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中醫臨床護理學(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醫臨床護理學(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2 元
定價
:NT$ 492 元
優惠價
8742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醫臨床護理學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整體觀念的理念、辨證施護的方法和傳統的護理技術,針對臨床各專科常見病證進行預防、保健、康復、護理的一門學科。
《中醫臨床護理學(中醫特色 第2版)》主要介紹了內、外、婦產、兒等各科常見病證的中醫護理,以及臨床護理能力的OsCE應用示例,共十七章。內容主要體現中醫臨床護理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對學生中醫護理臨證思維、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作者簡介

徐桂華,現任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三十余年。作為特色專業負責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負責人,國家中管局重點學科中醫護理學學科帶頭人,護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江蘇省優勢學科帶頭人,江蘇省品牌專業負責人,江蘇省社區護理實踐教育中心主任,先后被評為江蘇省“333”第二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帶頭人,先后獲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江蘇省“三八”紅旗手,全國首屆百名優秀中醫護理標兵,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江蘇省中醫藥科學技術一等獎。主持國自然面上項目2項,部省級課題10余項,發表論文百余篇,SCI論文10余篇,主編國家規劃教材9本。主要從事護理教育、中醫護理和老年護理等研究方向。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護理專業委員會會長,教育部護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護理學專業中醫護理教材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張先庚,二級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原成都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院長,現擔任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和四川省衛生學校校長職務。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評議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護理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四川省護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老年健康服務人才培養研究會副會長,四川養老與老年健康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特色專業負責人,國家中管局重點學科帶頭人,曾獲四川省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成都市大中學校十佳青年教9幣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護理教育及管理、老年(社區)護理、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培養碩博士研究生42名:負責承擔科研課題6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部省級以上19項;獲研究成果獎16項,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獎3項;主編教材和專著20余部;公開發表論文192篇,其中SCI收錄7篇。

目次

緒論
第一章
熱病病證
第一節 風溫
第二節 濕溫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二章
肺病病證
第一節 感冒
第二節 咳嗽
第三節 哮病
第四節 喘證
第五節 肺癆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三章
心腦病證
第一節 心悸
