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湘南古民居泥塑藝術研究
滿額折

湘南古民居泥塑藝術研究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99 元
優惠價
7931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歷朝歷代,尤其是明清時期,因為文化普及程度不高,統治者往往通過宗教(佛教、道教)、官刊本、戲曲、圖像等進行教化統治,而圖像傳播是普通民眾道德教化的最為重要的途徑。湘南古民居裝飾藝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既飽含了普通民眾對吉祥如意的向往和訴求,也體現了民眾對傳統美德的弘揚和宣傳,是道德傳播的重要途徑,承載了極為重要的教化意義。
作者帶領的研究團隊從2011年開始對湘南古民居進行調查和研究,拍攝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對湘南古民居裝飾藝術資源加以收集整理,系統研究湘南古民居裝飾藝術的美學特徵。湘南古民居裝飾藝術主要包括泥塑藝術、木雕藝術、石雕藝術、建築彩繪藝術四大板塊,泥塑藝術將在第二章中重點介紹,下面則對木雕藝術、石雕藝術和建築彩繪藝術進行介紹。

有這樣一種說法: 一個城市的文化價值取決於其建築的質量,建築以空間的形式展現當地推崇的哲學內涵,以具象和象徵性的形式承載和見證城市的歷史。還有一種說法: 一切歷史都是由當代人所創造的,之所以稱之為歷史,是因為當代人的創造必須由後人審視。誠如斯言。由此可見,開展建築藝術的數字化傳
承與保護工作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價值,還具有時代意義。
湘南,即湖南南部的統稱,具體而言,包括整個郴州和永州以及衡陽南部的耒陽、常寧。所謂古民居,在本書中是指至少歷經百年,且具有一定歷史文化意義和藝術價值的古建築。湘南地區保留有大量極具地域文化特徵的明清時期古民居等建築物。雖然湘南地區古民居不一定比其他歷史文化中心區域的古民居建築更具知名度,但因為其處於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交融的獨特歷史文化地理位置,尤其該地區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所以其包括古民居建築等在內的藝術具有獨特的文化印記。
湘南古民居泥塑藝術最初源於實用防水功能。為了防止雨水從外牆滲透至室內,在檐口粉刷砂漿物,但隨著技藝的成熟和審美需求的變化,泥塑的造型和色彩又有了美化和裝飾建築的效果。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湘南古民居的建築造型中,泥塑成為建築造型的關鍵,不僅是因為泥塑的實用防水功能,也在於其生動、鮮活、造型各異的藝術形象。在傳統的湘南建築藝術審美思維和普通民眾的觀念中,泥塑既是建築美學的點睛之筆,也是房屋主人身分的象徵。
湘南古民居的泥塑往往採用軟體材料,如泥土、石灰、糯米粉、貝殼、桐油等。這些軟體材料首先通過堆塑的方式呈現立體效果,其次利用傳統燒制技術或風干成型,最後在其表面繪以顔色,形成該建築形式最有代表性的裝飾物。
湘南泥塑藝術用料特殊,造型豐富美觀,承載著所處地域的文化特徵。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泥塑,不僅要把握其藝術形式、藝術特徵,也要挖掘這種藝術形式背後蘊藏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最終要把這種即將淹沒在歷史塵埃中的獨特的美,呈現並應用到當代人的生活中,使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念兹在兹,傳承發展。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村落,離開了故土,曾經不僅給主人帶來榮耀也潛藏著個人、家庭、家族、民族的文化符號的建築,連同其上的泥塑,一天天破敗,一天天走向消亡。面對這種情形,總有一種不可挽留、欲留難存的遺憾與尷尬!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如今,數字和網絡技術已使這種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創新和應用也成為可能。
筆者借鑑國內外數字化保護文化遺產的先進成果,試圖探索一條湘南古民居泥塑數字化保護與開發的新路。本書作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基於數字化的湘南古民居泥塑藝術保護與傳承」結題成果,就是對這種探索的理論思考和實踐研究的集成。
李麗珍

目次

目錄
第一章 源流與分佈: 湘南古民居概述
第一節 湘南自然地理環境與歷史文化
第二節 湘南古村落分佈
第三節 湘南古民居裝飾藝術
第二章 工藝與流程: 湘南古民居泥塑的裝飾與製作
第一節湘南古民居泥塑的裝飾部位
第二節 湘南古民居泥塑的造型分類
第三節 湘南古民居泥塑的製作過程
第四節 湘南古民居泥塑的裝飾題材
第五節湘南古民居泥塑在建築整體中的藝術效應
第三章 實用與審美: 湘南古民居泥塑藝術的解析
第一節 湘南古民居磚瓦藝術
第二節 湘南古民居瓦當藝術
第三節 湘南古民居磚雕藝術
第四節 湘南古民居磚雕藝術常見藝術造型與線稿繪製
第四章 危機與保護: 湘南古民居及泥塑現狀與保護
第一節 湘南古民居及泥塑的瀕危原因分析
第二節 湘南古民居及泥塑的保護實踐
第五章他山之玉: 湘南古民居泥塑藝術數字化保護的思索
第一節 國內外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概要
第二節 湘南古民居泥塑藝術數字化保護的價值
第三節 湘南古民居泥塑藝術數字化保護的解構
第六章 傳承新路: 湘南古民居泥塑藝術的創新應用
第一節 湘南古民居泥塑修復藝術文創產品開發
第二節 湘南古民

