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一切盡在掌握中
滿額折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切盡在掌握中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在揭示心理行為學奧秘時,
不但教會你洞悉他人心理,
控制他人行為,
還告訴你如何識破別人的心理圈套,
避免被他人操縱。


「人」,最好寫的一個字;識人,則是人生大課堂上最難懂的一門課。也許有人會問:能力強、會做事還不夠?為什麼識人如此重要?
人,其實總是在生活環境中偽裝著自己,是居心叵測,還是故弄玄虛呢?在人與人互動越來越頻繁,人心卻越來越難辨真假的時代,不管是新交或舊識,每天都要不斷跟人交手、相處。因為識人能力會決定人生的得失,事實上,會不會「識人」,才是能否「成事」的關鍵。
你是否有這樣的苦惱:為了與上司、下屬、同事等形形色色的人愉快相處,總是傷透腦筋;自己智商明明很高,可經常被別人利用;每次求人辦事,總是找不到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眼睜睜看著別人自信地走向成功,自己卻總是心裏無底地做事……。這一切的一切,完全是因為你不懂識人。
因此說,具有識人的本領,就意味著你可以在瞬息之間,看透周圍發生的人與事,刺探一個人的真偽,洞察其內心深處潛藏的玄機,能以不變應萬變。順利地窺探出情緒變化的溫差,辨別出氣色蘊藏的內涵,使你在人生的旅途上左右逢源,移步生蓮。
具有這樣的本領,就可以掌握他人的長短優劣,辨人於彈指之間,察其心而制其人;觀人於咫尺之內,識其言而審其本,瀟灑地輾轉於生活的競技場中,把人生的「發球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人生就是一場心理博弈。生活就是一場心理較量,心理學知識是一門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學問。人際關係中各種的問題,都與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懂得運用相關的心理學技巧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並掌握靈活的應對方式,看穿別人的心理詭計,避開心理陷阱,幫助人們在了解各種人際關係現象背後的心理因素的同時,也幫助自己成為職場上、商場上、親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歡迎的人。
所謂「人心難測」、「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是一種很複雜的生物。人有時做出一些讓自己同類都感覺心寒或者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心理學家們分析:每一種做法都是可以歸類的,人類的每一種現象都是可以透視一二的。
以往的心理學家經過了長久地觀測,細心地總結,再進行反覆地試驗,以此來論證他們的成果。
而今天的我們是很幸運的,我們不必再苦苦尋思一類現象的本質,因為早就有人幫我們做了這些事情了。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學會前人的理論,才能更好地實際應用在生活之中。
本書在揭示心理行為學奧秘時,不但教會你洞悉他人心理,控制他人行為,還告訴你如何識破別人的心理圈套,避免被他人操縱。
掌握了本書的心理規律,無論是面對同事還是朋友、男人還是女人、上司還是下屬、陌生人還是老熟人,你都能具備一雙慧眼,衡量話語探索的尺度,從每個人的言談舉止中捕獲他們的性格特徵、生活習慣,從每個人的生活細節中瞭解他們的氣質秉性、所思所想,達到操控他們而不被他們操縱的目的。

作者簡介

資深撰稿人,世界五百強資深人力資源總監熱愛寫作及旅遊。

目次

一切盡在掌握中

序:掌控人心,掌握自己 

PART 1 幫你看懂自己和世界

1.人總是在不同的環境裏偽裝著自己 016
2.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說些違心話 021
3.人人都喜歡替別人「貼標籤」 027
4.人會依循眾人,以尋求安全感 033
5.人都有服從命令的第二天性 039
6.「行為」與「動機」,是人格的展現 045

PART 2 認清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1.首因效應——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 052
2.近因效應——最新感知力量大 058
3.設防心理——人們需要安全距離 062
4.暈輪效應——耀眼光環帶來偏見 067
5.投射效應——以己推人未必合適 073
6.互補效應——優勢互補克己之短 077
7.定勢心理——「想當然」容易犯錯誤 082

