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家學雜憶(簡體書)
79折

家學雜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79227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家學雜憶》是舒蕪回憶親人、懷念家鄉、回顧成長與工作經歷文章的結集。書中講述了舒蕪來自外祖父桐城派殿軍馬其昶,祖父詩人、書法家方守敬,姑姑新月派詩人方令孺,父親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方孝岳,表兄文史學家馬茂元,大哥新月派詩人方瑋德等人的家學熏陶、潤澤積累。舒蕪在精神搖籃中的成長路徑,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工作於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所見所聞。傳統文化的底色和時代激變的碰撞如何組成一個人的命運。這是舒蕪摭拾於精神成長史的“朝花夕拾”。

作者簡介

舒蕪(1922―2009),安徽桐城人。本名方管,學名方硅德,字重禹。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1938年向《廣西日報》副刊《南方》投稿時始用“舒蕪”的筆名。1937年考入高中時適逢抗戰爆發,即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並為《桐報》主編副刊《十月》。1940年輟學,在湖北、四川等地農村任小學、中學教師。1944―1949年,歷任國立女子和師範學院、江蘇學院、南寧師範學院副教授、教授,進行文學、哲學的教學與研究。1945年初在胡風主編的《七月》上發表《論主觀》一文,成為一場長達5年之久的文藝論爭的主要焦點之一。這時期還創作了不少雜文,結為《掛劍集》。1949年後任廣西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研究部部長、南寧市文聯副主席、市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南寧中學校長。1952年到北京,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編輯室副主任、編審。1979年開始任《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審。

名人/編輯推薦

舒蕪摭拾於精神成長史的“朝花夕拾”

舒蕪追憶來自桐城方家、馬家潤澤積累的家學熏陶、新派舊派的雙重涵養:桐城派殿軍馬其昶,詩人、書法家方守敬,文史學家方孝岳、馬茂元,新月派詩人方令孺、方瑋德。在新文學的激越和傳統文化的熏染下,在私塾家館和新書新刊之間,踐行融合古今中西的文化圓融之路。時代更迭中知識分子如何抉擇自我教育的歷史記憶。


目次

“桐城派”與桐城文化
我非方苞之後
家學雜憶
大家庭雜憶——《家學雜憶》的補充
先祖凌寒公和他的《吟稿》
先父方孝岳教授與其《大陸近代法律思想小史》
方孝岳著《中國文學批評》
《中國文學批評》和《中國散文概論》
母親,一個平凡女性的尊嚴
白色的飄飏——大哥方瑋德
蘇州·錢仲聯·馬茂元
嶺海傳薪正有人
勺園花木
小書柜——我的精神搖籃
私塾裡的背誦
家館滋味憶吾師
敬悼王組人師
發表欲、出版夢
立說與著書
也曾“坐擁書城”
初宴
鄉場教育家們
憶武庫街
“歌於斯,哭於斯”的北京
我對讀經呼聲的警惕
我怎麼寫起關於周作人的文章
吳孟復作《唐宋八大家簡述》序
五十年代人文社散記
大壽薄禮——祝人民文學出版社建社五十周年

