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法蘭西雙皇后:一部重現歐洲時代演變的傳奇巨著(簡體書)
滿額折

法蘭西雙皇后:一部重現歐洲時代演變的傳奇巨著(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一部重現歐洲時代演變的傳奇巨著
歐洲大陸從中世紀向近現代的時代跨越,早已呈現在卡特琳娜皇后和瑪戈皇后的界限分明、勢不兩立之中。作為承接兩個時代的關鍵人物,在王權*與新興力量的對決之下,法蘭西雙皇后已緩緩拉開歐洲近代史的帷幕!

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者、暢銷書女作家南希·戈德斯通傾力之作!
卡特琳娜皇后主導的暗殺事件,成為“聖巴托洛繆大屠殺”的導火索;法國宗教戰爭為民族統一創造了條件,卻源於殘酷的瓦內大屠殺;盛大的宮廷舞會,不僅是結識社會名流的機會,也是政權紛爭的手段。極具歐洲王室特色的精美彩插,既全景展現當時的風雲詭譎,又訴說著不可逆轉的時代演變!

《書單》《圖書館周刊》《出版人周刊》《今日美國》《沙龍》等媒體爭相推薦!
《法蘭西雙皇后》不僅追溯歐洲王室的傳承與興衰,更是承載著歐洲大陸的一場時代跨越;一段銘記王朝衰敗與帝國崛起的歐洲歷史,被時代賦予光榮且深刻的演變使命;這場代表著不可抵擋的新興力量的覺醒,比都鐸王朝的故事更為精彩、豐富!

大仲馬文學巨著《瑪戈王后》的震撼還原,再現歐洲大陸的時代跨越!
法蘭西國寶級影后伊莎貝拉·阿佳妮的震撼演繹,將瑪戈皇后的傳奇一生深入人心;《法蘭西雙皇后》客觀、全面的歷史還原,直接彰顯女性在歷史演變之路的重要地位,甚至起著承接時代的決定作用;這部締造歐洲近代史的巨著,也因法蘭西雙皇后的悲劇性、奇襲性而顯得更為真實、經典!

法蘭西雙皇后的王權對決,象徵著歐洲從中世紀向近現代的時代跨越,這段值得引人挖掘和深思的王朝歷史,唱響著引領王權興衰的史詩讚歌。一位是統治法蘭西半世紀之久的卡特琳娜皇后,一位是扶助波旁王朝崛起的瑪戈皇后,兩位充滿傳奇色彩的時代女性撕開*後殘留的母女溫情,因著各自代表的王權利益而界限分明、勢不兩立。

一位代表著王權的中世紀統治,一位充滿著時代進步的新興力量,究竟是引發王權衰敗之勢,還是締造現代帝國之路?這段發生在歐洲大陸的中世紀與近現代的迭代更替,早已被歷史毫不留情地鐫刻在時代之路上,散發著熠熠光輝。

作者簡介

(美)南希·戈德斯通

暢銷書女作家,畢業於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她的寫作專注於中世紀和近代早期歐洲歷史與王室傳奇。已有多部暢銷著作出版:《四王后:左右歐洲的普羅旺斯姐妹》《淑女王后:那不勒斯、耶路撒冷西西里女王喬安娜一世的荒淫統治》《女僕與王后:聖女貞德秘史》《修道士與密碼:羅哲爾·培根與世界神秘的手稿》。

巴黎,聖母大教堂,1572 年8 月18 日

 

儘管鎮壓氣氛強烈,還是有許多人聚集起來,爭先恐後地來到城門前的廣場,來到大道之上。大道的盡頭就是莊嚴的、有數百年曆史的教堂。一座狹長而高聳的平台特別引人注目,這座平台最近才搭建好,炫耀地掛著金色布匹,從教堂西面延伸而出, 與教堂的風格格格不入。這座平台位於大平台之上,將要見證一件意義深遠的事件,其影響遍及整個歐洲:法國國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德·瓦盧瓦(Marguerite de Valois),作為卡特琳娜·德·美第奇(Catherine de'Medici)信奉天主教的女兒,將要嫁給一位新教徒:她的表親,納瓦拉(Navarre)國王a 亨利·德·波旁(Henryde Bourbon)。

對巴黎市民而言,王室婚禮的吸引力非同一般。莊嚴典雅的慶典,這些盛況往往有華美的儀式,專為達官貴人所準備,而頂著8 月某個週一的烈日觀禮的看客們也沒有失望。下午3 點,前往盧浮宮的大門次第打開,納瓦拉國王的儀仗隊出現了,威風凜凜地向教堂進發。新郎穿著緊身上衣,披著明黃緞子的披風,上面繡的珠寶格外顯眼;新郎左右兩側有其兄弟隨行,乃是安茹(Anjou) 公爵和阿朗松(Alen'on)公爵,他們的服飾比起新郎,華貴有過之而無不及。安茹公爵明白自己的地位,也深知作為司庫的職務之便,他從國庫中支取了2.3 萬埃居(écus)購買了一頂綴有珠寶的帽子。