PART 3 發現人性共同的心理弱點

1.人類說謊的天性大揭密 088
2.面子效應使人們愛比較 094
3.人性的貪婪慾望大揭密 099
4.為什麼別人能夠影響你 105
5.人總是會對權威信任和依賴 110
6.人們都有被拋棄的害怕 114
7.自私,為人的屬性之一 120

PART 4 掌握人性行為,透視內在心理

1.視覺傾聽,比交談更可靠 128
2.姿勢與動作是袒露心跡的兩大途徑 132
3.占卜者是如何洞察人心的 137
4.姿勢是天生、遺傳、還是學來的? 142
5.福爾摩斯和卓別林的啟示 146
6.透析身體了解心理的規則 150

PART 5 一分鐘快速透視對方心底

1.眼睛,是洞悉心靈的視窗 154
2.表情正是其內心無聲的表達 161
3.服裝,讓你最直觀地瞭解對方 167
4.聞其聲,可辨其人 172
5.從笑聲特質聽懂對方心理 175
6.從身邊的朋友看人的底牌 180

PART 6 謹防虛情假意下的嘴臉

1.做人風格暴露小人內心 186
2.擦亮雙眼,洞穿小人 190
3.簡單的肢體言行識破小人 194
4.行事態度暴露小人內心 198
5.細微變化識破虛偽外表 202
6.根據小人類型分而治之 205
7.應對虛偽小人的基本法則 210

PART 7 情感世界,男女心理有別

1.男女生理基礎導致行為區別 216
2.管狀視野與發散視野 221
3.男人的遲鈍與女人的誤解 224
4.為何總是女人掌握主導權 229
5.男女生一見鍾情的信號 233
6.女人是天生的撒謊專家 237
7.男人對女人撒謊的訊號 242

PART 8 察言觀色,掌握職場人心

1.察言觀色看清同事個性 246
2.言行識別打小報告的同事 251
3.潛語言蘊含更多資訊 254
4.從命令語氣閱讀上司 258
5.手部動作是上司的第二張嘴 261
6.上司的身體語言更加真實 264
7.談話風格對應工作作風 268

PART 9 無法阻止謊言,那就學會不上當

1.識別生活中的謊話大王 272
2.有沒有說謊?是可以識別的 276
3.眼耳並用,邊看邊聽 280
4.謊言會由肢體動作洩露 284
5.從言辭看穿對方的謊言 289
6.運用謊言特性打破對方謊言 294
7.問出對方的真心話 297

PART 10 隱藏在色彩中的心理秘密

1.色彩有趣的心理現象 302
2.色彩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308
3.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心理效果 313
4.用色彩調節你的神經 318
5.從色彩的喜好洞察人心 323
6.色彩不僅影響心理,還影響生理 331

