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父母該怎麼辦?積極幫助青少年發展健康的心理
滿額折
父母該怎麼辦?積極幫助青少年發展健康的心理
父母該怎麼辦?積極幫助青少年發展健康的心理
父母該怎麼辦?積極幫助青少年發展健康的心理
父母該怎麼辦?積極幫助青少年發展健康的心理
父母該怎麼辦?積極幫助青少年發展健康的心理

父母該怎麼辦?積極幫助青少年發展健康的心理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30 元
優惠價
9011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3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個被人扭曲的社會,想做的,沒有時間去做,不想做的,又非得做不可。尤其對一個心智尚未十分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可想像其所處地位的難堪。
我們果真了解他們嗎?到底我們跟他們之間缺乏的是怎麼樣的一個溝通?讓作者以他多年來實際從事的經驗所寫下的這本書,來指引我們走向一條比較健康而踏實的道路吧!

前言

小女兒在隔壁的房裏隱得很熟,我跟太太則一直談論着對她的一些未來計畫,我們知道,對孩童來說,父母之間的愛必須是堅靱而眞實的,這樣才可與他分享。同時也了解,父母的榜樣和行爲,往往是孩童建立他個人價值觀的一個標準。
身爲父親,我希望擁有一份好工作以供應家庭的需要,您希望家人擁有的,我也不例外,像:快樂、溫暖的家、良妤的敎育以及爲她未來建造一個好的開始等等。然而社會的複雜很可能使它較難達到,雖然目標絕不改變。
對新婚的我們,可以說是跟女兒一同成長,從錯誤中學習。不久「孩子將大,我們面臨到會問,「到底父母該做什麼?」此時,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有智慧,且有經驗於孩童敎育工作者的實際幫助,感謝主,葛登•麥克林的這本書袪除了我們這個憂慮。

唐・希利諾 (Dan Serrano)

目次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畢竟,我們什麼都給你了/一
第二章 換湯不換藥/一三
第三章 防患之道從何處開始/二一
第四章 直到有人來愛我們/二九
第五章 畢竟他是我的兄弟/三九
第六章 權利:太多或太少?/五一
第七章 讀,寫/六一
第八章 多挖掘靑少年的才能/六九
第九章 甜蜜的家庭/七七
第十章 多少才夠?/八一
第十一章 你不該被捕的/八九
第十二章 激發靑少年的生命力/九九
第十三章 遙遠的家/一一三
附表:孩子的基本需要/一二一
作者的話/一二三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畢竟,我們什麼都給你了