不過,人潮洶湧另有原因:人們只為一睹19 歲的瑪格麗特[大家親切地稱她的乳名瑪戈(Margot)] 的芳容。這位法國公主被公認是全歐洲最優雅的女性。與瑪戈同時代的著名詩人皮埃爾·德·龍薩(Pierre de Ronsard)將其比作維納斯;一位那不勒斯大使讚揚她是“世上最美的美人”,並且宣稱,如果未能一睹芳容便離開法國的話,“那麼當我回到那不勒斯,人們問我可曾見識過法國和法國宮廷,我都沒有底氣說見過”。瑪格麗特的傳記作者、 修道院院長佈朗托姆(Brantóme) 不時與瑪格麗特通信,在一份手稿中花費數頁來描繪其迷人的個人魅力,他在文末如此描繪瑪格麗特的香肩:“其形態優美而膚色雪白,舉世無雙”。西班牙貴族、奧地利的堂·胡安(Don John of Austria)的話較少奉承,但也許透露了更多信息。他是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的私生子, 在一次正式的國務接見中註視了瑪格麗特好一陣子,據說他如此評價:“那位王后的美,與其說是屬於人間,不如說是屬於上帝的,與其說是來拯救男人,不如說是來詛咒毀滅男人的。”

但吸引巴黎市民湧上街頭的不僅僅是瑪格麗特的魅力。巴黎市民絕大多數是天主教徒,他們愛戴慷慨而迷人的公主,但又覺得這次婚姻背叛了他們。連庶民也知道,瑪戈愛的不是這位未婚夫,而是英俊的吉斯公爵(Duck of Guise),而這位風度翩翩的年輕貴族亨利也愛瑪戈。巴黎本將為他們兩人的結合而歡呼雀躍, 因為吉斯公爵作為朝廷中天主教勢力的首領,受到首都各界的尊敬,被視為一位英雄,其聲望超過了國王查理九世(Charles IX) 本人。但是王后的母親,卡特琳娜·德·美第奇不想送出公主這樣一份大禮來縱容吉斯家族的野心:這個家族的影響力和人氣已經威脅到了她的統治。亨利被粗暴地逐出朝廷,被迫娶了另一位女性。瑪格麗特的兄長安茹公爵在亨利結婚之後這樣斥責道:“如果他膽敢再看公主一眼,我將宣布他意圖謀反,罪大惡極,讓他人頭不保。”

瑪戈未能嫁給眾望所歸的佳婿已屬不幸,而現在她要被迫和胡格諾派(法國新教徒)首領、納瓦拉國王結合,更是雪上加霜。巴黎民眾大多對胡格諾派感到厭惡與恐懼。胡格諾派曾襲擊天主教教堂,以摧毀偶像的名義搗毀了珍貴的遺物和雕像;他們拒絕參加彌撒,並且公開反對宗教遊行。巴黎人堅信,如果苦心奪權的胡格諾派在法國掌權,天主教信徒不是被強迫皈依新教,就是面臨滅頂之災。

但令人費解的是,太后執意要舉行這次婚禮,為促成這樁婚事,她花了一年多時間平息所有反對意見。納瓦拉國王和他的胡格諾派隨從不願進入天主教堂,參加傳統的婚禮彌撒,是嗎?沒問題,婚禮可以在教堂之外特別搭建的露天平台上舉行。教皇不願特許瑪戈和她異端的表親成親,是嗎?卡特琳娜·德·美第奇在婚禮的最後時刻宣稱,她已經得到了特許,並且揮舞一小片羊皮紙以作證明。儘管在公開場合,這次婚禮被宣稱試圖彌合宗教衝突帶來的創傷,太后行事如此急切又似乎別有用心。18 歲的納瓦拉國王有位重要的軍事顧問兼導師,這就是加斯帕爾·德·科利尼(Gaspard de Coligny)。眾所周知,加斯帕爾·德·科利尼積極推動其愛徒與英格蘭新教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婚姻。對法國來說,這樣的聯盟是不可想像的;這將為英格蘭在歐洲大陸提供一處牢固的據點,使英格蘭得以從西側襲擊法國。然而,對於伊麗莎白一世,卡特琳娜·德·美第奇另有安排。於是,科利尼被召喚入官廷,王室給他開了許多條件和特權,其中包括一筆高達十萬里弗(livre)a 的資金。科利尼不再從中作梗,瑪戈的婚禮得以順利進行。

