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蘇德戰爭1942.11‧終局‧卷一(全二冊‧修訂版)(簡體書)
滿額折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蘇德戰爭1942.11‧終局‧卷一(全二冊‧修訂版)(簡體書)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蘇德戰爭1942.11‧終局‧卷一(全二冊‧修訂版)(簡體書)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蘇德戰爭1942.11‧終局‧卷一(全二冊‧修訂版)(簡體書)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蘇德戰爭1942.11‧終局‧卷一(全二冊‧修訂版)(簡體書)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蘇德戰爭1942.11‧終局‧卷一(全二冊‧修訂版)(簡體書)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蘇德戰爭1942.11‧終局‧卷一(全二冊‧修訂版)(簡體書)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蘇德戰爭1942.11‧終局‧卷一(全二冊‧修訂版)(簡體書)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蘇德戰爭1942.11‧終局‧卷一(全二冊‧修訂版)(簡體書)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蘇德戰爭1942.11‧終局‧卷一(全二冊‧修訂版)(簡體書)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蘇德戰爭1942.11‧終局‧卷一(全二冊‧修訂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49.8 元
定價
:NT$ 899 元
優惠價
8778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部*威性新著大量使用了過去難以見到的紅軍記錄,對這場戰役的認真研究者來說,這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讀物。

——《斯大林格勒:紅軍是如何獲得勝利的》的作者,邁克爾·K.瓊斯

 

格蘭茨是世界頂*的蘇德戰爭史學者。

——《軍事歷史》雜誌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卷一):終局》一書延續了戴維·格蘭茨、喬納森·豪斯對東線這場*代表性的戰役和希特勒重大戰略挫敗的全新的出色描述。作為《斯大林格勒戰役三部曲》的第三部(卷),本書重點講述了蘇軍的三個方面軍在天王星行動中如何擊敗、消滅了兩個羅馬尼亞集團軍,并包圍了德國第6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的半數部隊。《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卷一):終局》以一部宏大戰爭著作的敘事力寫就,與重點描述紅軍在斯大林格勒城內作戰的《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二部:決戰》一同構成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三部曲》的核心。

作者簡介

戴維·M.格蘭茨撰寫過多部著作,包括《列寧格勒戰役,1941—1944年》 《蹣跚巨人:大戰前夕的蘇聯紅軍》《巨人重生:大戰中的蘇聯紅軍》《巴爾幹的紅色風暴:蘇軍進攻羅馬尼亞的失敗》等。2008—2009年,他在南加州要塞軍事學院擔任馬克•W.克拉克客座歷史教授。

喬納森·M.豪斯撰寫過《20世紀的主兵種合成作戰》,這位前職業軍官、參謀長聯席會議政治-軍事分析員現在是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的軍事史教授。格蘭茨和豪斯的合著還包括《巨人的碰撞:紅軍是如何阻止希特勒的》和《庫爾斯克戰役》。

名人/編輯推薦

無論從什麼角度評論,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二戰中甚至人類戰爭史上很慘烈的戰役之一。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兩百萬人。在戰役中紅軍戰士的平均存活時間不超過24個小時,軍官也只有三天。“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個殺人爐灶……這裡的街道不再是用米來計算,而是用屍體來計算。”無數的蘇聯士兵從廢墟中衝出來,給入侵德軍致命的*擊……對於斯大林格勒戰役,已有數種語言、數百萬文字加以闡述,市場上為何需要另一本“斯大林格勒著作”?
 
1.完整、全面地介紹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包括德軍1942年的作戰行動以及蘇軍對此的應對。與普遍觀點截然不同的是,這場戰役*初的目標並非斯大林格勒;事實上,德軍起初的作戰命令只是稍稍提及這座城市,甚至在斯大林格勒爭奪戰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後,德國人依然堅持奪取高加索油田是其原定目標。只有從整體上審視這場戰役,才能在正確的背景下理解斯大林格勒爭奪戰。
2.現有的著作主要側重於斯大林格勒的戰鬥,並未詳細研究德國第6集團軍進軍斯大林格勒途中復雜、艱鉅的戰鬥,以及其側翼接連不斷的激戰,特別是發生在高加索、沃羅涅日和勒熱夫地區的戰鬥,而這些,對戰役的結果至關重要!
3.參考了過去從未見過或被忽略的資料(如內務人民委員部的記錄,及其他大量蘇方的解密文件),並大量使用了第一手文件,包括紅軍總參謀部、德國第6集團軍和蘇聯第62集團軍的官方記錄,細述了一連串鮮為人知的激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細節、新觀點,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評價將取代過去關於此戰的一切歷史記述。

