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當代老年教育發展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當代老年教育發展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系“中國當代老年教育發展研究”課題研究成果,由總論篇、區域篇、類型篇、專題篇組成,對我國當代整體性老年教育的發展歷程作了較為系統而全面的疏理,對老年教育現狀作了切實的分析,研究和探索了老年教育發展指數,首次提煉出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的規律性,較為全面提出了我國老年教育未來發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五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以及生命規律性的老年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
本書既是一部研究老年教育發展的學術著作,也可作為老年教育、社區教育和終身教育工作者培訓用書,並可作為終身教育理論研究者的有益參考。

作者簡介

葉忠海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老年教育理論研究中心顧問,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首席專家,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學術委員,兼任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成人高等教育理論研究委員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才研究會人才學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等。長期從事成人教育、社區教育、終身教育、人才學和人才資源開發研究,先後出版了《葉忠海學習與教育文選》(9卷本)、《葉忠海人才文選》(7卷本),先後獲全國、省級科研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9項,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3年被教育部聘為社區教育專家組成員,2008年被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聘為《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編制工作的專家顧問組成員,2010年被上海市政府教育委員會聘為上海市教育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一是對我國當代整體性老年教育的發展歷程作了較為系統而全面的疏理;二是首次提煉出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性;三是較為全面地提出了我國老年教育未來發展的基本思路;四是提出“五位一體”教育模式,以及從教育可及性視角論述解決老年教育供給的充分問題;五是提出了研究和探索生命規律性的老年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六是研究和探索了老年教育發展指數。

目次

目 錄

一、 總論篇
中國當代老年教育發展研究總報告
二、 區域篇
上海市中心城區老年教育發展指數研究
廣州市老年教育發展研究報告
太原市老年教育發展研究報告
南昌市老年教育發展: 現狀、問題與策略
三、 類型篇
中國當代社區老年教育發展現狀評析
中國當代學校老年教育發展現狀綜述
中國當代老年遠程教育發展現狀評析
四、 專題篇
我國老年教育四十年: 回眸、困厄與超越
我國當代老年教育發展現狀評析
中國老年教育發展展望
老年教育發展指數的探索
國際老年教育發展的特點、模式和未來取向
五、 附錄
附件1 國家和教育部老年教育相關研究項目(1980―2017年)
附件2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歷屆全國成人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評選老年教育獲獎名單一覽表(2003―2017年)
附件3 老年教育相關研究生論文
附件4 我國公開出版的老年教育相關著作(1985年―2018年5月)

