐進陶瓷的自動噴泉式飲水器裡,然後又把口水吸進嘴裡。飲水器上有個標示,以工整的美術字體寫著白人使用,艾瑪覺得她的腳好像被鉗子緊緊夾住似的。

「只要再一分鐘就好了。」哈洛德說。

七十一歲的艾瑪透過二十四歲艾瑪的眼睛看著這一切。她是二十四歲的艾瑪!她的手掌是濕的,兩腳疼痛,跟活生生的哈洛德約會!年輕、瘦得皮包骨的哈洛德!他熱切地談著那些骨骸;他說,牠們看起來像混種的動物。

爬蟲動物的頭長在狗的身體上,老鷹的頭長在河馬的身體上。「我看牠們,永遠都看不膩。」年輕的哈洛德正跟年輕的艾瑪說著,臉上綻露孩子氣的光彩。他說,兩億五千萬年前,這些動物在泥濘中死去,牠們的骨頭慢慢壓縮成石頭。現在,有人把牠們挖出來;現在,牠們被重新組合起來重見天日了。

「這些也是我們的祖先。」哈洛德低聲說道。要看這些東西,艾瑪根本受不了:沒有眼睛,沒肉的骸骨,又很兇殘;牠們似乎生來就是要自相殘殺的。她想帶這個高個兒男孩出去到花園裡,跟他臀貼臀地坐在長條椅上,並脫掉她的鞋子。

但是,哈洛德一路拉著她,「這是麗齒獸亞目,是頭魔龍,像老虎那麼大,兩三百公斤,出自二疊紀,是至今發現的第二具完整的骸骨。你知道的,離我生長的地方不很遠。」他捏緊艾瑪的手。

艾瑪覺得頭暈。這個巨獸的腿短而有力,眼窩有拳頭那麼大,滿嘴的長牙。「據說,牠們是成群結隊地出來狩獵。」哈洛德低聲說,「想像在叢林裡碰到六頭這樣的巨獸?」記憶中,二十四歲的艾瑪顫慄起來。

「我們認為我們應該在這裡的,」他繼續說道,「但那全都只是運氣,不是嗎?」他轉向她,正要解釋。就在他轉身時,一片黑影像墨水般從四面八方襲來,把整個景象都淹沒了,淹蓋了圓拱形的天花板、把口水吐在飲水器裡的女學生、最後是穿著太小的卡其褲的年輕哈洛德。遙控刺激器哀嚎了一聲,膠捲跳了出來,記憶消失了。

艾瑪眨眨眼,發現自己緊緊抓著客床的床尾板,氣喘吁吁的,而且是在三哩外的五十年後。她鬆開頭盔,窗外一隻畫眉鳥正在啁啾歌唱,艾瑪的齒根傳來一陣疼痛,她說:「我的天啊!」

會計師

那是三年前的事了。現在,開普敦有六個醫生向有錢人收集記憶,把它們印在膠捲上,偶爾這些膠捲會被拿到街上買賣。據稱,養老院的老人把記憶機當藥來使用,把都已用破爛的同一些膠捲放進遙控刺激器裡︰新婚之夜、春日午後、海岬鐵騎自由行。那些方形的塑膠小膠片,被老人的指頭一再地使用,都被磨得很平滑反光。

費可載艾瑪從診所回家,紙板盒裡裝著十五個新膠捲。她不想午睡,不想吃費可放在她椅子旁托盤上的三角形土司,她只想坐在樓上臥房裡,一聲都不吭地垮著肩膀窩在扶手椅子裡,遙控刺激器的頭盔緊扣在她頭上的接口,偶爾口水從她嘴裡流淌出來。活在現實世界的時間,比活在那個人工合成、特藝彩色的過去世界要來得少。在那個世界裡,遺忘的片段透過電纜來到眼前。

每半個小時左右,費可就會擦她的下巴,把一個新膠捲放入機器裡,輸入代碼,看著她的兩眼翻白。幾乎有一千個膠捲釘在她前面的牆上,還有好幾百個堆放在地毯上。

四點左右,會計師的寶馬汽車開到屋子前。他沒敲門就進來了,朝著樓梯上叫著「費可」。費可下來時,會計師已經把在廚房餐桌上的公事包打開了,正在文件夾上寫著東西。他穿著便鞋,沒穿襪子,上身是件孔雀藍的毛衣,看起來非常柔軟。他拿的筆是銀質的,他說哈囉時,沒有抬頭。

費可跟他打了招呼,把咖啡壺放在爐上,離開流理台,站向另一邊,雙手放在背後。他竭力不要垂著頸子,一副奉承諂媚的模樣。會計師的筆在紙上沙沙地寫著。窗外,大西洋的上空疊起層層淡紫色的雲。

咖啡煮好了,費可倒了一大杯,放在會計師的公事包旁。他繼續站著,會計師又寫了一分鐘,呼吸從鼻子裡發出咻咻的聲音,終於,他抬起頭來說:「她在樓上嗎?」費可點點頭。

「好,對了,費可,我今天接到那位──醫生的電話。」他望著費可,露出很痛苦的神情,筆敲著桌子發出三聲筆在桌面敲打的聲音。「三年了,沒有多大進步。醫生說,我們發現得太遲了。他說,也許我們防止了一些衰退,但現在都完了。他說,現在石頭太大,已來不及煞車了。」

樓上,艾瑪安靜無聲。費可望著他的鞋面,他在腦海裡看到一顆巨石撞在樹上,他看到五歲的兒子坦巴在十哩外艾曼達小姐的學校裡。此刻,坦巴在做什麼?也許在吃東西、踢足球,戴著眼鏡。

「科納柴克太太需要二十四小時的照護。」會計師說,「早該如此了,你得知道遲早會發生的,費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