阿道夫·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國防軍及其盟國軍隊在斯大林格勒與約瑟夫·斯大林的蘇聯紅軍展開激烈廝殺,11月,紅軍發起反攻,這場史詩般的戰役就此到達高潮。自軸心國軍隊向東突擊、跨過蘇聯南部以來,時間已過去約6個月。這段時間裡,軸心國入侵者重創了防禦中的蘇軍,斃傷100多萬紅軍將士,前進600多公里,一舉到達高加索山脈北坡和伏爾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雖然紅軍屢遭挫敗,一次次遏止並擊退入侵者的嘗試徒勞無獲,但1942年10月,他們終於在斯大林格勒瓦礫遍地的街道上阻擋住軸心國軍隊。德國獨裁者及其軍隊的聲譽危在旦夕,希特勒命令德軍最精銳的集團軍——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將軍的第6集團軍——不惜一切代價攻占斯大林格勒。激烈的戰鬥耗盡了第6集團軍的實力,失望的希特勒別無選擇,只得將軸心盟友的軍隊投入前線。

正如一年前所做的那樣,斯大林和蘇軍最高統帥部巧妙地利用了希特勒肆無忌憚的野心,這種野心驅使德軍遠遠超出了其能力的極限。1942年夏季和秋季確認並利用軸心國軍隊防禦弱點的嘗試屢屢受挫後,蘇軍最高統帥部終於以精心策劃的“天王星”行動做到了這一點,這是蘇軍一系列以星座命名的反攻行動中最重要的一個,旨在擊敗軸心國軍隊,奪取蘇聯人所稱的“偉大衛國戰爭”中的戰略主動權。“天王星”反擊戰期間,紅軍以三個方面軍發起進攻,一舉擊敗、殲滅了兩個羅馬尼亞集團軍的主力,並將德國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的半數力量包圍在斯大林格勒,徹底顛覆了德軍的進攻勢頭。接下來的10週,紅軍實施防禦,挫敗了德軍救援第6集團軍的兩次嘗試,粉碎了意大利第8集團軍和匈牙利第2集團軍,重創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並將德國第6集團軍殲滅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東線作戰序列中的50餘萬德軍士兵被粗暴地抹去,希特勒的盟友們驚恐地見到戰爭態勢突然發生了變化,勝利者陡然淪為被征服者。總之,軸心國在斯大林格勒的慘敗是這場戰爭的轉折點,因為德國及其軍隊再也無法從這場災難中徹底恢復過來。

本三部曲的前兩卷描述了這場災難的由來:第一卷講述的是德軍攻向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這場虛假的勝利進軍,第二卷敘述的是斯大林格勒城內殘酷的消耗戰,事實證明,這場消耗戰對整場戰役至關重要,一如斯大林格勒戰役對於整個戰爭的重要性。前兩卷都大量使用了新近公開的檔案資料,以辨別、佐證、祛除自戰爭結束以來關於這場戰役一直盛行於世的神話。

與斯大林格勒戰役相關的神話,是基於既往歷史資料來源自然產生的一種副產品。70年來,德國第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廢墟中的毀滅深深地吸引了歷史學家和公眾。儘管這個主題深具魅力,相關著作汗牛充棟,但這場悲劇的諸多原因和事件並不為後人知曉。正如本三部曲前兩卷業已證明的那樣,斯大林格勒爭奪戰只能在德軍整場戰役的背景下加以理解,而這場戰役最初對奪取這座城市並無興趣。侵略者真正的目標是高加索油田,但他們在距離這一目標很近處失敗了。這場失利的廣泛原因幾乎與導致德軍1941年失敗的原因如出一轍:後勤補給線過度延伸、未能集中力量對付單一目標、組織機構越來越複雜、蘇聯紅軍的行動。

