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滿額折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渡過3:治癒的力量(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渡過》作者張進沉潛一年,行程萬裡,去全國各地尋訪有代表性的患者,進入他們的生活環境,描述他們的人生境遇,以及他們的社會關係對其疾病和命運的影響。12位主角 ,12個故事從他們的經歷中你能看到:對科學的信念;對人性的自省;對自我內心力量的重塑;對人類溫暖和善意的冀求。

作者簡介

張進,記者、編輯。南京大學文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曾在工人日報社、《財經》雜志社工作。財新傳媒創辦人之一,是財新傳媒團隊核心成員。“渡過”公眾號創辦人。著有暢銷書《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

名人/編輯推薦

張進六年前從重度抑鬱中掙扎而出,並走上了研究和傳播精神科學的漫漫長途。他的文字既有感同身受,又有科學支撐。

本書為張進潛心一年的心血之作,尋訪全國各地有代表性的患者,參與他們的生活,和他們一起動態地研究抑鬱症成因,以及他們和自身性格,和家庭、社會、時代的複雜關係

書中的12個主角,12個故事,涉及抑鬱症防治的方方面面。他們的經歷曲折、典型、正面,同時各有特點。

從他們身上你能看到以下特徵:對科學的信念;對人性的自省;對自我內心力量的重塑;以及對人類溫暖和善意的冀求。

本書能幫助我們更準確、深刻地了解抑鬱症。對於抑鬱症患者,能從中獲得力量;對於非抑鬱症患者,能夠知道如何預防,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和幫助他們。

誰都不能說自己絕對與精神疾患無緣。現代精神醫學只能讓疾病者暫時擺脫臨床症狀,而精神世界的完善和修復,是每個人畢生的功課。

目次

上篇 溯源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與命運和解,與真實相遇

鄉關 002
“救世主”歸來 027
丟失的母親 057
內心之旅 087
中篇 蟬蛻
在絕望中改變,在改變中重生;過去與現在,劃下一道分水嶺

復活 114
青春對抗 141
上海屋檐下 167
永不言棄 191

下篇 塵世
因為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三十年的承諾 226
像野草一樣活著 249
無懼病恥 270
第二次成長 295
後記 致意曾經努力的你 319

