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給教師的信:閱讀與人生(簡體書)
滿額折

給教師的信:閱讀與人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8 元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8726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系《教師月刊》專欄“朱永新答”的結集。作者站在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高度上,根據教師、編輯所提出的各種“閱讀”問題,以書信的形式,從如下三個層面展開探討:閱讀如何促進教師成長,閱讀如何促進學校發展,閱讀如何促進社會進步,值得廣大中小學教師細細研讀。

作者簡介

朱永新,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顧問,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兼職教授。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他曾多次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基金項目,並多次獲獎;在美國、英國、日本和國內發表教育論文400餘篇;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等專著被麥克勞希爾出版集團等翻譯為英文、日文、韓文、阿拉伯文等26種文字對全球發行,是當代教育家的個人教育理論著作輸往海外第一人。
他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尋與執著行動,感動了千千萬萬人,被評選為全民閱讀代言人、“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中國教育60年60人、中國十大教育英才、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中華十大財智人物,2020年獲得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愛閱人物獎。
他於2000年發起的新教育實驗,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宗旨,吸引了全國各地近5200所學校近600萬師生加盟實驗,踐行新教育理念。新教育實驗正在積極影響著中國教育。

名人/編輯推薦

1.名家力作: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力作。
2.形式新穎:以書信的形式,回答一線教師及編輯提出的關於閱讀的問題,問者真誠,答者熱忱,一問一答間,盡顯親切之感。
3.內容豐富:閱讀如何促進教師成長,閱讀如何促進學校發展,閱讀如何促進社會進步,內容豐富,闡述清晰,啟發性強。
4.裝幀精美: 32開精裝書,小巧雅致,顏值頗高。