造成我們集體誤解這場戰役的第二個原因是,交戰雙方的參與者根據他們的記憶撰寫回憶錄,幾乎沒有使用官方記錄。冷戰期間,德國方面的許多記錄似乎不可避免地遺失了,而蘇軍參戰人員,例如瓦西里·崔可夫和格奧爾吉·朱可夫,也僅局限於他們自己的回憶。

誤解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第三個原因是,至少在西方,人們普遍接受了關於整場戰爭的德方神話。為自身的失敗尋找藉口,甚至以某種合乎邏輯的方式重新編排相關記憶,這是人類的本性,儘管複雜、紛亂的過程得到的是一個過於簡單化的解釋。因此,大多數德軍東線生還者提供的字面真相,實際上是他們為失敗尋找的藉口(也許是無意識的)。在這類記述中,德軍生還者記住的是他們的進軍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遭遇抵抗,直到捲入斯大林格勒被炸毀的各條街道。然後,也只有在此之後,德國人的集體記憶是,笨拙但狂熱的敵人以上百場作戰行動耗盡了他們的實力。待德軍大傷元氣後,蘇軍便以壓倒性攻勢打垮了側翼的羅馬尼亞和意大利軍隊,這才得以包圍並殲滅第6集團軍。這種集體辯解認為,即便如此,如果不是希特勒的胡亂干預和保盧斯令人難以置信的不作為,被圍的第6集團軍仍有可能脫困。本卷的重點在於闡述犯錯的並非希特勒一人,以及紅軍已變得極其強大,第6集團軍虛弱不堪,保盧斯根本無法率部突出重圍,與德軍救援部隊會合。

至於德軍失敗和蘇軍獲勝的其他原因,我們留給讀者們探尋,本捲和前兩卷對此都有詳盡的闡述。簡單說來,雖然交戰雙方都付出了極大的勇氣,並遭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痛苦,但紅軍最終勝出,就此開始了收復蘇聯國土的漫長征途。

與前兩卷的主題一樣,第三卷以全新的文件證據為基礎,對存有爭議的問題和流傳甚廣的神話加以審視。本卷與前兩卷的主要區別是與這一時期作戰行動相關的疑問和神話的數量問題。簡言之,這段時間的戰鬥中充斥著頗具爭議、懸而未決的疑問,最顯著的如下:

·是誰提出了“天王星”行動的概念?

·“天王星”攻勢為何能贏得勝利?

·第6集團軍是否能突出包圍圈,或者被解救?

·德軍救援行動為何失敗?

·誰該為第6集團軍的敗亡負主要責任?

除了各種廣泛的傳統資料來源,本卷還使用了此前從未提供給研究者的兩大類文件資料。第一類包括德國第6集團軍作戰日誌中的大量記錄,戰爭結束後,這份作戰日誌消失不見了,現在已被重新找到並予以出版。第二類是蘇聯(俄羅斯)新近公開的大量檔案資料,其中包括紅軍總參謀部每日作戰概要摘錄;最高統帥部、國防人民委員會(NKO)和紅軍總參謀部下達的各種命令和指示;以及大多數時候都在斯大林格勒城內作戰的蘇軍第62集團軍及轄內各師、各旅的作戰日誌。

由於持續存在的爭議和神話構成了這一時期的特點,我們認為有必要審慎地將許多文件的英譯本加入本卷,正是根據這些文件,我們得出了自己的判斷和結論。這些文件和另外一些以圖表和表格方式呈現的詳盡證據構成了本卷上下冊的實質。這是對第三卷的補充,也提供了接受、拒絕或僅僅是證實我們的結論所必要的確鑿證據。因此,與前兩卷一樣,本卷提供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期階段前所未有的細節,以及新的觀點、解釋和評價。

本卷只集中於蘇德雙方的策劃和在斯大林格勒周邊實施的作戰行動。具體說來,重點是第6集團軍包圍圈內外的戰鬥,包括德軍救援行動的發起和失利;紅軍竭力向奇爾河、頓河和阿克賽河擴大合圍對外正面;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消滅包圍圈內第6集團軍的行動。因此,本卷只對西南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策劃、實施的“小土星”攻勢以及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後改為南方面軍)發起的科捷利尼科沃、托爾莫辛攻勢作出簡要敘述。