中國當代老年教育發展研究總報告
葉忠海

書摘/試閱

第一部分 中國當代老年教育發展的歷程回顧

一、 發展階段
我國當代老年教育是隨著國家經濟社會和老齡事業的發展進程而展開的。在這裡,以對老年教育產生重要積極影響的重大社會事件為依據劃分老年教育發展階段,即以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頒佈、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依據,將我國當代老年教育的發展歷程劃分為: 初創期、推展期、發展期、繁盛期四個階段。
(一) 初創期(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1995年)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1995年,為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的初創期。該階段,老年教育初創的社會背景,一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二是90年代國家經濟體制轉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把知識、人才問題上升到決定現代化建設成敗的戰略問題,將教育和科學視為最為關鍵的因素。這就為老年教育的初創提供了良好的社會背景。在此同時,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理念成為國際社會的一種新思潮,對我國的教育改革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理論準備。20世紀70年代,國外老年教育理論開始勃興。1975年國際第三年齡大學協會(AIUTA)的成立;1976年《教育老年學》雜誌在美國創刊;1991年英國第三年齡大學創始人之一彼得(Peter Laslete)提出第三年齡框架理論,標誌著老年教育學科開始形成新的獨立學科。在我國,隨著老年教育活動的開展,迫切需要理論的指導,加上國外老年教育思想的引入,我國老年教育研究開始興起。1985年7月,中國首個老年教育研究的群眾性團體――哈爾濱老年教育學會成立。同年12月,全國老年大學經驗交流會的召開促進了老年教育研究。此後,老年教育研究活動由各地相繼開展。1989年,在武漢召開了“老年教育國際研討會”,通過了《武漢宣言》。上世紀90年代,我國湧現出一批老年教育相關學術成果。代表性的有: 《老年學和老齡問題》(熊必俊,1990)、《老年教育與美學》(賈岩主編,1991)、《教育老年學》(邱天助,1993)、《老年心理與教育》(王榮剛等,1994)等,這些學術成果為老年教育的初創作了理論準備。
政策準備。1982年2月,中共中央發佈的《關於建立老幹部退休制度的決定》,廢除了幹部領導職務實際存在的終身制,實施國家工作人員退休制度。大批老幹部驟離崗位,急需角色轉變,建立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適應退休後的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年大學應運而生。幹部制度改革直接促進老年教育的發育。1994年12月,國家計委、民政部、勞動部等10個部門聯合制定了《中國老齡工作七年發展綱要(1994―2000年)》。該綱要提出了實現“五個老有”,即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其中強調“實現老有所學,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權利,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素質”,並肯定老年大學、老年學校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此後,1995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其第十一條規定:“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健全終身教育體系,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這些文件和法規的出臺,均為老年教育初創和發展作出了政策上的準備。
實踐初創。在廢除幹部終身制的背景下,1983年我國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紅十字會老年大學”建立。緊接著,1984年成立了“廣東嶺海老年大學”,上海市楊浦區四平街道成立了社區老年學校――“四平老年大學”。之後,在全國範圍內,長沙、哈爾濱、貴陽、南京、北京、廣州等許多省市區,離退休人員們相繼自發地創辦了老年大學。在1985年全國老年大學經驗交流會上,國家領導人充分肯定了老年大學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作為全國一級協會于1990年成立。該協會作為全國非營利專業社團,協助政府負責老年大學業務指導,並組織全國各地老年大學開展協作和交流,推動老年教育機構的初創。
在國家經濟體制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1993年後我國的社區教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進入到以全員、全程、全方位為發展導向和特點的新的發展階段,其中社區老年教育崛起,老年人群開始活躍在基層社區教育的舞臺上,成為基層社區教育的主要角色。
(二) 推展期(1996―2001年)
1996年到2001年,為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的推展期。1996年,全國人大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從此老年教育開展有了法律上的依據。國家經濟體制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影響和改變著人們傳統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等,對社會成員,包括老年人群的整體素質提出了嶄新的要求,從而較為普遍地產生了內在的學習需求,成為推動老年教育的動力。
理論探索。這一時期老年教育研究有了新的探索和進展。1995年,在北京舉辦了第三年齡學習國際研討會。可喜的是,老年教育研究,開始列入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並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國老年大學教育研究組編著的《老年學校教育學》(1998)、鄔滄萍教授主編的《社會老年學》(1999)。列入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有: 馬超的“中國大中城市老年教育組織實施的實驗性研究”,姚遠的“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的中國老年教育研究”。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于2001年向即將在西班牙馬德裡召開的聯合國第二屆世界老齡問題大會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書面建議。會議通過了《政治宣言》和《老齡問題馬德裡國際行動計劃》,確認了積極老齡化的三個支柱: 健康、參與、保障。該會議對我國老年教育研究帶來了新的理論依據。
政策頒佈。全國人大頒佈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明確提出“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國家發展老年教育,鼓勵社會辦好各類老年學校。各級人民政府對老年教育應當加強領導,統一規劃”。1999年,國務院批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了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200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強調“各地要重視發展老年教育事業”,並明確提出基本實現“六個老有”,其中包括“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學”。接著,2001年中組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培育和樹立一批條件較好、質量較高、制度較全、頗具規模的規範化老年大學示範校”,規範老年大學辦學。同年,《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2001―2005年)》,又強調“大力發展老年教育”,並提出了“建立老年教育網絡”和“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教育活動”的要求。上述的法規、決定和計劃等,有力推進了老年教育的推廣。
實踐推展。該階段老年教育辦學有了法律依據,走上了依法辦學的新階段,老年教育有了較大的推廣。其反映在: 一是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的不斷發展,在校人數也在不斷地增加,並創辦了一批示範性老年大學;二是遠程老年教育相繼開辦,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繼開辦了空中老年大學、網上老年大學,或在老年大學內開設多門電視課程和網絡課程;三是基層社區老年教育有新發展。
(三) 發展期(2002―2011年)
2002年至2011年,為我國老年教育的發展期。在此期間,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其中,包含“基本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視老年教育”。這就為老年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強有力的動力。
理論發展。該階段老年教育研究有了新的發展。一是與中國的社會變革緊密結合,圍繞以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中心研究老年教育,代表性著作有鄭令德等主編的《和諧社會與老年教育》(2007)等。二是對老年教育多種模式加以研究,如顧秀蓮的“老年遠程教育研究”(2009)、吳雲龍的“社區老年教育研究”(2009)、楊守吉的“高等院校老年教育服務模式探析”(2011)等。三是群眾學術團體積極推動老年教育研究。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學術委員會將老年教育研究列入“十五”、“十一五”成人教育科研規劃課題,並參與成人教育優秀成果評獎。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召開理論研討會,探討老年教育的理念、規律和發展經驗。在此期間,據不完全統計,出版了13部老年教育著作,如,董之鷹的《老年教育學》(2009)、孫建國主編的《中國老年教育探索與實踐》(2011)、施祖美的《老年教育策論》(2011)等。這些學術研究成果為我國老年教育發展提供了理論上的先導。
政策發展。正如前述,黨的十六大為我國繪製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藍圖,其中提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學習型社會的目標,這強有力地推動了老年教育的發展,使我國老年教育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老年教育提供了發展理念――“以老年人為本”。2006年頒佈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計劃綱要(2006―2010年)》,明確要求“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老年教育的資金投入,同時動員社會力量,因地制宜辦好老年人電視大學、老年網上學校,倡導社區辦學”,這些要求對該階段老年教育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尤為值得注重的是,2007年頒佈的《國家教育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第一次將老年教育列入國家教育發展規劃,之後《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又強調要“重視老年教育”。這標誌著老年教育的教育屬性得到黨和國家正式確認,從而加快了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老年教育的統籌規劃和制度保障。2011年頒佈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0―2015年)》提出的“創新老年教育體制機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以及提出“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擴大老年大學辦學規模”等要求,又進一步指明老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
