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滿額折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兩晉南北朝(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以講史形式闡述了自西晉建立至隋文帝統一南北朝之間的歷史。作者系著名通俗歷史讀物作家,熟諳史實,文筆優美,全書沿襲了黎東方“講史”筆法,可讀性極強。臺北大學歷史系主任馬先醒教授評說“細說體”是讓讀者以看《三國演義》的輕松心情,獲得的卻是勝於《三國志》的歷史知識。

作者簡介

黎東方原名智廉,祖籍河南,1907年出生於江蘇省東臺縣,被譽為“中國之湯因比”。其重要著作有《中國史之研究》、《中國上古史八論》、《西洋通史序論》、《中華民國簡史》,長篇自傳《平凡的我》,以及他所獨*的“細說體”系列史書《細說三國》、《細說元朝》、《細說明朝》、《細說清朝》、《細說民國創立》等,還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譯著。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以講史形式闡述了自西晉建立至隋文帝統一南北朝之間的歷史。作者系著名通俗歷史讀物作家,熟諳史實,文筆優美,全書沿襲了黎東方“講史”筆法,可讀性極強。

序一“細說中國歷史叢書”序言

鄧廣銘

人們大概都知道,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載有“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大概也都知道,南宋詩人陸遊有一首詩說道:“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說蔡中郎”,當然就是說三國史當中的一個片段。

南宋晚年吳自牧的《夢粱錄》則記有“講史書者,謂講說通鑒、漢唐歷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耐得翁《都城紀勝》所載略同)。這裡所說的“通鑒”,絕不是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或朱熹的《通鑒綱目》而言,而是略似“通史”之意,與下文之“漢唐歷代”是一樣的意思。

舉述以上三事,我是想用來說明,到了宋代,一般社會人群的文化水平,在當時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自然形勢走向的推動下,也正企求逐步提高,故不論城市的市肆、塗巷,或是百姓聚居的村落,都有以講說史事為專業的人(包括盲人)。但是,這些以講說史書為業的人,全都是並不真正讀過史書的人,他們只是在從某些讀書人聞知某一階段的歷史(大都是戰亂最多的時期)的粗略梗概之後,再加以演義和穿插,增加一些熱鬧的、傳奇的場面,寫成文本,口耳相傳。有許多盲人也成為這類傳承人物的一個組成部分,藉以用為謀生的一種技藝。這許多講史的文本,經過長時期和千百人(包括一些真正讀過史書的人)的充實修改,最後便結集為《三國志演義》、《五代史平話》、《水滸傳》等書,成為現今多數人喜讀的古典小說。

在《三國志演義》等書已經廣為流行之後,在各大城市以及鄉村市鎮的市場或廟會上,一直還有人在繼續講說三國的群雄和梁山泊英雄好漢的故事,也仍然能吸引一些聽眾,這說明,由並不閱讀史書的人向社會人群講說歷史故事的風習,在繼續了千百年之久而並未改變。

可是,在抗日戰爭期內,在當時作為臨時首都,並成為人文薈萃之地的重慶,卻有一位真正的歷史學家,挺身而出,要向這個山城的社會人群,講說真正的歷史事實。他找定了一個可以容納大量聽眾的會場,作為他演說的固定場地,按一定的日期和一定的時間,到那裡進行演講,聽眾則須買票入場。這真稱得起是一支異軍突起,然而這支突起的異軍,一上陣

卻收到了橫掃千軍的效果。前一期的講題是“說三國”,後一期的講題是“說武則天”,聽眾與日俱增,在重慶這個山城,確實引起了一大陣轟動。我當時身居北碚的復旦大學,距重慶百多華裡,竟也經常有為這番講史的叫好聲傳來耳邊,經常為這一轟動效應所震動。

若問:主講人何以具有如此這般的魅力? 何以能使他的講史引起如此這般的轟動? 我的答復是:因為他是洞曉古今中外的歷史學家黎東方教授。那時他的正式職務,是在國民政府教育部主持史地教育委員會,並在中央大學歷史系兼任教職。

黎東方教授所講說的三國史或武則天的歷史,全都大異於從宋代以來,出現在城市或村鎮中那些說書人和講史人所講說的內容,他既不虛構任何一個人物,也不虛構任何一樁事件,以增其傳奇性質,藉以吸引聽眾;他只是廣泛地從各種體裁的史冊當中,取精用宏地加以搜集,加以貫串,然後做出他的講詞。照這樣做,按常理而論,則他的講說,較之那班職業的說書、講史人,便應顯得枯燥乏味,難以引發聽眾的興趣,然而他竟能以突起的異軍,橫掃一切職業的說書、講史人員,其根本原因乃在於:他既已把所要說的史事熟蘊於胸中,按需而取,左右逢原,而通過他的逸趣橫生的詞鋒加以表述,既顯示出踏踏實實,決不浮泛;所表述的史事,又都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則其取得那樣的成功,豈不正是所謂“事有必至,理有固然”的嗎?

