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警察指揮官手記
滿額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警察指揮官手記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香港警隊術語「一粒花」代表見習督察,但「朱粒」、「雷粒」又是甚麼?
四十年代警察還要打真.老虎?
警察榮休時為何要切蜜瓜?
「猛料阿Sir」何明新為你一一解答!

投身警務工作近40年的前高級警司何明新,在警隊多個工作崗位上擔任過不同任務,當中接觸到的人與事,一般人未必能經歷到。
何Sir把經年累月在警隊執勤和進行研究時記錄下來的「猛料」故事,向讀者娓娓道來。書中透過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及第一手資料,重提舊事,讓每個警察故事活現眼前。想知道警察辦案的細節及考慮?警察行內有哪些由來已久的術語?警察學堂的訓練有幾辛苦?警隊內部有何習俗?執勤有何趣事?甚至香港有沒有老虎?種種問題由何Sir為大家一一解答。

作者簡介

何明新
1976年加入皇家香港警察隊任職警員,2009年晉升至高級警司,至2015年退休,期間服務香港警察隊38年。
現為香港警務處退役同僚協會主席、香港大學犯罪學中心名譽研究員、香港警察郵學會永遠名譽顧問、香港警察園藝會永遠名譽顧問,及大專院校講師。
曾任香港警察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1994-2014)、香港警察郵學會主席(1998-2014)、香港警察園藝會創會主席(2003-2014)及香港警察談判組成員(1984-2004)。
何氏先後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公共行政)、社會科學學士(中國研究)學位,及社會科學碩士(通識研究)學位。
除撰寫報章專欄外,曾參與著作包括︰《香港警察博物館》、《香港警察—歷史見證與執法生涯》、《香港警察郵學會20週年特刊》、《香港警察郵學會30週年特刊》、《謹以至誠—香港警察歷史影像》、《佔中運動實錄》、《郵歷香江》、《Without Fear or Favour: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Hong Kong Police》等。

目次

第一章 警隊與香港舊事

香港之虎

赤柱老虎之謎

海盜歷史與張保仔

屠狗與吃狗肉

差餉的由來

不遷不拆……不行

警徽與帽徽

香港淪陷與軍票問題

警隊“一哥”

貪官葛柏與廉政公署誕生

長洲警署殺警事件

警魔

 

第二章 成長中的警隊

早期港島警署的設立

舊香港仔警署的前世今生

被遺忘的調景嶺史

“胡哩胡塗”警察宿舍

水警的歷史

香港輔助警察隊

“京華春夢”

“皇阿媽”

 

第三章 執勤日常

路障

小巴的地下秩序

“牛肉乾”

與動物有關的警務工作

黃、賭、毒與特別職務隊

“九龍皇帝”曾灶財

專業敏感度

法庭監察

遊行和集會人數計算法

警方鮮有出動的武器

警察行內術語

早年黑社會常用術語和背語

槍械射擊訓練

防暴訓練

 

第四章 內部文化與習俗

早禱會

各區警察稱呼各不同

警隊的蘇格蘭風

荷蘭水蓋

切蜜(勿)瓜

警官會所

 

附錄

黃竹坑受難記

 

鳴謝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警隊與香港舊事

香港之虎

近年在報章或電視上時常見到有猴子闖入民居、野豬走出馬路、野牛被車撞倒的新聞。其實,香港在社會未全面發展的早期,不單有體型較小的野獸,甚至有兇惡的老虎!但現時在香港只可從文獻中看到老虎。“獵虎”是早期警務工作之一,更有警員在執勤時被老虎抓傷甚至咬死,成為另類因工受傷或殉職的個案,現在說起來實在不可思議。

大家現在仍可在港島半山甘道的香港警隊博物館看到當年被打死的老虎。在展櫃內展出的一個老虎頭是來自“上水之虎”,該頭老虎於1915年在上水龍躍頭獵獲,之後虎頭被製成標本,其皮、肉、骨相信已供警務人員和當地鄉親父老分享了,供製作“虎宴”吃掉和製“虎骨木瓜酒”飲掉,虎皮則被製成裝飾品,但至今已不知所蹤!