實踐發展。該階段老年教育發展反映在: 一是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由教育行政部門對老年教育業務加以統一指導,尤為令人矚目的是,上海市建立全市統一的老年教育工作管理體制,將老年教育納入市教委管理體制中;二是各地政府制定了老年教育發展目標,提出了具體的發展舉措,老年大學(學校)規模又得到了發展,2010年老年大學(學校)數達到41887所,並又創辦了一批示範性學校;三是企事業單位和民間組織投入到發展老年教育的行列中;四是社會老年教育產生和發展,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老年人提供學習機會;五是基層社會老年教育遴選了28家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
(四) 繁盛期(2012年―)
自2012年至今,為我國老年教育的繁盛期。以2012年黨的十八大的召開為劃分依據。該階段老年教育繁盛的主要社會背景有《全國老年發展規劃(2016―2020)》的頒佈和黨的十九大的召開。
理論繁盛。該階段的理論研究,不僅表現為橫向拓展,而且也表現為向縱深發展,開始了老年教育學科體系的研究。代表性的有《教育學視閾中的老年教育》(嶽瑛,2012)、《老年教育教學論》(錢源偉,2016)、《老年教育學》(楊德廣,2016)等。尤為令人關注的是,由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組編,葉忠海總主編的《老年教育理論叢書》(6部),包括《老年教育學通論》(葉忠海主編)、《老年教育心理學》(張永等)、《老年教育管理學》(張少波、李惟民主諞)、《老年教育經濟學》(金德琅主編)、《老年教育社會學》(張東平主編)、《海外老年教育》(齊偉鈞、馬麗華等),填補了我國老年教育學科體系的空白。這些研究成果,對老年教育實踐活動起到了導引和促進作用。同時,該階段我國老年教育研究與國際交流對接更為活躍,一方面積極有準備地參與國際第三年齡大學協會(AUITA)主辦的研討會,並在會上作主題發言;另一方面,在國內舉辦國際老年教育論壇,自2013年以來,已在中國國際教育年會框架下舉辦了三屆。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也於2018年舉辦老年教育東方論道的國際論壇,請AUITA執委會成員參會,會上成立了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國際老年教育研究中心。
政策繁盛。在此期間,黨和國家出臺了系列文件,使我國老年教育呈現繁盛的景象。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給老年教育規定了“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最高準則和“2020年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的宏偉目標。同年,《關於進一步加強老年文化建設的意見》,要求“文化教育部門要把老年教育納入到終身教育和社區教育體系”。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指引和推進老年教育轉型發展。之後,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再次強調把“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並要求各級政府不僅要“加強領導,統一規劃”,而且要“加大投入”。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是我國第一部老年教育專項規劃,對老年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重點推進計劃、保障措施等基本問題作了明確的闡述和規定。其作為發展藍圖和行動指南,鼓舞著全國老年教育界拓展和深化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翌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進一步要求“推進老年教育機構逐步納入地方公共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學習服務體系”。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這給加快發展老年教育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實踐繁盛。在此期間,老年教育蒸蒸日上,呈現出嶄新的面貌。一是提升了老年教育的高度,強調“讓每一個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涵;二是各地政府積極制定本地區老年教育發展規劃,提出了老年教育發展的目標和任務;三是遠程老年教育迅速發展,遠程老年教育“三個一”行動計劃普遍開展,成立遠程教育工作委員會,組建遠程老年教育試驗區指導中心,遠程老年教育成為老年教育新的模式;四是社區老年教育進一步發展,在京召開了全國社區教育與老年教育專題研討會,會議提出兩者協同工作和協同研究的發展方式;五是老年大學規範化有了新發展,中國老年大學協會表彰了全國示範性老年大學176所。
二、 發展特點
(一) 發展理念: 以人為本,服務成功老化
堅持人本性為老年教育發展導向,是我國老年教育首要的特點。1996年8月我國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總則第三條所提出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等“五個老有”,就充分體現出人本精神。之後2003年10月黨和國家正式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思想”,黨的十八大把“以人為本”思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作為檢驗黨的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並提出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黨的十九大習總書記又再次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近四十年來,我國老年教育一直堅持以以人為本思想為指導,明確其最終價值取向在於促進老年人終生全面發展,並將其貫穿於老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各環節、各個方面之中,服務老年人積極老齡化。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就將“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作為老年教育的目的,“使老年人獲得更多的幸福感”作為發展老年教育的總體指導思想。
(二) 運行機制: 政府主導,多力合一運行
縱觀我國老年教育發展歷程,一個顯著的發展特點就是逐漸形成了政府主導、多力合一,政府和社會相結合的辦學機制。一方面,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老齡工作,積極推進老年教育事業發展,通過編制規劃、制定政策法規、營造環境、加大投入等,在老年教育發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保障作用。在編制規劃上,我國政府頒佈實施了《中國老齡工作發展綱要(1994―200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在制定政策法規上,全國人大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文件。另一方面,社會多方發力,包括社會參與力、教育支撐力、市場調節力、社區自治力、老年群體主體力等多力合一運行,共同推進老年教育發展。
(三) 推進策略: 實驗先行,示範引領推進
近四十年來,我國老年教育發展迅速的因素之一,即採取了實驗先行,示範引領推進的策略。從基層社區老年教育來看,1999年,國務院批准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就提出:“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質”,並於2001年11月公佈了第一批共28家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其目的就在於通過實驗,積累有關社區教育、包括社區老年教育的經驗,為其他地區開展社區教育起著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自2008年始,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全國和省級教育行級部門又決定遴選設立社區教育示範區。截至2016年6月,教育部已遴選設立122個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和127個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各省設立了逾500個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範區。實踐證明,這種通過實驗區―實驗街鎮―實驗項目,然後遴選出示範項目―示範街鎮―示範區的舉措,湧現了一大批終身學習的“百姓之星”,培育了一批社區老年教育的特色品牌,從而形成了以點帶面的推進策略。由於我國基層社區教育服務對象主要是老年人,該策略即有力推進著基層社區老年教育廣泛而深入的發展。學校老年教育和遠程老年教育也均體現這個特色。正如前述,前者,通過培育和遴選老年大學示範校;後者,通過建立遠程老年教育試驗區,以試驗先行,以示範引領,以點帶面推進上述兩種老年教育模式的發展。
(四) 辦學模式: 五位一體,實現多元發展
為了擴大老年教育供給,最大限度地滿足各類老年群體的學習需求,我國正在創新老年教育體制機制,著力推進老年人自主教育、基層社區老年教育、學校老年教育、遠程老年教育、社會老年教育等“五位一體”的老年教育發展新模式。在力求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過程中,使各類老年教育得到發展。就老年人自主教育而言,各種不同類型和形式的老年學習共同體和學習團體正在不斷湧現,如: 上海現有老年人學習團隊2.3萬個,人數64萬人;杭州市老年人學習共同體蓬勃發展,召開了社區學習共同體研討會。就基層社區老年教育而言,形成了東部沿海地區廣泛開展,中西部地區逐步推進的發展格局,在縣級範圍內,一般建立了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委會)三級社區老年教育系統。就學校老年教育而言,全國已有7萬所老年大學,在校學員800多萬人,辦學規模1萬人次以上的老年大學有18所。就遠程老年教育而言,各省市正在積極推動開放大學和廣播電視大學開辦“老年開放大學”和“網上大學”。東部地區將其延伸至街鎮鄉、基層社區,與社區數字化學習緊密結合。就社會老年教育而言,各地區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開放,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社會老年教育。有些地區積極探索“養教結合”老年教育,建立內容多樣的老年教育體驗基地,積極探索“體驗式”老年教育。
三、 發展規律性
中國當代老年教育發展研究
中國當代老年教育發展研究總報告
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其規律性。不論其發展形式如何,規律總制約著事物的發展。老年教育發展作為一種特殊事物的運動形式也不例外。老年教育發展規律,從根本上左右著老年教育的發展,從而規定著老年教育的實踐活動。要科學而有效開展老年教育,使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就得從老年教育發展過程中,尋求其發展的規律性。
(一) 老年教育發展取決於老年人學習需求的滿足度,應在不斷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過程中發展老年教育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老年教育發展也不例外。老年教育實質是老年人的終生發展教育,其目的是為老年人積極老齡化服務。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促進老年人的終生發展,是老年教育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足點。老年教育是為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而存在而發展的教育形態,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是老年教育發展的根本的內源性動力。
四十年來,中國老年教育發展史也表明,老年人學習需求度越高,對發展老年教育的要求就越強烈。這就要求老年教育發展與老年人學習需求相匹配,包括老年教育的數量、質量和結構與老年人學習需求的廣度、高度和結構相對應。當老年教育發展與老年人學習需求不相適應時,就得改革和發展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就是在不斷產生和解決老年人學習供需矛盾中得以發展的。