還有一個非正式的“實驗”……
朱永新老師的新著《給教師的信:閱讀與人生》即將出版,囑我作序,我推辭再三,言說一二,可他堅持自己的意見:“你是催生婆,是見證人。其間的故事,你最清楚。”這樣的理由,很“朱永新”,我再拒絕,就顯得矯情了。
我和朱永新老師的緣分,可以從20多年前說起――這估計是他沒有想到的。1998年,我從一所鄉村學校調到縣教育局,當時縣教育局新辦了一份“學生作文報”,並計劃對原有的一份教育內刊進行改版,由鉛印改為激光照排,更重要的是內容及結構的改變,諸如每期有“主題策劃”,有深度報道,像正規刊物那樣做,有刊物自身的立場、態度和話語,而不是論文彙編。為此,教育局專門組建了新部門:編輯部。我也由教師轉型為編輯(當然,我的編輯生涯從高中畢業以後就開始了,那是一段作為文學青年的有趣生活,此處不表)。
教育局的幾位領導,阮水木老師、朱華彬老師、林定泗老師,都是專家型領導。在他們的支持和時任編輯部主任林裕輝老師的帶領下,除了一“報”一“刊”,我們還做了幾件事,亦可說開拓了幾個平臺:創辦年度“教育論壇”,創辦教育專題節目(與縣電視臺合作),創辦簡報“課改通訊”,創辦教師讀書班。
回望那些年的職業生活,雖多線作業,但遊刃有餘,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工作內容與自己的興趣、專長高度匹配。還有就是,身邊有高人――陳添鎮老師。他是1980年代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的高材生,在“中等師範學校撤並”的大潮下,回到家鄉工作,因此我有幸和他成為同事,並時常從他那裡得到學術上的啟發。種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十多年的教師經歷和文學寫作、文學(哲學)閱讀、文學編輯所積累的些許經驗被充分激活,我逐步捲入教育寫作與教育閱讀,開始更多地探摸自己的職業根據地:教育。很慚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的職業自覺――研究、反思、專業閱讀、專業寫作的意識,那時才萌醒。
朱華彬老師是分管領導。我接任編輯部主任後,與他自然有更多的業務交流。他深知教育問題之所在,又頗具改變的意識,此前在一所初級中學擔任校長時,就大膽開展教改實驗,取得了不錯的辦學成效,後來還引進上海市閘北八中“成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一些學校、班級進行推廣。朱華彬老師有一個工作習慣:圍繞問題,讀書看報,及時分享。有一段時間,他持續推薦一個人的文章:《我心中的理想學校》《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校長》《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我心中的理想父母》……有時還交由印刷廠印成小冊子,分發給老師、校長們――記得還印發過葉瀾教授的名篇《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一次我跟朱華彬老師開玩笑:“是不是作者是你們老朱家的人,就這麼喜歡啊?”他有點不高興,說我沒有嚴肅對待閱讀。當然,這都是“裝”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文化、社會、經濟面臨重大轉型(加入WTO,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商品房制度初步建立,網絡開始參與百姓生活,等等)的特殊歷史階段,教育亟須“理想”之光的燭照,人們亟須在何為好教育的問題上撥開迷霧,達成共識。
不用說大家也想得到,這個“老朱家的人”,就是新教育實驗發起人、蘇州大學教授、時任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老師。如果說,以2002年6月開通“教育在線”網站,8月確定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為第一所實驗校為標誌,新教育實驗正式啟動的話,那麼在我看來,朱老師這一系列聚焦“教育理想”文章的發表,以及《我的教育理想》一書在2000年的出版,是新教育實驗在思想上的率先啟動,因為它們蘊含了幾年後新教育實驗所提出的一系列核心理念、基本原則和關鍵策略。
那時網絡論壇風起雲湧,作為新教育實驗專用網站的“教育在線”,聚集了一大批教育精英,一大批有想法、有個性、有獨立判斷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可謂教育新思想、新路徑、新方法、新工具的集散地和共享中心。據時任“教育在線”論壇總版主劉恩樵兄提供的數據,截至2008年,“教育在線”網站註冊用戶超過20萬,論壇會員超過25萬,每天發帖量達兩三千;另有數萬名教師開設博客。人們稱之為“網上的教師培訓學院”,可謂實至名歸。當下諸多優秀的特級教師,包括我們大夏書系的很多作者,當年都在“教育在線”成為網友、辯友甚至是“論敵”。後來在一些場合,我聽過很多朋友談過自己的“‘教育在線’運動史”。只是,我素來滯緩,時常落後於時代,與網絡隔膜甚遠,那些年對“教育在線”的故事,對新教育實驗,對朱永新老師本人,都所知有限。唯一有過交集的,是2004年後我供職于福建教育雜誌社期間,偶爾通過“教育在線”,向一些朋友約稿,記得也發過幾個小帖子。
直到2007年夏天,我加盟大夏書系團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分社)以後,終於得以直面新教育實驗,得以和朱永新老師有超越文本的交往――文本中的那個人,轉身成為笑聲爽朗的“公共事務工作狂”和“教育男子漢”。
當時,大夏書系新開發了一個子書系:教育講演錄。其中一本就是朱永新老師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講演錄》。作為這個子書系的項目編輯,我有機會集中閱讀這部書稿,瞭解“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為一種“新教育學”的價值意趣和行動原則,算是給自己補上了一課。很快,大夏書系與新教育實驗團隊有了第一次實質性的合作:出版“教育在線·教師文叢”。2008年5月,我和同事金洪芹老師南下蘇州,與劉恩樵、劉祥、毛春鏵、祁團、丁莉莉、屈紅梅等“新教育人”,用了兩天時間,把這套“文叢”的分類、體例、篇幅、書名、分工、裝幀風格、編輯出版進度等事項一一敲定。我無法忘記的是,回京的火車上,一個慘痛的消息傳來:汶川發生大地震。那一天,是5月12日。