我看過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死去,不是肉體上的而是內心的死。她仍然有靈有氣,却希望生命能早點結束。她寧願自己死了,因爲覺得沒有活下來的理由。
馬利大的悲劇在少年法庭會客室達到頂端。大部份是她父親一個人在自說自話,發洩他的情緖,母親則沒說什麼,她夾在丈夫和女兒之間――旣要忠實地支持丈夫,內心却又很瞭解、同情女兒的痛苦――她陷入萬般矛盾、掙扎之中。
「別想我們會同情妳。」父親說話的口氣總像是在對自己工廠裏的員工說。「妳這丫頭!起先妳遲到酿歸,接着是吸麻藥,後來被學校停學。這還不够,如今妳以偷竊商店貨品罪名被抓來這裏。好了,現在妳有機會告訴庭上的長官說妳的父親不瞭解妳或不關心妳了!哼!」
「我寬容妳的無理,把妳帶了國家,結果妳怎麼樣呢?我告訴過妳不要和那些好吃懶做、門面不修的人混在一起,結果妳不和他們來往後,又交上了一羣更壞的傢伙!
「囘到學校一個禮拜,我就接到妳們主任打來的電話――沒有用,他們無法使妳變好,因爲妳什麼都不在乎。妳不上課也不願學習任何新東西。妳永遠是個問題份子!」
馬利大眼裏閃着淚光,打斷了父親的話:「爸,事情並非如此……你不瞭解。」她沒繼續說下去。
父親自顧自地繼續他的話,「妳等我說完。這些年來妳有事情都只與妳母親談論,大小什麼事都瞞着我。但現在妳必須好好聽一聽一些我不得不說的話。大家都在講什麼年輕人應該有他們的權利啦,他們被誤解啦,還有那自憐自愛的感情。然後妳就和那個毛頭小子葛雷被抓來這兒。幾個禮拜後妳又跟他逃跑,玩在一起,睡在一塊兒,結果他讓妳懷了孕,之後就被抓到這兒!「妳老爸爸好像應該爲他可憐的女兒掉些淚,應該說:「算了,囘家吧;忘掉過去的一切!」
「好吧,我忘掉它!跟我們囘家後,千萬不要再搗蛋,讓妳母親和我能得到一些些平靜。不過假使妳還想繼續和那些人鬼混,那麼妳就只得留在這裏。哼!妳應該會感到快樂才對,因爲這裏有他們與妳做伴!」
「爸,你錯了!――」馬利大又一次想插嘴,但沒有用。
「如果妳執意這樣做,妳就告訴這些人,妳父親已脫離父女關係。或許妳真會那麼說!但妳知道嗎?妳錯了,不是我不要妳,是妳自己不要我這個父親了!想想看妳媽媽和我給了妳多少東西:妳有漂亮的衣服穿,美麗的房上住,桌子永遠有着吃不完的新鮮食物,我們還盡力給妳最好的照顧已得到世上任何一個女孩子所盼望得到的東西,我拼命工作赚錢供給妳和妳母親,希望妳們能擁有一個舒適的家庭;而今看看我所得到的代價!一個臭葛雷竟然會比父親重要。他拿什麼來供養妳?靠賣嗎啡給那羣狗黨嗎?
「我不管妳了。假使妳要的就是那些,那他當然就輕而易擧的得到妳了。上次妳離開這兒,我原以爲不會再有下次了。告訴妳,從今關始,妳愛幹嘛就幹嘛,只是拜託拜託,不要再打擾我們了!」
說着,他轉向妻子:「走吧,咱們離關這兒,這兒讓我頭翬。」
馬利大心碎得說不出一句話。而我也目瞪口呆地彷彿剛看完一場戲。他夫婦倆也沒與我們打聲招呼就飄然而去。
馬利大的父親不顧對方的感受、反應,盡量任其情緖發洩到極點。無可懷疑,他頗淸醒,且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而女兒就這樣默默地承受了這種不停的轟炸。一巴掌給她,甚至是剌傷她,都還不致於像剛才父親毫無控制的情緖爆發那般傷害到她。她,恐怕還會繼續其壞行爲。畢竟,當那些應該是世上最愛妳的人不再關心妳時,結果會怎樣?我們做協談的想去幫助這女孩;但她父親在其間使這工作變得困難了。

奔洩胡情绪

這像當父親的,克拉克先生,感觉怎麼樣呢?他給我的第一個直覺,就是他一直都怒不可遏。一個人怎可能用那種態度來對自己的小孩說話?假使他不能適時控制自己的淸緖,如何能成功地操縱其事業?
我囘家後,細想剛才那一慕,克拉克先生果眞那麼怒不可遏嗎?或者他原意並非拒絕女兒,他很愛她,但因爲沒將這份愛講通,同時她惹的問題使他也受到挫折和傷害?憤怒經常是一顆受傷心靈最好的掩飾!馬利大的眼淚和表情好像在說。:「我想要愛你,奔向你,但我不知如何去做!」假如我想的沒錯,這兩人皆是感情障礙下的犠牲者。母親夾在中間,感到格外無助。
在靑少年輔導中心和少年法庭裏,我和從事於辅導年輕人解決困難的輔導員和長官接觸、商討之後,我想我可以花個幾小時來對靑少年朋友以及家人做協談,然後提到基督,和一個基督赐給新生命的盼望,而能使一個年輕人成功有效地運用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上。
因此我決定去拜訪克拉克太太。
她對於我能坐下來好好談談她女兒的問題,似乎感到很安慰。因爲她眞的陷在女兒和丈夫之閬,感覺徬徨、矛盾。
「法庭上那一慕實在糟糕。」她說。「你一定覺得我丈夫很可怕。其實湯姆並不是那樣子的。他事實上是個仁慈、體貼丽顧家的好丈夫。只是最近發生這麼多事,對我們的大女兒實在無計可施。她可以成爲最可愛的女孩子,但這幾年……唉,我不知道!」
「我看我來約個時間,在你丈夫的辦公室裏和他談,你看好嗎?」我建議道。
克拉克太太很贊成我這麼做。
克拉克先生那天在辦公室裏顯得沉着、自然。和我打過招呼後,接着他開始說明他的感覺與想法。
我的預感、猜測是正確的。此時的他看來是如此慈祥、有愛心,特別是很關懷他這個問題女兒。在法庭上他之所以如此變態,是因爲他受到傷害的時間太長,也傷得太深了。
「我想我並不瞭解時下的靑少年。小時候我在一個小城鎭裏長大;在那裏大家幾乎都認得,沒有什麼外來的陌生人。我們過着一種算是相當寧靜而規律的生活。我們也有我們的玩樂、遊戲,不過大家都很保守,如果出遠門、喝啤酒、一點點烈酒,那就很不得了哩!而今天這些小孩,他們成天往外面跑,誰知會野到那兒去。吃麻藥、紊亂自己的心智能力、喝酒更不算一囘事,很多人初中就學會了。
「以前如果我們鎭上有女孩子出問題,大家都會知道,而成爲地方上的醜聞,且沒有男孩子敢娶她。現在呢,小孩子沾惹比以前更壞的事,却若無其事似的。性病蔓延,他們以爲一顆避孕藥就能解決所有事情。誰還在意結不結婚?如果有人現在要葛雷去和懷了他骨肉的女孩子結婚,他搞不妤會問:『是那一個呀?』
「這些孩子着實令人頭痛。專家們縱容他們,老愛爲他們編理由,說他們受到虐待啦。其實他們絕大多數是被寵壞了的一羣。我桌上有一本雜誌,裏面一篇文章稱他們是『披頭族」,眞好笑,披頭族?沒人奈何得了他們!
「現在竟連學校也束手無策,老師甚至不能對學生强迫性地推行一種正規行爲的標準。以前若有小孩要進校長室,八成他有了麻煩,而今却是校長有了麻煩。」
我不和他爭辯。我相信克拉克先生不要也不期待任何囘答。「你提出好多有趣的觀點。你所說的話有許多很値得想一想。」我說道。「當然一定有的啦!」他答道。
聖經對心懷憤怒的人提出一個忠告:
「囘答柔和,使怒氣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言十五:1)
克拉克先生談話時,我用心靜靜地聽。雖然我並不十分贊成他的論調,但我還是給他一個抒發情感的機會,讓他能平靜下來,從這次以後,我對他的人更瞭解了。他善感、敏銳、機智而驕傲。他女兒則跟他一模一樣。我們有責任要讓他面對事實。
「專家總是替這些小孩子說話。」他繼續說道。「而我呢?誰來支持我?難道做父母的必須等到子女出了問題才希望有人來幫助他們嗎?我要保護自己的孩子,幫助她解決困難,如偷竊、吸毒、性接觸等,該從何處着手呢?父景该怎麼辦?」

