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古文觀止(全二冊)(彩圖詳解)(簡體書)
滿額折

古文觀止(全二冊)(彩圖詳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古文觀止》是三百年以來中國優秀古代散文的選本之一,按時代順序和作家作品編排,共分12卷,集作品222篇,駢文、散文俱有,以散文為主。既有洋洋灑灑的長篇,也有簡短精致的短篇。記史敘事,抒情寫景,詠物明志,表彰信札,諸體皆備,全是歷來為人們喜愛的名篇。這部書的出現,為后世的古文學習者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可以說是一部在手,就能讀到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佳作了。

目次

卷一 周文

《左傳》

鄭伯克段于鄢

周鄭交質

石碏諫寵州吁

臧僖伯諫觀魚

鄭莊公戒飭守臣

臧哀伯諫納郜鼎

季梁諫追楚師

曹劌論戰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宮之奇諫假道

齊桓公下拜受胙

陰飴甥對秦伯

子魚論戰

寺人披見文公

介之推不言祿

展喜犒師

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

卷二 周文

鄭子家告趙宣子

王孫滿對楚子

齊國佐不辱命

楚歸晉知

呂相絕秦

駒支不屈于晉

祁奚請免叔向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晏子不死君難

季札觀周樂

子產壞晉館垣

子產論尹何為邑

子產卻逆女以兵

子革對靈王

子產論政寬猛

吳許越成

卷三 周文

《國語》

祭公諫征犬戎

召公諫厲王止謗

襄王不許請隧

單子知陳必亡

展禽論祀爰居

里革斷罟匡君

敬姜論勞逸

叔向賀貧

王孫圉論楚寶

諸稽郢行成于吳

申胥諫許越成

《公羊傳》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吳子使札來聘

《梁傳》

鄭伯克段于鄢

虞師晉師滅夏陽

《禮記》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曾子易簀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對秦客

杜蕢揚觶

晉獻文子成室

卷四 秦文

《戰國策》

蘇秦以連橫說秦

司馬錯論伐蜀

范雎說秦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顏斶說齊王

馮諼客孟嘗君

趙威后問齊使

莊辛論幸臣

觸龍說趙太后

魯仲連義不帝秦

魯共公擇言

唐雎說信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

樂毅報燕王書

李斯諫逐客書

《楚辭》

卜居

宋玉對楚王問

卷五 漢文

司馬遷

五帝本紀贊

項羽本紀贊

秦楚之際月表

高祖功臣侯年表

孔子世家贊

外戚世家序

伯夷列傳

管晏列傳

屈原列傳

酷吏列傳序

游俠列傳序

滑稽列傳

貨殖列傳序

太史公自序

報任安書

卷六 漢文

《漢書》

高帝求賢詔

文帝議佐百姓詔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賈誼

過秦論(上)

治安策

晁錯

論貴粟疏

鄒陽

獄中上梁王書

司馬相如

上書諫獵

李陵

答蘇武書

路溫舒

尚德緩刑書

楊惲

報孫會宗書

《后漢書》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馬援

誡兄子嚴敦書

諸葛亮

前出師表

后出師表

卷七 六朝唐文

李密

陳情表

王羲之

蘭亭集序

陶淵明

歸去來辭

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

孔稚

北山移文

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王勃

滕王閣序

李白

與韓荊州書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華

吊古戰場文

劉禹錫

陋室銘

杜牧

阿房宮賦

韓愈

原道

原毀

獲麟解

雜說一

雜說四

卷八 唐文

師說

進學解

圬者王承福傳

諱辯

爭臣論

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后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與于襄陽書

與陳給事書

應科目時與人書

送孟東野序

送李愿歸盤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楊少尹序

送石處士序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祭十二郎文

祭鱷魚文

柳子厚墓志銘

卷九 唐宋文

柳宗元

駁《復仇議》

桐葉封弟辯

箕子碑

捕蛇者說

種樹郭橐駝傳

梓人傳

愚溪詩序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鈷潭西小丘記

小石城山記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王禹偁

待漏院記

黃岡竹樓記

李格非

書《洛陽名園記》后

范仲淹

嚴先生祠堂記

岳陽樓記

司馬光

諫院題名記

李覯

袁州州學記

錢公輔

義田記

歐陽修

朋黨論

縱囚論

釋祕演詩集序

卷十 宋文

梅圣俞詩集序

送楊寘序

五代史伶官傳序

五代史宦者傳論

相州晝錦堂記

豐樂亭記

醉翁亭記

秋聲賦

祭石曼卿文

瀧岡阡表

蘇洵

管仲論

辨奸論

心術

張益州畫像記

蘇軾

刑賞忠厚之至論

范增論

留侯論

賈誼論

晁錯論

卷十一 宋文

上梅直講書

喜雨亭記

凌虛臺記

超然臺記

放鶴亭記

石鐘山記

潮州韓文公廟碑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

三槐堂銘

方山子傳

蘇轍

六國論

上樞密韓太尉書

黃州快哉亭記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贈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讀《孟嘗君傳》