由於紅軍1942年12月下半月和1943年1月在斯大林格勒南部和西部地區發動的攻勢極其龐大,增補的第四卷將闡述本三部曲範圍外的軍事行動。具體說來,包括與斯大林格勒關係不大,但對第6集團軍的最終命運具有重要影響的作戰行動,例如:

·西南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打擊意大利第8集團軍的“小土星”行動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南方面軍)打擊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德國第1裝甲集團軍的科捷利尼科沃和羅斯托夫進攻戰役

·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打擊匈牙利第2集團軍的奧斯特羅戈日斯克—羅索希進攻戰役

·布良斯克方面軍主力和沃羅涅日方面軍打擊德國第2集團軍的沃羅涅日—卡斯托爾諾耶進攻戰役

·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頓巴斯東部地區打擊“弗雷特-皮科”集團軍級支隊和“霍利特”集團軍級集群的攻勢

·外高加索方面軍在北高加索地區打擊德國第1裝甲集團軍和第17集團軍的攻勢

如果沒有諸多個人和機構的支持,根本無法完成如此龐大的研究工作。在這方面,我們必須再次感謝詹森·馬克,既因為他個人提供的慷慨幫助,也是為了他在澳大利亞悉尼“跳躍騎士”出版社推出的關於斯大林格勒戰術記述的開創性著作。另外還有威廉·麥克羅登,他畢生致力於編寫詳細、準確的德軍戰時作戰序列,與我們分享了他的大量研究成果。

對本捲而言最重要的是,我們還要感謝兩個人,他們的德文和敏銳的戰爭知識被證明是不可或缺的。出色的德國軍事歷史學家羅梅迪奧·格拉夫·馮·圖恩-霍恩施泰因博士慷慨無私地自願對本卷手稿作出評價。他花了很多時間閱讀這份稿件,並對其各個方面作出評判,指出其中的錯誤之處,確定必要的資料來源,還糾正了我們對德文的頻頻曲解。洛塔爾·蔡德勒博士是一名經歷過戰爭的老兵,他在德軍第168步兵師服役了兩年多時間,兩次負傷,他翻譯了許多頁德國文件,並與我們分享了他的大量筆記和另外一些戰時日記。兩位的慷慨協助都是為了使本卷更加準確、更加客觀。我們對他們的無私幫助深表謝意。

一如既往,我們要衷心感謝瑪麗·安·格蘭茨為編輯、校對這份手稿發揮的重要作用。

 

目次

“東線文庫”總序
前言
第1章災難的框架
第二章蘇軍的戰略策劃:“天王星”計劃之起源
第三章集結部隊:蘇軍作戰序列和“天王星”計劃
第四章11月18日的雙方兵力對比
第五章突破,11月19日-20日
第六章包圍圈封閉,11月21日-23日
第七章消滅斯大林格勒包圍圈,構設合圍對外正面,11月24日- 27日
第八章消滅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合圍對外正面和“土星”計劃,11月28日-30日
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誰提出了“天王星”計劃?

一般說來,對這個問題較有影響力的解釋遵循的是蘇聯元帥朱可夫的說法。朱可夫稱,根據他的戰略方針,最高統帥部1942年9月12日—13日在克里姆林宮會議期間開始策劃斯大林格勒反擊戰。據他說,這場反攻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為實施反攻的難題提供了一個“不同解決方案”——也就是說,這場反攻將發起深遠突擊,合圍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所有軸心國部隊。相比之下,最高統帥部自1942年8月底以來尋求的“舊解決方案”只是一場淺近合圍,蘇軍將從斯大林格勒北部(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的陸橋)和南部(別克托夫卡登陸場和湖區)發起進攻,將德國第6集團軍主力包圍、殲滅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蘇軍一直未能突破德軍設在斯大林格勒外圍的側翼防線,現在,他們將尋求一場更加寬大的合圍,目標是德軍陣地西北面和南面實力較弱的衛星國軍隊。

