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古文觀止(簡體書)
滿額折

古文觀止(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清康熙年間,為了幫助當時的青少年掌握古代的文言文,吳楚材、吳調侯叔侄兩人編選從東周到明末的222篇古文精品,結集為《古文觀止》,因所選作品體制多樣、應用性強、語言精練、易於記誦,問世以來,一直作為經典啟蒙教本流傳城鄉。為更好地普及古文閱讀,“輕鬆閱讀無障礙”《古文觀止》優中選優,並補入清文,分類為敘事散文、記人散文、論說散文、寫景散文、書表、序言、贈序、祭文、碑記、駢文、辭賦,以導讀開篇,分段注譯,希望對現代讀者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有所助益。


作者簡介

吳楚材、吳調侯

清康熙年間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二人為叔侄,均飽覽群書,且同為塾師,以課業授徒為生。除合編《古文觀止》外,吳楚材還編有普及歷史知識的《綱鑒易知錄》。

陳蒲清

1936年生,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湖南省古漢語研究會會長。


名人/編輯推薦

1.精選和補充。精選68篇名家名作,並從清代散文中精選黃宗羲、方苞、姚鼐、梁啟超等大家的作品12篇補入。

2.文體分類。按題材、體裁分為十一小類,並有文體介紹。

3.增加章節導讀,全文精心翻譯,注釋詳盡,生僻字注音、釋義,無需古文基礎,全書閱讀無障礙。
4.採用雙色印刷,美觀大方;版式疏朗,原文、注釋、譯文依次排列,一目了然。
5.輕便易攜,便於翻閱,隨時隨地享受閱讀。
6.封面設計典雅,開本適宜。


中國傳統文學,重視抒情與實用,以抒情詩與散文為正宗。中國傳統詩文長篇作品很少,而短篇作品則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一般讀者不可能閱讀作家的專集,只能通過閱讀選本來掌握詩文中的精品。為了適應讀者的需要,於是有大量選本出現。正如魯迅所說的那樣:“評選的本子,影響於後來的文章的力量是不小的,恐怕還遠在名家的專集之上,我想,這許是研究中國文學史的人們也該留意的罷。”(《選本》)各種選本相互競爭,就產生了最適合一般讀者需要因而最流行的選本。詩歌中最流行的選本,大概是《唐詩三百首》,而散文中最流行的選本,則非《古文觀止》莫屬。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吳楚材、吳調侯叔侄兩人所編選並加以評注的。他們說,編選的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即幫助青少年掌握古代的文言散文。他們還編寫了普及歷史知識的《綱鑒易知錄》,幫助青少年掌握古代的歷史知識。他們是有功於青少年教育的。吳楚材、吳調侯自負地把他們的這個古文選本取名為“觀止”。“觀止”二字來源於《左傳》的“季札觀周樂”,意思是說,囊括了精華,無以復加了。這雖然有自夸之嫌疑,但是,《古文觀止》的編選,的確頗有特色。書中所選的文章既有代表性,又都是精品。入選的222篇文章,上起東周,下至明末,中華兩千多年間各個朝代(除了秦朝與元朝)都有作品入選。在時代與作家方面,《古文觀止》突出了先秦、西漢和唐宋;在每個時代,又突出了重點作家。先秦為中國散文之源頭,西漢發展了先秦的優良傳統,所以《古文觀止》選了先秦、西漢時期的《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等名著中的篇章(按:《古文觀止》沒有選先秦諸子的文章,這是古代選家的傳統);唐宋則總結了先秦、西漢古文與六朝駢文的相反相成的經驗,既重視文章的思想內容,又注意寫作技巧與語言的錘煉,把記述、寫景、說理、抒情熔為一爐,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所以《古文觀止》選了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唐宋名家的篇章。而且,《古文觀止》既突出重點時代,又不忽視其他時代,既突出名家,又不忽視名篇。在文章體裁方面,《古文觀止》所選作品體制多樣、應用性強、風格各異、篇幅適宜、語言精練、易於記誦。所以,直至目前,還沒有其他古文選本在讀者中的影響能超過《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問世幾百年以來,一直作為啟蒙教本流傳城鄉,雅俗共賞,在幫助讀者學習文言散文方面的確起了巨大作用。現代文學大師巴金回顧一生創作道路時,多次坦誠地說,《古文觀止》中的文章實在是終身難忘之啟蒙導師。他在《談我的散文》中說:“我後來寫了二十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係。”“像《桃花源記》《祭十二郎文》《赤壁賦》《報劉一丈書》等等。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索到文章的調子。”現代語言學大師王力在《怎樣學習古代漢語》中說:“學習古代漢語,我看要多讀些好文章。可以讀讀《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有各種版本,我們這本書有什麼特點呢?

