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書緣部落
滿額折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書緣部落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9021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馬吉寫書話多年,備受注目。他的書話,許多人都視為讀書、買書指南,今精篇數十篇首次成書,愛書人都該人手一冊。香港書話名家許定銘先生通讀此書後,有如下評語:
馬吉寫書話,興起時會連珠炮發,像〈《傳奇》的傳奇〉、〈張愛玲的《秧歌》和《赤地之戀》〉、〈《秧歌》得手記〉和〈秦張鳳愛是張愛玲嗎〉等,都是圍繞着張愛玲的。雖然研究張愛玲的文章已多如天上繁星,但馬吉這幾篇,自有其獨特的風格和內容,很值得一讀再讀;又如〈徐速與密碼詩〉、〈徐速的《星星、月亮、太陽》〉、〈《徐速小論》〉及〈徐速的《櫻子姑娘》〉等,則是圍繞着徐速的,因他曾在高原任職,與徐速日日見面,寫來得心應手,尤其〈徐速與密碼詩〉,交代詳盡,無人能及。

中國的文學發展到清末民初,在性質和形式上出現了巨大的改變,由「文言」過渡至「白話」,在形體上出現了新奇的創造,不僅如此,文學精神與作家創作的態度,同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擬從和製漢詞的誕生及其出現的背景——日本明治維新——入手研究其對中國社會,尤其是中國文人以及文學界的深層次影響,並深入探討知識份子對和製漢詞的美學詮釋。和製漢詞不僅僅是東洋文明和文化的代表,而且在其誕生、發展和傳播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西方元素。因此,本研究把和製漢詞所融匯的西方新意和多元文化納入,進而深入探討。
本研究根據明治和製漢詞所具有的特徵,將其分類,並分析其編碼,觀察和製漢詞所具有的文化意涵及功能,發現和製漢詞在當時發揮了「漢字文化圈」中一種「文化聯繫功能」,這種「文化聯繫功能」源於其文化要素的多元性,以及內含了煥發媒介啟動作用的日本元素。日本作為一個媒介集散地,借着「和製漢詞」把中、西方不同的元素有效且和諧地收攏在一起。明治時期從日本回歸中土的和製漢詞至少包含了三種元素:中國的、西洋的和日本的元素。和製漢詞凝聚了當時的學者和文化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映射着民族感情和人文觀念,具有明顯的美學意識,作為一種美意識的載體,承載着大量民族傳統文化資訊和審美觀。明治和製漢詞可以說跨越時空,代表的是一種新的文化、新的思維、新的概念和新的審美價值,引領清末民初的中國走向價值取向多元化,思維方式多元化的新紀元,為中國現代文學及其變革,鋪就了文字內在的變改基礎,這些元素使五四運動成為一場自覺的文化、文學運動,而並非是一場政治運動。

作者簡介

馬吉

香港出生,早年是文學青年,第一份工就加入作家徐速主持的高原出版社,當助理編輯;後又參加過、創辦過寫作協會,並曾率隊到北京「魯迅文學院」短期進修。
他中學時期已開始投稿,作品散見於《華僑日報》、《星島日報》、《星島晚報》、《香港時報》、《大拇指周報》、《素葉文學》、《博益月刊》、《文學世紀》等。文章曾收錄於好些合集之中,如《我們的城市》(小說集,關麗珊編,香港普普工作坊一九九八年四月)、《一九九八年度香港散文詩選》(秀實等編,香港文學報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四月)、《本事青春──台灣舊書風景展刊》(台灣舊香居二O一四年三月)等。
九十年代轉而寫網誌,其中以專門談書的「書之驛站」和有關香港文化資料的「香港文化資料庫」最受歡迎,也是不少研究者重要的參考網站。

