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微生物生物學(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微生物生物學(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08 元
定價
:NT$ 648 元
優惠價
8756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圍繞微生物形態、生理、遺傳、生態和應用等方面知識進行了全面闡述,並對每章內容的發展趨勢及前沿信息提供了相關拓展閱讀的內容。全書包括13章,即緒論、細菌、古菌、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營養、微生物的代謝、微生物的生長與環境條件、微生物遺傳和變異、微生物生態、微生物的感染與免疫、微生物的分類及微生物的應用。

目次

目錄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
一、微生物及其特點 1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1
三、微生物學的研究範疇 3
四、微生物學的發展歷程 3
五、微生物學的最新趨勢 8
複習思考題 12
拓展閱讀 12
第二章 細菌 14
第一節 細菌的形態 14
一、細菌的個體形態和大小 14
二、細菌的繁殖和群體形態 17
第二節 細菌的結構和功能 19
一、細胞壁 19
二、細胞質膜 25
三、擬核和質粒 27
四、間體及其他內膜結構 27
五、細胞質及其內含物 30
六、細菌細胞的特殊結構 33
第三節 放線菌 40
一、放線菌的個體形態 41
二、放線菌的繁殖和群體形態 43
第四節 藍細菌 44
一、藍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徵 44
二、藍細菌的繁殖 46
第五節 其他細菌類群 46
一、螺旋體 46
二、黏細菌 47
三、鞘細菌 48
四、立克次氏體 49
五、衣原體 50
六、支原體 51
七、蛭弧菌 52
複習思考題 53
拓展閱讀 53
第三章 古菌 56
第一節 古菌的主要特徵 56
一、古菌的細胞結構 56
二、古菌的遺傳學特徵 58
第二節 古菌的主要類群 60
一、產甲烷古菌 60
二、極端嗜鹽古菌 61
三、極端嗜熱的代謝元素硫的古菌 63
四、無細胞壁的古菌 64
五、還原硫酸鹽/Fe3+的古菌 64
六、氨氧化古菌 65
七、與其他古菌共生的超微古菌 65
複習思考題 65
拓展閱讀 66
第四章 真核微生物 68
第一節 真菌 68
一、真菌的形態和細胞結構 68
二、菌絲結構 74
三、無性繁殖 76
四、有性繁殖 79
五、真菌的形態形成 85
六、真菌的菌落 87
第二節 黏菌 87
一、黏菌的形態 88
二、黏菌的生活週期 90
三、黏菌的培養 92
四、黏菌的形態建成 92
複習思考題 93
拓展閱讀 93
第五章 病毒 95
第一節 病毒的研究歷史 95
一、病毒病的經驗認知時期 95
二、病毒的發現時期 95
三、病毒本質的研究時期 96
四、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時期 96
第二節 病毒的形態結構和化學組成 96
一、病毒的特徵和定義 96
二、病毒粒子的形態和大小 97
三、病毒粒子的基本結構 98
四、病毒粒子的化學組成 100
第三節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102
一、病毒分類的原則 104
二、病毒分類體系和命名規則 104
第四節 病毒的侵染與複製 104
一、吸附 105
二、侵入 105
三、脫殼 105
四、病毒大分子的生物合成 106
五、病毒的裝配和釋放 109
第五節 病毒與寄主的相互作用 109
一、噬菌體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110
二、動物病毒與寄主的相互作用 114
三、植物病毒與寄主的相互作用 115
第六節 亞病毒 118
一、類病毒 118
二、衛星病毒 119
三、衛星核酸 119
四、朊病毒 120
五、缺陷干擾顆粒 121
第七節 幾種重要病毒的特徵 122
一、動物病毒 122
二、植物病毒 125
複習思考題 127
拓展閱讀 127
第六章 微生物的營養 129
第一節 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和營養要求 129
一、微生物細胞的元素組成 129
二、微生物細胞中的有機化合物 130
三、微生物營養物質的來源和功能 132
第二節 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137
一、光能無機營養型 137
二、光能有機營養型 139
三、化能無機營養型 139
四、化能有機營養型 140
第三節 培養基 141
一、培養基的配製原則 142
二、培養基的類型及其應用 144
第四節 微生物吸收營養物質的機制 146
一、被動擴散 146
二、促進擴散 146
三、主動運輸 147
四、基團轉移 149
五、鐵的吸收 152
複習思考題 154
拓展閱讀 154
第七章 微生物的代謝 156
第一節 微生物的能量代謝 156
一、ATP的結構與生成 156
二、微生物的產能代謝 161
三、能量的利用 165
第二節 微生物的分解代謝 166
一、己糖的分解 166
二、丙酮酸代謝的多樣性 170
三、多糖的分解 175
四、蛋白質的分解 175
五、氨基酸的分解 176
六、脂肪和其他有機物的分解 177
第三節 微生物的合成代謝 177
一、無機養料的同化 178
二、前體分子及其大分子的合成 182
三、細胞壁的合成 187
四、次生代謝及其產物 188
第四節 微生物的代謝調控(基於酶水平的調控) 190
一、酶活性的調節 190
二、代謝調節的應用 193
複習思考題 194
拓展閱讀 194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長與環境條件 196
第一節 微生物的生長和測定方法 196
一、微生物的生長 196
二、微生物生長的測定方法 199
三、細菌的群體生長―生長曲線 203
四、細菌的二次生長、同步生長和連續培養 205