一是精選。學習古文,以熟讀多少篇為宜呢?《古文觀止》有222篇文章,對於課業繁忙的當代青少年,似乎難以做到篇篇精讀,所以只能優中選優。王力先生說,應該從《古文觀止》中選擇六七十篇的文章熟讀。我們就按照王力先生所說的這個數目進行選擇,從《古文觀止》中精選出68篇作品。這68篇文章,不僅膾炙人口,而且具有代表性,散文史上的名家名篇和駢文、辭賦,都保留了。熟讀這幾十篇文章,既可以熟悉散文史上的重要作家,又可以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詞匯與句法。有了這樣的基礎,深造也就不難了。

二是補充。《古文觀止》所選的古文,截止到明朝末年,沒有清朝的文章。其實,清朝的古文是頗有成就的,不僅產生了影響文壇的桐城派,而且有不少反映近代社會變革的著名篇章。因此,沒有清朝古文,《古文觀止》就還沒有“止”。近現代曾經出現《續古文觀止》《清文觀止》等,就是想彌補這個不足。所以,我們補充了黃宗羲、方苞、姚鼐、陶澍、魏源、曾國藩、龔自珍、梁啟超、孫中山等人的12篇古文。目錄上有*號標記的文章,就是我們補選的篇目。《古文觀止》選文,有時跟原作有差異。我們補充了相關文字。

三是分類。魯迅說:“分類有益於揣摩文章。”本書所選80篇文章中,散文65篇,駢文7篇,辭賦8篇。散文又再分九小類:敘事散文、記人散文、論說散文、寫景散文、書表、序言、贈序、祭文、碑記。其中,書表、序言、贈序、祭文、碑記等五個小類是照顧古代文體分類習慣,跟前四小類是交叉關係。駢文、辭賦所選的篇目少,不分細類。我們在每類文章之前,都簡要地介紹了該類文體的特點及發展過程。

筆者自20世紀80年代初,受馬積高師的推薦,應岳麓書社喻岳衡先生邀請,為岳麓書社審讀言文對照的《古文觀止》,從此30多年來跟岳麓書社與《古文觀止》結了不解之緣。現在編選這本融入筆者心得的《古文觀止》,是為了進一步適應現代讀者的需要,幫助他們提高閱讀古典名著的能力,打牢國學基礎。


目次

第一類 敘事散文

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隱公元年》… 003

曹劌論戰 《左傳·莊公十年》… 007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僖公五年》 … 010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僖公三十年》 …013

召公諫厲王止謗 《國語·周語上》…016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齊策一》…018

顏斶說齊王 《戰國策·齊策四》… 021

馮煖客孟嘗君 《戰國策·齊策四》… 023

觸龍說趙太後 《戰國策·趙策四》… 029

*獄中雜記 方苞… 032

第二類 記人散文

管晏列傳 《史記》… 043

滑稽列傳 《史記》… 050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054

圬者王承福傳 韓愈… 056

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 060

方山子傳 蘇軾… 064

徐文長傳 袁宏道… 067

第三類 論說散文

過秦論上 賈誼…075

原毀 韓愈…081

師說 韓愈 … 085

捕蛇者說 柳宗元…089

朋黨論 歐陽修…092

心術 蘇洵 …097

讀《孟嘗君傳》 王安石…101

刑賞忠厚之至論 蘇軾…102

留侯論 蘇軾…106

六國論 蘇轍…111

賣柑者言 劉基…114

深慮論 方孝孺…117

*原君 黃宗羲… 120

*少年中國說 梁啟超…126

第四類 寫景散文

桃花源記 陶淵明…33

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135

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138

嚴先生祠堂記 範仲淹…141

岳陽樓記 範仲淹…143

醉翁亭記 歐陽修…146

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150

石鐘山記 蘇軾…153

滄浪亭記 歸有光…157

*登泰山記 姚鼐… 160

*洗月軒記 陶澍… 163

*病梅館記 龔自珍…166

*觀巴黎油畫記 薛福成…168

第五類 書表

諫逐客書 李斯…173

報任安書 司馬遷…178

誡兄子嚴敦書 馬援…191

前出師表 諸葛亮…193

報劉一丈書 宗臣…197

*諭曾紀鴻書 曾國藩… 200

*與妻書 林覺民… 202

第六類 序言

貨殖列傳序 《史記》…211

蘭亭集序 王羲之…215

《五代史·伶官傳》序 歐陽修…218

《梅聖俞詩集》序 歐陽修…221

*《海國圖志》敘 魏源… 225

*《民報》發刊詞 孫中山…229

第七類 贈序

送孟東野序 韓愈…237

送董邵南序 韓愈…241

贈黎安二生序 曾鞏… 243

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濂… 245

第八類 祭文

祭十二郎文 韓愈… 251

瘞旅文 王守仁… 256

第九類 碑記

箕子碑 柳宗元… 265

五人墓碑記 張溥… 269

第十類 駢文

陳情表 李密… 277

北山移文 孔稚珪… 281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 287

滕王閣序 王勃… 290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299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303

