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美人魚的眼神(簡體書)
79折

美人魚的眼神(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
優惠價
79184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莎士比亞到伍爾夫,從托爾斯泰到布爾加科夫,從奧維德到裡爾克,從納博科夫到哈金,從馬爾克斯到奈保爾……資深編輯、翻譯家曹元勇對二十余位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的閱讀,以及對相關現實場景的描述,構成這部隨筆集的主要內容。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慨然揮毫,為本書題寫書名。

目次

第一輯

003 / 美人魚的眼神

013 / 托爾斯泰的火車站

028 / 尋訪布爾加科夫

042 / 里爾克—馬爾特的饋贈

——《馬爾特手記》譯后絮語

052 / 匱乏時代的詩人里爾克

060 / 讓人著魔的《哈扎爾辭典》

067 / 《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戀》譯后小記

071 / 獻給扭曲靈魂的挽歌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惡童三部曲”

第二輯

083 / 一個人的莎士比亞

097 / 西緒福斯式的英雄

——拜倫詩劇《曼弗雷德》和《該隱》

109 / 海浪拍岸聲聲碎

——《海浪》:一部清唱劇似的小說

122 / 吉卜林和他的烏托邦世界

129 / 一位平民女性的自我傾訴

——讀長篇小說《撞上門的女人》

134 / 小說之目看世界

139 / 艷情詩人奧維德與性愛經典

第三輯

153 / 納博科夫隱秘的蝴蝶

156 / 哈金:偉大小說的夢想者

162 / 文化沖突中的迷茫移民

——裘帕·拉希莉與《果戈理》

169 / 展示暴力與人性的殘忍詩學

——科馬克·麥卡錫的《老無所依》

178 / 美國黑人文學的新高峰

——愛德華·瓊斯與《已知的世界》

190 / 喧囂中的孤獨之書

——馬爾克斯和《百年孤獨》在中國

199 / 富恩特斯與墨西哥的真實面相

214 / 用眼和耳觀察的奈保爾

第四輯

221 / 杜倫馬特的犯罪小說

235 / 郵輪上獨自跳舞的老婦人

241 / 文學翻譯的至高境界

——記翻譯家草嬰先生

250 / 安寧之國的文化盛典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周紀實

284 / 橋的隨想(代后記)

289 / 致謝


書摘/試閱

一個人的莎士比亞

2005年3月,我懷著朝圣者的心情來到莎士比亞的故鄉,埃溫河上的斯特拉福小城。英國人把這座小城稱為“莎士比亞的世界”,因為這里有莎士比亞故居、莎士比亞展覽中心、皇家莎士比亞劇院、莎士比亞學會、莎士比亞書店、安葬莎士比亞的教堂等等。據說這座小城的本地人口只有六萬,但是因為莎士比亞的鴻名,每年有四百八十萬左右的游客從世界各地來到這里,來對這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巨人進行朝圣。

走進莎士比亞故居,一種莊重肅穆的情緒立刻就會把你俘獲,仿佛1564年誕生在這里的偉人的氣息穿越了數百年,仍然彌漫在四周。這是一幢普通的帶閣樓的兩層小樓,典型的16世

紀英式建筑,木質結構的房屋框架,斜坡瓦頂,泥土原色的外墻,凸出墻外的窗戶和門廊。在二樓的一張方桌上擺著一冊大部頭的簽名簿,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排著長隊,在上面寫上自己的留言,向偉大的詩人表達自己由衷的敬仰。我用工整的漢字在上面寫道:“一個來自遙遠東方的農民之子跨越時空前來朝拜”;內心祈禱著,夢想借此向這位洞悉人性的王者求取一點踏入文學之門的靈感。小樓的后院,是一方伊麗莎白時代風格的小花園,種植著風鈴草、紫羅蘭、迷迭香、金盞花等花草,還有幾株桑樹、胡桃,以及一棵有著傘狀巨冠的青松——據說這棵松樹是莎士比亞親手栽種的。郁郁蔥蔥的小花園仿佛象征著莎士比亞的生命常青不老。站在花園一角莎士比亞的半身雕像旁邊,我心里固執地翻騰著一個念頭:這座小花園雖然色彩繽紛,但莎士比亞創造的文學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包羅萬象。讀大學的時候,我曾在一本英文書里讀到一句話,一直深深銘刻在心:Everything in human is in Shakespeare(人性中所具有的一切,在莎士比亞這里全都存在)。

