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月牙公主
滿額折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月牙公主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追憶即將逝去的自然景觀及原住民文化──文學家須文蔚老師,將「月牙公主」和七星潭「青石公」兩個民間傳說故事融合,構成一個更完整充滿地方民族色彩的浪漫故事。
★附撒奇萊雅語教學及數位教材,讓孩子透過繪本學習原住民語言及文化,適合12年國教鄉土教材參考用書。

文學家須文蔚老師,將「月牙公主」和七星潭「青石公」兩個民間傳說故事融合,構成一個更完整充滿地方民族色彩的浪漫故事。將一個傳說反覆敘說,有可能即將逝去的自然景觀或原住民文化,以更親近人的方式保存下來。

--------------------
愛上人類的青龍,如何將自私的愛化為永恆的守護?

七星潭的七星街五號旁有一塊青色的大石頭,
這是耆老口中由一條青龍所化成的「青公石」,
他在這裡日夜守護居民及那個他深愛的公主。
--------------------

我只是想陪伴她,傾聽她的歌聲……
我只是想保護她,望見她的笑容……
我只是想守候她,抹去她的眼淚……

作者簡介

文/須文蔚
詩人,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主任,教育部「普及偏鄉數位應用計畫」推動辦公室主任,《新聞學研究》(TSCI)副主編,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董事。東吳大學法律系比較法學組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博士。創辦台灣第一個文學網站《詩路》,是華語世界數位詩創作的前衛實驗者,集結創作與評論在《觸電新詩網》。曾任東華大學研發長、《創世紀》詩雜誌主編,《乾坤》詩刊總編輯等。曾獲得國科會 89 年度甲種研究獎勵,國立東華大學 101 學年度延攬及留任國內外各類頂尖人才學術獎勵、102、104 學年度研究優良教授,以及兩屆全校教學優良教師。出版有詩集《旅次》與《魔術方塊》、文學研究《台灣數位文學論》、《台灣文學傳播論》,編著報導文學《台灣的臉孔》、《烹調記憶》等。

圖/蔡佳玲
生於高雄,國立東華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碩士班畢業,被花蓮的土黏住,在荒蕪的藝術教育田裡,一荷一鋤默默耕耘,游耕在各國小之間的視覺藝術教師。

目次

|創作源起與作者簡介

|繪者的話

|月牙公主

|撒奇萊雅族神話與歌謠、撒奇萊雅語教學

書摘/試閱

【創作緣起】須文蔚

北埔國小的小朋友在「新城數位機會中心」輔導下,曾經以青石公的神話,辦過畫展,拍過短片,一個傳說反覆敘說,有可能追憶即將逝去的自然景觀或原住民文化,也有可能希望外鄉遊客相信石頭上有魂魄,不要隨意撿拾帶走石頭,還七星潭一個自然的風貌。
2016年的夏天,陳恒鳴先生傳來小朋友蒐集的「青石公傳說」,故事很簡單,也很童稚: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美麗的加禮宛山裡,住著一條修練千年的青龍。而在這附近住著一位獵人與他的美麗的妻子,青龍被這美麗的女子吸引,於是化身為大鵬鳥去引誘獵人的追捕,後來獵人不小心失足墜谷而死,青龍於是喬裝為獵人,心想終於可以跟喜歡的人廝守在一起。
後來聰慧的獵人妻子起疑心,發現丈夫變成一條青蛇,終於識破了青龍的身分,於是慌張向長老報告,長老率領大家一起去追捕青龍。後來青龍逃往海邊的方向,變成一顆大青石,同時發出七道光芒直射天際,於是這海灣就稱為七星潭。
青龍心中覺得對獵人、獵人妻子及鄉民有愧,以亙古不變的守護來懺悔。據說天氣不好時,大青石會發出紅色光警告附近漁民,青石的預報天氣很準確,因此七星潭居民稱它為「青石公」。