*哀鹽船文 汪中…304

第十一類 辭賦

卜居 《楚辭》… 313

歸去來辭 陶淵明… 315

吊古戰場文 李華… 318

陋室銘 劉禹錫… 323

阿房宮賦 杜牧… 324

秋聲賦 歐陽修… 328

前赤壁賦 蘇軾…332

後赤壁賦 蘇軾… 336

附錄

古文觀止原序 吳興祚… 340

古文觀止自序 吳楚材 吳調侯…341

書摘/試閱

第一類 敘事散文

《古文觀止》的選文,以應用文為主體,敘事文基本限於先秦史書《左傳》《國語》和《戰國策》中的文章。這是因為,史官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突出地位。《漢書·藝文志》說:“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

在我國古老的甲骨文、金文中,雖然已經出現敘事文,但是,成熟的敘事散文最早出現在《左傳》《國語》和《戰國策》中。《左傳》是《春秋》三傳之一,《國語》又稱《春秋外傳》,它們發展、完善了《春秋》的記事傳統。《戰國策》則記載策士們的事跡。

閱讀敘事文,要注意事件發展的線索(起因、經過、結局),注意時間、地點的變換,特別要注意對有關人物的刻畫。誦讀敘事文,要抓住這些方面的重點語句。

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隱公元年》

導讀

《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相傳孔子根據魯國史書編訂《春秋》,大綱式地記敘魯隱公等十二位國君在位期間的歷史;魯國優秀史官左丘明,又按《春秋》的編年大綱,詳盡生動地記敘了當時的歷史故事。《左傳》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善於描寫戰爭和外交活動,不僅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也是一部文學性很強的優秀散文作品集。

本文記述的是鄭國莊公時期家庭內部的一場激烈斗爭。鄭是姬姓諸侯國,國君為伯爵,其地在今河南新鄭一帶。第一代國君是鄭桓公(周宣王的弟弟)。本篇主角鄭莊公是桓公的孫子,他在位時鄭國日益強大,多次取得對外戰爭的勝利,他成了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春秋》記載鄭莊公跟其弟之間的權力斗爭,僅有六個字:“鄭伯克段於鄢。”《左傳》卻原原本本地記敘了事件的起因、經過、結局。本篇記述這個事件是從追述開始的,用“初”表示追述,接著用“及(莊公即位)”“既而”“將”等標明事件的發展脈絡。

本篇敘事具體生動,用詞簡勁,有條不紊,尤其突出了人物的特點,對於涉及的七個歷史人物,寫得各有特色。如:鄭武公冷靜理智,姜氏偏私任性,共叔段恃寵驕縱,祭仲、子封忠心為國,潁考叔善於諷諫。特別是鄭莊公,處變不驚,老謀深算,政治手段高人一籌。本篇刻畫鄭莊公以及祭仲、子封、潁考叔等的形象,主要是通過他們的話語。所以,誦讀本篇,要特別注意人物的語言。

原文

初1,鄭武公娶於申2,曰武姜3。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4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5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6。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7。他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8

注釋

1初:當初。古文追述往事的常用詞。2鄭武公:姓姬,名掘突。申:國名,姜姓,在今河南南陽。3武姜:“武”表示丈夫為武公,“姜”是她娘家的姓。4寤生:逆生,即胎兒出生時腳在下。寤,通“牾(wǔ)”。惡(wù):憎恨,討厭。5亟(qì):多次。弗許:不同意她的請求。6制:地名,又名虎牢,是軍事上的險要之地,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西。7虢(Guó)叔:東虢國的國君。制原是東虢國的領地,公元前767年鄭國吞並東虢國。8京:鄭邑名。在今河南滎陽東南。大:音、義同“太”。下同。

譯文

當初,鄭武公從申國娶來妻子,她就是“武姜”。生了莊公和共叔段兩個兒子。莊公出生時難產,驚嚇了姜氏,所以取名叫“寤生”,因此,姜氏就厭惡他。姜氏喜歡共叔段,想要立他做太子。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不同意。