距離莎士比亞誕生地不遠,在靜靜流淌的埃溫河旁邊坐落著皇家莎士比亞劇院,每年這里都上演莎士比亞的經典劇目。劇院斜后方,隔著埃溫河,一座教堂的尖塔巍峨挺拔,莎士比亞的陵墓就在那里。據說,在我們這位戲劇皇帝的安葬處矗立著一塊扁平的石碑,上面有四行詩句乃是出自他本人之手:

耶穌在上,好朋友,切莫動手,

切莫發掘這掩埋著遺骸的土丘。

愛惜這里的墓碣會得到福佑,

移動我的遺骸者將遭受詛咒。

也許正是這幾行詩句的作用,這位戲劇皇帝的遺骸一直不受侵擾地沉睡在這里,讓后人感到這座教堂仿佛就是他一人獨享的墓園。曾經哺育過這位偉大詩人的埃溫河從教堂和劇院之間潺潺流過,河的兩岸綠柳成蔭,白鵝灰鴨在寧靜如鏡的水面悠閑自得地浮游。面對銀光閃閃的埃溫河,仰慕莎士比亞偉大成就的演員兼詩人伽里克曾經詠嘆:“在你的河畔,莎士比亞常夢到不朽的萬物。”

在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的前方,隔著埃溫河,有一塊花園,那里有莎士比亞和他戲劇中的著名人物的青銅塑像。這位不需要冠冕和權杖的人性之王,身披中世紀的長袍,左手握紙,右手執筆,以一種凜然的姿態坐在有青銅桂冠環繞的紀念碑頂部的一把椅子上。在紀念碑的四周,是他創造的四個有代表性的人物:手托骷髏頭、沉思生死存在問題的哈姆雷特王子,心理陰暗又深愛丈夫的麥克白斯夫人,貪杯好色、喜歡吹噓、大腹便便的約翰·福斯塔夫爵士,以及朝氣蓬勃、雙手托舉王冠的哈利王子。我撫摸著這些雕像,一面為突然之間跟莎士比亞戲劇長廊里的這些著名人物貼得這么近而興奮,一面又用滿含期待和遺

憾的目光搜尋另一個我渴望看到的人物,《威尼斯商人》里的猶太老人夏洛克。然而,在這個灑滿陽光、充滿生機的地方,在這個有遠處的教堂尖塔俯瞰的地方,的確沒有他,沒有那個我一直渴望見到的可憐的猶太人——夏洛克的位置。

一年多以前(2003年)的10月,當我在黃昏時分踏上威尼斯的碼頭,穿行在燈光昏暗的威尼斯小巷的時候,我也曾努力搜尋過夏洛克陰郁蒼老的面容,努力傾聽過夏洛克備受壓抑和折磨的呻吟與喘息,甚至幻想在某個沒有亮光的角落或是迎面吹來的潮濕的夜風里,夏洛克不死的靈魂會忽然發出一聲嘆息,賜給我一點暗示。然而,當時我也是一無所獲;我唯有從圣馬克廣場歷盡滄桑的灰色大理石和水巷里沾著年深日久藻苔的石壁去猜想:這就是夏洛克曾經生活過的舞臺。我不懂通靈術和招魂術,我只是從早年閱讀莎士比亞的時候起,就被詩人浩瀚的天才所創造的這個悲劇人物給征服了。在我的心目中,莎士比亞那些不朽的人物長廊,除了著名的哈姆雷特王子、嫉妒的奧賽羅、悲慘的李爾王、毒辣的麥克白斯夫人,絕對不能少了威尼斯的猶太老人夏洛克的席位。

我最早接觸到莎士比亞的作品,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讀高中的時候;那也是我最早的文學啟蒙。當時的高中語文課