書摘/試閱

第二章 工藝與流程: 湘南古民居
泥塑的裝飾與製作
湘南古民居裝飾藝術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石雕、彩繪四大類,泥塑藝術是用軟體材料堆塑而成,然後通過燒製或風干成型,再繪製色彩進行裝飾,其軟體材料混合了泥土、石灰、貝殼、桐油、糯米粉等原料。本章將從湘南古民居泥塑的裝飾部位、造型分類、製作過程、裝飾題材以及在建築整體中的藝術效應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節 湘南古民居泥塑的裝飾部位
湘南古村落中的泥塑裝飾藝術具有獨特的湘南風韻,賦予了湘南建築獨特的觀賞性和歷史厚重感。根據所處位置,湘南古民居泥塑藝術通常出現在屋脊、簷口、馬頭牆、門楣和窗楣牆壁上。
一、屋脊上的泥塑
湘南古民居在屋脊的中間多設有較大體量的脊飾,如天官賜福、福祿壽星、桃園結義、醉打金枝等,這些圖案體現出屋主的經濟實力雄厚和對天神有著崇敬之意。大多為抽象圖案,在技藝上重視左右對稱。這些圖案取材於一些當地民間流傳較廣的神話故事、歷史典故等。總體來說,每棟建築的脊飾圖案蘊含著某種特殊的寓意,並不雷同。
從脊飾上來看,我們可看出湘南古村落的建築風格是理性中帶著一點浪漫,精緻中帶有一點純真樸實。泥塑除了具有單純的美化功能(如美化屋頂結構樞紐和構造節點) 外,同時還有加入了文化的延續性功能。脊飾除了用來固定建築結構之外,同時也補充了建築空間形式上的單調乏味,使湘南建築外形更具觀賞性,使古民居單薄的屋脊線擁有跳躍的變化,也賦予了湘南建築具有流動感和韻律美的屋頂輪廓線。正是因為龐大屋頂結構帶來的沉重、僵直、壓抑的消極效果,所以聰慧的湘南先民才運用泥塑藝術,賦予有生命力的形象特徵,去除了沉重繁瑣的視覺效果,造就了湘南古民居宏偉、雄渾、挺拔、靈動、飄逸的獨特韻味。
二、簷口上的泥塑
簷口處於古民居的屋面和牆體的臨界處,在下雨時,從屋面流下的雨水會因為風的外力作用飄向牆體,為了防止雨水滲入牆體、美化簷口,湘南先民通常都會採用泥塑浮雕或圓雕。湘南古民居泥塑出自湘南當地民間匠人之手,因此大多富有湘南特色,造型誇張滑稽,色彩絢麗豐富,注重裝飾效果。建築物背面簷口下的裝飾就相對簡單,通常以淺浮雕或彩繪的花、鳥、魚、蟲、草等紋樣呈現,用色和手法比較單一。相比而言,在一些宗祠、公共建築、大戶人家中,其表現方式就更加精緻複雜,大多以泥塑加彩繪的方式呈現出來,雕刻工藝和彩繪色彩十分講究。
三、馬頭牆上的泥塑
在湘南村落中,民居建築相鄰較近,常會發生火災。為了減少火災的危害,切斷火源從而不殃及鄰居,每棟古民居之間都會建高高的馬頭牆。因此,馬頭牆又稱為防火牆或封火牆。馬頭牆的翹角部分如同馬頭一般高高翹起,這部分大多是單獨燒製而成的泥塑小件,造型誇張、流暢,做工考究,表現形式大多以祥雲、祥龍、獅子、花鳥為主。在馬頭牆正面牆體的空白處,映入眼簾的是形像生動的湘南泥塑,泥塑的雕刻手法嫻熟,作品層次豐富、空間感強、色彩絢麗樸實,題材多為天官賜福、福祿壽星、桃園結義、醉打金枝等。
四、門楣和窗楣上的泥塑
湘南古村落建築的門窗大多向南,因為向南利於採光通風。為什麼會有門楣、窗楣呢? 這是因為湘南多為山區而雨季較長,為了防止雨水進入門窗而修建了門楣、窗楣。同時,門楣、窗楣也可以用來裝飾和美化民居。因為位置顯眼,湘南先民也用泥塑來裝飾門楣和窗楣。泥塑用砂漿製作而成,泥塑的作用是用來固定門楣、窗楣上的瓦片,防止瓦片掉落。通常來講,門楣上的泥塑要比窗楣上的泥塑繁瑣、精緻,因為大門位置重要,能彰顯家族地位、名望與經濟實力。
五、牆壁上的泥塑
湘南古村落中建築牆壁上的泥塑在表現主題上延續了中國傳統建築裝飾的趨吉避凶和祈福等特徵,往往選擇民眾喜愛的素材進行表達;在製作手法上入鄉隨俗,自由、靈活、多變,塑造技術出神入化;在造型風格上講究小巧玲瓏、輕鬆爽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1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