等到莊公即位後,姜氏請求把制這個地方封給共叔段。莊公說:“制是很險要的地方,從前虢叔就死在那裡。其他地方就聽從您的吩咐。”姜氏替共叔段討封京地,莊公就把共叔段封在那裡,於是人們稱共叔段為“京城太叔”。

原文

祭仲1曰:“都城過百雉2,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3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4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5。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6。子姑待之。”

注釋

1祭(Zhài)仲:鄭國的大夫。大夫是輔佐君主的要職。大夫的“大”,舊讀dài。

2雉(zhì):量詞。古代計算城墻面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3參:同“參”。

4辟:通“避”。5滋蔓:滋長蔓延。6斃:倒下去。

譯文

祭仲對莊公說:“都會的城墻超過一百雉,便成為國家的威脅。先王的制度,大都會的城墻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都會的城墻不能超過國都的五分之一,小都會的城墻不能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的城墻不合法度,不合先王的制度,您將要受不了。”莊公說:“姜氏想要這樣,又怎能夠避開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裡有滿足呢?您不如早點做好安排,不要使共叔段的勢力滋長蔓延。蔓延開來,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難以鏟除,何況是您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如果做多了不義的事情,就一定會自取滅亡。你暫且等著吧。”

原文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1公子呂2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3。”公曰:“無庸,將自及。”

注釋

1鄙:邊境地區。貳:兩屬,兩方管理。2公子呂:字子封,鄭大夫。3無生民心:不要使民眾產生不安之心。

譯文

不久,太叔命令鄭國西部、北部邊境的城邑,既從屬於朝廷,又從屬於自己。公子呂對莊公說:“國家不能忍受這種兩屬的情況,您打算怎麼辦?如果要把鄭國送給太叔,那就允許我侍奉他;要是不把鄭國送給太叔,那就請您除掉他。不要使百姓產生二心。”莊公說:“不用除掉他,他將會自食惡果。”

原文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1。子封曰:“可矣!厚2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3,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4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5,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6

注釋

1廩延:鄭邑名。在今河南延津北。2厚:指勢力雄厚。3暱:親暱。4繕:修理,製造。兵:兵器。卒:步兵。乘:兵車。5鄢(Yān):鄭地名,在今河南鄢陵縣境。

6五月辛丑:魯隱公元年夏歷五月二十三日。古代用幹支紀年、紀月、紀日。辛丑是當年五月二十三日的幹支。共(Gōng):古國名,在今河南輝縣,後來被衛國吞並。段出奔共,故稱共叔段。

譯文

太叔又把已經兩屬的地方全部收歸自己所有,勢力擴展到了廩延。子封對莊公說:“您可以采取行動了。他勢力雄厚了,將會得到更多的人擁護。”莊公說:“他既然不合禮義,人們就不會擁護他,勢力大了,反而會垮臺。”

太叔積極修筑城墻,儲積糧草,製造鎧甲、武器,訓練步兵和戰車,將要偷襲鄭國的國都。姜夫人也準備做內應,替他打開城門。莊公得知太叔襲鄭的日期,便說:“可以行動了!”於是命令子封率領二百輛戰車去征討京城。京城的人都背叛太叔,太叔逃到鄢。莊公又追到鄢去征討他。五月辛丑日,太叔便逃到共地去了。

原文

書1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2。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潁3而誓之曰:“不及黃泉4,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注釋

1書:指《春秋·隱公元年》原文的記述。2謂之鄭志:傳統解釋說,這是鄭伯的意圖,暗指鄭伯存心驅逐弟弟。但是,把“鄭”解釋為“鄭伯”,違反訓詁的原則。可以存疑。3城潁:鄭邑名,在今河南臨潁西北。4黃泉:地下深處的泉水,引申為墓穴。

譯文

《春秋》寫道:“鄭伯克段於鄢。”為什麼這樣寫呢?因為段的所作所為不像個做弟弟的,所以不說“弟”。因為像是兩個敵國的君主打仗,所以叫作“克”。直稱莊公為“鄭伯”,是諷刺他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也就是說這是鄭伯本來的意圖。不說太叔“出奔”,是責難他呢。

莊公於是把姜氏安置在城潁,並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見面。”不久,又後悔不應該這樣。

原文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1,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2,請以遺3之。”公曰:“爾有母遺,繄4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5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6。”遂為母子如初。

注釋

1潁谷:鄭邊境的小邑。在今河南登封西南。封人:管理疆界的官。2羹(gēng):有汁的肉食。3遺(wèi):留給。4繄(yī):語首語助詞,相當於“惟”。5闕(jué):挖掘。6泄泄(yìyì):和上文的“融融”,都是形容快樂的樣子。