(二) 老年教育發展受制於老齡終教事業發展度,應在老齡終教事業發展中發展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體現著教育的終身性,是終身教育體系的最後階段和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離不開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又必須置於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和完善、終身教育事業發展之中。近四十年中國老年教育史實也表明,中國老年教育得以發展迅速的階段,也就是有效地推進建設終身教育體系階段,老年教育就在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中得到發展。
老年教育又是老齡事業系統的重要內容和方面,發展老齡事業離不開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又必須融入到老齡事業系統發展之中。近四十年中國老年教育發展充分說明這一點。但凡老年教育有著跨越式發展之勢,也就是老齡事業進入新階段之時,老齡事業發展強有力地帶動著老年教育發展。
(三) 老年教育發展取決於老年人主體性發展度,應在充分發揮老年人主體作用中發展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是以廣大老年人為對象的教育活動,其根本宗旨在於促進老年人積極老齡化。老年人具有豐富的智慧、經驗和技能。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政治宣言》明確指出,“老年人的潛力是未來發展的強有力的基礎”。廣大老年人對老年教育的取向、內容、重點和模式最有發言權,對老年教育發展的質量和成效最有切身體會,他們是老年教育發展的參與主體、評價主體和推動主體。在老年教育中,發揮老年人主體性是老年教育的“天職”。只有老年人主體性和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老年教育才能有效地得到發展。
實踐證明,但凡老年教育開展得好的地區,他們均十分注重老年人參與的主體性,包括參與的廣度、深度和高度。老年人以多種形式參與老年教育的全過程,包括策劃、實施、監督、評估、激勵等基本環節,發揮其主體作用。不僅如此,他們還十分注重優化對老年人學習的優質服務,提高老年人學習需求的滿足度,從源頭上激發老年人參與的內源性動力,從而從根本上推動老年教育的深入發展。
(四) 老年教育發展取決於政民意向統合度,應在政府統籌全民合力下發展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是事關全國2億多老年人的大事,也是關係到老齡事業和社會發展全域的大事。又基於老年教育具有明顯的公益性本質屬性,執政的黨和政府當然要加以重視和投入。然而,要滿足世上老齡人口最多、學習需求最大的社會需求,僅僅靠政府力量是不夠的,還必須依靠社會民眾的力量。只有當政府的選擇導向性與民眾的需求選擇性統合一致,即政府的意志與民眾的意願高度契合形成合力時,老年教育才會生氣蓬勃廣泛而深入持久地展開。
近四十年來,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的豐富實踐也充分證明此點。一方面,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老齡事業,包括老年教育事業,有著強大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組織優勢,強有力地推進了老年教育的發展。特別當國家作出關於老年教育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和制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後,這種強大推動力尤為顯著地反映出來。另一方面,開展老年教育已成為社會共識。“家家都有老,人人都會老”,老年教育成為社會各方參與和支持的行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已成為中國老年教育發展的特色。
第二部分 中國當代老年教育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 發展成就和進展
近四十年來,在改革開放大背景下,我國老年教育呈現出從未有過的蓬勃發展之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展開的範圍之廣、規模之大、類型之多、發展之快、收效之著,令世人矚目。
(一) 終身學習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形成了發展老年教育的社會共識
近四十年來,我國老年教育經歷著多個發展階段,現已進入繁盛的新階段。隨著老年教育在各地逐漸展開,參與的老年人群日益擴大,終身學習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對“終身學習”的認同度明顯得到提高。據本課題組調查,在問及“對終身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態度時,上海市、廣州市、南昌等地高達75%以上老年人表示贊同和比較贊同。“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的終身學習思想,已廣為人知,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二) 制定了相關老年教育政策法規,開始依法實施老年教育
我國老年教育從創辦到發展,始終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和支持。從本文歷史回顧部分可清楚地看到,中央發了一系列文件,推進老年教育發展。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頒佈,明確規定“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國家發展老年教育,鼓勵社會辦好老年教育”,並提出了“六個老有”的工作方針,即“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200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又下發了《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其中要求,“各地要重視發展老年教育事業”。直至2016年,《全國老年教育發展規劃》的出臺,展示了未來我國老年教育的發展藍圖,是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的行動指南。這一切,均體現了黨和國家發展老年教育的意志和決心,為依法實施老年教育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在上述的背景下,有些地方人大及政府頒佈了加強老年教育的地方性法規。天津市人大於2002年7月就通過了《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條例》,自2002年9月起施行,進入了依法施教階段。
(三) 確立了老年教育管理體制,形成了政府與社會相結合的辦學機制
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實踐,我國老年教育確立了符合現階段中國國情的管理體系,即黨委領導,政府統籌,教育、組織、民政、文化、老齡部門密切配合,其他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管理體制。對此,《全國老年教育發展規劃》作了闡明。不僅如此,整個老年教育發展歷程中,堅持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老齡工作方針,突破了傳統的單一政府辦學機制,形成了政府和社會相結合的辦學機制,以及政府投資辦、高等學校投資辦、行業企業投資辦、社會團體組織投資辦、個人投資辦等多渠道、多層次的老年教育辦學格局。
(四) 實施多樣化老年教育,初步形成了老年教育框架體系
老年人群是一個多類型多層次的複合的群體結構,學習需求具有明顯的差異性特點。為了滿足這種差異性學習需求的特點,我國老年教育經長期的實踐積累,形成了多樣化老年教育,包括教育模式多樣化、課程內容多樣化、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手段多樣化等等。就教育模式多樣化而言,既有以老年大學為代表的學校老年教育,又有大量的以學習共同體為特徵的老年人自主教育,廣泛的基層社區老年教育,還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遠程老年教育,以及以社會公共文化設施為載體的社會老年教育等。就課程內容多樣化而言,既有以大眾的養生保健類、休閒生活類為主的課程,又有文化修養類的博雅課程,還有專(職)業類智能再開發課程等。就教學形式而言,除課堂式以外,又有活動式,還創新出現場體驗式、養教一體式、遊學結合式等。就教學手段多樣化而言,除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教學外,還開發利用了社會多種潛在的隱性資源,作為老年教育活動的載體和手段。由上可見,我國老年教育,在政府重視和支持下,在社會各界和老年教育界的努力下,已初步形成多類型、多層次、多形式、多手段的老年教育框架體系。對此,老年學習者對已參加的學習活動滿意度相當高。據本課題組調查,上海市達到95%以上,廣州市達到93.6%,太原市也達到87.2%。與此相應的是,老年學習者收穫感相當高,上海市達到95%以上,廣州市也達到84.3%。
(五) 老年教育研究呈現良好態勢,學科建設開始啟動
在促進老齡事業發展過程中,隨著老年教育實踐活動廣泛而深入的展開,老年教育研究呈現出良好的態勢。一是老年教育列入高層次研究。自本世紀以來,有多項老年教育課題在國家社科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2000年,就有“老年教育問題研究”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立項。2001―2015年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老年教育立項課題就有16項。二是,高校年青的博士生、碩士生參與了老年教育研究,這是尤為可喜的。據不完全統計,自2003年至今,已發表了133篇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三是老年教育研究湧現了一批成果,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公開出版老年教育專著就有40部。本世紀以來,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學術委員會成人教育科研成果評獎中,其中得一、二等獎的老年教育科研成果就有31項。四是啟動了老年教育學學科建設。正如前述,2013年,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組織全市學術力量,推出了《老年教育理論叢書》,從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學科視角聚焦老年教育研究,為老年教育學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的建構邁出了可貴的一步。
(六) 推進國際交流和合作,擴大了中國老年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正如前述,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積極參與國際老年教育交流和合作。特別近幾年來,我國實施國際議題、國內研究的“1+1”研討模式,即針對AUITA每年的國際議題,在國內老年教育界組織專家學者先行研討,把研究成果拿到當屆國際會議上發表。該模式的確立,不僅使我國老年教育理論研究與國際關注問題能有效地交流互動,而且能有效地宣傳中國老年教育的成就和經驗,體現中國老年教育的學術水平。正如AUITA主席維拉斯教授給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信中所寫:“國際老年大學協會同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之間的合作可以成為促進全世界老年大學發展的合作典範。”
二、 發展挑戰和問題
(一) 社會對老年人及其教育的認知還有待提高,老年人學習活動參與率仍不高
當今社會,消極老齡觀仍束縛著一部分人的頭腦,總認為老年人是個被照顧的社會邊緣群體,老年人是社會負擔,人口老齡化帶來社會沉重的負擔,是社會發展的消極因素。基於這樣的消極老齡觀,因而在一部分人的潛意識中將老年教育消極認為是一項福利性事業,是一個老年人安度晚年養老的舉措。上述的消極看法,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反映較為明顯,直接影響著老年教育的發展,制約著老年人群的參與率。據本課題組山西分課題組調查統計,太原市近80%的老年人未參加過老年教育機構的學習,參加過社區學習團隊的比例不到1%。
(二) 老年教育發展不平衡、供給不充分問題突出
由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呈現出明顯的區域間、城鄉間的不平衡性,這就從根本上決定著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的區域間、城鄉間的差距性。這種差距性反映是多方面的,既有發展條件的差距,又有認識理念的差距,還有工作力度的差距;既有老年教育發展廣度的差距,更有老年教育發展的深度、高度的差距等等。從老年大學(學校)在六大行政區分佈來看,就能夠說明此問題。據中國老年大學協會2015年統計,華東區的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數,占全國學校總數的60%之多。具體見下列表(1)。
表1 老年大學(學校)在六大行政區的分佈