同學一首別子固

游褒禪山記

墓志銘

卷十二 明文

宋濂

送天臺陳庭學序

閱江樓記

劉基

司馬季主論卜

賣柑者言

方孝孺

深慮論

豫讓論

王鏊

親政篇

王守仁

尊經閣記

象祠記

瘞旅文

唐順之

信陵君救趙論

宗臣

報劉一丈書

歸有光

《吳山圖》記

滄浪亭記

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貞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袁宏道

徐文長傳

張溥

五人墓碑記


書摘/試閱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 ~約前93)

司馬遷,夏陽(在今陜西韓城西南)人。出身史學世家,父親司馬談官至太史令。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先后求學于董仲舒和孔安國門下。二十歲開始游歷名山大川,所到之處均考察風俗,采集史跡傳說。繼承父親太史令的職位后,司馬遷得以飽覽朝廷藏書,又隨漢武帝到各地巡游,增長了見識;他同時開始著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親寫一部“名主賢君、忠臣死義之事”的通史的遺愿。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李陵出征匈奴時因友軍接應不力身陷重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司馬遷因上疏為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被處以宮刑。受此大辱,司馬遷憤不欲生,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決心“隱忍茍活”。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完成了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偉大名著——《史記》。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載了上至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約三千多年的歷史,并開創了紀傳體和書表的編寫體例。全書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社會面貌。《史記》同時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它融會了司馬遷深摯浪漫的情感和對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氣,敘事剪裁有致、繁簡得當,行文灑脫流暢、波瀾起伏,塑造歷史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惟妙惟肖,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五帝本紀贊

【題解】

此文是《史記五帝本紀》的贊語,主要是對前人所寫的有關五帝文獻記錄的評論,同時還說明了自己寫《五帝本紀》的資料來源。

【原文】

太史公曰a :學者多稱五帝,尚矣b。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c,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峒d,北過涿鹿e,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f,其所表見皆不虛g。《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h。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注釋】

a太史公:司馬遷自稱。b尚:久遠。c雅馴:正確可信。d空峒:山名,在今寧夏隆德東。e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東南。f顧弟:只是。弟,通“第”。g見:通“現”。h軼:通“佚”,散失。

【譯文】

太史公說:讀書的人常稱道五帝,由來已久了。但是,《尚書》只記載了堯以后的事情,諸子百家雖然都提到了黃帝,但他們的記述往往并不準確,文辭也不優美,所以士大夫們很難說清楚。孔子傳下來的《宰予問五帝德》和《帝系姓》,儒生中有人(認為并非出自圣人之手而)不加傳習。我曾經西到空峒山,北過涿鹿山,東至大海,南渡長江和淮河,所到之處,年長的人往往都各自稱說是黃帝、堯、舜曾經所到之處,但這些地方的風俗教化原本彼此不同。總的來說,那些不背離古代文字記錄的說法比較接近史實。我看《春秋》、《國語》,它們對《五帝德》和《帝系姓》的闡發是很明白的,只不過儒生們沒有深入考察罷了,那《五帝德》和《帝系姓》中反映的情況其實都是真實的。《尚書》早就殘缺不全了,可是它所散失的內容常常能在其他著作中見到。除非是好學深思,從內心領悟了書中的意思,(否則)這些書中的內容本來就難以對見識淺薄、孤陋寡聞的人說清楚。我把五帝的資料綜合起來,加以論定編排,選擇其中記載最為正確可信的內容,寫成《五帝本紀》,作為全書的開頭。

【寫作方法】

文章剛上來便總起一筆,說以前的學者所寫的五帝多“不雅馴”,其意在于闡明《五帝本紀》的緣由和動機,即寫一篇“雅馴”的《五帝本紀》。“雅馴”一詞是文章的精髓所在。舉孔子《宰予問五帝德》和《帝系姓》未能傳于后世的例子,一方面說明關于五帝的記載很有限,另一方面表現了司馬遷四處游歷、科學求證的精神。

此文僅僅二百余字,卻有多處轉折,承接之妙,音節之古,結構之精,讓人回味無窮。通篇用大開合,往復回環,文筆文心,都堪稱妙絕。

清代浦起龍《古文眉詮》中點評這篇文章時說:“《尚書》斷自唐、虞,二典俱在也。其前三帝,散見群書,文多不經矣。于首簡之端,采雜家之說,責之不可不審,舍孔子其奚從焉?若《春秋》、《國語》所述,雖非手定,猶自其門弟子傳之。好學深思之士,所亟取也。尊一孔子,為擇言之折衷。文雖簡,實全史持論之本。”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