本里有一篇堂·吉訶德大戰風車的閱讀文章。我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周克林先生,是從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的一位酷愛文藝的工農兵大學生;據說他在大學里參加過大學生劇社。周克林老師栩栩如生地講解了西班牙奇思異想的愁容騎士騎著瘦馬駑骍難得、帶著侍從桑丘·潘沙大戰風車的文學背景之后,順便給學生們介紹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巨人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和《哈姆雷特》;而且,他還給我們朗讀了《威尼斯商人》里的幾個片段:那些王公貴族向光輝燦爛的女性鮑西婭求婚的片段,鮑西婭在法庭上勸說夏洛克要慈悲為懷的片段等。我至今還念念不忘當時周老師朗誦的那些經典片段給我帶來的強烈沖擊。就像在燠熱難耐的酷暑中突然灌了一杯從未喝過的冰爽山泉,莎士比亞華麗的辭藻、警句格言式的語句,在一瞬間向我——一個從來不知道什么是文學藝術的太行山農民之子——打開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嶄新天地,讓我血液里一些沉睡的無所事事的細胞燃起了關于文學的夢想。

那年夏天,我們幾個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同學相約到周克林老師家里拜訪。在堪稱窮鄉僻壤的太行山,一般人的家里那時候很少有幾本正經的藏書,但是周老師家里卻醒目地有一個擺滿文學書的大書櫥。我站在那個書櫥前面,一下子就看到了莎士比亞的名字,灰藍色的封面,大約有十本。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臨走之前鼓足勇氣向周老師借了有《威尼斯商人》

的那一冊。回到家里,顧不上從頭至尾仔細閱讀,我便急匆匆地翻找周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朗讀過的那些片段。然后,就如饑似渴地欣賞起那些精美芬芳的文字:“有的人終身在幻影里追逐,只好在幻影里尋求滿足。”“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是像甘霖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于施予的人。它超乎一切的無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顯出一個帝王的高貴……”①等等。重讀這些文字,我依然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受此影響,進入大學后,我讀得最多的文學家的作品就是莎士比亞的劇本(中文版的);除了他的歷史劇,我當時幾乎通讀了他所有的喜劇和悲劇。除了讀作品,我還入迷地涉獵了一些有關莎士比亞的研究著作,甚至很長時間愛屋及烏地讀了很多有關悲劇、喜劇、正劇的美學著作。其中最難忘的當屬德國詩人海涅寫的《莎士比亞筆下的少女和婦人》,這篇文章收在我讀大二時(1984年)買的一本《海涅選集》中。

在我的閱讀經歷中,海涅抒寫《威尼斯商人》的篇章堪稱他最最卓越的散文。許多年過去了,我依然清楚記得他開頭的文字:“我在朱瑞巷②看這出戲上演的時候,我后面包廂里站著一個美麗的蒼白的英國女人,她到第四幕末尾激動地哭泣著,幾次大叫起來:‘The poor man is wronged!(可憐人真冤呀!)’這是

一張極高貴的希臘式的臉,眼睛又大又黑。”①海涅說,他一記起那個英國女人的眼淚,就不能不把《威尼斯商人》算作悲劇。關于其中的猶太老人夏洛克,他寫道:“也許莎士比亞為了取悅大眾,存心表現一個受折磨的狼人,一個可憎厭的虛構人物,他殘忍成性,胸懷殺機,因此喪失了他的女兒和金幣,并且被嘲笑了。但是,詩人的天才,他身上起支配作用的世界精神,卻永遠比他個人意愿站得更高,結果他在夏洛克身上盡管表現出刺眼的怪誕,卻昭雪了一個不幸的教派,上帝出于某種神秘的情由使它飽經下流和上流暴民的憎恨,而它也從不肯對這種憎恨報之以愛。”最初讀海涅的文章時,我還鬧不懂他所寫的基督教與猶太教之間的那些歷史淵源和恩怨關系。但是,正如他永遠忘不掉那雙為了夏洛克哭泣過的又大又黑的眼睛,我也從此再沒有忘記海涅的這本書,它讓我從此明白了:許多文學名著因為讀者閱讀的角度不同和對細節關注的不同,往往會生發出迥然不同的意義。

