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滿額折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1.聚焦1949-1989年後至今的中國現實主義小說,歷經不同政權的發展脈絡。
2.精選宗璞、李準、北島、茹志鵑、劉恆和王小波的六部作品,深刻剖析分析主題、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也印證各個時代的精神特徵。序
【自序】

撰寫這本書的想法,緣於這些年對大陸當代文學的研究和講授。其一,是2003年底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所主辦的「回顧兩岸五十年文學學術研討會」,當時在會議的總題下,以宏觀視角進行半世紀以來大陸文學發展的探究,完成論文〈近五十年的大陸現實主義小說〉。寫作過程中,限於篇幅和時間,僅以大陸社會環境變化和現實主義小說演變為綱,進行小說史的分期和代表作的舉例,雖勾勒出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脈絡,但卻無法深入作品本身,進一步解析主題思想和表現手法,並探討作品與時代的辯證關係,因而產生在時代背景下凸出作品風格,以創作特徵印證時代精神的想法。
其二,是自1994 年起在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開設的「大陸當代文學選讀」課程,在文學史為骨架、作品為血肉的教學設計下,帶著學生從認識中共政治社會環境、理解大陸文學發展歷程,到閱讀各時期代表作、尋找資料撰寫報告等。教學過程中,深感最能帶起互動和產生激盪的,往往是作品分析和心得分享,因為文學的最大魅力,來自閱讀本身,而文學研究的基礎,亦無法架空文本建構理論。但1990年代以來,兩岸的文學研究都有重理論、輕文本的趨向,或擱置作品文學性的審美分析,或將作品視為文化闡釋的材料,因而期待重新回到文學批評的位置,作為專業讀者,聚焦文本表現,傾聽作品聲音。
基於這兩種想法,本書以「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為題,嘗試在大陸現實主義小說發展的架構中,著眼於不同時期的風格變化,選析具代表性和影響性的作品,以創作特徵呈現時代風貌。
本書分為緒論、本論和結論三部分:
緒論部分──以宏觀視角勾勒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脈絡。先由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根源,說明大陸文學的現實主義涵義,並在拙文〈近五十年的大陸現實主義小說〉的基礎上,據近年研究心得,重新調整文學史的分期斷限,將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依中共政經環境的變遷,分為四時期:

一、 中共建政後十七年(1949-1966)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擴張時期,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主流,但其間曾出現過主張現實主義深化論的非主流文學現象。
二、 文革十年(1966-1976)為激進現實主義的獨霸時期,以激進現實主義為主流,但有知青地下小說手抄本的流傳,延續「寫真實」的精神,成為現實主義創作的潛流。
三、 文革後的新時期(1976-1989)為現實主義的復甦時期,發展出從著眼政治議題到立足人道精神的批判現實主義,並在不同文學思潮的影響下,帶動現實主義文學的新變。
四、 1989 年後的後新時期,大陸經濟型態轉變,在新的文化生態下,文學走向商品化和大眾化,作家個別性超越流派概念,展現出異於以往的開放新局。

由此可知,大陸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在政治力量和文學本體的角力過程中,逐漸走出一條由迂迴沉潛,邁向復甦開放的道路。
本論部分──以微觀視角聚焦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析論小說美學,探討風格變化。為能較清楚地呈現大陸現實主義小說的嬗變,此部分依歷史發展的軸線,分章選析六部作品,根據不同時期的創作傾向,凸出個別作品的風格特徵。而各章的撰寫體例,皆以導言說明時代背景和創作環境,然後介紹選析作家的創作理念和寫作風格,進而以新批評的精神出發,兼顧歷史和社會的交叉影響,析論各部小說的主題義涵、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最後總結創作特徵,以印證時代精神:

第一章,以宗璞的中篇〈紅豆〉,表現1950 年代「百花文學」的風貌,透過革命羅曼史的主題和知識分子性格的塑造,呈現文革前非主流的現實主義深化論的創作風格。
第二章,以李準的短篇〈李雙雙小傳〉,探析1960 年代初圖解政策的主流小說, 藉由鼓吹大躍進的主題和新農民英雄的刻畫,說明文革前深受毛澤東文藝理論影響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品。
第三章,以北島的小說集《波動》,呈現文革後期至1980 年代初地下文學的樣貌,在悲喜到荒謬的文革敘述變化,以及尋找寫作方向的風格實驗中, 不僅可窺見文革地下文學的潛流,也能追索文革後批判現實主義的發展軌跡,及其帶動的現實主義小說技巧的突破。
第四章, 以茹志鵑的短篇〈剪輯錯了的故事〉,解析新時期反思文學的主流,該作不但透過人道主義省思政治亂源,也運用意識流手法深化現實主義的表現,是立足人道精神的批判現實主義代表作。
第五章, 以劉恆的中篇〈伏羲伏羲〉,分析1980 年代後期新寫實小說的特徵,在農村題材的小說傳統中,呈現更深刻的生命思索,描寫生存本能與文化規範的衝突,也運用敘述聲音與人物對話的反差,形成不同層次的敘事效果。
第六章, 以王小波的長篇《黃金時代》,探討1990 年代中人文精神的表現,在自由隨興的敘事和華麗狂歡的語言中,置入追求存在價值的人本主題,形成書寫個人歷史、消解威權對立的獨特風格,是後新時期大陸文化界非常重視的文本。