在重慶演說上述兩段歷史,引起了一大陣轟動之後,黎東方教授又飛往昆明,把這兩段歷史又全都重講一番,其所引致的盛況,一如在重慶講說時。他是否又到另外的地方講述過,我卻記不起來了。但單就渝、昆兩地來說,只因黎教授的講演而接受到真正的歷史教育的,正不知已有若幹千百人次了。

黎東方教授於1949 年離開大陸之後,經常往返於臺灣與美國。但不論何時何地,他一直還在操其舊業,或則是執教於某一大學或學院,擔任某種歷史課程,或則是在某個研究機構專心致志於某一歷史課題的研究。總之,他是無往而不是以歷史學科這一領域作為他的安身立命之地的。

在黎東方教授離開大陸,直到目前的這四十多年內,我雖然也曾接到過他的來信,當他於80 年代末來北京探視朋友時,雖也曾有過短暫的晤談,而對他在此四十多年的生活情況,除上面所概述的諸事而外,卻並不詳知,只是在進入90 年代以來,我從臺灣刊行的幾種雜志上,特別是從《傳記文學》所刊載的書刊報道上面,才得知悉,這四十多年,乃是黎東方教授在歷史學的論著方面最為豐收的時期。他既在各種報刊上發表了不

計其數的史學論文,更先後出版了《細說先秦史》、《細說三國》、《細說元

朝》、《細說明朝》、《細說清朝》,一直細說到民國的肇造。

在知道這一系列的《細說》已經刊行之後,自然就以不得拜讀而深感遺憾。卻不料於今年4 月內,忽然接得黎先生的來信,告知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經決定,要把這幾種《細說》,一律改作簡體字橫排本,在大陸發行。接著他把這幾種《細說》全部寄來,囑我寫一篇序文,向對他必然感到陌生的大陸讀者略作一番簡要介紹。這使我得遂拜讀多本《細說》之願,極所快幸,撰作序文之囑,也自當黽勉從事,以期不負老友的厚望。

經上海人民出版社告知,現決定先將《細說元朝》以下諸冊在滬改版印行,而《細說先秦史》和《細說三國》二書,則因其前後不能互相銜接,暫不印行。我覺得這樣做也很合適。黎東方教授在撰寫這幾本書時,由於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與制約,其觀點,其議論,也必然有為大陸讀者所不能認同和理解之處,出版社對此自亦須做一些適當的刪

改,想來黎先生對此必也同意。

對於要改版重印的這幾本《細說》,我本來是要一一細讀的,奈因已屆風燭殘年。精力衰憊,反應遲鈍,事事力不從心,故只能采取諸葛亮讀書的方法,“觀其大略”,而做不到像徐庶、孟建那樣的“務於精熟”。然而,就在這樣地讀過之後,我也覺察到這幾本《細說》所共同具有的幾種特色。

在這裡,我要重點突出地指出,這幾本《細說》確實都是深入淺出的,切合於大眾閱讀的通俗性歷史讀物。說“深入”,是我認定這四本《細說》,全都是在黎東方教授對各個朝代的歷史事實與現象,透過其表面而洞察其底蘊,並探明其彼此間的相互關係,有了融會貫通的理解,然後才筆之於書的。還必須說明,以上云云,乃全是出於他的素養,絕不是臨陣磨槍,尋掇捃摭而得來的,所以才能那樣地左右逢原,曲匯旁通。這樣深厚的功底,如我在上文所說,在抗日戰爭期內,在重慶講說三國和武則天的歷史時,早已顯示出來,無非,那時期是他用語言表述出來,而近今則是用文字表述出來而已。且讓我在此舉例為證:

作者的《細說元朝》的《自序》,開頭便交代說:“元朝的歷史最難讀,也最難寫,最難細說。”這幾句話,簡單明了,卻是每一個研治中國通史的人所都體會到的真正甘苦。這本《細說》的第一節《源遠流長》,共占用了二十來頁的篇幅,成為不但在這一本,而是在各本《細說》中最長的一篇。每一個體會到上述的真正甘苦的人,在讀過這一節之後,必然會感覺到,它絕非是等閑之輩,即一般編寫《中國通史》的人所能寫得出來的。它的寫成,乃是作者為了考明蒙古族的族源,不但取證於正史中的《魏書》、《北史》、《舊五代史》、《遼史》、《宋史》、《金史》和《元史》、《新元史》,還取證於雜史中的《黑韃事略》、明初所譯《元朝秘史》和現代學者改譯的《蒙古秘史》,以及波斯人所著《集史》,還參考了王國維和法國伯希和(Paul Pelliot)諸人的論文,用宏而取精,最後則折中於作者自己,而定其取舍從違。因此,作者對過去長久莫衷一是的問題所作出的判斷,對讀者都是具有較強的說服力的。而作者把見於《遼史》中的“謨葛失”這一似是人名的三個字,斷定為:“謨葛”是“蒙兀”與“萌古”的異寫,“失”與《舊唐書•突厥傳》的“設”相同,意思是“君長”。我認為這更是作者發前人之所未發的一個創見,而這個創見是極其正確的。

再從《細說清朝》中摘取一事為例。

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是順治,即位時年方六歲。他的父親皇太極,是在1643 年,年僅五十二歲的時候,無疾而終的。在順治即位後,即由皇太極之弟多爾袞為攝政王。當時順治的母親年方三十一歲,比多爾袞小一歲。從此便流傳了皇太後下嫁攝政王多爾袞之說,而且在清朝統治的二百六十多年內,這一傳說一直非常盛行。我的一位老師孟森先生,是研究明清史的專家,他曾就此事寫過長篇考證文章,認為此說在中國找不到史料根據,在朝鮮當時的國史中(因為清朝與朝鮮的關係十分密切)也找不到史料根據,因而斷言此事必非實有。黎教授在《細說清朝》的多爾袞“自稱皇父”節內,對此事卻只作了如下的一段敘述:

他有沒有在皇太極死後,與皇太極的寡婦,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文皇後,正式結婚? 有關的官方材料,早已被乾隆一代的君臣銷毀幹凈。今天我們仍能依據的蛛絲馬跡,僅有張煌言的幾句宮詞:“ 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張煌言雖是清朝的敵人,但為人正派,非一般捕風捉影,惡意中傷的造謠專家可比。

另一件足以令人奇怪的事是:在多爾袞死後,皇太後被遷出皇宮,到多爾袞的睿親王府去住。

要言不繁,卻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富有說服力,再去翻看孟森先生的長篇考據文章,便覺得他是囿於倫理道德觀念,文雖長卻終於不得要領了。

以上所舉兩個例證,全都顯示了作者的深厚學養和探索精神,再經他用幹凈利落、明白曉暢的文字加以表述,使得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夠讀懂,而且都能讀得饒有興趣,所以就使這幾本《細說》成為標準的深入淺出的通俗歷史讀物了。

為了提高我們全體人民的文化素質,為了培養我們全民的愛國主義的情操,特別是對於當代的一般青少年來說,提供給他們一些通俗易懂的歷史讀物,不但是十分必要,而且是十分迫切的。然而令人非常痛惜的是,在我們的耳所聞、目所見的某些場合,卻大都錯把通俗與流俗、庸俗、鄙俗攪繞在一起而不加區分。這種誤解所造成的誤區,似乎還正在日益擴大。於是有人就用“戲說”二字做保護傘,在這一傘下肆無忌憚地胡編亂造。有人則索性連“戲說”二字也不要,卻要以“氣死歷史學家”為目標,編造了一個“影視歷史劇本”,說秦始皇和高漸離乃是由同一個女人的乳汁哺育成人的。盡管人們都知道,不能把搬上舞臺的任何劇種中的所謂歷史劇本作為歷史課本看待,例如京劇中的《空城計》或昆曲中的《十五貫》等等,然而那些劇本的價值所在,原不是為了傳授歷史知識,而是要使觀眾和讀者能從它感受到一種藝術的享受,審美情感的滿足。另如相聲中的《關公戰秦瓊》的段子,是有意地把歷史事實加以顛倒的,然而並沒有一個聽眾,包括所有的歷史學家,對此提出過批評,因為在聽取這段相聲之後,人們只滿足於對其含有的幽默情趣的欣賞,倘把這一被顛倒的史實再顛倒過來,這番情趣便也將隨之消失,那就不成其為一段藝術創作了。總之,我所提及的這種種,雖全不是忠實於歷史事實的一些藝術架構,卻全不像出現在當前的那些胡編亂造的所謂作品那樣,它們雖具有不同的形式,卻似乎抱有同一個目的:“要氣死歷史學家”。而除此以外,便只能是使非“歷史學家”的觀眾與讀者感到惡心和無聊罷了,豈有它哉!當如上所說的,有不少人正在以極不負責的態度,以這樣那樣的花招,極力要把通俗的歷史引入誤區之際,上海人民出版社肯把黎東方教授所著《細說》諸書推出,使喜愛歷史的讀者不致再為類似“戲說”等類的作品所誤,而且能夠讀到較之《二十四史通俗演義》更貼近歷史真實的、深入淺出的真正歷史通俗讀物,這的確是一件值得人們拍手稱快的事。