地 區辦 學 數 量占 比
華東區36296所63.1%
華北區6823所11.9%
西南區6295所11.0%
中南區5248所9.1%
東北區2294所4.0%
西北區525所0.9%
資料來源: 陸劍傑.我國老年教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理論鑰匙[J].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17(4).
其中,鄉鎮老年學校的數量在六大行政區分佈更不平衡,見下列表(2)。然而,我國74.9%的老年人口主要分佈在廣大農村。再就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分佈來看、東部地區示範區占近70%,實驗區占62%,也很明顯地說明東部與中西部發展很不平衡,見表(3)。
表2 鄉鎮(社區)老年學校在六大行政區的分佈


地 區辦 學 數 量占 比
華東區3655所37.1%
華北區3585所36.4%
西南區1527所15.5%
中南區915所9.3%
東北區119所1.2%
西北區56所0.6%
資料來源: 陸劍傑.我國老年教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理論鑰匙[J].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17(4).

表3 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的分佈



實 驗 區示 范 區
數量占比數量占比
東部地區80個62.0%83個69.2%
中部地區31個24.0%22個18.3%
西部地區18個14.0%15個12.5%
資料來源: 本課題組統計
(三) 老年教育法制建設和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
儘管我國法律制度確認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權利和平等公正的教育資源分配原則,但仍存在老年教育法制建設不完善,教育權利保障不充分的問題: 一是從國家層面上,至今沒有一部專門的老年教育法律;二是老年教育保障仍較多停留在教育權利在法律上的確認,對老年教育的性質、定位、功能、價值等基本問題未得到法制上的界定和定位,權利實現也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規定;三是《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老年教育定位和內涵問題需加以明確。在管理體制方面,儘管《全國老年教育發展規劃》提出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統籌、教育、組織、民政、文化、老齡部門密切配合,其他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老年教育管理體制”,但仍未明確提出國務院及各級政府層面建立統籌協調機構;也未進一步明確老年教育由教育部門牽頭實施,上述的統籌協調機構辦公室設在教育部門。基於上述的管理體制方面的問題,整體性老年教育基礎統計工作甚為薄弱。
(四) 老年教育理論研究、學科建設滯後
儘管老年教育理論研究發展較快,呈現良好的態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是,相對於我國老年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而言,老年教育理論研究,特別是學科建設顯得滯後。總的來說,我國老年教育科學理論研究仍處於初創階段,存在“四多四少”的狀況,即多的是工作研究,少的是基礎理論研究;多的是零散研究,少的是系統的學科體系研究;多的是宏觀一般關係研究,少的是以老年人為本的微觀深入的研究;多的是學校老年教育研究,少的是整個社會老年教育研究。可見,我國老年教育理論研究還不能滿足老年教育事業和老年教育工作發展的需要。
第三部分 中國老年教育發展的戰略思考

一、 老年教育發展的理論依據
老年教育的發展,需要依據老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老年教育的發展規律。在這裡,僅就依據“以人為本”理念、終身學習理論和積極老齡觀等問題加以闡明。
以人為本理念。以老年人為本,是老年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必須貫穿於老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及其各環節、各方面之中。具體來說,應充分體現以下方面: 一是應充分體現“人是目的”的思想,明確老年教育最終價值取向在於促進老年學習者的終身而全面發展,這是發展老年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足點;二是應充分體現“人是主體”的思想,要求老年教育充分發揮老年學習者的主體作用,滿足老年學習者主體性需要,這是發展老年教育的根本動力;三是應充分體現“人作為尺度”的思想,明確老年學習者是評價老年教育的基本主體,應以他們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滿意度作為衡量老年教育質量和成效的根本標準;四是應充分體現“人是過程”的思想,要求老年教育,不僅為某個年齡段的老年學習者服務,而且要為整個老年期終身發展服務,應把這種服務貫穿於老年人生命老化的全過程,力求做到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這是拓展和深化老年教育的基本要求。
終身學習理論。終身學習,是指個人在生命全過程中所從事的各類學習活動的總和。一般認為,終身學習概念,涉及“終身”與“全面”兩維視角。前者,系指學習貫穿個人的一生,個人在整個人生中均應有實質的學習機會;後者,系指學習發生於各種環境與情境之中,涵蓋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研究表明,由下列要素共同構成終身學習理論。
學習對象: 社會全體成員;學習目的: 促進人的終生而全面發展;學習時程: 人的生命全程;學習空間: 人類整個活動空間;學習內容: 人終生發展所需的全方位內容;學習資源: 社會各種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學習類別: 包括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非正式學習;學習方式: 多樣化。
老年人學習,是終身學習的終結階段,最能體現學習終生的特徵。基於老年人學習的人生定位和基本特性,很顯然,終身學習理論應成為發展老年教育的理論基礎。
積極老齡觀。積極老齡觀是指積極、正確和全面認識和對待老年人群和人口老齡化的系列觀點的總和。該觀點,由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聯合國老齡問題大會確認並傳播。早在1982年,英國學者羅伯特·巴特勒提出“產出性老齡化”的概念,指的是老年人參與有報酬的或無報酬的生產及服務供給活動,意在強調老年人仍然可以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同年,聯合國第一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通過的《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決議中就指出:“老年人是社會的財富而非負擔,因為他們可以用其累積的豐富知識和經驗做出價值無比的貢獻”。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在《聯合國老年人原則》所強調的老年人獨立、參與、照料、自我實現和尊嚴等五原則基礎上,世界衛生組織採用了積極老齡化概念,並于2001年向聯合國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提出了書面建議。2002年大會確認了這一概念,將其內涵寫進了大會的《政治宣言》和《行動計劃》。積極老齡化,由“健康”、“參與”、“保障”三個支柱構成。其中,“健康”是前提和基礎,“參與”是重點和核心,“保障”是照料和保證,三者是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同時,積極老齡化理論強調老年人群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和價值潛能,老年人的潛力是社會未來發展的強有力基礎。可見,積極老齡觀,從新的高度詮釋了老年人的社會角色、價值和生命的意義,是對健康老齡化觀點的一次理論昇華,是老齡觀的一次革命性變革。
二、 老年教育發展的目標
老年教育發展目標是未來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的航標。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頒佈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展示了該期間老年教育的發展藍圖,對我國老年教育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在新時代,我們要在達到《規劃》目標的基礎上,根據老年教育發展的理念和定位,遵循老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老年教育發展規律,參照國際社會老年教育的未來趨勢,從我國老年教育現狀出發,到2035年達到以下發展目標: 以不斷解決老年教育供需之間矛盾為主軸,進一步拓展老年教育的廣度、深化老年教育的深度、提升老年教育的高度、加大老年教育工作的力度,形成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老年教育特性的現代化老年教育體系,從而促進我國終身教育體系和老齡事業體系的完善,促進學習型和諧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老年人的終生而全面發展。
進一步拓展老年教育發展的廣度。從區域而言,進一步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擴展,由城市向農村、牧區、漁村擴展,由社區老年教育實驗區向非實驗區擴展,逐步達到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展開老年教育。從人群而言,進一步由低齡老年人群向高齡老年人群擴展,由經濟條件較好的老年人群向處境不利的弱勢老年人群擴展等等。概言之,通過老年教育廣度的拓展,進一步提高我國老年教育的區域、人群的覆蓋率,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群對老年教育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滿意度。
進一步深化老年教育發展的深度。一是盤活、開發、整合和共享老年教育資源的深度。不僅包括教育機構的資源,非教育機構的資源,而且還包括社會居民中的教育資源,以及無形的教育資源等。二是老年人數字化學習的深度。為此,不僅要完備和提升數字化學習的硬件設備,更為重要的是加強數字化學習的軟件建設,尤其要建立和完善社區老年人數字化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包括數字化學習平檯子系統、學習資源子系統、輔導技術人員子系統、政策制度子系統等。三是老年教育機構內涵建設的深度。其包括老年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的創新、管理人員和教學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等。四是激發社會活力參與的深度。其包括社會組織參與老年教育的深度,以及提高學習共同體和學習團隊在社區老年教育中發揮作用的程度。
進一步提升老年教育的高度。其包括老年教育認知水平的提升、發展目標的提升、評價標準的提升、理論研究水準的提升等。就認知水平提升而言,將我國老年教育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聯繫起來。發展老年教育應以實現“中國夢”作為總背景,總動力、總條件;而老年教育的發展,能增強社會凝聚力、和諧度,是實現偉大歷史使命的社會基礎。
進一步加大老年教育工作的力度。要實現上述老年教育發展的目標,保障老年教育向廣度、深度、高度全方位發展,就必須加大老年教育工作的力度。一是國家及其地方政府建立統籌協調機構,統籌、規劃、指導、協調全國老年教育工作;二是國家制定頒佈終身教育法規及其下位法包括老年教育法或老年教育實施條例;三是政府繼續作為主渠道,加大老年教育經費的投入,並積極探索多渠道經費投入的長效機制;四是國家進一步實施區域分異和聯動的發展策略,促進區域、城鄉之間老年教育的協調發展;五是政府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注重社會性培育和社會民眾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完善“多力合一”推進模式、現代化老年教育建設和治理體系。
現代化老年教育體系。即現代化老年教育系統,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所謂的現代化,主要是指老年教育具有“三特”屬性: 時代特徵、中國特色、老年教育特性。就時代特徵而言,指的是我國老年教育發展應體現信息化和智能化、知識化和專業化、國際化乃至全球化的特徵。具體來說,應建立老年教育信息網絡,乃至於逐漸以“人工智能+老年教育”發展模式,以信息化智能化帶動老年教育發展;加大老年教育發展的外向度,加快國際化步伐;增加老年教育的知識含量,提升老年教育的知識層次和專業化程度,從而真正達到老年教育既賦權又增能的要求。就中國特色而言,主要是指我國老年教育應以“四個堅持”為特色: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特色理論為指導;堅持中華民族性為特色;堅持區域分異性為特色;堅持政府與社會並舉推動為特色。就老年教育特性而言,主要是指教育對象――老齡性;教育宗旨――促進積極老齡化;教育過程――學、樂、為結合整體化;教育原則――彈性和自願性、教育模式――教與養一體化等。
三、 老年教育發展的基本思路
(一) 在老齡事業大局中發展老年教育
1. 在貫徹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規中依法發展老年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既是老齡事業發展的法律依據,也是老年教育發展的法律依據。該法規定六個“老有”是我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目標,其中包括“老有所教、老有所學”。可見,在國家法律層面上已將老年教育規定為老齡事業發展總體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該法又有專門條款――第70條規定國家發展老年教育,將其納入終身教育體系,從“領導”、“規劃”、“投入”等方面對各級政府作了法律上的規定,並鼓勵社會辦好各類老年學校。此外,該法第58條、第61條,均為開展“文化養老”、社會老年教育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我國老年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積極貫徹國家《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在貫徹落實該法中依法治理和發展老年教育。
2. 在“老年宜居”理念踐行中推進適宜性老年教育
國家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專列《宜居環境》一章,並規定“國家採取措施,推進宜居環境建設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適的環境”。國務院《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提出了“無障礙環境建設”。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將“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列入規劃之中。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宜居”理念,啟示老年教育界要開展適宜性或稱適老性老年教育,教育活動要適宜於老年人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惠及於老年人。對此,我們應在指導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模式、機構設施、保護措施等多方面加以努力。就教育內容而言,要依據老年人學習需求,包括現實性需求和發展性需求。就教育模式而言,應採取嵌入式老年教育,即將老年教育服務設施嵌入于社區和家庭,重點發展社區老年教育,使老年人近距離享受老年教育資源。
3. 在推進養老服務產業中互動發展老年教育事業
國務院發佈的國發[2013]35號文: 《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注重統籌發展”的基本原則,即“統籌利用各種資源,促進養老服務與醫療、家政、保險、教育、健身、旅遊等相關領域的互動發展”。其中,提到了養老服務與教育的互動發展。之後,《商務部關於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關於工作任務就具體提出“豐富精神生活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撫慰、知識講座、學習培訓、娛樂活動等服務。”事實上,多年來社區經常開展的養生保健、心理諮詢、法律服務等多項老年服務,無不滲透著老年教育,均離不開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科學養老服務的基礎,養老服務是老年教育發展的動力。老年教育服務業是基礎性、精神性的養老服務,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應包含老年教育服務業發展。老年教育工作者與養老服務工作者應攜手合作,統籌利用教、養資源,在互動中共同推進兩者發展,共同分享兩者發展的成果。
4. 在實施養教結合中拓展老年教育的空間和覆蓋面
養老服務,既有生理物質養老服務,又有心理精神養老服務。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既包括物質生活質量,又注重精神生活質量。在老年人物質生活基本滿足後,老年人更需要精神上的保健品。可見,要科學而全面地開展養老服務,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離不開老年人的學習與教育。提供老年教育,實施養教結合,是養老服務的重要內容,是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的重要方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實施養教結合,可開拓老年教育基地,提高老年教育參與率,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上海市較早作了“養教結合”教學模式的實驗。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既滿足了養老院老人的精神文化需要,促進了老人身體健康,又推動了養老機構的文化建設和各項工作的開展,還擴展了老年教育的空間,促進了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因此,要推進老年教育融入養老服務體系,實現養教一體化。
5. 在老年人力資源開發中豐富和發展老年教育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增強大齡勞動力就業能力”。《全國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也將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列入主要任務。這不僅給老年教育發展帶來了強勁的動力,而且豐富了老年教育的內涵和體系。這就要求積極開展專(職)業類老年教育。為此,要對其做系統的研究和探索,既要體現人力資源開發的共性,又要研究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特殊性。要制定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相應的法律和政策制度,為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提供有力保障。