面對問題

那天在辦公室裏沒地方也沒時間來囘答他的問題。通常一個家庭有小孩出了麻煩,會逼使整個家庭不得不去面對一些令大家不愉快而丟棄一旁的問題。但就如同一個沒得到很好照料的傷口潰麵了,一碰就痛。這些隱藏起來的問題會愈來愈大,到最後會很難解決。克拉克先生提出來的問題,是可有很多答案,能彈性解決的。本書將答案提供給他,給其他當父母的,也給任何年紀有同樣問題齡人。
我們所討論的問題其實就是人格發展。
有三個字眼、名詞,許多年輕人,甚至一些成年人都常常誤解,認爲都差不多。這三個名詞是popularity(自我)、reputation(本我)、character(眞我)。
自我(Popularity)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不論是眞確或歪曲;那都是存在他自己心裏的自我的意象。
本我(Reputation)是別人眼中的他。
真我(Character)是上帝所瞭解的他。那是最眞實的自己,所有外表的面具、東西全都拆下來;好不容易才建造起來的自我形象都擺在一邊。眞我乃是最重要的,假如真我是正確的,其它二者也都會表現得很好。
你如何替年輕人在其身上建立一個好品格?首先,你不能期待學校、社會對靑少年施展壓力會對家庭產生任何幫助,它們辦不到。事實上,社會的强制性經常造成家庭分裂、道德的混亂。克拉克先生就指出了他當家長感覺到的壓力。
在他的藏書,未來的震撼第三波裏,作者托福樂分析了一些造成無歸屬感和不安定感的因素。列出下面幾條:
1.充斥廣告讀社會:日用品的高度銷量逼使我們要做快速、瑣細的選擇,包括的東西從電視晚餐到瓶瓶罐罐。
2.流動搬家者:永久性的友誼,及長久加入一個社團,幾乎快變成不可能的事,因爲據統計,五個美國人就有一個是年年搬家的。
3.缺之私人的友情:很多住在市郊或城市公寓裏的人並不認識他的鄰居是姓啥名啥。與以前的那種個人交際範圍雖狹小,關係却穩定的時代相較,我們今日確實擴大了生活圏,但這是多變化的社會,好朋友會分手,生意契約也會終止。
4.爆發的知識:昨日的安定成了今日的問題;我們被迫要除掉陳舊的觀念和詮釋。
年輕人的困惑來自於傳統文化和他所受敎育之間的衝突與不和諧。任何他所讀、所聽、所看的,包括流行的電影片,都在告訴他,世界上沒有眞理,沒有不變的東西。所有的價值都是相對的,會隨着時間、情況而做改變。因此法蘭西斯•薛弗在他文章的結尾說道,一個靑年腦子裏除了時間、機運之外,沒有什麼是穩定的,而自己也不必負什麼責任。
中產階級的美國年輕人揚棄了傳統的基督信仰價値觀,代之的乃爲一種曖昧而懷舊的人生觀。難怪現代年輕人都認爲這世界是人造的,是騙人的。而大人會以自己所拋棄的那套價値觀敎訓靑年一輩,如此靑年人也就懷疑那些古老而美好的日子可能只是一個短暫的記億,經不起考驗。很諷刺的是,在如此一個眞空時代中,有一位敎授頗爲鼓勵那些勇於反抗學校當局的學生;但國頭看到自己的資料在一片紊亂中被攪毁,却又頭痛不已。所以如果想以暴力來解決,那是永遠沒有結果的。
靑少年朋友在家裏,家人不把他當成是個堂堂「男人」,只當是氣力大的小像伙;因爲母親獨掌了一家大權,而父親又經常不在。出到社會更有問題,包括找不到工作。
諸多因素中,電視機的影響是不能等閒視之的。電視上的晝面常常是鼓勵大家盡量在物質生活上追求快樂,而一套套性生活方式更讓人不自覺地想入非非。黃金線段如果播映枕頭與拳頭的節目,提價值觀不重要,和金錢本身就是目的,常常可以得到最高收視率。窮人受到誘惑而妄想得到他們買不起的東西;有錢人則以浪費奢侈來炫耀自己。很多小朋友可以在電視機前坐上六個多鐘頭,讓自己的腦袋充斥垃圾;因爲電視機早己成爲廉價的娛樂和育嬰室了。
曾聽說過「代溝」二字,其實那是沒有的事。社會最大的分化者並非年齡;毋寧說種族、敎育程度、經濟條件、社會地位、或宗敎信仰爲更重要的因素。