書摘/試閱

Part 1
幫你看懂自己和世界

這個世界,本因萬物生靈才顯得真實,但卻因為人類而又變的虛假。最真實的自我只留在那些寂靜無聲的午夜與灰暗壓抑的黎明。
1.人總是在不同的環境裏偽裝著自己

生活中的人們常常是以一個經過偽裝的虛假形象生活著,出現在世人面前。就像一位演員扮演了一個與他自然人格不一致的角色一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個人都會處在強大的人性壓力之中,這種壓力有時明顯,有時隱蔽,但卻始終存在。
※※※※※※※※※
現在許多人都沉迷於手機世界的社群網中,最大的癥結點是使用者可脫離現實社會真正的身分,塑造一個具有光環、能撐起面子的職業、學經歷等,這種「虛假」的身分,無非就是要滿足自己那一點點的人性「虛榮」心。他們習慣在網路上把自己認為最美好的一面呈現給網友看,天馬行空的說出一些不切實際、不用負責的言論,然後在網友們的按「讚」中,「優越感」油然而生又更加的肯定了他內心的虛榮感,進而越來越厭倦與脫離於現實社會中那種中肯批評的言論。
只要隨便看看周圍,我們就可以發現,網路上多數的人都不約而同地染上了「虛諉、造假」的情形。比如有些人明明不是很有錢,但為了顯示自己賺的比別人的多,就顯擺闊氣,製造一個「富翁」、「富婆」的形象,全身上下名牌,西裝革履,進出高級餐館肯定上網打卡,朋友請吃請喝時還要拍照虛吹一番;有些人明明發現自己的朋友背信棄義,兩面三刀,可為了顯示自己的仗義風度,明裏還跟人家稱兄道弟,握手言歡,就怕撕破朋友的那張面皮,回頭來自己在心裏面叫苦;有些人即使和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已經毫無感情,可為了面子,害怕社會議論,還要在眾人面前還裝出一副恩愛夫妻的假像。這樣偽裝、虛假說謊話、活受罪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是我們自己,也常常活在偽裝、虛假的淫威下。
※※※※※※※※※
每個人都有不止一個面具,本我、自我、超我,這三個「我」一直以來都約束著每一個人。為了平衡三者的衝突,於是出現了偽裝、虛假。從我們知道要改變自己來迎合這個世界的時候起,就開始戴上偽裝的面具,一層又一層:工作的時候,戴上勤奮、幹練、忠誠的偽裝面具,戀愛的時候戴上溫順、犧牲與包容的虛假面具,與家人相處的時候,把這些面具都脫下了,但還是會戴上自我防衛的面具。以至於到後來都不知道真正的自己究竟長的什麼樣了。甚至到死,身邊的人都要為你套上各種各樣的面具「他是個懂事的乖小孩」、「他是個體貼的好丈夫、好妻子」、「她是個很顧家的父親、母親」……
形形色色的人戴著各式各樣的面具行走在街頭巷陌,冷眼看雲煙,淡然觀世俗。真假是非,愛恨情仇,有如水中月,鏡中花。人總是在不同的環境裏偽裝著自己,或居心叵測,或故弄玄虛,但是更多的人卻是用外強中乾來掩飾一種虛弱,束藏一份恐懼。
很多人一生只做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有時候是主動選擇,有時候是被迫接受。欺騙有兩層含義,一是隱瞞事實真相,一是編造虛假事實。無論是哪一種,都是不被人接受的行為。在這個世界上,不怕偷不怕搶,就怕騙。為什麼這麼說呢?偷也好,搶也罷,都顯而易見,公開存在,只要加強自身安全意識,基本上都能夠避免。但騙不同,騙是悄然存在的,不易察覺,騙你的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認識的人,更有甚者是朋友或者親人。所以,騙是最防不勝防的。
為什麼會存在欺騙這種行為,很多時候是因為利益,很多時候是因為面子,但也不排除撒謊成性、僅供娛樂的人。而其中,為了「面子」所造成偽裝、虛假的欺騙行為,更是我們無時無刻都會接觸到的事。
※※※※※※※※※
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現在的人們感到壓抑的概率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十倍,不管生活多麼富裕,貧富差距卻總是存在的,你有錢總是還會有許多比你更有錢的人,而人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願意拿自己跟周圍的人進行比較:那些處於下風的人心裏就會酸溜溜的,為了彌補那份失去的優越感,於是利用偽裝、虛假的面具來遮掩自己失去光采的面子。這同時也使的人變得比以往更貪婪、更好高騖遠。越是看重金錢和物質,人就越不容易滿足,心理也變得越脆弱。
沒有人能長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會使他採取某種行動,來解除自己的緊張狀態。假使一個人已經氣餒了,假使他不再認為腳踏實地的努力能夠改進他的情境,他仍然無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會努力設法要擺脫它們,只是他所採用的方法卻不能使他有所進益。他的目標仍然是「淩駕於困難之上」,可是他卻不再設法克服障礙,反倒用一種優越感來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
不論何時何地,不論在辦公室、在家裏,人們永遠喜歡另外製造一個完美的形象、天堂或者上帝。所以人們在這世界中便需要設計多個人名、多種形象來滿足自己。