出於事業發展和品牌進階的需要,大夏書系於2009年7月創辦了《教師月刊》。作為這份刊物的主要操持者,組稿,約稿,採訪,拜訪作者,參加相關活動,自然成為我日常的工作,於是就有了更多和朱老師見面或者向他請益的機會。他在朝陽區霄雲裡民進中央所在地的辦公室,我不敢說是常客,但也不時造訪,每每都頗有收穫,或是一個選題思路,或是一條採訪線索,或是一些應該長期保持聯繫的優秀教師、優秀校長的信息……
2012年8月,“上海書展”期間,正值“大夏書系十周年”的日子,我們做了一系列活動,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在“書展”舉辦地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大夏書系十年經典”的新書發佈會,邀請了朱永新老師到現場作閱讀主題的演講並與書友們(市民、學生、教師等)互動。在陪朱老師去往會場的車上,我們談定了一件事情:編輯部徵集問題(話題),朱老師筆答,每月一次,是為《教師月刊》的新專欄:“朱永新答”。《給教師的信:閱讀與人生》一書,就是這樣邁出了第一步。
朱永新老師是官員,也是教授,是教育專家,也是公眾人物,是“理想派”,也是“行動派”;在不同的身份形態之下,他都作出了突出的成就。我有時候會想,是什麼樣的一個“偉大的事物”(帕克·帕爾默《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意義上的),把這些複雜的乃至可能相互衝突的身份元素和行為邏輯,統一在一個人身上的?我的看法是:國家精神的建構,民族文化的復興。在這樣的使命之下,一個人便可能擁獲超越了日常行政體系、組織體系的思想籠罩力和行動號召力。多重身份不僅不是羈絆,反而給他提供多元視角和宏闊的視野,使之可以對當下現實作出準確的判斷,對社會大勢作出合理的預測。也正因此,朱老師所發起、推動的新教育實驗,在本土越來越深、越廣地紮根,不斷地生產思想、知識、課程、方法,不斷地催發優秀教師、優秀校長、優秀父母、優秀團隊,並反哺到孩子們身上,通過他們的成長,積極作用於無數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發展。
所以,我願意把朱永新老師的多重身份集納為一個角色:文化學者――不止于教育學者,只不過他的教育發言更多、更集中而已。在這個角色當中,是“書齋學者”和“廣場學者”的完整統一。所謂書齋學者,即孤燈披卷,夜雨如歌,專注於古典經典,致力於著書立說,同時不自我封閉,不自說自話;所謂廣場學者,即深耕“田野”,身體力行,融入大眾生活,探尋思想進路,同時不嘩眾取寵,不吵吵鬧鬧。在朱老師的身上,兩者互為價值觀和方法論,並保持著豐富的學術張力。由此延伸出去,是他作為一個文化學者的精神構成:其一,自由與責任。自由,掙脫了身份羈絆和世俗名利糾纏的自由心靈;責任,基於自己的判斷與預測的責任擔當。沒有“自由”,則“責任”可能不完全,甚至是不誠實的;反之,沒有“責任”,則“自由”可能失去邊界,導致精神的任性與虛妄。其二,建設與審美。建設,藉由教育的改進推動社會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審美,著力于學校文化、課程文化、課堂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父母”文化的審美化再造。沒有“建設”,則“審美”可能輕浮,甚至是偽飾的;反之,沒有“審美”,則“建設”可能成為強制,導致文化的板結與媚俗。
朱永新老師還有一個顯豁的社會形象或者說公眾形象――全民閱讀推廣人。作為“兩會”代表,他至今連續18年,矢志不渝,在“兩會”上提交“設立全民閱讀節”的提案,並通過各種途徑、方式呼籲,應該借助節日的儀式感、隆重感,喚醒全社會的閱讀意識,逐步建設書香社會,推動國家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提升。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作為教育界背景的民主黨派領導,作為民進中央副主席,朱老師不只是關注校園閱讀、家庭閱讀,還關注企業、政府、軍隊、農村等各個社會層面的閱讀生態;不只是關注閱讀本身,還關注整個閱讀產業,如閱讀環境、知識產權、版權輸出、數字出版、圖書發行採購、出版市場法規、讀者權益等各方面的建設與發展。大致從2016年開始,《教師月刊》“朱永新答”這個專欄的問題(話題)設計逐步集中到“閱讀”上,與此有直接的關係――我們的願望是,以這樣的方式,朝向“書香校園”的目標,做一點能做到、能做好的事情。
在這些閱讀問題(話題)的設計上,除了編輯部同事程曉雲老師,我也做了一些工作。我們的考慮是:如何從讀者的閱讀期待出發,基於欄目定位,讓朱永新老師有話可說、想說,或者稍稍做點功課即可筆答,最好是不吐不快。所以,必須持續跟蹤、瞭解“最近一段時間”,朱老師讀了什麼書,發表了什麼文章,出差到了什麼地方,參加了什麼活動,接受了哪個媒體以何主題的採訪,等等。很顯然,準備越充分,越有可能對準朱老師思考和寫作的興奮點。他的諸多立論結實、內容豐富、案例生動的文章,也說明了這一點。我時常沉浸在某種“求學”的意趣中,仿若自己是在讀研究生,準備了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正等著聆聽導師的教誨。
閱讀即人生,人生即閱讀,但同時必須看到,人生並非唯有閱讀,閱讀也無法規約和控制整個人生。對全民閱讀的呼喚,也許是新教育實驗的伴生物,或者說,在新教育實驗之外,朱永新老師還有一個非正式的“實驗”:全民閱讀與國家發展。它尚未“立項”,但一直在潛滋暗長。
為了找一個寫作素材,我打開郵箱,輸入關鍵詞“朱永新”進行搜索,無意中發現,這些年來,我和朱永新老師的來往郵件竟有300多封。屬￿它們的時光慢慢走遠,而文字和情感留了下來。如果說,《給教師的信:閱讀與人生》是一棵樹的話,那麼,這些長長短短的郵件,無疑就是這棵樹所棲居其中的晨曦與鳥鳴,可有可無,又不可或缺。
感謝朱老師的信任。期待朱老師的新書。
林茶居
2020年6月14日,于教師月刊工作室