(二) 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發展老年教育
1. 協調發展終身教育諸要素中發展老年教育
終身教育體系的構架,以嬰幼兒教育為發端,以青少年教育為基礎,以發達的成人教育為主體,以廣泛開展的老年教育為標誌,形成縱向的終身教育系統。其中,老年教育不可取代,沒有老年教育,就沒有終身教育。我們應在協調發展終身教育諸要素中發展老年教育。
此外在橫向上,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企事業單位教育和社區教育等要素協調發展和溝通整合,在推進社區教育中發展社區老年教育,在推進遠程教育中發展遠程老年教育,在推進社會教育中發展社會老年教育。
2. 在推進學習型社會基石中發展老年教育
學習共同體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石。沒有一個一個學習共同體的生成和發展,是很難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對此,在《教育部等七部門關於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鼓勵發展民間學習共同體”。我們就可在發展學習共同體中推進老年學習共同體、老年學習團隊的培育。這既是學習型社會構建的社會基礎,也是老年人自主學習的體現。
3. 在營造終身學習文化中發展老年教育
研究表明,終身學習文化是學習型社會的“靈魂”,其形成是學習型社會的根本性標誌。要形成學習型社會必須營造終身學習文化。從學習文化結構視角來看,一般認為,終身學習文化,由終身學習物質文化、終身學習制度文化、終身學習精神文化等三層次構成。為營造終身學習文化,我們就要積極探索終身學習文化的結構式營造。
終身學習物質文化,是指終身學習文化外在的物質形態。在營造終身學習物質文化中,我們就可加強老年學習的實體、設施、資源以及地域空間的建設,定期或不定期展示老年教育的產品,特別是舉辦社區老年學習者學習成果展。
終身學習制度文化,是指終身學習文化以制度規範形式所表現的文化形態。在營造終身學習制度文化中,我們就可將行之有效的老年學習活動,積累上升為長效機制,制定老年教育的活動制度、保障條件制度、檢查評價和表彰獎勵制度等。
終身學習精神文化,是深層次的終身學習文化,主要是指終身學習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信念精神等。在營造終身學習精神文化中,我們就可提升老年教育精神文化,特別是老年終身學習的意識、理念和價值取向。
第四部分 未來中國老年教育發展應著重解決的問題

