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欲望心理學(簡體書)
滿額折

欲望心理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價
:NT$ 252 元
優惠價
87219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欲望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從古至今,沒有人能對它做出十分精確的評判。對於自己的欲望,總希望能夠得到大的滿足;對於別人的欲望,則希望別人不要過於貪婪,知足常樂。看待欲望的角度不同,對欲望的評判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但是無論如何,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對待欲望,終究能夠從中獲益。

全書深度解析了人性的本質欲望,介紹了如何透過他人的相貌、衣著、表情、動作、語言等方面的蛛絲馬跡來判斷隱藏在他人心裡的欲望。只要你學會書中的方法,你必能成為社交場合中的太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簡介

周一南,祖籍安徽,畢業於福建仰恩大學,現居北京。一位熱愛文學,潛心研究中外經典作品的學者;一位擅長溝通,並對新鮮事物抱有濃厚興趣的年輕人;一位性格開朗、有耐心、細致、樂觀的父親。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始終持有強烈的求知欲,慣於思考相似事物間的細微區別,以探求真理。

名人/編輯推薦

★弗洛伊德說:“人類是充滿欲望並受欲望驅使的動物。”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擺脫欲望的糾纏。它是與生俱來的存在,總是與人形影不離。無論是否願意承認,有一個事實必須接受,那就是我們所做的事情,往往都是受到了欲望的驅使。金錢、利益、名聲、地位,我們不停追逐一切的驅動力,就是內心深處那不願讓外人知曉的欲望!捫心自問,你了解自己的欲望嗎?清楚別人的欲望嗎?這本《欲望心理學》,能讓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也更清楚地看透別人的心。


★有些人說,欲望是人類不斷進步的驅動力;有些人則說,欲望會讓人變得貪婪,終將人吞噬。古往今來,關於欲望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但是時至今日依然難下定論。單就欲望而言,無所謂好壞,只是由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評判角度,所以欲望在每個人身上也會得到不同的體現。如何正確看待欲望?如何面對自己不願面對的欲望?讀讀這本《欲望心理學》,相信你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


★很多人也許不曾想過,相貌、語言、動作、情感、生活方式等,處處都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欲望,無論如何掩飾,無論如何隱藏,終究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一個眼神、一句口頭語,都能幫助你看清一個人的欲望所在。如何通過別人的外在表現去看穿他內心的欲望?如何判斷種種欲望背後的真實目的?在茶餘飯後、休閑時光品品這本《欲望心理學》,能幫你輕輕松松地撩開欲望的面紗,看到面紗後面的那副真實臉孔。


★當別人贊揚你時,你能看出贊揚背後的深層含義嗎?當朋友利用你時,你會大發雷霆嗎?當需要做決定時,你會經常選擇“隨大流”嗎?如果你說這些問題你想都沒想過,那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你,你對欲望心理學的了解太少了。在別人從你的言行中看出你的欲望,你卻全然不知時,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泄露了心中的秘密。假如你不想繼續暴露自己,不妨讀一讀《欲望心理學》這本書,相信你可以從中得到許多益處,讓你更加輕松地應對生活和工作,更加坦然地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很多人看來,欲望是一種十分神秘的東西,它藏在人的內心深處,通常難以觸及,想要了解欲望,簡直難於上青天。表面看來,欲望並沒有具體的形態,確實難以捉摸和把控,但是仔細研究和觀察就不難發現,各種欲望會通過人的外在表現呈現出來,只要掌握了欲望的表現方式和規則,就能倒推出人的真實欲望。《欲望心理學》從情緒、贊揚、博弈、交友、金錢等諸多方面一一對人的欲望進行了深度解讀,幫助讀者有的放矢地認識欲望,了解欲望,透過外在的表現看到欲望的本質。


★美國精神病學家戈登·李文斯說過:“做一個有所期望、能愛他人、有事可做的人,你才能把事情做好。”從中不難看出,欲望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積極意義的。學習一些欲望心理學,無論對家庭生活還是社會交往,無論對同事相處還是朋友談心,都是大有裨益的。《欲望心理學》這本書涉獵廣泛,知識性強,不僅引用了諸多的心理理論,也融入了很多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和與理論相關的故事,能夠讓讀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實用的快樂,可謂接觸和了解欲望心理學的優良讀本。