作為深受斯大林信任的最高副統帥,朱可夫在回憶錄中第一個宣稱自己是這項龐大計劃的製定者,該回憶錄1969年首次出版。朱可夫描述了1942年9月12日—13日與斯大林的數次會晤,他和華西列夫斯基構思了一個“不同解決方案”的概念,並將其呈交給斯大林,他把該方案描述為“一場大規模戰役,以免把我們正在編組和已經編組好的預備隊消耗在局部的戰役中”。2實際上,1973年出版的華西列夫斯基回憶錄中也有類似的描述。但這兩本回憶錄與原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員AI葉廖緬科將軍對策劃斯大林格勒反擊戰的說法截然不同。葉廖緬科的回憶錄出版於1961年,適逢赫魯曉夫“去斯大林化”進程期間,與蘇聯歷史審查“解凍”密切相關,他在回憶錄中指出,1942年10月6日和9日,他向最高統帥部發去建議,首次提出對德國第6集團軍實施深遠合圍的概念。實際上,這個利用德國衛星國軍隊明顯弱點的概念,演變成了“天王星”行動的藍圖。另外,葉廖緬科稱“天王星”計劃的雛形用了幾個月才漸漸成熟,10月份最終成為他的藍圖:“在斯大林格勒發動反攻的概念首次出現在我的腦海時,我還​​在莫斯科(8月1日—2日),它漸漸成熟、強化,最終成為一個具體的計劃,並在城市防禦作戰期間進入實際準備階段。

作開始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最困難的階段,8—9月,當時我和NS赫魯曉夫指揮著兩個方面軍。” 葉廖緬科繼續闡述了一些戰鬥經驗,這成為他建議發起一場深遠突擊、合圍斯大林格勒地域軸心國軍隊的理由:我們的第一個措施當然是選擇有利的打擊方向,並為進攻行動準備好恰當的出發陣地。為此,我們不得不採取行動,以免敵人洞悉我方意圖。所以,8月底時,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最右翼的第21和第63集團軍成功地實施了一場行動,在魯別然斯基(Rubezhanskii)、科托夫斯基(Kotovskii)、別利亞耶夫斯基(Beliaevskii)附近,以及拉斯波平斯卡亞(Raspopinskaia)和克列茨卡亞( Kletskaia)地域的頓河右岸奪取並拓寬登陸場,這些行動旨在渲染對斯大林格勒守軍的援助。近衛第1集團軍擴大了頓河小彎曲部新格里戈里耶夫斯卡亞(Novo -Grigor'evskaia)的登陸場,並前出至小梅洛夫斯基(MaloMelovskii)、小亞爾基(Malye Iarki)、紹欣(Shokhin)、錫羅京斯卡亞(Sirotinskaia)一線。

9月25日至10月4日期間,南面也遂行了兩場重要行動:

第一個行動旨在奪取[斯大林格勒南部]湖泊間的隘路,為即將發起的攻勢創造有利條件,這些隘路目前被敵人所控制。遂行進攻的第57和第51集團軍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第57集團軍前出至察察(Tsatsa)—謝姆金(Semkin)一線,這樣便奪取了薩爾帕湖(北)、察察湖、巴爾曼察克湖之間的隘路通道。

第二個行動是對薩多沃耶(Sadovoe)的進攻,由第57集團軍遂行。

雖說葉廖緬科10月初提出的方案與“天王星”行動的最終計劃存在明顯差異,但檔案證據明確表明,確實是葉廖緬科提出了反攻的總體概念。大批新公開的俄羅斯檔案,以及斯大林格勒地域危險的戰鬥進程,都證實了葉廖緬科的說法。這些證據中最重要的是斯大林約見日誌的條目,這是他日常活動的日程表,詳細記錄了斯大林逐時逐分與主要軍事、文職顧問及下屬的會面。雖然日誌中並不包括這些會晤所討論事項的記錄,但可以確定哪些人參加了會晤,根據他們的職務,大致可以推斷出會談的內容。這份材料證明,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說法顯然並不正確。

例如,約見日誌並未提及8月31日至9月26日斯大林與朱可夫有過任何會面,9月9日至21日,他也沒有召見華西列夫斯基。當然,這並不排除斯大林的兩位親信通過電話或電傳打字機向他提出建議的可能性,但表明反攻計劃真正的構思者不在莫斯科。可以肯定,朱可夫不太可能在其他任何地方商討這項大膽的建議,只會與最高統帥面談。朱可夫出席的其實是9月27日—29日舉行,10月初結束的會議,最高統帥部在會上接受了1942年秋季發起多重戰略反攻的構想。