書摘/試閱

私塾裡的背誦
報上有文章主張學生應該背誦一些古典詩文,引起我回想小時在家塾裡背書的情形。
私塾教育在科舉時代,原是為應科舉考試做準備的。我進家塾,已經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之末,科舉制度已經廢除了二十多年,我們家裡從父親他們那一輩起,都是讀幾年家塾之後便要進新式學校的了。但是我們在家塾裡讀的“四書”“五經”、唐詩、古文,全得背誦,這顯然還是科舉時代私塾教育的遺法。因為科舉考試最主要的是考“四書文”,從“四書”中摘出一句數句或一章,即為作文的命題,叫你作一篇八股文加以發揮,這叫作“代聖賢立言”,所以“四書”第一要讀得熟而又熟。還要考經義,所以“五經”也要熟讀。還要作試帖詩,所以要熟讀唐詩。古文主要是讀唐宋八大家的,實際上是把他們看作八股文的先輩或長親。大約這一套在私塾教育裡已經定型,習慣相沿,即使科舉制度廢除了二十多年之後,只要你開私塾仍然很難完全擺脫它。
我們受的私塾教育,也有了些改變:“四書”雖仍是要從頭到尾熟讀,但是已經不讀朱熹的注,這在科舉時代是要讀的,因為八股文裡發揮“四書”的道理,規定了只準根據朱熹的解釋。“五經”之中,只有《詩經》和《左傳》(讀《左傳》就是讀《春秋》)是全讀,其他都是選讀。八股文一篇沒有讀過,更沒有學作過,我們的寫作課只是作一般的文言文;從未命題作詩,我們是讀了《唐詩三百首》,慢慢有興趣自己學著做的,從未抄在作文本上請老師批改。舊時私塾裡,作文之前,先要對對子,為八股文、試帖詩打基礎,我們也沒有經過這一段訓練。總之,我們受的私塾教育,已經大為簡化了。
在讀“四書”“五經”之前,還有一個發蒙的階段。舊時蒙學教材,通行的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詩》《千家詩》《龍文鞭影》《聲律啟蒙》《增廣賢文》等等。我們只讀過《三字經》一種;但是我們還讀了一本《弟子規》,一本《讀史論略》,這兩種卻有些特別,似乎不是一般通行常讀的。
不管是蒙學書,是“四書”“五經”,是《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教學方法都是著重背誦。每天早晨一上學,先生(那時不稱“老師”,當面背面都稱“先生”)便上一段生書。“上”是講解之意;有些塾師不會講解,只會把課文朗讀出來,叫學生跟著朗讀,也叫作“上”。“生書”是尚未讀“熟”的書之意。然後學生各歸座位,一遍一遍地朗誦當天的“生書”,不拘遍數,不拘時間,讀到自己覺得能背誦的程度,便自動去先生面前請求“背書”。學生將自己的書呈於先生面前,然後背向先生,高聲背誦,往往左右搖晃著身體,兩腳隨之一起一落,仿佛為背誦打拍子。如果背誦得格格澀澀,顯系沒有讀熟,先生便令其拿書回座位再讀;先生大發脾氣時把書怒擲於地,叫學生撿起來回去讀,也是有的。當天的生書讀熟,背誦通過之後,還有“小總”和“大總”。先將昨天今天兩天上的書連在一起讀,再到先生面前背誦一遍,這叫作“小總”。然後又將最近十天上的書,連在一起讀,又到先生面前背誦一遍,這叫作“大總”。這是在反復鞏固記憶。這樣算起來,每一段書都熟讀背誦過十二遍。凡“四書”“五經”,都是這樣的讀法,每一個上午,都在這樣反復朗讀和背誦中度過。下午用於練大小字及三五日作文一次,等等。晚飯後上夜學,則是讀詩和古文的時間,主要教材是《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都是選著講讀;另外還自別的書上選講一些,作為補充。這種補充教材,由學生自己抄下來,各自匯訂成冊,詩古文都要求背誦,但不要“小總”“大總”,只是一次背誦通過就行。
上面說過,過去教私塾的老師,有的並不會講解,只會把課文一句一句地念出來,叫學生跟著念。我們家裡聘請的老師都能講解,能把書上的古奧文句換成口頭說的白話,講出一個大概來。我最愛聽講《左傳》,因為那裡面有歷史故事,特別是歷時較長的連貫性故事,例如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經歷各種艱難險阻的故事,我聽了就很同情這個人物,關心他的命運,希望他得到好結局,終於很高興地看到他回了晉國,繼承了國君之位,是為晉文公,他並且建立了霸業,成為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提起來我好像同他認識似的。《詩經》是韻文,盡管古今音韻頗有變遷,讀起來大致仍能朗朗上口,所以讀得也還有興趣,這主要是指“風”和“小雅”而言,“大雅”和“頌”可不好讀。更有興趣的是讀漢魏以下的五七言詩,淺顯易懂,音韻調諧,寫景抒情能打動孩子們的心,都是原因。最難讀的是佶屈聱牙的《尚書》,最難懂的是講性論道、談仁說義的儒家哲學理論,最無味的是唐宋八大家那些有意“作”出來的文章,當時雖然都硬讀強記下來,以後很快便忘了。
五六年時光的背誦教育,不能說是完全白費。後來看人家的文章,聽人家的談話,遇著引用到“四書”“五經”裡的文句、典故、格言、成語之類的,或者議論到這些書中的事情和道理的,我多少能夠知道一些,不會完全茫然,必須翻書查考時大致有個方向,有些線索,這恐怕是最顯著的收獲了。中國兩千年來,獨尊儒家,儒家的經典是讀書人個個要熟讀要尊重的。於是文字語言中,自然會大量地引用這些書,涉及這些書,讀書人的立身行事的準則,言談議論的繩尺,也多不言而喻地出自這些書,所以背誦過這些書的,理解起來自然會比沒有背誦過的方便些。但是,用了五六年死記硬背的代價,換來這些收獲,我看代價是太大了,何況假如不是要同中國古典文史多打交道的人,那麼他根本不太需要這種收獲哩。
但有一點,我一向主張:凡是有志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人,應該盡可能多地熟讀背誦古典詩文的名篇,不能僅以翻翻看看為滿足。只有熟讀背誦,還得加上自己動筆學著寫一些文言文和舊體詩,方才能夠涵泳其間,知其淺深甘苦,否則總不免於“隔”。這不是就一般中小學生而言,因為他們將來只會有極少數人去研究中國古典文學。至於作為國民必備的文化知識,要求一般中小學生都能背誦若干最有名的古典詩篇,我也是贊成的,那分量一定極少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27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