在隨後的儀式中,新郎的隊伍來到教堂旁邊的總主教府前。在新娘長兄查理九世引導下,新娘及其隨從由總主教府中走出。打扮華麗的公主(公主事後回憶:“我在鑽石簇擁下閃閃發光。”) 穿著王室的藍色絲綢、貂皮鑲邊禮服,足足15 英尺b 的長裙拖在地上,需要三名侍女小心地捧著,一齊走上聖母院臨時搭建的看台。新娘面色蒼白。主持婚禮的波旁主教詢問公主,是否願意嫁給納瓦拉的亨利,公主拒絕回答。站在公主身後的查理九世在一陣遲疑之後,粗魯地按下了公主的頭,使她像是在點頭一般。主教認為公主已經同意,於是為這對新人的結合祝聖。

婚禮儀式結束,根據婚約的規定,新娘及其隨從走進教堂聆聽彌撒,納瓦拉國王及其胡格諾派隨從則留在教堂外談笑風生。之前一直異常安靜的觀眾們現在開始竊竊私語。很明顯,他們感到不滿。

五天之後,科利尼被刺身亡,參加婚禮的胡格諾派被追殺, 巴黎城中血流成河,這就是法國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聖巴托羅繆大屠殺(Sain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 )。但這次駭人聽聞的集體謀殺——據說一周之內有超過5 000 人犧牲——並非偶然衝突,而是精心策劃的結果,無辜的瑪戈被當作受害人和誘餌,引誘科利尼及其黨羽前來送死。法國最有權力的人——瑪格麗特的母親卡特琳娜·德·美第奇謀劃、煽動並實施了這次屠殺。

雖然存在爭議,16 世紀可稱是“女王的世紀”。歐洲歷史上沒有哪個時期像這個時代一樣,有這麼多意志堅定的女性,在這樣長的時間裡,廣泛行使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的君主——偉大的童貞女王,她在位時期很長,她統治下的英格蘭繁榮富強。不過,她的統治也多次受到威脅——她的表親,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Mary Stuart) 遠比伊麗莎白貌美而活躍,對後者的統治威脅最大。她們之間的歷史充滿貓鼠遊戲、陰謀鬥爭、承諾與痛苦,備受史學家和小說家的青睞。

與此同時,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側,則另有兩位舉足輕重的女王,她們之間的歷史雖不如海峽西岸發生的故事那樣眾所周知, 但同樣引人入勝。正如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一樣,光彩奪目的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和她無原則的母親卡特琳娜·德·美第奇之間發生的鬥爭也充斥著情感與權力之爭,背後也盡是陰謀與欺騙。卡特琳娜,一位無情的、老謀深算的權術專家,幾乎獨自一人統治了法國近30 年;瑪戈聰慧且有勇氣,雖然被困在一場沒有愛情的婚姻中,但其靈魂依然自由,她是一位堅強的對手,不會被她的母親嚇倒,也絕不受她的控制。

由於她們之間的關係遠比伊麗莎白和瑪麗之間的關係深厚親密,所以無法單獨地審視她們中的某個人。她們兩人一道度過了歷史上最不安的一個世紀。她們的時代充滿了卑鄙的背叛和勇敢的鬥爭,讓人驚心動魄。同時,這個時代也是傑出女性的時代, 尤其是瑪戈王后,作為承接兩個時代的關鍵人物,她以她的美貌、 智慧與勇氣,親手埋葬了瓦盧瓦王朝,又親手將王位轉交給亨利四世,助後者統一法蘭西、開創波旁王朝。法國近代歷史的帷幕在瑪戈的手中徐徐拉開。

目次

引 言/ 001

第一部分

三位國王、兩位王后的母親:卡特琳娜·德·美第奇

1 “王后,我的母親” / 003

2 國王駕崩,國王萬歲/ 023

3 王后和會談/ 041

4 短暫的戰爭/ 056

5 漫長的歷程/ 066

第二部分

瑪戈王后:“獨一無二的珍寶,永不凋零的鮮花”

6 出淤泥/ 087

7 失寵/ 105

8 婚姻的陷阱/ 119

10 巴黎王后/ 157

11 關於奴才和情婦/ 177

12 大逃亡/ 193

13 王室人質/ 210

14 間諜王后/ 222

15 王室操戈/ 239

16 納瓦拉王后/ 254

第三部分

瓦盧瓦的末裔,波旁的王后

17 情人之戰/ 267

18 王室醜聞/ 285

19 王后的叛亂/ 305

20 戰爭之囚/ 323

21 三場葬禮和一場彌撒/ 336

22 王后歸來/ 350

尾 聲/ 36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