另外,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實際戰鬥進程也表明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說法是錯誤的。1942年10月份的第一周結束前,蘇軍包圍並擊敗斯大林格勒地域德國第6集團軍的一切努力嚴格遵循著“舊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從斯大林格勒北面的陸橋、城市南面的別克托夫卡登陸場和湖區發起進攻,打擊斯大林格勒側翼的德軍。實際上,無數次的失敗促使葉廖緬科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即深遠合圍,但最高統帥部隨後下達的一道指令要求繼續在科特盧班和別克托夫卡地域發動反擊。因此,“天王星”行動的構想顯然是最高統帥部與諸方面軍司令員深入商討後形成的,主要基於這些高級指揮員提出的具體建議。

下文是對紅軍11月反攻這一戰略策劃的簡要敘述,主要資料來源是斯大林的約見記錄,最高統帥部和方面軍重要的指示、命令和其他策劃文件。本三部曲的副卷中含有戰略、戰役策劃的詳細時間表,以及最重要的規劃文件的完整譯本。

反攻的構想

紅軍對德軍1941年攻勢的應對清楚地表明,斯大林的傾向和蘇聯軍事學說都強調進攻行動,即便在總體戰略防禦階段亦是如此。例如,1942年5月蘇軍在哈爾科夫和克里木半島發起的災難性攻勢,旨在粉碎虛弱的德國衛星國軍隊,突破敵防線,從而破壞預料中的德軍夏季攻勢。6德軍7月份發起“藍色”行動後,蘇軍最高統帥部下意識的反應是發起一系列反擊,頑強地試圖在多處攻破德國B集團軍群的左翼,其戰線從沃羅涅日地域沿頓河向東南方延伸,直至科特盧班、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的陸橋。斯大林決心沿前線其他地段遂行強有力的攻勢,阻止或至少減緩德軍的推進,於是,紅軍在博爾霍夫、日茲德拉、勒熱夫和更北面的傑米揚斯克發起激烈、血腥、通常徒勞無獲的進攻。與1941年的情況相同,斯大林和他的主要軍事顧問們堅信,只有通過數百次小規模打擊進行消耗,才能給德軍“藍色”行動帶來致命的結局。

鑑於蘇軍對德國B集團軍群近處和遠處的側翼不斷發起反擊,加之德國人非常清楚1941年12月莫斯科門前發生的事情,回想起來,他們居然對蘇軍11月19日實施的“天王星”攻勢毫無準備,這一點令人難以置信。但是,一個主要原因可以解釋為何德國人依然相信他們可以成功地擋住蘇軍發起的任何進攻。他們的信心源自一種對自身優勢與生俱來的信念,另外,德軍過去多次擊敗過蘇軍的反擊,通常都很輕鬆,這一事實也加強了他們的信心。例如,自希特勒6月28日發動“藍色”攻勢以來,德國及其衛星國軍隊成功挫敗了紅軍發起的不下8場反擊,對方力圖擊敗或至少減緩德軍穿過頓巴斯東部向斯大林格勒旁的伏爾加河的進軍。蘇軍的諸次反擊如下:

·7月6日—26日:布良斯克方面軍坦克第5集團軍、第60、第40集團軍和“奇比索夫”集群反复在沃羅涅日地域發起反突擊。

·7月23日—31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坦克第1、第4集團軍和第62集團軍在頓河大彎曲部發起反突擊,布良斯克方面軍在沃羅涅日地域重新發起進攻。

·8月23日—29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轄下的“科瓦連科”、“什捷夫涅夫”集群,對位於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陸橋、科特盧班地域的第6集團軍第14裝甲軍發起向心反突擊。

·9月3日—12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坦克第4、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24、第66集團軍,在朱可夫的指揮下,對位於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陸橋、科特盧班—葉爾佐夫卡地域的第6集團軍第14裝甲軍發起進攻。

·9月18日—10月2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近衛第1集團軍、第24和第66集團軍發起進攻,打擊科特盧班地域的第6集團軍第14裝甲軍。

·9月29日—10月7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第57、第51和第64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南部的別克托夫卡和湖區發起進攻,打擊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的防禦。

·10月20日—26日:頓河方面軍第24和第66集團軍發起進攻,打擊科特盧班地域的第6集團軍第14裝甲軍。

·10月24日—11月2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第64集團軍對庫波羅斯諾耶地域發起進攻,打擊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的防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8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