五、真菌生長的測定 210
第二節 環境條件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211
一、溫度 211
二、水活度和滲透壓 214
三、酸鹼度 216
四、O2和Eh 217
五、輻射 218
六、超聲波 220
七、控制微生物的化學藥劑 220
複習思考題 224
拓展閱讀 224
第九章 微生物遺傳和變異 227
第一節 微生物遺傳物質的存在方式 227
一、原核微生物的遺傳物質 227
二、真核微生物的遺傳物質 228
三、DNA的結構與複製 230
第二節 微生物基因和基因組 232
一、基因和基因表達 232
二、微生物的基因組 234
第三節 微生物的核外遺傳因子 238
一、細菌的質粒 238
二、轉座遺傳因子 242
三、真菌染色體外的遺傳因子 244
第四節 微生物的基因重組 250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組 250
二、真菌的基因重組 258
第五節 微生物的基因突變 262
一、突變的概念 263
二、突變體的類型和分離方法 264
三、突變的分子機制 268
四、誘發突變及其分子機理 277
五、DNA損傷的修復 282
第六節 微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 288
一、基因表達的誘導和阻遏 288
二、微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基本方式 290
三、酵母菌基因表達的調控特點及其與原核微生物的區別 303
複習思考題 305
拓展閱讀 306
第十章 微生物生態 310
第一節 生物圈和生態系統 310
第二節 微生物的自然環境 311
一、微環境和生態位 311
二、生物膜和微生物墊 312
三、微生物與生態系統 313
第三節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314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314
二、水體中的微生物 318
三、空氣中的微生物 320
四、岩石圈中的微生物 322
五、食品中的微生物 322
六、極端環境中的微生物 323
七、未能培養的微生物 326
第四節 微生物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327
一、富集法與分離法 327
二、維諾格拉斯基柱法 329
三、生態環境中微生物的直接檢測和測數 330
四、16S rDNA擴增和序列分析 331
五、生態環境中微生物活性的測定 331
六、未培養微生物的檢測及研究方法 334
第五節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337
一、碳素循環 338
二、氮素循環 340
三、硫素循環 342
四、磷素循環 344
五、鐵素循環 344
第六節 微生物間的相互關係 345
一、中性關係 346
二、偏利作用 346
三、初級合作 346
四、互惠共生 347
五、競爭關係 347
六、拮抗作用 348
七、寄生關係 349
八、捕食關係 349
第七節 微生物與高等植物間的相互關係 350
一、植物的根圈與根圈微生物 350
二、植物內生菌 351
三、微生物與高等植物間的共生關係 352
四、植物莖葉和果實上的微生物 358
五、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 359
第八節 微生物與人和動物間的相互關係 362
一、互生關係 363
二、捕食關係 364
三、共生關係 364
四、寄生關係的病原微生物 368
複習思考題 368
拓展閱讀 369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感染與免疫 372
第一節 感染 372
一、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的過程 372
二、病原微生物感染造成損傷 374
第二節 免疫 377
一、固有免疫 378
二、適應性免疫 384
第三節 超敏反應 395
一、Ⅰ型超敏反應 395
二、Ⅱ型超敏反應 397
三、Ⅲ型超敏反應 398
四、Ⅳ型超敏反應 398
複習思考題 399
拓展閱讀 399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分類 401
第一節 微生物的多層次分類單元 402
一、種的概念 402
二、種以下的等級 403
三、菌株 403
四、屬、科、目和域的劃分 403
五、微生物分類單元的命名 404
第二節 細菌分類方法 405
一、傳統分類法 405
二、數值分類法 407
三、化學分類法 411
四、遺傳學分類法 412
第三節 細菌分類系統和常見的原核生物類群 417
一、細菌分類系統 417
二、常見細菌類群的代表 420
三、常見古菌類群的代表 429
第四節 真菌分類 432
一、真菌分類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方法 432
二、以往常用的真菌分類系統 433
三、常見真菌類群的代表 437
複習思考題 450
拓展閱讀 451
第十三章 微生物的應用 453
第一節 微生物在農業和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453
一、微生物接種劑 453
二、農用抗生素 458
三、單細胞蛋白 459
四、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與轉化 460
五、污染環境的微生物治理與修復 463
第二節 微生物工業發酵 467
一、通風型發酵罐 468
二、厭氧型發酵罐 469
三、空氣過濾系統 469
四、發酵後處理的工藝 470
第三節 代表性微生物的工業發酵產品和工藝簡介 470
一、酵母菌的酒精發酵與含酒精飲料的製備 471
二、抗生素的工業發酵 473
三、檸檬酸的工業發酵 474
四、氨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6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