愛面子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民族心理,面子行為反映了中國人尊重與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丟面子就意味著否定自己的才能,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於是有些人為了不丟面子,通過「打腫臉充胖子」的偽裝、虛假方式來顯示自我。



2.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說些違心話

人類生了一張嘴,不僅僅是用來吃飯的,更多的時候是用來說話。自語言誕生之後,就成為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但許多時候,我們所有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說些言不由衷的「違心話」,以避免對他人不必要的冒犯。你一定也會遇到許多稱讚或恭維的場面話,尤其在很多商業來往上的大部份時間,你聽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冠冕堂皇的場面話;在商業來往的電話交談方面,更是高來高去,言不由衷。
※※※※※※※※※
有一則笑話,頗能說明如何「違心的場面話」,說是某人擅長說些奉承的場面話。一日請客,客人到齊後,他挨個問人家是怎麼來的。
第一位說是坐計程車來的,他大拇指一豎:「瀟灑,瀟灑!」
第二位是個領導者,說是親自開車來的。他驚歎道:「時髦,時髦!」
第三位顯得不好意思,說是騎自行車來的。他拍著人家的肩頭連聲稱讚:「環保,環保!」
第四位沒權也沒勢,自行車也丟了,說是走著來的。他也面露羡慕:「健康,健康!」
第五位見他捧技高超,想考一考他,說是爬著來的。他擊掌叫好:「穩當,穩當!」
看到這裏,你也許會捧腹大笑,但細細思忖之下,定能悟出場面話的奧妙之所在。馬斯洛理論就把人類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人要生存,就會有需求。設法滿足他人的需求,是一種明智的投資,讓別人滿意了,他才會對你忠心,願意為你處理效勞。然而,「違心的場面話」便是為了滿足了人類最基本的面子需求了。
※※※※※※※※※
斯特伯是位工程師,他嫌自己的房租太高了,想降低一點,但他知道,他的房東是個落伍透頂的「老頑固」。想來想去,他便寫了一封信給房東,告訴房東他的租約將終止,將要搬出公寓。其實出於內心他並不打算搬走,只是嫌房租太貴了。
他想讓房東為他減免一些房租費。其實他也知道這是不容易的,因為其他的房客都曾經嘗試過多次,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那些房客也曾經多次勸他,房東是一個很頑固的人,可是他還是對房東抱有一絲希望。房東看過他的信後,沒多久便找他談話。
剛開始時,斯特伯並沒有談到房租問題,只是說他特別喜歡這所公寓。他一面讚揚房東對房子的管理方式,一面表示他因經濟緊張,自己無法在這所房子繼續住下去。緊接著,房東就將自己所遇到的許多困擾告訴了斯特伯。有的房客寫信侮辱和恐嚇房東,還有房客以言語威脅房東。
房東對斯特伯說:「像你這樣不挑剔的訪客,對我而言,真是太好了。」於是房東就主動地降低了一些租金。而斯特伯則希望再多減些租金,所以就提出自己的意見,房東一句話也沒多說就痛快的接受了。
※※※※※※※※※
就我們自身而言,別人一句善意的寒暄,一句適時的應承,一句由衷的讚美,都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慰藉。比如,我們到別人家做客臨走時,一般的主人都會熱情地對我們說句:「歡迎下次再來啊!」也許,這僅僅就是一句很家常的客套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
但卻給了我們一種被肯定的感覺,言外之意就是我們來這裏肯定是被歡迎的。一句小小的客套話,一下子就進一步拉近了主賓的距離,讓人心裏不覺溫暖洋溢。
盧梭在《懺悔錄》裏也說過:「我沒有說謊客套的興趣,但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說些謊言客套話,以便使自己從不同的困境中解脫出來。有時為了維持交談,我遲鈍的思維、乾枯的話題迫使我虛偽,以便有話可說。」
盧梭點出了社交裏的精髓本來就是一個交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真話是不能成立的。有些真話會狠狠地割傷人的心靈,讓人忍不住的討厭自己。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那交談就不能繼續下去了。這樣造成的後果往往就是損人不利己。這樣的人有時還會被大家認為缺少教養、不懂察言觀色,在人情世故上可謂一竅不通。
※※※※※※※※※
一般來說,「場面之言」有以下幾種:
一.當面稱讚人的話。諸如稱讚你的小孩可愛聰明,稱讚你的衣服大方漂亮,稱讚你教子有方……這種場面話所說的有的是實情,有的則與事實有相當差距,聽起來說起來雖然「噁心」,但只要不太離譜,聽的人十之八九都感到高興,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興。
二.當面答應人的話。諸如「我全力幫忙」、「有什麼問題儘管來找我」等。這種話有時是不說不行,因為對方運用人情壓力,當面拒絕,場面會很難堪,而且會馬上得罪人;纏著不肯走,那更是麻煩,所以用「場面話」先打發,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上忙或不願意幫忙再找理由,總之,有「緩兵」的作用。
其實,大家在社交的場合,並不一定說的都是真心話,很多只是場面上的敷衍與逢場作戲。然而,有些人認為說客套話,其實就是虛偽,就是在撒謊。但是,在我們這樣的禮儀之邦裏,缺少了寒暄、客套、無傷大雅的謊言,禮儀就不能很好地存在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變得僵化生硬。這樣,我們就會陷入困境裏不能自拔。