受安排的成就

不論這煩擾的世界如何地相互衝擊,多數靑年人並不會受到干擾,也不違抗父母。不像他們的哥哥姊姊,政治上他們不稹極,也不製造暴亂;究其原因,乃是在其童年時代,被帶着接觸許多良好的模範。但是對今日的小孩和父母而言,最糟糕不過的無非是烙下汚點的囘億。例如,吸毒在學校裏就代表墮落、失敗;一些十幾歲的小女生藉着懷孕來證明自己也有「能力」來完成某些事。前幾輩的靑少年懷孕、吸毒,雖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只是要知道,近幾年來人數增加的速率才眞是可怕!一年之內就有數百萬個未婚女孩子懷孕,其中百分之二十的高中生一星期至少吃一次藥,這種現象愈變愈嚴重。無數的少年人離家出走,對他人使用暴力,有太多問題影響着我們的下一代,甚而摧毀他們。
在學期間求高分,出了社會要找好工作,幫助家計,穿着、動作要像個正規的紳士,這些壓力促使靑年人在心智、社交方面早熟。
不少人總愛指責別人不道德的生活,但都找不出一套改正不負責任行爲的方法。這些人都部分認爲他們的孩子旣已接受了他們自己無法得到的敎育,因此年紀輕輕的都被視爲前途無量。所以最好能盡早接受大學敎育。但並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接受大學敎育呀!大家都說大學畢業每年能赚到一萬美元,比未讀過大學的赚得多多,且擁有了社會地位!就這一點,敎育本身並未有眞正的價値,只徒然施加壓力給年輕人罷了。
在塑造性格和建立債値觀上,成人的榜樣很是重要。個性的發展始於童年的早期,隨着年齢的增長,雙親對孩子的行爲佔有很强的影響力。
很多當父母的認爲等到孩子十五歲左右再來開始灌輸他們一些價値觀念,却發現不知他們中間那裏不對勁了。他們可能以爲那是最合適與其小孩溝通交談的年齡,然而最理想的情形是,從小就細心地陪着孩子一起成長,如此才能獲得孩子的尊敬而走進他們的生命裏,進而影響他們。
建立一個人的性格需要有個目標,假使沒有目標或是目標很模糊,如何衡量成功或失敗呢?
本書討論一些基本性格的目,也引導讀者如何去獲得這些經驗。
馬利大需要幫助,她的雙親也需要。對於克拉克先生,太太和其他想尋求指引的人,這裏爲「父母如何敎導孩子」提供了某些答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1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