弗洛伊德說過:“人類是充滿欲望並受欲望驅使的動物。”從中不難看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從基本的生活需求到對富足生活的渴望,從家庭生活到社會交往,從同事相處到朋友談心,欲望時時處處都顯示著它的存在感。

生活在社會上,我們需要太多太多的東西去滿足生活所需,在得到滿足之前,這些欲望總在驅使我們不斷努力向前;當我們滿足一個欲望之後,又會有另一個欲望接踵而至。在一連串欲望的驅使下,我們想要的越來越多,被欲望支配的程度也越來越深。比如,當我們有了蔽體的衣服之後,會對質優而美麗的衣服產生渴望;當我們掙到第一個月工資之後,會希望下一月的工資更多一些;當我們有了朋友之後,會向往擁有更多的朋友;等等。在這樣的環境中,任何一個想要遠離欲望或是不願承認受到欲望支配的人,都注定了是在癡人說夢。

美國精神病學家戈登·李文斯認為:“做一個有所期望、能愛他人、有事可做的人,你才能把事情做好。”這說明欲望的存在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積極的意義。

有些人一提起欲望,總會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總覺得毫無止境的欲望會將人引向歧途。這種看法不無道理,但又有失偏頗。某些不法分子確實會為了金錢、仇恨等不良欲望而作奸犯科,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那些為了自己的理想而終生奮斗的化學家、物理學家、文學家等,他們同樣是受到欲望的驅使而為人類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欲望是人內心深處的種種渴望,從本質上說並沒有好壞之分。追求金錢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這無可厚非,可是如果為了得到金錢而不擇手段,為了自己的“錢”途,不惜賤賣人品,成為種種壞欲望的忠實奴隸,那麼欲望就已經發生了質變。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欲望的掌控一定要把握好度,只要能正確認識欲望、控制欲望,讓其發揮正面、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的人生就會因欲望而變得更加美麗多彩。

本書能夠教你如何透過對方的相貌、表情、動作、語言、衣著等方面的蛛絲馬跡來判斷他的欲望,進而看穿他真實的內心世界。無論是在社會上行走,還是在社交場合中穿梭,只要能夠看穿欲望,那麼所有的疑惑和難題都將消失不見,你必能成為交際場上的太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當然,欲望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從古至今,沒有人能對它做出十分精確的評判。對於自己的欲望,總希望能夠得到最大化的滿足;對於別人的欲望,則希望不要過於貪婪,知足常樂。看待欲望的角度不同,對欲望的評判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但是無論如何,能夠了解欲望、看透欲望,我們終究都會從中獲益。只要讀者能從書中得到任何一點益處,這本書的出現便是有意義的。

目次

第一章 欲望長啥樣:練就火眼金睛,讓隱藏的欲望無所遁形

002 相由心生:相貌不等於心態,但能反映心態

004 微表情:洞察欲望,抓住每一個細微的表情變化

006 動作的秘密:看透動作,就能看穿人心

009 超限效應:話不在多而在精,不做讓人討厭的“唐僧”

012 習慣成自然:從口頭語中窺探人心欲望

015 色彩心理學:衣服的顏色折射人的心理

018 戳穿謊言:精妙的謊言背後,隱藏著種種欲望

021 側目旁觀:在別人面前的他,才是那個真實的他嗎

023 心理測試


第二章 透視欲望:做交際場上的太陽,吸引別人圍著自己轉

026 感覺剝奪實驗:交際能力與個人成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029 首因效應:人人都想用好第一印象這塊“敲門磚”

032 刺猬法則:因為關係好,你就能侵占我的空間嗎

035 暗示效應:用心理暗示誘導人心

037 尊重對方:渴望金錢,更渴望獲得尊重

040 多看效應:頻繁露面,只為留下更深的印象

043 自嘲法則:丟臉沒什麼,涮涮自己贏人心

046 特裡法則:不要小瞧了“對不起”這三個字

049 心理測試


第三章 掌控欲望:欲望的好壞,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052 情緒定律:不懂什麼叫理性的人,才會說自己理性