做人有一個很大的忌諱,就是「耳朵根子太軟」,盲目地聽信別人。在人性叢林裏進出久的人都懂逢場作戲,也習慣說些場面話。如果你把這些話當了真,那麼受騙的就只能是自己。你要保持冷靜和客觀的態度,千萬別因別人兩句話就得意忘形,因為那會影響你的評估。



3.人人都喜歡替別人「貼標籤」

儘管很多人不喜歡別人給自己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因為從心理上,大多數的人認為別人對自己的瞭解是不夠的,或是錯誤的,生怕自己的形象在別人頭腦中固化。但是,大部分人卻樂此不彼地給別人下定義。諸如:
「看他的樣子,就是一個懶散傲慢的人。」
「一聽她的聲音,就知道她有點蠻橫不講理。」
當然,也有好的定型:
「從他的穿著來看,他一定是個細心的紳士。」
「第一次看到老闆,感覺不錯,一定是很受員工歡迎的人啊。」
這種對別人的定型會在心理潛移默化的影響你,決定你下一步和被你貼標籤的人的交往情況。
※※※※※※※※※
有一個心理學教授給他的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將一個人的照片分別給兩個組去看,照片這個人的特徵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翹。他給第一組學生介紹說:「此人是個罪犯」;給第二組學生介紹說:「這是一位著名的學者」,然後,請兩組學生分別對此人的照片特徵進行評價。
評價的結果出來了,第一組學生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很凶、狡猾,下巴外翹反映他頑固不化的性格;第二組學生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翹反映他具有探索家、思想家的精神。
同一個人,同一張照片,被不同的人貼上不同的標籤。想一想,為什麼兩組學生對同一人的照片面部特徵做出的評價,竟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只是因為人們習慣於根據自己的經驗,或用從其他管道得來的資訊定型別人。
其實,在我們的心裏是不是也像學生那樣呢?習慣性把人進行機械的歸類,無論是對接觸過的人或不是十分真實的間接接觸的人、未接觸過的人、還有聽別人講的,我們會不會習慣性的產生自己的看法後,就給別人「定型貼標籤」了呢?
我們都知道不可以輕易得罪別人,但我們又常常犯一個致命錯誤:以貌取人。用「貼標籤」的感覺去操縱別人的心理,你明白,或許別人也明白。所以,很多時候,對方也會努力在你面前形成一個好的印象,不自然地,就能操縱你的心理。如果你輕易上了別人的圈套,成為對方操縱的對象,那麼你可能會由此陷入其中,很長時間裏對對方充滿好感,但卻不知不覺上了當。
※※※※※※※※※
「巨象集團」是美國一家著名的企業,其總部設在紐約曼哈頓,是一幢七十多層高的大廈。環繞大廈的是一片鬱鬱蔥蔥的花園綠地。
這天,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帶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兒走進這個花園中,坐在長椅上。距他們兩人不遠處,一位六、七十歲頭髮花白的老人正在拿著一把大剪刀在修剪園中成片的低矮灌木,被修剪過的灌木頂部整齊的像一道綠色圍牆一樣。