透過各章作品的析論,明顯可見政治壓力與文學發展的消長:在政治強勢操控文學的前二十七年中,創作者只能在「時代主旋律」的縫隙間,找尋內容或形式上有限的創作空間;文革結束後的二十多年間,創作者逐步掙脫文藝政策的箝制,並在改革開放下吸收外來文藝思潮,從創作題材的突破、現代主義手法的運用,到敘事技巧的嘗試、語言風格的創新,都呈現出由單音走向複調的多元新變風貌。
結論部分──總結各章對作品思想傾向和創作方式的論述。由半世紀以來大陸現實主義小說的遞變,歸納出掙扎、反思與探索三大特徵:

一、 在寫作環境上,尤其是1980 年代以前,創作者受制於政治壓力,無可避免地在文學與政治間掙扎。
二、 在寫作題材上,除了文革結束前圖解政策的主流作品外,大陸現實主義小說主要展現出對歷史與人性的反思。
三、 在寫作手法上,從人物性格的塑造,到敘事手法的突破等,表現出不同時期現實主義小說對形式與語言的探索。

綜言之,大陸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道路,以文革結束為分水嶺:文革結束前,在政治的話語霸權下,顯現下滑的發展曲線,限縮為單音獨調的一元模式;文革結束後,在日漸寬鬆的政治氣氛下,則呈現緩步爬升的趨勢,進而形成眾聲喧嘩的多元風貌。
這本書從醞釀到完成,幾年之間,經過多次的反省、修正與定位,而原本模糊的想法也在不斷的調整中,逐漸清晰明確。雖然其間不免遭遇瓶頸,或資料搜集困難,或思路停滯阻塞,又有時陷入工作家庭分身乏術的困窘,所幸在外子建和的關懷督促和女兒翩翩的加油打氣中,終能一步步地走過來。文學研究工作應是終身的志業,這條路雖然寂寞而漫長,但我樂在其中。最後,更要感謝秀威資訊科技公司宋政坤總經理的玉成,使這本書有機會與讀者見面。

宋如珊 於士林芝山岩
2009 年11 月初稿
2011 年08 月修訂
2020 年10 月定稿書籍簡介
本書以半世紀來大陸現實主義小說的演變為綱,在歷史發展的軸線下,聚焦於不同時期具代表性和影響性的作品。作者以新批評的精神出發,兼顧歷史和社會的交叉影響,深刻剖析小說的主題義涵、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並歸結出「掙扎於文學與政治」、「反思歷史與人性」、「探索形式與語言」三大創作特徵。

作者簡介

宋如珊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專任教授退休、曾任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文學》半年刊主編、秀威「大陸學者叢書」和「現當代華文文學研究書」主編等。
著有專書《隔海眺望──大陸當代文學論集》(2007)、《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文革後十年的大陸文學流派》(2002)、《翁方綱詩學之研究》(1993)等,另發表多篇大陸當代文學、兩岸文學交流論文,並曾於《文訊》雜誌、《聯合報》兩岸版撰寫專欄文章。

目次

自 序

緒 論 大陸現實主義小說的道路
 一、大陸當代文學的現實主義涵義
 二、迂迴期:中共十七年的現實主義小說(1949-1966)
 三、沉潛期:文革十年的現實主義小說(1966-1976)
 四、復甦期:新時期的現實主義小說(1976-1989)
 五、開放期:後新時期的現實主義小說(1989 年以後)
 六、小結

第一章 知識分子的抉擇──宗璞與〈紅豆〉
 第一節 宗璞的知識女性婚戀小說
 第二節 跨進人性愛情的禁區
 第三節 知識分子性格的形塑
 第四節 小結

第二章 農村新人的塑造──李準與〈李雙雙小傳〉
 第一節 李準圖解政策的農村小說
 第二節 大躍進題材的表現
 第三節 新農民形象的刻畫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反叛意識的浮現──北島與《波動》
 第一節 詩人北島的小說創作
 第二節 療癒心創的文革敘述
 第三節 探尋方向的風格實驗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人道主義的省思──茹志鵑與〈剪輯錯了的故事〉
 第一節 從「歌頌」到「鞭撻」的茹志鵑小說
 第二節 立足人道精神省思政治亂源
 第三節 以意識流手法深化現實主義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生命本相的扣問──劉恆與〈伏羲伏羲〉
 第一節 劉恆的「農民生活支柱」小說
 第二節 生存本能與文化規範的衝突
 第三節 敘述聲音與人物對話的反差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人文精神的彰顯──王小波與《黃金時代》
 第一節 王小波小說迷宮的入口
 第二節 反思存在與追求自我
 第三節 自由敘事與狂歡語言
 第四節 小結

結 論 在蜿蜒前行中找尋出口
 一、在文學與政治間掙扎
 二、對歷史與人性的反思
 三、對形式與語言的探索

參考文獻
 作品集
 專書
 報紙與期刊論文
 會議論文
 學位論文
 網路資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