第二節 胸痹
第三節 不寐
第四節 眩暈
第五節 中風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四章
脾胃病證
第一節 胃痛
第二節 嘔吐
第三節 泄瀉
第四節 痢疾
第五節 便秘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五章
肝膽病證
第一節 脅痛
第二節 黃疸
第三節 積聚
第四節 鼓脹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六章
腎膀胱病證
第一節 水腫
第二節 淋證
第三節 癃閉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七章
氣血津液病證
第一節 郁證
第二節 癭病
第三節 厥證
第四節 消渴
第五節 血證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八章
肢體經絡病證
第一節 頭痛
第二節 痹證
第三節 痙證
第四節 痿證
第五節 腰痛
第六節 項痹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九章
瘡瘍病證及周圍血管病證
第一節 癤、疔瘡、癰、有頭疽
第二節 丹毒
第三節 脫疽
第四節 臁瘡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十章
乳房及肛門病證
第一節 乳癰
第二節 乳癖
第三節 痔、肛裂、肛癰、肛漏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十一草
皮膚病證
第一節 蛇串瘡
第二節 癬
第三節 濕瘡
第四節 癮疹
第五節 藥毒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十二章
月經及帶下病證
第一節 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不定期
第二節 崩漏
第三節 閉經
第四節 痛經
第五節 絕經前后諸證
第六節 帶下病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十三章
妊娠及產后病證
第一節 妊娠惡阻
第二節 胎漏、胎動不安、滑胎
第三節 產后惡露不絕
第四節 產后缺乳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十四章
婦科雜病
第一節 不孕癥
第二節 癓瘕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十五章
兒科常見病證
第一節 肺炎喘嗽
第二節 哮喘
第三節 厭食
第四節 積滯
第五節 疳證
第六節 小兒泄瀉
第七節 驚風
第八節 遺尿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十六章
兒科時行病證
第一節 風痧
第二節 水痘
第三節 痄腮
第四節 麻疹
第五節 丹痧
病案分析與思考

第十七章
OSCE應用示例
考站一 病情資料采集
考站二 辨病辨證與問題分析
考站三 胃痛的一般護理
考站四 胃痛的穴位按摩
考站五 胃痛的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中醫臨床護理學(中醫特色 第2版)》:
5.護理措施
(1)病情觀察:①觀察病人惡寒、發熱、汗出、頭身疼痛、舌苔及脈象情況,以辨別感冒的證候。②定時測量體溫,做好記錄。③觀察病人鼻塞、流涕的情況。如鼻涕由稀變稠,由白變黃,為寒郁化熱的表現。④觀察心律、心率、脈象等變化。若病人出現心悸、胸悶等癥狀,應及時報告醫生,以防發生邪熱逆傳心包等變證。⑤辨證觀察:體虛感冒者注意觀察發病次數、病程、誘因、體質特征等。
(2)生活起居護理:①保持病室的空氣新鮮流通,環境安靜,光線柔和,炎熱天氣室溫宣保持在20~240C。②注意休息,減少外出,避免勞累,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被,以免復感外邪,體虛者尤應注意。③保持床單元清潔干燥,汗出較多或汗出熱退時,宜用溫水毛巾或干毛巾擦身后更換衣被,避免直接當風,防止受涼復感。④保持口腔清潔,可用淡鹽水或金銀花煎水漱口,每日2次。⑤高熱者,溫水擦浴,擦拭腋窩、胭窩、腹股溝等大動脈循行處,使腠理微開以散熱。不可用冷敷、冰敷,以防毛孔閉塞,汗不能出。降溫30分鐘后觀察體溫變化,防止因體溫驟降而發生虛脫,年老體弱者尤為注意。⑥指導病人掌握擤鼻涕的正確方法。擤鼻涕時,應按住一側鼻孔,輕輕擤出,不可同時按住兩側鼻孔及用力過猛,防止發生耳咽部、鼻竇部的合并癥。難以擤出時,可將鼻腔分泌物倒吸至咽喉部由口吐出。⑦辨證起居:風寒束表、氣虛感冒者,病室宜偏溫,注意防寒保暖;風熱犯表、陰虛感冒者,病室宜偏涼爽,忌直接吹風;暑濕傷表者,避免濕熱環境;時行感冒者,應注意呼吸道隔離,室內每日消毒1-2次,出現心慌、胸悶等癥時,遵醫囑吸氧,氧流量4~6L/min。