目次

目 錄
序:還有一個非正式的“實驗”…… / 1
你是自己教室的“國王” / 1
堅持閱讀才有奇跡 / 5
我筆記我行 / 9
風格在博採眾長和揚其所長之中 / 13
讓學生父母成為教育的助手 / 17
讓閱讀真正走進課堂 / 22
教師應是最好的領讀者 / 26
共讀中靜候花開的日子 / 31
教師應有怎樣的閱讀結構 / 35
辦好師生的精神食堂 / 40
擦亮每個日子,呵護每個生命 / 45
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 / 51
讀經與讀詩 / 55
好活動讓好書鮮活起來 / 59
讓孩子們在最適宜的年齡擁抱最合適的經典 / 63
共同閱讀共創幸福生活 / 67
學科閱讀是彰顯學科魅力的最佳路徑 / 71
閱讀是永無止境的探索 / 76
那些新教育的閱讀耕耘人 / 82
讓校園充滿書香 / 87
為什麼紙質閱讀很重要 / 91
復活知識是優秀教師的標誌 / 95
閱讀有多高,國家有多強 / 100
從書香校園到書香社會 / 105
人工智能會改變人類閱讀嗎 / 110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 / 115
讓高鐵閱讀成為中國的美麗風景 / 120
深化細化實化全民閱讀 / 126
打開大腦的“黑匣子” /130
讓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相輔相成 / 138
未來的圖書與未來的閱讀 / 143
做書的主人 / 148
書籍是比槍炮更有威力的武器 / 152
相信書籍與閱讀的力量 / 160
成為“世界圖書之都”的真正意義 / 169
閱讀讓古城永葆青春 / 175
教育著作如何“走出去” / 181
“書香強國”路迢迢 / 185
寫序的幸福與無奈 / 190
學習的革命與未來的學習 / 195
高校圖書館是全社會的珍珠 / 199
“教師閱讀學”的獨特價值 / 207
國慶讀書記 / 218
小學如何營造書香校園 / 227
中學如何營造書香校園 / 233
我的閱讀與人生——答郭明曉老師12問 / 239
後 記 / 263