既然已決定把這套叢書定名為《細說中國歷史叢書》,而先把《細說元朝》等先行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廣大讀者(包括我),當然就盼望黎教授能在登上九五之尊的高齡之前,再發揮餘熱,把先秦史以下的秦與兩漢的歷史,把三國史以下的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金史,也全都細說一番。我與黎公為同年好友,明年均為九十周歲,但據我所聞知,他之精力充沛,依稀當年,遠非我之朽鈍之所可比擬,以我之朽鈍,尚在以“學不厭而教不倦”自勉,則以精力充沛之黎公,倚其長才而抒其素蘊,假以三至五年的時光,其能畢其全功當是可以斷言的。

為了在另一個意義上的求全責備,也為了能使這套叢書“後出轉精”,我以為,似乎應當在此先就這幾本準備改版印行的《細說》中所存在的一些未能盡如人意之處,略陳一點鄙見。

如我在上文所說,從總體上看來,這幾本《細說》,全都是黎東方教授總結了古今中外的歷史學家對各時期的歷史的學術研究成果,加以融會貫通而撰作出來的,都足以證明他的學術根柢之深厚廣博,然而就每一本《細說》的目次組織來看,則不分章節,不分層次,從始到終,每個題目全都平等排列,這就使讀者很難分清主次關係,並且會覺得相鄰諸目的連貫性也不甚分明了。如果把全部《細說》,都分為篇、卷、章、節等高低不同的層次,則讀者單從目錄上也可以先獲得一個主次分明的印象,讀過每一冊,自然更會獲得累累乎如貫珠的一系列真正歷史知識了。

當今之世,地球雖已縮小,人類雖已進入信息時代,然而要想與客居美國的黎教授,商榷對即將印行的諸冊《細說》的目次,全部進行改變,恐仍非短時期內之所能辦。因此,我與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朋友們,只希望在補寫另外諸冊時,能把篇卷章節的層次劃分清楚,順便也把已經印行的這幾本區分章節,改從一律,使此全部《細說》叢書都以嶄新面貌出現在讀者面前,則其嘉惠後學,必更將深遠而不可限量了。


目次

《細說秦漢》《細說兩晉南北朝》《細說隋唐》《細說宋朝》序言

自序

開場白

一 不及格的開國君臣

二 魏晉之際的才人名士

三 《徙戎論》

四 白癡皇帝和黑丑的矮皇後

五 皇族大混戰

六 成漢李氏

七 匈奴劉淵的漢朝(前趙)

八 懷、愍二帝與西晉滅亡

九 陳敏和杜鎪,長江流域的動亂

一○ “王與馬,共天下”

一一 劉琨之死

一二 北方的兩個安定地區——河西和遼東

一三 石勒建立後趙

一四 王敦

一五 蘇峻、祖約的叛亂

一六 庾氏弟兄收復中原的嘗試

一七 桓溫滅成漢

一八 石虎父子、冉閔

一九 殷浩、桓溫北伐的失敗

二○ 苻堅和王猛,北方的短期統一

二一 淝水之戰

二二 北方的重新分裂

二三 拓跋氏建立北魏

二四 後燕的殘局

二五 桓玄、孫恩

二六 劉裕北伐

二七 西秦和四個涼國

二八 赫連勃勃和統萬城

二九 東晉的文化名人

三○ 劉裕做皇帝

三一 元嘉之治

三二 北魏統一北方

三三 崔浩之死

三四 元嘉北伐胡馬窺江——宋魏勢力的消長

三五 自相殘殺的劉宋帝室

三六 提倡節儉的齊高帝

三七 北朝的女政治家——文明馮太後

三八 魏孝文帝改革舊俗

三九 齊、梁的更迭

四○ 北魏宣武帝和高肇

四一 梁初與魏爭奪淮南的戰斗

四二 北魏胡太後臨朝

四三 高歡在魏末大亂中崛起

四四 魏分為二、東西惡戰

四五 高歡父子的虐政

四六 “五十年中,江表無事”

四七 侯景亂梁

四八 侯景的末日

四九 江陵的陷落

五○ 陳霸先

五一 恣意作樂的北齊高湛父子

五二 宇文氏的霸業

五三 北方的統一

五四 金陵王氣黯然收

五五 嶺南女杰洗夫人——一個深明大義的政治家

五六 士族

五七 南北朝的文藝學術

五八 南北朝的科學技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