沿著海涅啟迪的道路,我對莎士比亞的閱讀逐漸越過對其表面華麗辭藻的迷戀,而不斷對其劇作中所蘊含的復雜奧義有新的收獲。比如關于《威尼斯商人》。我發現,那個大名鼎鼎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其實是個頗具現代性的悲劇人物。他一出場就說:“我不知道我為什么這樣憂郁……我是怎么染上這

種憂郁的呢?……這種憂郁究竟是什么玩意兒,它是打哪兒鉆出來的?”他告訴他那些口是心非的朋友們:“我把這世界不過看作一個舞臺;每一個人必須在這舞臺上扮演一個角色,我扮演的是一個悲哀的角色。”這個富有而中庸的基督徒商人實際上對周圍的世界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他洞悉了生活的空虛,同時也深知那些整天圍著他的朋友除了利用他的財富,對他并不真心地敬重;他就像一具患了憂郁癥的行尸走肉,非常可憐地遵循著基督教的處世道德而行事。還有那個最終贏得富家嗣女鮑西婭婚姻和嫁妝的巴薩尼奧;按照英國人的說法,他純粹是一個“Fortune-hunter(向富家女攀婚者)”。此公為了維持體面奢華的生活排場,入不敷出地花銷;然后,為了擺脫傾家蕩產的命運,他向安東尼奧借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目的就是去攫取一樁富有的婚事和隨之而來的女方的財產。雖然莎士比亞用明亮、歡暢的語言抒寫了他向鮑西婭求婚的過程,但聰慧的鮑西婭有一句戲言還是隱隱透出了這場貌似完美的婚姻背后的陰暗:“在你的愛情之中,隱藏著什么奸謀?”不僅如此,莎士比亞最后還設置了一場戲,來嘲笑這些口頭上信誓旦旦的基督徒們對愛情的所謂誓言:巴薩尼奧和他的隨從把他們各自的妻子贈送他們的戒指——純潔愛情與堅固婚姻的信物——送給裝扮成律師和律師書記的鮑西婭主仆。所以,他們婚姻中的愛情絕對不是沒有縫隙的。

至于可憐的夏洛克,隨著對《威尼斯商人》的仔細閱讀,我

深深地認同了海涅的看法。這是一個百分之百的悲劇人物。由于他是一個放高利貸的猶太富翁,那些夸夸其談寬恕與仁慈的基督徒富商和貴族們便處處辱罵他,向他的猶太長袍上吐唾沫。在他衰朽的身軀上,可以說承載了一個備受折磨的民族所遭受的全部痛苦。而當他的獨生女兒杰西卡——年輕的夏娃——帶著他的許多錢財與基督徒羅倫佐私奔后,他的憤怒再也無法抑制,他開始以他孤單的力量為一個歷盡苦難的民族復仇了。但是,在那場關于一磅胸肉的官司中,他最后不僅輸掉了全部財產——一半被威尼斯政府沒收,一半在他死后要全部傳給背叛他和他的民族的女兒杰西卡和基督徒女婿——浪蕩子、財物拐騙犯羅倫佐,而且更為悲慘的是他還必須立刻放棄他的猶太教信仰,皈依基督教。對于一個人來說,還有比自己的信仰被剝奪,并且被迫皈依仇敵的宗教更為殘忍的懲罰嗎?慘敗的夏洛克最終就像被抽去了生命的支柱,只能悲愴無奈地去獨自嘆息和呻吟。

這樣閱讀莎士比亞的最初結果是:大二那年元旦即將到來的時候,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瘋狂的沖動——把《威尼斯商人》的第四幕“法庭”那場戲改編成可以在班級新年晚會上表演的話劇,并把我對夏洛克、安東尼奧的認識貫穿其中。我的想法得到了班里同學們的支持。于是,我參照當時的英語莎士比亞簡易讀物(我讀的是英語系,但那時候我還沒有能力閱讀莎士比亞的英文原著,當然直到今天我的英語水平也沒有達到熟練閱