一、 老年教育的供給充分問題
(一) 政府應依法加大投入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各級政府要統一領導,加強規劃,加大投入”。政府公務員應增強法制觀念,努力增加投入。又基於老年教育具有公益性屬性,老年教育投入應以政府為主,拓寬老年教育經費投入的渠道,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多渠道投入機制。
(二) 創新體制機制,鞏固和發展“五位一體”模式
國內外老年教育成功實踐表明,要滿足老年群體學習需求,必須轉變兩個傳統觀點。一是轉變老年教育就是學校老年教育的觀念。學校老年教育只占老年教育的很少部分,不能絕對等同整體老年教育。二是轉變增加老年教育供量即是加大投入的觀念。增加供量當然需要加大投入,但不僅如此,途徑和方式是多元的。創新發展機制和模式,同樣可增加供量。可以在原有基礎上,鞏固和發展“五位一體”模式。
鼓勵和支持老年人自主教育。強化老年人“自主學習”的理念,依據老年人群的特徵,鼓勵和支持老年人建立不同類型的學習共同體和學習團隊,自主開展形式多樣的適合自身需要的老年學習活動。
優先發展基層社區老年教育。在貫徹落實《規劃》提出的“建立健全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委會)三級社區老年教育網絡”的基礎上,著力在社區層面,成立社區老年教育指導組織,加強老年教育與社區教育的統籌規劃,建立老年教育與其他教育資源的共享機制,並將社區老年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利用社區服務機構等公共服務資源為社區老年教育服務。
轉型提質發展學校老年教育。轉型,指的是老年大學(學校)面向社會辦學,從服務於本系統離退休幹部職工,向服務更多的社會老年人群轉變。提質,指的是提高學校老年教育的質量。具體來說,遵循老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推進適宜性老年教育,加強課程建設,研發不同年齡和文化層次的老年教育系列課程,科學而有效地開展老年教育。發展,不僅是指通過轉型、提質來發展老年教育,而且指的是鼓勵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辦老年大學(學校)。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可設立老年教育專業,培養老年教育專業人才。
建立和完善遠程老年教育。一是列入教育信息化工程,推進老年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充分利用城鄉終身教育信息網絡,建立和完善遠程老年教育系統;三是在省市積極推動開放大學和廣播電視大學開辦“老年開放大學”和“網上大學”,並延伸至街鎮鄉、基層社區,建立老年教育網點,與社區數字化學習緊密結合。
創新發展社會老年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老年教育;二是在城市社會福利院、農村敬老院等養老機構,探索“養教結合”的社會老年教育;三是與旅遊業合作,積極探索“遊學一體”的學習模式;四是與社會各界合作建立內容多樣的老年教育的體驗基地,進一步探索和積累“體驗式”的老年教育模式。為此,要以多種模式整合社會資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年教育,積極推進老年教育社會化。
(三) 著力解決教育可及性的問題
要解決老年教育供給的充分問題,不僅要解決教育資源配置充分的問題,還需要著力解決教育可及性的問題。所謂教育可及性,是指老年人群能否真正擁有和使用教育資源,並能否產生學習成效。教育可及性問題直接關係到老年教育能否真正達到給老年人賦權增能的要求。具體而言,教育可及性可分為三個視角加以分析。
一是供方的可及性問題。即教育資源能否到達一線的教育機構和組織,真正用於為老年學習者服務。對此,必須建立和完善教育資源配置暢通渠道,加以建立監督機制,以防教育資源挪用他處。若發現挪用,要嚴肅處理。
二是需方的可及性問題。即老年學習者能否參與教育,或實施的教育內容是否是老年學習者之需。對此要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以保證處境不利的困難老年人群參與教育。同時,要確立以老年學習者為中心,以滿足老年學習者需求為目標,以老年學習者問題為導向安排教育教學,加強教育的針對性。另外,在機構和教學設施上,建設無障礙設施,完善無障礙服務功能,為行動不便的老年學員提供便利。要探索建立老年人學習保險制度。
三是教育成果的可及性問題。即老年學習者參與教育能否產生學習成果,能否增強生存和發展能力。對此,要實施適宜性(適老性)教育。不僅老年教育要以老年學習者問題為導向,還必須遵循老年人身心發展規律,符合不同年齡段老年人身心特點。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老年學習者的主體性和主體作用,力求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二、 老年教育的發展均衡問題
解決老年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縮小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作為具體途徑和策略,可實施“以東帶西”、“以城帶鄉”、“以社支教”、“以教帶教”、“示範輻射”等策略。
(一) 實施“以東帶西”的策略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東高西低”區域不平衡的現狀,決定著教育、包括老年教育的東部與中西部發展嚴重不平衡。這就從根本上規定著老年教育發展,必須貫徹區域分異、並實施“以東帶西”的策略。國家層面的具體舉措包括統籌規劃東、中、西部老年教育的發展,建立“以東帶西”老年教育相關的內在機制,建立和健全區域之間各種協作組織和平臺,倡導東部地區老年教育組織機構與中西部老年教育組織機構“結對互幫”,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投入扶持力度等。
(二) 實施“以城帶鄉”的策略
當前中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我國的行政區劃也是以市帶縣,老年教育發展的現狀城市明顯領先於農村,因而老年教育可走“以城帶鄉”道路。具體舉措可以有,加強對“以城帶鄉”工作的領導,統籌規劃城鄉老年教育的發展,建立各種“以城帶鄉”的協作組織,以合作項目落實並深化“以城帶鄉”,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城市對農村的輻射。總之,老年教育“以城帶鄉”,要堅持“先易後難”、“先淺後深”、“先點後面”原則,積極而穩妥地展開。
(三) 實施“以教帶教”的策略
在這裡,所指的“以教帶教”,主要是指其他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等助力支持老年教育發展。其中,特別是高校應將老年教育作為學校四大基本任務之一,支撐帶動其發展。同時,全國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帶動非實驗區社區老年教育發展。
(四) 實施“以社支教”的策略
在這裡,所指的“以社支教”,指的是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支持老年教育的發展,以多種模式整合社會資源支持老年教育發展,特別要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制定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的長效機制,使社會組織在老年教育中積極主動發揮提供“學習服務”、“開發學習課程”、“承擔實驗項目”、“開展教育評估”、“參與政策制定”、“動員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規範自律行為”等方面作用。
三、 老年教育的科學規範問題
(一) 遵循“兩大規律”辦學
要使老年教育科學規範,必須遵循老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老年教育發展規律。就前者而言,老年人的社會屬性、發展任務、生理機能、心理成熟水平、認知心理特點、學習心理意向等顯然不同于成年前期成年人即未成年人,也與成年中期成年人有明顯差異性。老年人的社會屬性是傳班人,不同於未成年人的社會屬性是接班人,也不同于成年人的社會屬性是當班人。正因為老年人傳班人的社會屬性,其發展任務具有傳承性、完善性的本質屬性,可見發展任務也明顯不同於未成年人發展任務的預備性本質屬性,也不同于成年人發展任務的確定性、現實性本質屬性。基於老年人的社會屬性和發展任務具有明確差異性,因而就帶來老年人在學習目標、學習心理意向和學習行動等方面有系列性區別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據此,老年教育要科學規範,要以上述的兩大規律為理論依據。
(二) 制定《老年教育條例》或國家標準