書摘/試閱

你是自己教室的“國王”
朱老師:
我十分認同新教育的理念和實踐方式。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如何憑一己之力在學校推行新教育實驗呢?(山東省莒縣閻莊鎮中心初級中學 王新祥)
王老師:
你好。來信收到。
你在信中所表達的意思,我的理解是:作為一名普通教師,非常認同新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方式,但苦於沒有行政方面的權力,很難憑一己之力在學校推行新教育實驗。這個問題,許多一線教師都曾經跟我講過。這樣的一些教師,都苦惱于校長對新教育不熟悉、不支持,他們難以做自己喜歡的新教育。
對此,我想說的是:其實,每位教師都是自己教室的“國王”。關起教室的門,你就有了施展才華的空間,總是能夠做一些事情的。所以,不妨從你自己的教室開始,晨誦、午讀、暮省,從你自己的專業成長開始,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參與專業發展共同體。用你的學生的成長,用你自己的變化,來證明新教育的成果。當你開出了一朵花,花香蝶自來。
給你講兩個最近發生的故事。今年年初,山東濱州市教育局通過一位叫劉潔的老師邀請我去參加新教育實驗區的啟動儀式。這位網名叫“秋葉一片”的老師告訴我,她是當地無棣縣第一實驗學校的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2007年,她偶然邂逅新教育,隨後就在自己的教室裡開始了自覺自主的嘗試:兒童課程,讀寫繪,晨誦、午讀、暮省,親子共讀,理想課堂……漸漸地,孩子變化了,父母成長了,口碑好了,影響大了,自然而然地,校長認可了。接下來,縣教育局專門為她召開了現場會。再接著市里發現了,新教育竟然能夠讓教師和學生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於是決定在整個濱州市推廣新教育實驗。
劉老師說,六年來,因為新教育的一個個課程,歲月給了她太多“額外的獎賞”,她也希望新教育在她家鄉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現在這個夢想成真了,她特別希望我再去濱州播一次新教育的種子。雖然事務繁忙,但誰能拒絕這樣的邀請呢?最後,到了年底,我終於參加了濱州新教育實驗區的啟動儀式,也見到了這位執著而智慧的老師。
另外一個是發生於甘肅省慶陽市的故事。該市西峰區溫泉齊家樓初級中學本來是一所“偏僻、閉塞、沉悶”的農村中學,2008年,該校的李建忠校長參加了在蘇州舉行的一次新教育課程展示活動,回去後就開始了新教育實驗之旅。他們以書香校園、理想課堂、卓越課程為抓手,不斷探索、實踐,辦學質量逐步提升,先後有省內外數百所學校幾萬人次到他們學校參觀學習。
學校的喜人變化驚動了慶陽市教育局的盧化棟局長。他親自點將,把李建忠調到慶陽市實驗小學擔任校長,負責全市新教育實驗的專業指導工作。李建忠到實驗小學一年多的時間裡,又把學校的新教育實驗做得風生水起。我在該校五年級“迎春花班”聽課時,楊潔老師和她的孩子們給了我太深刻的印象和太多的感動。孩子們爭先恐後,向我提出了許多問題,每個人還給我寫了一封充滿童真童趣的信。楊老師堅持閱讀寫作,厚厚幾大本的作品見證著她的勤奮。她的精神感染了學生的父母,教室裡的圖書和書櫃都是他們主動捐的。
上面提到的劉潔老師、李建忠校長和楊潔老師,都是一個人影響一個區域的故事。在新教育實驗團隊裡,像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所以,最根本的是自己對新教育的信任和信念,是自己對新教育的理解和實踐。
親愛的王老師,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我們不妨改變自己。當我們自己真正改變了的時候,你會悄然發現,世界也會因為你而改變。所以,建議你能夠讀一些新教育的入門書籍,如《中國新教育》《我的教育理想》《孩子的早期閱讀課》《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等,到“教育在線”網站閱讀歷年新教育年會的主報告,如《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文化,為學校立魂》《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等,研究一些榜樣教師的專題帖,在自己的教室裡先做起來。如果有可能,你還可以加入新教育項目網絡培訓群,分享新教育榜樣教師的一線操作經驗;可以參加新教育網絡師範學院,選修一些對自己有用的課程,與全國的教師們一起讀書成長;還可以發動學生的父母一起加入新教育的螢火蟲工作站,帶動學生父母一起學習進步,以家庭教育助推學生成長。
新教育有句名言:行動就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跡。只要你真正地把根紮進教室,把新教育的課程和項目在教室裡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你自己和你的學生一定會更加精彩,你們的故事也一定會感動校長,感動周圍的老師。當然,最重要的,是你和你的孩子,通過新教育得到真正的成長。因為歸根結底,幸福是源自你內心的感受。祝你幸福!
你的朋友:朱永新
2014年1月4日晨,廣西北海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