讀他的英文原著的程度),用了兩天時間把腳本編了出來。熱情高漲的同學們推舉我做這出話劇的“導演”,并由我來選擇“演員”。出乎我的預料,很多同學躍躍欲試地想扮演鮑西婭和巴薩尼奧,莎士比亞對這兩個人物華麗、明亮的描寫確實很容易蠱惑我那些年輕的同學,使他們顧不上深思鮑西婭和巴薩尼奧婚姻背后的東西。然而,在我當時對《威尼斯商人》朦朧的認識中,鮑西婭宅第所在的明朗、歡樂、不知憂愁和痛苦是什么滋味的貝爾蒙特,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夏洛克的舞臺——陰沉、晦暗、潛藏著嘆息的威尼斯更具力量;機智、聰慧的鮑西婭也遠沒有陰郁、固執的夏洛克更具藝術魅力。最后,夏洛克由我們班上其貌不揚的男生張保國扮演。在很多人眼里無足輕重的安東尼奧沒有一個同學愿意扮演,我只好自己來演。經過一番自以為是的折騰,我們的改編劇在班級新年晚會上上演了。結果當然談不上演出成功,更談不上充分表達夏洛克的悲慘命運。但唯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向莎士比亞表達了一份敬意,雖然我們從頭至尾都表現得那么幼稚。

在《莎士比亞筆下的少女和婦人》中,海涅把英國人說成是一個“由上帝一怒之下創造出來的最別扭的民族”,說他們古板、乏味、利己、狹隘。我曾經以為這是一個德國人對英國人不

乏刻薄的成見。然而,當我在埃溫河畔的那座花園徜徉的時候,我卻不由得在某種程度上認同了海涅的看法,感到那些英國人不僅狹隘,而且自戀,甚至自大。莎士比亞畢生創作了三十九部戲劇,除了歷史劇,其他很多劇本都是采用異國素材創作的;但是在那座花園里,環繞莎士比亞塑像的四個人物除了來自北國丹麥的哈姆雷特王子,其他三位沒有一位不是來自英國本土。在遙遠南方的威尼斯上演悲劇的夏洛克要想在英國人的地盤上擁有一席之地,當然也就很不切實際了;還有那個黑面孔的摩爾人奧賽羅,或是那個讓羅馬人安東尼一敗涂地的埃及女王克莉奧佩特拉,當然也都不可能在那個花園里擁有自己的身影。不過,莎士比亞所創造的人物應該并不在意被搞成幾尊僵硬的塑像,因為他們早已活在并且將永遠活在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的心里。

實際上,莎士比亞雖然出生在英國,卻是最少英國氣的偉大作家;他既超越時代精神又超越地域精神,是屬于整個世界和人類的。他對人性中的高貴與卑賤、平凡與齷齪、美好與丑陋的洞悉和展露,不僅全面、深刻,而且穿越時空。他就像一面永恒的、常讀常新的鏡子,每個時代都能從他那里找到可供對應的人性,每個時代的讀者都能從他那里獲得無窮的啟迪。從哈姆雷特身上,現代知識分子可以發現他們先驅的身影——對他們來說,外部現實很難改變,而思想的、精神的世界卻可以提供自由徜徉、自由探索的天地。許多現代知識分子就像哈姆雷

特王子一樣,總是沉溺在對所有存在(從外部世界到內在自我)的懷疑、追問和冥想之中,并以進行著懷疑、追問與冥想的內心沖突替代了現實世界的具體行動。在現實世界里,許多人難道不就是像衰老的李爾王一樣,只有等到發瘋以后,才看清了世界的真相和人性的冷暖嗎?還有《奧賽羅》里的那個卑鄙無恥的小人伊阿狗,古往今來專干傷天害理之事的奸邪小人,竟然一個個都像他一樣見不得美好的事物,都像他一樣熟諳人性中的所有弱點,都像他一樣不擇手段詆毀、陷害美好正直的人生,而且在被害者面前偽裝得比最誠實的人都要百倍誠懇!