在終身教育(學習)促進法規框架下制定《老年教育條例》。由國務院制定並加以實施。建議《條例》包括下列的內容: 第一部分總則,闡明老年教育的界定、目的、性質、地位和任務、基本原則等;第二部分基本制度,包括老年人自主教育制度、基層社區老年教育制度、學校老年教育制度、遠程老年教育制度、社會老年教育制度、老年人學習激勵保護制度等;第三部分管理與實施,包括管理體制、政府職責、社會力量辦學、辦學主體和資格等;第四部分學習者和教育工作者,包括老年學習者權利和義務、老年殘疾人群權利、老年教育教師配備、資格、權益等;第五部分經費和其他保障,包括政府投入、籌措渠道和相關政策、基地建設、無障礙設施及標準等;第六部分法律責任,包括違反本法、違反辦學、克扣經費等法律責任;第七部分附則。
(三) 加強老年教育課程的建設
課程,是老年教育教學的中心問題,課程建設是老年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直接關係到老年教育的質量。
重視老年教育特色課程的建設。老年教育特色課程是由老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特徵、老年教育的內涵和宗旨所決定的。在這裡,它是相對於非老年教育課程而言的,是多類型、多形式的。就類型來說,就有退休準備類、養生保健類、文化修養類、閒暇生活類、代際溝通類、生命終結類等特色課程。就形式來說,有團隊式、體驗式、活動式、養教式、遊學式等特殊學習形式。
研究和探索生命規律性的老年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老年期是人生運行的最後階段,是人的生命老化的過程。老年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要以老年人生命過程為主軸,以老年每個生命階段發展主題為中心,對整個老年期教育課程系統加以總體設計。
具體來說,我們將老年期分為四個階段: 准老年期(55―60歲)→低齡老年期(60―70歲)→中齡老年期(70―80歲)→高齡老年期(80歲以上),每個階段發展主題是不盡相同的。准老年期教育,要圍繞“準備退休”主題設計特徵性核心課程;低齡老年期教育,要圍繞“轉變角色”和“潛能開發”兩大主題設計特徵性核心課程;中齡老年期教育,要圍繞“再調整發展”主題設計特徵性核心課程;高齡老年期教育,要圍繞“自我保護和超越”主題設計開發特徵性核心課程。每階段老年期特徵性核心課程之間,應前後聯繫、相互溝通和銜接。總之,老年教育課程不是隨意性零星課程的散裝式組合,而是個有生命規律性的課程系統。
四、 老年教育的現代化問題
老年教育現代化,即老年教育發展要體現時代特徵。本文在教育目標部分已闡明時代特徵,主要反映為信息化和智能化、知識化和專業化、國際化。
就老年教育信息化建設而言,要融入國務院“信息惠民”工程和教育系統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將老年教育信息化作為上述兩大信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要以全國開放大學和電視大學系統為主體,以項目為連結,積極推進遠程老年教育發展,並注重延伸至街鎮鄉,建立老年教育網點,推動基層社區數字化學習。基於社區的老年學習者缺乏數位智能,因而必須建立和完善社區數字化學習服務體系。該體系,以社區老年學習者為中心,由學習平臺、學習資源、輔導技術人員、政策等四個分系統組成,以利於促進基層社區老年教育信息化。不僅如此,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建立“人工智能+老年教育”發展模式,促進老年教育迅速發展。
就老年教育知識化專業化建設而言,重點在於課程體系建設和學科建設。就學科建設而言,關鍵在於以文化自信和創新的思想定力,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的老年教育學科建設。具體而言,以文化自信、學術自信為核心,引領老年教育學科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建設,以求列入《學科分類與代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為此,要加強老年教育的基礎理論研究、政策研究、應用研究和國際比較研究。同時,以教學任務帶動學科建設。積極鼓勵有關高校和職業院校,特別是師範院校開設老年教育及其相關專業,全國成人教育學專業研究生教育學位點可開設老年教育研究方向。
就老年教育國際化建設而言,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與國際老年教育組織、國外老年教育機構的交流和合作。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老年教育組織的活動,以及重大國際項目的合作研究;另一方面,我國自身定期或不定期舉辦老年教育國際論壇、研討會,邀請國外專家學者參與交流研討。支持老年教育機構與國外老年教育機構開展資料、人員等交流和人才培養的合作。支持老年教育機構引進優質教育資源,依法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五、 老年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一) 夯實老年教育發展的內在要素
進一步加強老年教育內部的基礎性建設。其包括制度建設、基地建設、品牌建設、學科建設、課程建設、隊伍建設,以及要著力加強統計工作。
就基地建設而言,應建立和完善縣(市、區)老年大學―鄉鎮(街道)老年學校―村(居委會)老年社區學習點的老年教育系統。在完成《規劃》提出的目標基礎上,擴大所占的比例,並著力加強內涵建設。
就學習品牌建設而言。首先要明確學習品牌是老年學習者對學習產品的評價和認可程度。學習品牌最持久的含義和實質是其價值、文化和個性。實踐表明,老年教育學習品牌,不僅反映學習產品供給方(教育機構組織、教育者)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習產品的供方與需方(老年學習者)相互作用的產物。學習品牌的創建是一個系統,一般由特色項目提升為品牌項目的過程,由學習特色產品昇華為學習品牌的過程。老年教育學習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對老年教育拓展和深入發展起示範引領作用,並在一定區域領域內形成較大影響,其有力地促進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實施老年教育學習品牌戰略,是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戰略。
就隊伍建設而言,整合社會人才資源,建設以專職人員為骨幹,並逐步做到在編的專職人員為骨幹,兼職人員和志願者為數量主體的老年教育教學和管理隊伍。在調查研究基礎上,要研究和探索專職教師的准入制度和培訓制度。除鼓勵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到老年教育機構工作,鼓勵各級各類教師兼職參與老年教育相關工作外,特別要下功夫掌握和動員社區內各類退休專業人員從事與老年教育相關的兼職或志願者服務。
就加強統計工作而言,首先要加強全國老年教育的基礎性統計工作,不僅包括學校老年教育,還應包括其他模式的老年教育。在此基礎上,開展老年教育評價和發展指數的研究、調查、統計和發佈工作。
(二) 營造老年教育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正如前述,老年教育應在構建老齡、終教兩大系統中加以發展。其中,尤其要在老年友好城市建設中發展老年教育。老年友好型城市的主要特徵: 認識老年人有廣泛潛能,以積極態度對待老年人;認識並尊重老年人需求的多樣性,從而設計和服務多樣化;考慮老年人能力的差異性,強調設施和服務的可及性等。老年友好城市這些特徵,顯然有利於老年教育的發展。老年教育界應在編制老年友好城市指標體系,創建老年友好城市中,通過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綜合能力,發揮長者風範的示範效應和人際關係的協調作用,促進老年友好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從而從中推進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
切實落實老年教育各項保障條件。包括組織保障、法制保障、經費保障、隊伍保障、輿論保障等。其中,組織保障,當前要切實落實《規劃》提出的“建立健全党領導、政府統籌,教育、組織、民政、文化、老齡部門密切配合,其他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老年教育管理體制”。未來要在國務院層面上建立統籌協調機構,各級政府也要建立統籌協調機構,其辦公室設在教育部門。法制保障,首先要切實執行國家《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七十條所規定的“國家發展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統一規劃、加大投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