警察的獵殺野獸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新界區域於1898年由英國政府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The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Respecting an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或稱“The Second Convention of Peking”),強迫清政府租借99年。當時新界尤其是上水的鄉親父老,並不願意被外國人管治,所以曾發生香港史上有名的鄉勇和香港警察及英軍的“六日戰爭”,其中香港警察和英軍無人死亡,鄉勇則有500多人喪生,英國人最終從鄉老手中奪取新界,及後進行懷柔管治,“馴服”反對人士。為爭取人心,那時政府透過警察為村民提供各式各樣的不同服務,包括“獵殺影響農耕”的野獸,以收提升形象及鞏固政府與民眾關係之效。這是警民關係的始創及背後的政治考量,這個理念一直延續到今天。

據記載,於191538日,村民向上水警崗報案,稱在龍躍頭附近山頭發現老虎行蹤,及有些禽畜不翼而飛,歐籍警員Goucher(郭查,警員A126)和Hollands和一些村民立即前往“獵虎”。當時村民手持耕作工具及木棍,警員則配備散彈獵槍和巡邏用手槍準備圍捕老虎。到達附近山頭叢林時,那頭“上水之虎”突然撲出,並將警員郭查抓傷,慶幸合各人之力最終將老虎擊退。

擊殺“上水之虎”

郭查是香港警察歷史上第一個因獵虎而受傷的警員,後來因傷勢甚重於312日殉職。那宗獵虎大案(當時新界只是農村,村民一般都不願意與官府接觸,而警察工作也比較清閒,獵虎是大案中之大案)立即上報至當時新界的指揮官(現稱總區指揮官〔Regional Commander,簡稱RC〕);助理警察總監(相等於現時助理警務處處長〔Assistant Commissioner of Police,簡稱ACP〕)寶靈翰(Donald Burlingham)。

寶靈翰身先士卒,於39日立即率領十多名各級警察及警探,配備不同武器去獵虎。皇天不負有心人,他連同村中父老終於在叢林中發現“上水之虎”,經過一場惡鬥,“上水之虎”頭部中彈,一命嗚呼,至於那子彈是由誰發的,就追查不到了(那時沒有現在那麼先進,可憑子彈配對槍管的來福線,來追查子彈由哪把槍射出的)。很可惜,一名印籍警員律盾星(Ruttan Singh)因身體多處包括要害被“上水之虎”抓傷,傷勢非常嚴重,當場死亡。他是香港警察歷史上第一位因獵虎而殉職的警員(按現時標準,應葬於為殉職公務人員設位於粉嶺和合石的“浩園”),而警員郭查僅是第二位。

存放博物館的老虎頭

該頭老虎的頭部經過處理後製成標本,之後被送到當時坐落於中區的大會堂展出,直至大會堂在1933年拆卸才送回警隊,一直被掛在當時香港警察總部大樓一樓的警官餐廳(Officers Mess)的門框上(即現時坐落於荷李活道10號舊中區警署香港島總區主樓二樓),直至1988年位於山頂甘道、由舊灣仔峽警署改建而成的香港警察博物館開幕後,該個老虎頭才被送到此處作永久收藏,供到訪人士參觀,懷緬那段獵虎歷史。

老虎頭在香港警察博物館展出,很受參觀人士,尤其是學生和小朋友歡迎,是必看展品之一,亦經常發生一些有趣小插曲。其中,九十年代的警察博物館館長曾被問及,博物館藏有老虎頭有沒有領牌。因根據當時新修改的法例,管有動物標本需要領牌,那時館長才恍然大悟,立即補領。另一次是一位小朋友提問怎樣證明老虎是被槍擊斃、子彈孔又在哪裏。因老虎頭掛在高處,而子彈孔在虎頭頂中央,所以為了讓參觀人士清楚看到子彈孔,自始老虎頭便被放置於較低位置,以便遊人看到子彈孔。

另一方面,警方最後一次發現老虎的記錄是在196585日。當時新界區助理警務處長(即現時的總區指揮官)發出的一份便箋(memorandum)致荃灣區、元朗區和邊境區的指揮官。內容大致是發現虎蹤,而且他已指示總區警官專責獵虎,同時吩咐“穿山甲”(鄉村巡邏隊的俗稱)到各村落詢問村民是否有牲畜家禽失蹤,和有沒有聽到老虎咆哮等,如有任何資訊均須向負責獵虎的警官報告。所有獵虎行動均須由指定的獵虎警官統籌。如有人舉報虎踨亦應小心盤問,確保套取到足夠資料及防止虛報。

自此,野生老虎已於香港絕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