055 野馬結局:被人激怒,盡力克制發泄怒火的欲望

058 破罐子破摔:看似無欲無求,實為喪失自信

061 蝴蝶效應:有堵必疏,才能避免壓力“決堤”

064 條件反射:不經意間展現真實欲望

067 憤怒效應:所謂“以牙還牙”,無非是發泄怒氣的借口而已

070 巴納姆效應:總以自我為中心,才會上了算命先生的當

073 墨菲定律:越怕什麼,越來什麼

076 泰然自若:任他風吹浪打,情緒河裡不翻船

079 詹森效應:沒人想關鍵時刻掉鏈子

081 心理測試


第四章 受贊欲望:追求贊美的“糖衣”,留意隱藏的“炮彈”

084 距離效應:甜言蜜語背後的劍最傷人

087 先揚後抑:贊譽固然可喜,卻不可被其迷住眼睛

090 贊美陷阱:贊美的花叢夾道,謹防一腳踏空

093 阿諛奉承:拍馬屁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但請別濫用

095 “綁架”策略:夸你幾句,你就得乖乖就範

098 阿倫森效應:夸獎的話不能一次說完

100 小心“高帽”:虛榮心理難避免,程度適當顯智能

103 心理測試


第五章 博弈人生:追逐利益是本性,掌握規律才可得

106 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利益減少,讓對方先著急

108 互惠原則:做出讓步的時候,有必要附加一些條件

110 馬太效應:勝利者多助,失敗者寡助

112 登門檻效應:得寸進尺分兩面,正確利用價值觀

115 華盛頓合作定律:只顧個人利益,注定兩手空空

117 權威效應:盲目相信權威,就是自尋死路

119 拆屋效應:退而求其次的欲望表達

121 達維多定律:無法創造價值,那就注定被淘汰

123 心理測試


第六章 交友見欲望:朋友能為你兩肋插刀,也可能背後插你兩刀

126 效用心理:想交朋友,先得對人有用才行

129 自己人效應:“自己人”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131 改宗效應:朋友有錯,必須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

133 鯰魚效應:有幾個“搗蛋”的朋友,團體的活力更強

135 過度理由效應: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視作理所應當

137 瀑布心理效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140 社交恐懼心理:想和陌生人交朋友,必須克服恐懼心理

142 熱爐效應:觸碰底線的朋友,不交也罷

145 英雄崇拜:人們都喜歡與比自己優秀的人做朋友

147 心理測試


第七章 錢能鑒人:幫你看清金錢背後那赤裸裸的欲望

150 凡勃倫效應:價格越高,越受人歡迎

153 財務分清:親兄弟,明算賬,“斤斤計較”不傷感情

155 棘輪效應:過度放縱的消費習慣,必然導致坐吃山空

158 “剁手黨”的困惑:購物成癮,見到東西就想“買買買”

160 享樂跑步機現象:金錢是個“兩面派”,想看哪面自己選

163 做個“鐵公雞”:守財奴都愛一毛不拔的生活方式

165 仇富心理:人人都有金錢欲,仇富並不是窮人的專利

167 拜金主義:渴望更好的生活,合理追求金錢不可恥

169 心理測試


第八章 剖析欲望:沒必要大驚小怪,每個人心裡都有欲望的“黑點”

172 禁果效應:越是被禁止,越會想方設法去探求

174 旁觀者效應:樂見別人幫助受困者,自己只做旁觀者

176 青蛙效應:過於享受安樂,終將死於安樂

179 從眾心理:隨大流是種難以擺脫的潮流

181 帕金森定律:助手“無能”,才不會彰顯領導的平庸

184 半途效應:欲望不強,導致半途而廢的人比比皆是

187 心理測試


第九章 把控欲望:把黑暗隱藏起來,暢享脫胎換骨的新生

190 延遲滿足效應:忍一忍,更大的滿足在後面

193 鳥籠邏輯:慣性思維作祟,令欲望支配行為

196 暈輪效應:關注閃光點,其他全忽略

199 布裡丹毛驢效應:學會取舍,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201 近因效應:無關偏見,關乎短時記憶