書摘/試閱

序言
召喚的聲音
(一)
2017年除夕,萬家團聚的時刻,我在燈下給“渡過”公號寫新年獻辭。窗外無邊的夜,零零星星的鞭炮的悶響,煙花的光破窗而入,屋裡閃爍微明。我停下筆,關了燈,沉浸在黑暗裡。然後我把這些年的事情連在一起想了一遍。
六年前,我從重度抑鬱中掙扎而出,出於對未知世界的好奇,一步步走上了研究和傳播精神科學的漫漫長途。六年間陸陸續續做了兩件事:一是出版了《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這本書已經發行8萬冊;二是創辦了精神健康公號,名字也叫“渡過”。我在公號簡介裡說,我的想法是,“聯合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師,共同打造一個精神疾病患者的互助康復社區,真實原創,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在精神健康領域耕耘六年,我有了兩大收獲:
其一,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對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鬱症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框架。我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其中很多是獨特的,是屬於我自己的發現和體驗。
其二,在主辦“渡過”公號的過程中,我結識了一大批患者。他們信任我,願意和我交流,成為我的作者。“渡過”公號在抑鬱症科普方面能有所貢獻,他們功不可沒。
接下來怎麼做?我想到,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抑鬱症科普的行列,這一塊已經不需要我再做什麼了;我應該把病恥感調整為主攻方向。
當今社會,精神疾病的病恥感依然根深蒂固。很多患者得了病,不敢告訴別人,不能大大方方求治,耽誤了病情。原因在於,主流社會對於抑鬱症的認知仍是扭曲的,很多關於抑鬱症的報道,只是隔靴搔癢,一知半解,充斥著各種似是而非的想像。可以說,抑鬱症患者的真實面貌,他們和自身性格,和家庭、社會、時代的複雜關係,從未被揭曉。
那麼,如何更準確、更深刻地理解抑鬱症?我想出一句話:抑鬱症是一個人生理關係、社會關係和時間關係的總和。
什麼意思?簡單概括一下:抑鬱症從來不是單一的病症,也不是個體一時的產物,而是“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在時間流中逐漸形成的。對於抑鬱症患者,應該把他置入其所處的社會關係中(包括家庭、環境、時代變遷),作動態的、歷史的考察,才能理解疾病、理解患者。就事論事、見病不見人,不可能真切理解並抵抗抑鬱症。
上述想法,我現在敘述用了好幾個段落,但在當時,卻如同電閃雷鳴,一瞬間讓我豁然開朗:我應該以“渡過”公號為依托,去全國各地尋訪有代表性的患者,進入他們的生活環境,描述他們的人生境遇,以及他們的社會關係對其疾病和命運的影響。
也就是說,我要參與他們的生活,和他們一起動態地研究抑鬱症成因,總結對抗抑鬱的成敗得失,以此為當代中國的抑鬱症現象,提供一個真實、完整的解釋。
我記得,寫完公號的新年獻辭後,我把這些想法隨手記了下來,後來就成為這本書的最初思路。
(二)
在後來很多天裡,這個想法讓我振奮。我和很多朋友談及此事,無一例外得到鼓勵和支持。前同事趙晗說:“你做這件事得天獨厚,社會需要,意義重大,而且只有你能做。”
但是,想法如果僅僅停留腦海裡,是沒有意義的。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想法,缺的是對常識的身體力行。從想法到行動,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尤其是心理上的阻礙。因為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集中精力,無法用業余時間完成。甚至,更長遠來說,要改變自己的職業取向,要在現有工作和未來事業之間作出取舍;要放棄很多現有的東西,比如職位和收入。
當然有過猶豫。但最後我還是決定,追隨自己的內心,去做自己認為有價值、喜歡做、有能力做的事情。
那段時間,我做了兩個準備:一是從“渡過”公號的讀者中圈定了第一批采訪物件,二是悄悄把手頭幾個職務工作收尾。2017年3月下旬,我提出辭職。我的老上級胡舒立未予準許,但支持我的想法,給我放了長假,讓我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於是,2017年4月13日,我開啟了采訪之旅。
我的這個選擇,在同行中曾引起小小的震動。這些年,新聞行業不景氣,很多人離去。有朋友以為,我也對新聞失去信心,改行了。
其實,我不但沒有改行,反而是更深地專注於此。何以然?首先,我做的這個事情,本身就是記者職責所在——記錄。我給自己設定的第一任務是:基於對中國精神健康問題的理解,用我的尋訪,為轉型期中國精神健康事業發生的變化做一個記錄,為時代留一份筆記。
其次,要記錄這個變化,我需要做更多的職業努力,乃至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對我個人來說,是實現了新聞的回歸。
我從事新聞工作30年了。前十幾年當記者,後來當編輯,主要精力用於帶記者,很少去新聞一線采訪。這次寫這本書,是我一個人幹,無人可帶。也就是說,從業30年後,我重新回到了新聞一線。
最初也有些不適應。當領導當慣了,第一次出門,很多事情都是陌生的。要自己聯繫采訪,自己訂車票,自己訂賓館,還要自己整理錄音(這些以前都是我手下的記者替我幹,在此致謝)。不過,一兩次之後,就習慣了,找回了十幾年前當記者的感覺。
當然這只是淺層次的。真正有意義的變化是:因為任務單一,沒有時限,我得以如最初設想的那樣,“進入到采訪物件的生活中”。每到一地,我會和采訪物件一起呆幾天,甚至住到他家裡,朝夕相處。我提出要采訪家人,走訪故鄉等等,他們大都爽快地答應了。
這大概就是新聞教材所說的“體驗式采訪”,有時會有意外的收獲。比如在貴州采訪墨清,他開車帶我回他老家,兩天接觸後,他突然提出:“我想邀請你跟我去一個地方,不知道你願不願意?”
哪有記者拒絕采訪的?我立刻答應,問去什麼地方?原來是墓地。我很高興,這意味著他對我完全信任了。我們花了一個下午,在往返的車上、在墓地,談了很多東西,這是我事先沒有料想到的。
又一次,在內蒙古,我隨凌寒去醫院復診。看完病,在賓館吃飯的時候,她指著窗外若有所思地說:“當年,我也是坐在這個位置上,看著窗外這個樓。那時這樓正在蓋,還沒這麼高,我就想,這樓不夠高,跳下去也死不了啊……”這些采訪,非身臨其境是不可能做到的。
還有一次,在湖北,我的采訪物件對我說,晚上忙,要麼去工地上一起吃飯一邊談?我求之不得。到了工地,他沒介紹我是記者,也沒人管我。我不多問,只是觀察、傾聽,所看到的是他的立體的生活,遠遠超出了我要了解的抑鬱症範疇。
采訪身臨其境,時間和情緒的投入,必然帶來感情的回報。我當記者十幾年,回過頭看,與采訪物件保持聯繫的很少。說得刻薄一點,對他們只是索取;而他們看我,也只是一個匆匆過客。
這次不一樣。半年裡幾十個采訪物件,他們的家門對我敞開了。他們騰出最好的房間,換上新的床單,給我充分的信任。也許一開始還有保留,很快就無話不說;討論的話題,超越了疾病,甚至延伸到個人情緒、家庭關係、職業困惑,等等。
這些都不是白費的。如前所述,抑鬱症從來都是時代和社會的產物。通過采訪,我看到了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農村、企業、教育、醫療、鄉村社會轉型,等等。我希望,現在和將來,我寫出的文章,記錄的不僅僅是抑鬱症,同時也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