馬吉的部落
──序《書緣部落》
◆許定銘

馬吉是近年崛起的網絡紅人,他像很多成功人士一樣,在沒有師長指導,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從零開始的。他年輕時熱愛寫作,發表過不少散文、小說,還曾到高原出版社任職,在徐速手下過了一段文藝歲月。後來因環境轉變,停止創作一段長時間。然而,文藝的種子早播在心田裏,期待發芽成長。在長期的購買及閱讀文學的生活中,終日以閱讀為樂,沉澱了濃厚的文學素養。
某日,他心血來潮,成立了網站寫些家常閑話小品,偶爾在站內寫了些書話,大受歡迎。他愈寫愈興奮,索性把站名改成「書之驛站」,專寫書話。其後更成立了多個與閱讀及文化有關的網站:「讀書誌」、「新文學成交錄」、「香港書店」、「香港作家書與影」、「香港文化資料庫」、「驛居室散記」……。
此中「香港書店」、「香港作家書與影」及「香港文化資料庫」最受歡迎。「香港書店」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收錄香港新舊書店的資料,難得的是讀者為此欄也提供了不少已成歷史的書店底舊影,和有關當年書店的實際情況,讓後輩知道上一代的愛書人是如何犧牲、如何努力,是怎樣子生活的!
讀了作家的好書,有時會想像作家的長相和生活環境;讀了好的書話,很多時都想也讀讀那本書,即使是絕版書,讀不到,看看書影也滿足,「香港作家書與影」欄即為我們達到了這種期望。
我覺得馬吉的部落中,最有實用價值的是「香港文化資料庫」。我曾經在多篇文章中提過:香港沒人肯寫香港現代文學史,最重要的原因是「資料不足」,因從來沒有人肯花精神時間來儲存這些史料。馬吉的「香港文化資料庫」,幹的就是這種「無償」而有意義的工作。他這個網誌專收本港報刊上有關香港文化的史料,除了轉載供讀者閱讀以外,還把這些有用的史料儲存一起,供有心人使用。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未必有能力通讀本地的書刊,不少有心人見馬吉扯了頭纜,也經常為他提供轉載同性質的章篇,甚至有人寫了些有關史料文章,不在報刊發表賺稿費,特意傳到「香港文化資料庫」中保存。幾年下來,這個網誌保存的史料已相當豐富,我還發現有不少大學生寫論文時,都引用「香港文化資料庫」中的史料。這僅僅是起步,期待日後有志者寫香港現代文學史時,也可利用此網誌中的史實,才不會浪費有心人的血汗!
馬吉除了管理這些「部落」,間中還在「書之驛站」及「驛居室散記」寫書話,多年來的確寫了不少,到今天,終於選了些精品出單行本了。馬吉常說他喜歡新詩,故此,《書緣部落》的三十多篇文章中,有不少是談詩人和他們作品的,像李聖華、羅西、馬蔭隱、鷗外鷗、何達、羈魂、丏心……等都是。
馬吉說他不喜歡收藏舊書,因此,當他談到所藏的舊詩集時,像李聖華的《和諧集》、 馬蔭隱的《航》和《旗號》及羅西的《墳歌》等,你必需注意,這些絕版舊書,都是藏書家盼望得手的珍品,當你讀着這些在別處難以讀到的好文章時,不妨留意一下它的書影和版權頁,這些珍品都是近萬元的罕見書籍,有些還可能是價值更高的孤本呢!
馬吉寫書話,興起時會連珠炮發,像〈《傳奇》的傳奇〉、〈張愛玲的《秧歌》和《赤地之戀》〉、〈《秧歌》得手記〉和〈秦張鳳愛是張愛玲嗎〉等,都是圍繞着張愛玲的。雖然研究張愛玲的文章已多如天上繁星,但馬吉這幾篇,自有其獨特的風格和內容,很值得一讀再讀;又如〈徐速與密碼詩〉、〈徐速的《星星、月亮、太陽》〉、〈《徐速小論》〉及〈徐速的《櫻子姑娘》〉等,則是圍繞着徐速的,因他曾在高原任職,與徐速日日見面,寫來得心應手,尤其〈徐速與密碼詩〉,交代詳盡,無人能及。另一組〈西西的第一本書〉、〈《我城》的不同演出〉、〈西西的《哨鹿》〉和〈西西的《試寫室》〉,都是西西作品的研究。這些文章讀來初覺「很冷、很硬,很難啃」,如無耐性,肯定讀不完;只有同路人才明白:好的書話是寫給專家讀的。短短一篇文章,所付出的精力、時間和金錢,實在能以估計!
某次馬吉語我:想把我的文章編個「部落」,題為「許定銘文集」。起初以為是短期性質,豈料馬吉一出手,多年持續下來,綿綿不絕,許某晚年得交此不談回報的好友,是我的幸運!

目次

書緣部落目錄


馬吉的部落──序《書緣部落》 許定銘

李聖華的《和諧集》
羅西的第一本書
馬蔭隱的《航》和《旗號》
侶倫的《黑麗拉》和《永久之歌》
黃谷柳的《蝦球傳》
《傳奇》的傳奇
張愛玲的《秧歌》和《赤地之戀》
《秧歌》得手記
秦張鳳愛是張愛玲嗎
羣鷗之外的鷗
何達的詩集
《跋涉》的跋涉
楊絳的《倒影集》
劉以鬯早期的書
兩本《香港文學》雜誌
畧說李素
徐速與密碼詩
徐速的《星星.月亮.太陽》
徐速的《櫻子姑娘》
《徐速小論》
蔡炎培早期的小說和詩集
西西的第一本書
《我城》的不同演出
西西的《哨鹿》
西西的《試寫室》
何紫的兒童小說
明川、小思
匍匐的山──羈魂
許定銘的詩
許定銘的《香港文學醉一生一世》
丏心的《新依》
畧說覃權
畧說秦天南
杜杜的偉大小說
也斯早期的書
《羅盤》與康夫
《大拇指》
素葉與素葉作家
畧說鍾曉陽