204 破窗效應:堅決抵制和懲處第一個“打破窗戶”的人

207 心理定式:揉碎固有觀念,發現更多可能

210 投射效應:在小人眼裡,所有人都是小人

212 心理測試


書摘/試閱

動作的秘密:看透動作,就能看穿人心

人的每一個細小動作,哪怕只是一抬手、一投足,都反映著人的心理狀態。身體是最誠實的,身體語言不會輕易撒謊。透過它,能夠看穿人的心理;掌握它,可以鑒別人的欲望。

加拿大心理學家唐納德·赫布說過:“當我說我非常氣憤時,或許是真的氣憤,或許是在說謊,或許是為了掩飾害怕,或許是幾種因素都有。通過觀察肢體動作,更有利於判斷出人的真情實感。”人的每一個動作,都能反映出其心靈深處的動態,是一種能夠展現心理變化的身體語言。在和別人交往時,只要對對方的一些身體動作多加留意,就能從中洞察對方的心思,即便是埋藏得很深的心理狀態,也能從中窺探一二。

例如,一個人吐舌頭、晃腦袋,都可能蘊藏著深層的心理含義。即便他沒有說話,身體也會出現某種反應,這種反應是在不經意間出現的,通常難以隱藏。當然,就算他說話了,也不要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他所說的話上,而要時刻關注他的肢體語言,因為只有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相互印證,我們才能確認他說的話是不是真實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在生活中都有十分深刻的體會:在打電話的時候撒謊,比當著對方的面撒謊容易得多。原因在於,對方只能聽到我們的聲音,而無法看到我們的動作,所以我們露出破綻的機會就少了很多。

在20世紀的美國,一位母親曾經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

這位母親在一檔新聞節目上說,她和孩子一起到郊外遊玩,結果孩子被幾個陌生人搶走。她發瘋般地追趕那幾個人的汽車,最後雙腳都被磨破了,也沒能追回自己的孩子。她祈禱自己的孩子不會受到傷害。

節目播出之後,很多人給這位母親打來電話,表示安慰的同時也表示要給予她需要的幫助。很多人甚至自發組成了尋人團,希望能夠找到這位母親丟失的孩子,讓一家人盡早團圓。

事情發展至此,這位母親成為很多人同情和關照的物件。然而,幾個月之後的變化卻讓人始料未及,甚至難以接受——這位母親因虐殺兒童的罪名被警方逮捕了。

原來,這個在節目中表現得楚楚可憐的母親,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孩子並將其沉入湖底,之後又編造出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故事,以此牟取名利。

更出乎眾人預料的是,首先對這位母親產生懷疑的並不是警方,而是一位十分喜好心理學的觀眾。這位觀眾在觀看新聞的過程中,注意到了這位母親的一些微小的動作和表情——不斷地揉眼睛和拽衣領,而這些小動作恰恰是人在撒謊時經常出現的,於是,這位觀眾將自己的發現報告給了警方。警方在調查之後,確定這位母親就是殺害自己孩子的真兇,並最終將她繩之以法。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可能“出賣”一個人,暴露其內心世界。這並非聳人聽聞,而是經得起推敲和驗證的事實。一個人說的話可能是假的,甚至他的表情也能進行刻意的偽裝,但是他的肢體語言是不會撒謊的。任何一個不經意間出現的細小動作,都可能將他隱藏在心底的秘密泄露出來。

在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想在交際場上常勝不敗,成為一棵“交際常青樹”,必須得在觀察動作方面下一番功夫。人的很多動作都能真實地透露出其心裡的秘密,通過動作研究人的心理,這是一門非常深奧而難以掌握的學問。在實際應用中,我們不可能做到對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了解和掌握一些相關的知識還是十分必要的。

能夠解讀人的動作語言會讓我們受益良多,但是千萬不能因為有了少許經驗就開始飄飄然。人的動作多種多樣,有很多我們難以預料的變化。也許他在前一秒還振臂高呼,下一秒卻捶胸頓足起來。在這突然的變化之中,人的心理狀態也相應出現了巨大的起伏。倘若對方的動作已經變化,而我們還停留在之前的狀態之中,這必然會令對方心生不滿,交際活動只能以失敗告終。