譯文

潁考叔是主管潁谷疆界的官,聽到這件事,就去給莊公進獻物品。莊公賜他吃飯,他吃時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我有母親,我孝敬她的食物都吃過了,就是沒有吃過國君賜的食物,請您讓我把肉帶回去獻給母親。”莊公說:“你有母親可獻食物,唯獨我沒有啊!”潁考叔說:“敢問這是怎麼說?”莊公說明了緣由,並且告訴他自己很後悔。潁考叔回答說:“您何必為這件事情憂慮呢?如果挖地挖到出現黃色泉水的深度,再挖一條地道在裡面相見,還有哪個說不信守誓言呢?”莊公聽從了他的意見。莊公進入地道時賦詩說:“大隧道裡面,母子相見,多麼融洽啊。”姜氏走出地道時賦詩說:“母子相見,大隧道外面,多麼舒暢啊。”於是母子便像從前一樣。

原文

君子曰1: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2其是之謂乎?

注釋

1君子曰:這是《左傳》作者用以發表評論的方式。2《詩》:即《詩經》。引文見《詩經·大雅·既醉》。匱(kuì):窮盡。錫:賜予,給予。這裡是影響的意思。爾類:你們一輩人。朱熹把“類”解釋為“善”。引文意思是,孝子對人們的良好影響是永遠不會窮盡的。

譯文

君子說:潁考叔可算是個真正的孝子。愛他的母親,又影響到莊公。《詩經》說:“孝子的孝心沒有窮盡,永遠影響和感化同類的人。”大概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吧。

曹劌論戰 《左傳·莊公十年》

導讀

魯莊公八年(前686),齊國內亂。荒淫的齊襄公被殺,他的弟弟公子糾逃到魯國,另一個弟弟小白逃到莒國。次年,小白先回國繼位,他便是著名的齊桓公;魯國派兵送公子糾回國即位,被齊軍打敗,並按齊國要求殺了公子糾。莊公十年(前684),齊國派兵侵犯魯國,在魯地長勺開戰,魯軍以弱勝強。長勺之戰,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之一。

本文體現了《左傳》善於描寫戰爭與刻畫人物的技巧和特點:詳於戰前決策,略於戰況描寫。本文對戰況描寫非常簡略,只用“齊師敗績”四個字概括,而著力刻畫的是對戰爭勝利起決定性作用的人物——曹劌。在國家危難時刻,他挺身而出,為國分憂;在分析決勝條件時,他不重視少數親信與神明,而重視民心,表現了具有進步意義的民本思想;臨戰之前,他重視士氣,能抓住最好的戰機;追擊之前,又細心觀察,從而穩操勝券。最後的“論戰”,把前面設置的引人入勝的懸念,逐個解開,頗有畫龍點睛之妙。原評:“未戰,考君德;方戰,養士氣;既戰,察敵情。步步精詳,著著奇妙。”誦讀時,可以突出曹劌決策與論戰的語句。

原文

齊師伐我1,公將戰。曹劌2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3謀之,又何間4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遂入見。

注釋

1我:指魯國。《左傳》作者為魯國史官,故稱魯為我。2曹劌(guì):魯國謀士。《史記·刺客列傳》作曹沬。3肉食者:指高官。當時大夫以上的人,方能每日食肉。4間:參與。

譯文

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國,莊公準備迎戰。曹劌要去見莊公。他的鄉親們說:“國家的事,有享受豐厚俸祿的大官謀劃,你又何必去參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他進見莊公。

原文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1,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2,弗敢加3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4,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5,雖不能察,必以情6。”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注釋

1弗:不。專:獨享。2犧牲:祭祀用的牲畜牛、羊、豬。玉帛:祭祀用的寶玉、絲織品。3加:虛夸。意即以小報大,以少報多,以惡報美。4孚:為人所信服。5獄:案件。6情:通“誠”。

譯文

曹劌問莊公:“憑什麼條件作戰?”莊公回答說:“衣食一類的生活物品,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說:“小恩小惠不能遍及全國,民眾是不會跟從您的。”莊公再說:“祭祀用的牲口、玉、帛,我從不敢虛夸假報,一定以誠心去祭祀神靈。”曹劌說:“小小的誠心不能得到神的信任,神不會降福給您。”莊公又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一一徹底查清,但一定要根據實情去處理。”曹劌說:“這才是為百姓盡心做事的表現,可以憑借這個條件作戰。開戰時,請求您讓我跟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