此則敘事作為七星潭生成傳說,恐怕也不無問題。根據清朝的《臺灣輿圖並說臺灣後山總圖》裡,七星潭是數個星羅棋布的池塘,錯落在現今花蓮航空站、空軍基地與國立東華大學創新研究園區一帶。直至1936年,日本殖民政府為了興建機場,因應太平洋戰爭,於是將七星潭填平,並將居民強遷到現在的海岸,村民不忘舊名,以潭水為海灣命名,恐怕與青龍的七道光芒無關。但青石矗立在海岸,雖然曾居住在此撒奇萊雅族人已遠去,能否以月牙般的海灣為美人,寫下一則貼近地方風土的傳說,供有意製作繪本的蔡佳玲老師參考,於是有了創作《月牙公主》的動機。
寫作時,參考了劉秀美老師《火神眷顧的光明未來:撒奇萊雅族口傳故事》一書,其中有關「老鷹叫聲的由來」,以及「芭蕉變成人」、「加禮宛山曾經受傷,留下白色聖石」等傳說,更豐富了這個故事的內涵,在此應當要特別致謝。
新版本故事創作完成後,在劉秀美教授建議與審訂下更周延,以及胡美芳老師編纂撒奇萊雅族語教材豐富了內容,莊國鑫老師也為撒奇萊雅傳說編排新的舞碼,讓《月牙公主》有更多元的展演形式。最要感謝花蓮縣在地方文創協會奔走,爭取到花蓮縣文化局108年度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補助,及秀威出版社宋政坤總經理與編輯部鄭伊庭經理的支持,這本繪本才有正式出版的機會。
2017年花蓮遭逢了大地震,七星潭災情嚴重,相信以花蓮人強韌的性格與能量,會很快回復海岸的景觀,讓遊客重新來此聆聽月牙公主的歌聲,以及體會青石公的深情。

--------------------
【繪者的話】蔡佳玲

2015年新城圖書館故事媽媽來北埔國小說故事,說了兩段關於七星潭的傳說〈月牙公主的淚石〉和〈青石公〉,這跟自己居住土地有關的故事我們從未聽說過,故事都跟石頭有關很迷人,師生聽得很入神。兩則故事背景並沒有特別說明屬於哪一個族群的文化?讓聽者多了許多想像的空間想深入了解,上網搜尋卻找不到相關資料,原來只限於七星潭一帶耆老的口傳,於是有了將故事視覺化的動機。
2016年在新城數位機會中心的支持下有了「故事花園計劃」,將〈月牙公主的淚石〉和〈青石公〉由我負責教學帶領親子一起創作繪本,並在松園別館展出成果,展出前幾天發現部分作品顏料被蟑螂啃食,迅速進行修補,覺得將故事數位化有其必要性。這想法獲得宜花數位機會中心的支持,順利進行拍攝七星潭紀錄片與動畫片,並邀請台北張淑滿老師來教我們製作動畫。我帶領學生到七星潭社區收集資料及訪談耆老,捕魚四十餘年的阿伯關先生證實這些美麗的傳說,青石公也確實存在,綠色巨頭依然聳立在七星潭岸邊,更具紀錄的價值。
文學家須文蔚老師,將月牙公主和青石公兩個故事融合在一起,美麗的傳說在他筆下更加真實,文字生動傳達撒奇拉雅文化,我很幸運參與繪製繪本,有了很完整的文本可依據。七星潭是花蓮著名的觀光景點,是許多國內外遊客必訪的景點之一,海岸的石頭常被觀光客夾帶回去當紀念品而漸漸流失。藉著繪本與影片讓更多遊客理解七星潭的特色及文化,該帶走的是美麗故事而不是石頭,留下石頭才能獲得更多的幸運和祝福。

--------------------
【撒奇萊雅族神話與歌謠】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由台灣官方承認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花蓮古稱「奇萊」,奇萊二字是「Sakiraya─撒奇萊雅」的諧音。
「撒奇萊雅」世居花東縱谷北端,分布於今天新城、美崙平原與海岸一代,因此同時以農業、漁業以及狩獵維生,因此傳統歌謠中《捕魚歌》,一直流傳到今日。
「老鷹叫聲的由來」的神話,由來已久,傳說過去老鷹和人的語言是相通的。有一天天氣很好,一位長者上山工作鋤草,聽到天空有哭聲,他看到一隻大冠鷲哭著說:「我的孩子~我的孩子~」,長者就問大冠鷲:「你為什麼哭呀?」牠說:「因為這幾天連續下大雨,我沒有辦法出去捕食獵物,後來只好把我的孩子吃掉了。天氣變好了,我又有獵物了,但是孩子已經被我吃了,我很難過,所以我哭。」大冠鷲的聲音就是「娃娃哭、娃娃哭」,就是這樣來的。
「芭蕉樹為什麼長在河邊」的神話中,芭蕉本來是人類,是個美男子,但他非常自戀,常常到水邊去照自己;他很喜歡自己,每天到水邊一定要看看自己。有一天他看著就不想離開了,覺得自己很美,長年累月就成了一顆芭蕉樹了。
在故事中,提到的加禮宛山曾經受傷,留下白色聖石,源於清兵火攻達固湖灣的戰役,在1878年面臨滅亡的時候,怕清兵追殺,逃亡到加禮宛山區上面,山區瀑布上有一個平臺,族人便在那裡躲藏了大概7、8個月的時間,後來等到戰爭平息之後,才下山回到撒固兒部落(Sakol,今國福里)居住。在加禮宛山山上有一塊白色的石頭,是神的印記,被稱作「比勒大滋」,意指「受傷的留痕」,撒奇萊雅族因而將加禮宛山紀念為「聖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