(3)飲食護理:①以清淡、富營養、易消化為原則。宜食高熱量流質、半流質或軟食,如魚湯、肉末菜粥、蒸雞蛋等,忌滋膩、生冷、刺激之品,如肥肉、糕點、冷飲、煙酒、茶等。②鼓勵病人多飲水。③辨證施食:風寒束表者,飲食宜熱,以辛溫散寒之品為宜,可適當食用蔥、姜、蒜、胡椒等,可飲生姜紅糖茶,或生姜蔥白飲(取生姜3~5片、連須蔥白3~7個、紅糖適量煎湯),或食防風粥(《藥粥療法》,取防風10~15g,蔥白2根,,生姜3片,粳米So~lOOg,采用提汁法煮粥),趁熱服用,蓋被取汗,日服數次;風熱犯表者,飲食稍偏涼,以清熱生津之品為宜,如蔬菜、瓜果、清涼飲料等,可飲桑葉菊花茶、薄荷茶,或竹葉粥,忌辛辣炙煿之品,口渴較甚者,可用鮮蘆根煎湯代茶頻飲;暑濕傷表者,以祛暑化濕之品為宜.如用藿香、佩蘭煎水代茶頻飲,或西瓜汁、銀花茶、烏梅綠豆湯、蘆根荷葉粥等,忌肥甘厚味之品;氣虛感冒者,飲食重在扶正,以益氣健脾之品為宜,如山藥、黃芪、黨參、白扁豆等,可食山藥粥、黃芪大棗粥、人參大棗茶等;陰虛感冒者,以滋陰、清熱、解表之品為宜,如玉竹、銀耳、百合、蔥白、薄荷等,忌燥熱傷陰之品。
(4)用藥護理:①湯藥宜武火快煎,以防有效成分散失。②服藥后應注意觀察病人汗出及體溫的變化,以遍身微汗、熱退、脈靜、身涼為佳,中病即止,不必盡劑,以防過汗傷陰;忌服收澀生冷之品,以免有礙解表發汗。③辨證施藥:風寒束表、氣虛感冒者,湯藥宜趁熱服下,多飲熱水或熱稀粥以助藥力,服后可稍加衣被取汗;風熱犯表者,湯藥宜溫服,銀翹散煎煮時間以煮沸后6分鐘為宜,頻服,高熱者應遵醫囑給予退熱藥,如清開靈40ml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液中靜滴;暑濕傷表者,頭暈、胸悶時,遵醫囑口服0.1~0.2g人丹,或2-5ml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液,以緩解癥狀;陰虛感冒者,湯藥宜濃煎,少量頻服,早晚溫服。
(5)情志護理:可采用運動移情法,鼓勵病人適當參加鍛煉,如打太極拳、散步、打羽毛球等,以增強體質。體虛感冒者,病情反復,應多予安慰和鼓勵,采用說理開導法,多和病人溝通,講解本病誘因,情志與健康的關系,使其保持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可采用五行音樂療法,氣虛感冒者,可指導其選擇《晚霞鐘鼓》、《江河水》等商調樂曲,或《春江花月夜》、《月兒高》等宮調樂曲,以補益肺氣;陰虛感冒者則可選擇《秋風清露》等商調曲目,或《二泉映月》、《漢宮秋月》等羽調樂曲,以滋養肺腎之陰。
(6)對癥處理
1)惡寒:①拔罐:先在背部督脈和膀胱經閃火法拔罐,再走罐,每經均上下往返推罐3~5次,最后在大椎、風門、肺俞、脾俞穴,留罐10分鐘后起罐。惡寒甚者,可加大椎、肺俞、風門穴刺絡拔罐。②艾灸:獨取大椎穴,溫和灸,每次20分鐘,每日1~2次;或取風門、肺俞穴,隔姜灸,每穴灸2壯,每日1-2次。③刮痧:在背部督脈(大椎至命門穴)、膀胱經(風門至腎俞穴),由上而下刮拭,刮至出痧為度,點刮大椎、肺俞、列缺、膻中穴。
2)發熱:參考風溫病證。
3)鼻塞:①中藥熏蒸:用桂枝、薄荷各109,加入中藥氣霧治療儀,以430C中藥氣霧進行熏鼻治療,每次10分鐘,每日1~2次。②穴位按摩:雙手指推搓面部,取迎香、印堂、素髎穴,用手指逆時針方向按揉50下,每日3~5次。體虛感冒者,加推背部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里穴按揉50下,每日1~2次。③艾灸:取風池、百會、印堂穴,溫和灸,每穴10分鐘,每日1~2次。④濕敷法:用熱毛巾敷鼻額部,或薄荷、蘇葉各1019煎湯,毛巾浸藥熱敷鼻額部,均熱敷10分鐘。⑤穴位貼敷:鼻炎康片4片研碎,食醋調成膏狀,每晚睡前貼敷涌泉穴,每晚1次,次日晨起除去。
(7)其他
體虛感冒者:①穴位貼敷:取大椎、肺俞、天突、膻中、中府、腎俞等穴,三伏(頭伏、中伏、末伏的第1或第2天)、三九(一九、二九、三九的第1或第2天)貼敷中藥,藥物主要包括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等,共貼敷6次,每次貼4~6小時。②艾灸:取足三里、懸鐘穴,春夏季節進行瘢痕灸,每穴灸1壯,每年灸1~2次;或獨取外關穴,麥粒灸,灸至穴處皮膚潮紅,輕I度燒傷為度,最后一壯保留艾灰,創口貼外敷灸處。③耳穴貼壓:取腎、肺、內分泌穴,每日按壓10~1S次,每次3~5分鐘。④穴位按摩:取百會、勞宮、涌泉、神闕、足三里穴,氣虛者加氣海穴,陰虛者加照海、太溪穴,以玉屏風膏(取玉屏風散,先以7596酒精浸泡24小時,再用凡士林調成膏狀,微火加熱至色變微黃,冷卻后用)按揉各穴,每穴2分鐘,每日早晚膏摩1次。【健康教育】
1.冬春之季尤其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不可貪涼露宿,避免淋雨。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被。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以御外邪。平時經常參加戶外體育運動。易感冒者,堅持每天按摩迎香穴,可用貫眾、板藍根、生甘草煎服以防病。疫毒盛行時,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防止交叉感染。
2.感冒期間應適當休息,盡快恢復體力,慎起居,適寒溫,節飲食。遵醫囑用藥。
3.恢復期注意加強營養,以扶助正氣,防復感。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2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