後記

書摘/試閱

張愛玲的《秧歌》和《赤地之戀》

張愛玲一九五二年七月持香港大學復學證由滬來香港,應香港美國新聞處之邀,寫了兩部「反共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它們都以英文寫成,再由她自譯成中文。《秧歌》英文書名叫《The Rice-Sprout Song》,美新處文化部主任麥卡錫(Richard M. McCarthy)讀了大為讚賞,將之介紹給美國著名作家馬寬德(John P. Marquand),後者又推薦予美國的Charles Scribner’s Sons在一九五五年出版。此書只有精裝本,書衣由Jenanyee Wong(一九二零年美國三藩市出生)設計。
《The Rice-Sprout Song》出版後頗獲好評,可惜仍打不開銷路,沒有再版。後來香港出版商Dragonfly Books取得版權,於一九六三年重印,一九六六年又再印,俱為平裝本。這個港版的裝幀設計者不知是誰,其扉頁寫着「To Richard and Marie」,Richard正是麥卡錫,Marie是Marie Rodell(莫瑞·羅德爾),乃張愛玲在美國的出版代理人。
中譯本《秧歌》首先於美新處旗下的《今日世界》半月刊連載,由一九五四年一月的第四十四期,至七月的第五十六期。有台灣書友質疑這個《今日世界》的出版日期,說那第四十四期也有可能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出版。這皆因他所見的刊物是沒有出版日期的,他只能憑旁的蛛絲馬跡去推斷。其實在香港出版的《今日世界》每一期都明明白白印上日期,奇怪何以運到台灣銷售的,竟將日期抹掉?
小說連載完畢之後,即於一九五四年七月由香港今日世界社結集出版。《秧歌》的封面設計和內頁插圖都出自上海漫畫家薛志英,張愛玲很喜歡那封面,說是「喜氣洋洋」。這個中文版也沒有再版。
張愛玲一九五五年離港赴美,嗣後新舊著作主要交由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皇冠替她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秧歌》。這書的版權資料相當混亂,尤其是早期的,甚至連出版日期都沒有。台灣公認此書的初版日期是:一九六八年七月。然而我手頭有個早期版本,那出版日期不在版權頁而在勒口(這也是皇冠許多書的做法),只有一行:「中華民國五十七年六月出版」,沒有說明版次,相信就是初版。說的是六月,不是七月。哪個日子才對?是當初印錯後來改正了,還是以後將錯就錯,則無從稽考。

《赤地之戀》

可能由於《The Rice-Sprout Song》的銷情不佳,《赤地之戀》英文版《Naked Earth》未能在美國出版。宋淇就說:「書成之後,美國出版商果然沒有興趣,僅找到本港的出版商分別印了中文本和英文本。中文本還有銷路,英文本則因為印刷不夠水準,宣傳也不充分,難得有人問津。」中文版由天風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十月初版;英文版由友聯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初版,扉頁上聲明:「Not for sale in the United Kingdom, Canada, 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似是為了將來出英美版鋪路。
港版《赤地之戀》出版之後,張愛玲本屬意皇冠出台版。據皇冠老闆平鑫濤回憶,當年他們不敢出版此書,只因小說中有共產黨員辱罵國民黨政府,字裏行間也對蔣介石諸多譏諷。後來台灣慧龍文化有限公司向張愛玲爭取版權,她便答應了。書終於在一九七八年一月出版,誰知慧龍未徵求張的同意,竟將內容大幅刪削,盡去敏感部分,成了個「淨本」。張十分惱火,叫皇冠代為收回版權。此時慧龍老闆突然去世,出版社也關門大吉,張的合約又被轉讓出去,情況變得複雜起來。幾經周折,皇冠才收回版權,重新於一九九一年五月出版。
這皇冠版聲稱是「完整版」,不過台灣「張學」專家高全之研究過,仍是個淨本。高全之說,中文版以天風版最完整,友聯英文版則是個增訂本,中文版許多地方寫得十分露骨,英文版都大為改善,人物也更有血有肉。
張愛玲一九九五年病逝,她渴望的美國版要在二零一五年才問世,出版者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版權頁注明「Copyright 1956 by Elieen Chang」。它跟友聯版同樣有三十二章,內容我沒有比對過,估計無大差異,只書前多了篇自序,這自序始見於天風版,是張愛玲一九六五年為了照顧英美讀者而翻譯過來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1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