有時候,人性的王者莎士比亞簡直就像無所不能的魔術師,常常不經意間在戲里戲外讓復雜多變的人性自動暴露出來。據記載,19世紀初,《奧賽羅》在美國某地上演時,在最后一幕,當摩爾人扼死妻子苔絲德夢娜時,劇場里一位軍人觀眾憤怒地高喊“我不能看著一個黑鬼殺死我們白人婦女”,并且端起槍來將奧賽羅的扮演者當場擊斃。而像這個魯莽的軍人一樣敵視奧賽羅的人絕對不在少數,他們雖然不能容忍伊阿狗卑鄙的挑撥行為,但更無法容忍奧賽羅愚蠢的妒忌心理,尤其是想到他是一個黑膚色的摩爾人時,就更加不能容忍。試想,就連海涅這樣優秀的詩人面對這出悲劇,也曾發出過諸如“或許正直的伊阿狗對苔絲德夢娜對于摩爾人的愛情所做的惡毒的曲解未必全然不對吧”之類遮遮掩掩的感慨。躺在埃溫河畔教堂里的莎士比亞,看到他身后的人們——包括他的同行——竟然

對他的這出悲劇產生這么多復雜的想法,一定會在九泉之下竊笑不止吧!

當然,我并無意于懷疑或者詆毀曾經給過我寶貴啟迪的詩人海涅的人格和洞察力。在距離最初從《海涅選集》里讀到《莎士比亞筆下的少女和婦人》過去近二十年后,當我捧起插圖版的《莎士比亞的少女和婦人》(上海文藝出版社2007年出版,書名是根據德文原版修訂的),翻閱其中那些精彩的篇章時,我依然欽佩他對莎士比亞及其筆下人物的許多理解是那么透徹、精辟和獨到。比如,他認為苔絲德夢娜之所以愛上奧賽羅,并不是聽從她自己的意志,而是聽從更強有力的刺激,是奧賽羅對自己充滿歷險的傳奇經歷的講述點燃了她內心的激情,使她不顧一切地墜入一種在很多人看來不太正常的愛情——一個溫柔美麗的白人女子愛上了一個丑陋的黑膚色的摩爾人。又如關于《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兩部悲劇的女主角,他寫道:“朱麗葉代表一個青春的、還有幾分粗野但卻未曾破壞的、健康時代的愛情。她完全滲透了這樣一個時代的情熱和確信,連墓塋的冷霉也不能動搖她的信念,也不能熄滅她的火焰。至于我們的克莉奧佩特拉,唉!她卻代表一個衰微的文明時代的愛情……這種愛情是一顆狂奔的彗星,它帶著光焰的尾巴,混亂地旋轉著沖向太空,如果不被毀掉,也會駭走它路上的一切星體,最后便悲慘地粉碎,一團煙火似的迸為千萬粒火花。”而他對夏洛克表達同情的那些文字,則仍然激蕩著

我的心,讓我時常沉入關于威尼斯的記憶和想象,去繼續尋覓這個悲苦的猶太老人的身影:

“雖然我在威尼斯的猶太寺院向四面八方搜尋,我哪兒也瞧不見夏洛克的顏面。但我仍然仿佛覺得,他就隱藏在那里,在任何一件白色法衣下面,像他別的教友一樣熱忱地禱告著,禱告聲莽撞、激烈甚至狂暴地沖向了冷酷的神王耶和華的寶座!我卻沒有看見他。但是臨近黃昏,按照猶太人的信仰,天堂的大門將要關閉,任何禱告再也傳不進去了,這時我聽到一個聲音,里面有淚水潺流,仿佛已不能用眼睛來流它們了……這是一種連石頭也會同情的唏噓……這是只有從保存著全部殉教痛苦(一個受折磨的民族一千八百年來所曾忍受過的)的心胸中才發得出的呻吟……這是一個筋疲力盡而將倒斃在天堂門口的靈魂的喘息……而這個聲音對我顯得多么熟悉,我仿佛曾經聽見它那絕望的哀號:‘杰西卡,我的孩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84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