婦女突然從隨身挎包裏拿出一把手巾紙揉成一團,一甩扔出去,正落在老人剛剪過的灌木上。老人看了看婦人,婦人滿不在乎地也看著他。老人沒有說話,拿起那團紙扔到不遠處盛放剪下枝條的一個筐子裏。
老人拿起剪刀繼續剪枝,不料婦人又將一團紙扔了過去。「媽媽,你要做什麼?」男孩兒奇怪地問婦人,婦人對他擺手示意讓他不要做聲。
老人走過去將這團紙也拿起來扔到筐子裏,剛拾起剪刀,婦人扔過來的第三團紙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就這樣,老人依舊一副不厭其煩的神色。
「看到了吧!」婦人指了指了老人對男孩兒說,「我希望你明白,你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就跟面前的這個老園工一樣沒出息,只能做這些低賤的下等工作!」
老人也聽到了婦人的話,就放下剪刀走過來:「夫人,這是集團的私家花園,好像只有集園的員工才能進來。」
「那當然。我是﹃巨象集園﹄所屬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就在大廈裏工作!」婦人高傲地說著。
「我能借你的手機用一下嗎?」老人突然問。婦人不情願地遞給老人自己的手機,一邊仍不啟發借機教訓兒子:「你瞧這些窮人,都這麼大年紀了連部手機也沒有,你今後可要長出息啊!」
老人打完一個電話將手機還給婦人,不一會兒,一個人急匆匆走過來,垂手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對他說:「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女士在巨象集團的職務!」「是,我馬上按您的吩咐去辦!」那人連聲應道。
婦人大吃一驚,她認識來的這個人,正是「巨象集團」主管人員管理的一個高層人員。憑他的一句話就可以免去她的經理職務。「你……你怎麼會對這個老園工那麼畢恭畢敬呢?」她驚詫莫名,拉住他的手問道。
「什麼。老園工?他是集團總裁詹姆斯先生!」婦人頹然坐到椅子上。她這樣級別的一個經理在這個集團裏很少有見到總裁的機會。
※※※※※※※※※
以貌取人的「貼標籤」現象隨處可見,生活中也有太多因為「貼標籤」的感覺而產生錯誤判斷的例子,比如男女「一見鍾情」之後,發現對方其實並不適合自己,只能痛苦分手;比如購物時看到某個零食包裝很好看,一衝動買回來卻發現無比難吃等等,這些都是因為「貼標籤」的印象判斷錯誤,而出現的問題。
事實上,很多人判斷別人的準確度還真不怎麼樣。你覺得傲慢懶散的人,或許在工作中表現的低調和積極,而你認為溫文爾雅的紳士,骨子裏卻有著暴力的傾向。對於每個人來說,無論是置身於自己的現實情況還是考慮社會的整體環境,都很容易被表像蒙蔽了雙眼。

要知道,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絕不是你一眼就能看清楚的。很多時候,我們不光看別人「走眼」,甚至連自己什麼狀況都沒有搞清楚。一個自私冷漠的人,是不會大大方方承認自己這一缺點的,相反,他甚至會有時候覺得自己慷慨大方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