能夠讀懂動作背後的秘密,會對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有益的影響,在與人交際方面更是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可能就是破譯人心的密碼,憑借它我們可以跨越人際交往中的“鴻溝”,離對方的心靈更近一步, 從而有效喚起“共振”。有時也會成為捷徑,幫助我們抵達事物的本質,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瀑布心理效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很多時候,你表達的意思和別人聽到的意思差別很大。這並非因為對方故意曲解,而是你沒有注意說話的方式和分寸,常常在無意之中戳到對方的痛處。

一個人隨便說了一句話,本身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含義,但是在某些人聽來,卻極度的刺耳,讓人十分不舒服,頗有些“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味道。這種現象就像大自然中壯麗的瀑布一樣,上遊的流水平靜流淌,水從懸崖墜落之後,到了下面卻水花四濺、霧氣騰騰。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有一個專屬名詞,叫作“瀑布心理效應”。它指的是雖然發出信息的人心態比較平和,但接收信息的人可能思潮澎湃,心裡難以平靜,進而在態度和行為方面出現變化等。

在與陌生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旦把握不好其中的分寸,就可能會刺激到對方的某根敏感神經,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中國有句話叫作“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很多時候,你並沒覺得自己說的話有什麼不妥,但是已經在無形之中傷害了別人,而你還不自知,甚至反而抱怨對方小題大做,心胸狹窄。遇到類似的情況,你要先平心靜氣地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哪句話無意之中傷害到了對方,才令對方大發雷霆。畢竟,每個人都有過被別人無意傷害的經歷,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對待一個無意間傷害了你的人?倘若你胸懷寬廣,或許會原諒對方,但是再也無法做最好的朋友;倘若你耿耿於懷,或許你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對方。這樣想一想,就能理解對方的心態了。不是對方的品性不好,而是你確確實實傷害了對方,即便只是無心之失,也有你的責任,至少說明,你考慮問題不是很全面,以後應該為朋友多考慮一些。

想要成為朋友圈中的紅人,就必須避免無心之失,避免無意中說出的話引起對方的瀑布心理效應。要做到這一點,應該對講話的禁忌和分寸都有所了解。

1.個人隱私不能涉及

無論是自己的隱私還是對方的隱私,都不應該公開談論,因為這是對自己和對方的不尊重,往往容易傷害對方。

2.不能提及對方的傷心事

即便知道對方受到了傷害,也不要輕易張嘴詢問。如果對方主動提及,可以適當表達同情的意思,但是絕對不能因為好奇而打破砂鍋問到底。

3.不要盯著對方的殘疾或疾病不放

每個人都希望以健康的姿態出現在他人面前,所以對自己的殘疾和疾病往往諱莫如深。如果你公開地宣揚這方面的問題,那麼對方必然對你心生不滿甚至產生敵意。

4.避免具有爭議的話題

在不了解對方立場的情況下,最好不要談論爭議性的話題,否則一旦你的立場和對方不同,那麼想做朋友就是一種奢望了。

5.不要隨便評價別人

即便在朋友面前,也不要隨意評價別人,這會讓你的朋友胡思亂想:“他是不是在別人面前也這樣評價我?”

6.要找準自己的定位

在不同的環境,面對不同的人,每個人的角色都會發生改變,只有及時找準定位,才能將話說得契合環境和身份。

7.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

無論對方站在什麼立場、處於什麼地位,都應當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如果你不尊重朋友,朋友當然也不會尊重你。

8.剔除主觀思想

面對朋友和事情,一定要保持客觀,從事實出發,才能贏得人心。僅僅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斷,事情通常會被搞砸。

9.注意文化方面的差異

不同的地區之間,存在著生活習慣、文化氛圍方面的差異,在交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一點,不能觸碰對方文化中“禁區”。

10.帶著足夠的善意進行交流

有這樣一句俗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以善意贏得人心,友誼往往能夠延續得更長久。

總之,說話是一門藝術,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辭,避免給對方帶來心理上的不適和反感,只有在愉悅而和諧的氛圍中,才能讓雙方的感情進一步升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