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老子學刊‧第11輯(簡體書)
滿額折

老子學刊‧第11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老子學刊》2018年一期(總第十一輯),刊載《身國共治——<道德經>第十章解讀》《直指禪髓認前茅——袁中道對<莊子·內篇>的佛學解讀》《現存碑銘中的洛陽下清宮》《林希逸<老子鬳齋口義>的思想特點及其歷史影響《<悟真篇>的早期流傳》《<內業>篇“老不長慮”新釋》《觀象感通、寓易於詩——<周易縱橫感應詩>序》等多篇專業學術論文,圍繞老子《道德經》、道家道教文化以及傳統文化等領域,從哲學、宗教學、文獻學、歷史學、倫理學等多個角度分析了老子《道德經》的思想淵源及其歷史影響,考察了道家道教思想文化的歷史脈絡及其現代意義,體現了作者對於上述多個問題的多角度思考

作者簡介

詹石窗,哲學博士,1954年生,廈門市人,現任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國家985工程四川大學宗教·哲學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學術帶頭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專家等職,主要著作有《易學與道教思想關係研究》《道教文化十五講》等20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朱熹與<周易>先天學關係考論》等學術論文200多篇,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重大項目《百年道教研究與創新工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百年道學精華集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百年道家與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等課題10多項,著作先後獲省部級獎15項。

目次

老子專題研究身國共治——《道德經》第十章解讀詹石窗(3)有和無的哲學意蘊:以老莊為基礎盧涵(17)釋讀《老子》第二章的新視角——兼釋第三十八、五十章魯亞曦(30)道學研究直指禪髓認前茅——袁中道對《莊子·內篇》的佛學解讀韓煥忠(47)現存碑銘中的洛陽下清宮趙芃(54)林希逸《老子鬳齋口義》的思想特點及其歷史影響胡瀚霆(62)論道教對武俠文化發展的滲透冉頂平孔含鑫(74)《悟真篇》的早期流傳何欣(82)《內業》篇“老不長慮”新釋陳錦平(89)“百年道家與道教研究著作提要”專欄老、莊思想與天師道研究著作提要五篇範靖宜(103)道教宗派研究著作提要三篇褚國鋒(111)書評觀象感通、寓易於詩——《周易縱橫感應詩》序陳德述(119)老學與傳播學碰撞的饕餮盛宴——讀《大道上的老子:〈道德經〉與大眾傳播學》有感徐瑩(122)集百年道學之精華,成文化傳承之偉業——《百年道學精華集成》述評範佩佩(127)《老子學刊》稿約(130)

書摘/試閱

二、有生於無:作為本體論意義的無
“無”最常見的解釋是表達否定和非存在,其中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依托於存在,對存在進行否定的含義,也是平常所說的某一物是否存在於此處的概念。第二,“無”指非存在。非存在和不存在是不一致的,不存在是第一層的含義,也就是在人認知的範圍內研究“無”,非存在則屬於超出語言邏輯的範圍,所以巴門尼德會說“不是不是不是”傳統西方哲學的研究只在“是”的範疇中進行。這樣看來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研究範圍是一致的,關注的都是與“有”相關的“無”,但是實際上“無”在中國哲學中的意義不指完全的虛空,也不是表達否定。“無”在“非”的第二層的意義上,真切地顯示了其真實性。《爾雅·釋詁》將“無”解釋為“虛無之間”。“虛”就是非存在,“之間”就證明“無”與非存在不一致。因此,“無”的這個概念,恰恰說明了當傳統西方哲學仍舊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推進的時候,而傳統中國哲學對因其對於道有正確的理解,故而是實踐真理的傳統。自“有”講“無”,而非自“萬有”講“無”,這種獨特的方式,使得道呈現非平面非單向的狀態,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立體性,一是歷史的緣由,二是世界的整體。因此,如何理解老莊對於“無”的哲學設定,對於把握中國哲學的特質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無”首先是表達存在意義的,根據甲骨文的字形看,“無”像一個人持把在跳舞,而在卜辭、金文中“無”和“舞”為同一個字,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事情,在中國社會的早期,舞是巫用來事神的一種特有的表現形式,巫通過舞與作為超越者的神明(無)聯系在一起,因此,無、舞、巫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具有內在的聯系。由此可見,“無”是和作為超越者的神明相關的,這就意味著“無”具有無形和超越兩個非常重要的意義緯度,由此,“無”在後來的傳統中,也就具有了與道的本體相關的可能性。盡管神明不完全就是道,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它視為是人格化的道,那麼道和神明在“無”上的共通點就是無法被人準確把握,但這並不是說道就是完全超越的,因為,舞蹈或者說巫術等祭祀儀式都是真實存在的,這是因為神明的存在是必然的,從萬有的實體性也可看出道不是非存在而是無處不在,只不過它的存在方式無法用類似感官經驗事物的方式把握。因此,我們可以很好理解《尚書·商書》中所言的“庶草繁無”的“無”,這裡的“無”很明顯是用於描述林木繁多的樣子,為什麼“無”具有多的意義呢?因為“無”在萬有之中,萬有的這種特殊性、具體性,表達了“無”所具有的多的特征,就如同道無處不在一樣,道既然可以在萬有中得到確證,那麼因其萬有之分殊性,作為道的“無”也是可以表達“多”之效果。因此,無論是從無形者的神明或者是萬有的多的角度來說,“無”可以非常有效地體現出道的可靠性(真實存在性)。
由此,只有從“有”才能理解“無”的真正含義,可以從與“有”的關聯中得到“無”的一些基本特點。首先,“無”是與“有”相對的一種存在方式。這種相對不是對立(即不是否定),而是價值上的對等。《玉篇》中說:“無,不有也。”是一種很巧妙的表達方式,“不有”在《老子》的表述中也有很多,“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①以及“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②,基本含義就是不占有,不以為己有。所以老子用“無”是為了取消掉強烈的主觀意識,並不是為了否定萬有的存在,這主要是因為現實世界中的“有”都是基於持有、擁有的含義來說的,故而“無”是道不以意願活動實現萬有,而是在自我自然運動中形成世界的意義。在這一點上,前面說“有”就是“生”,與“無”一致,價值上同一,但是側重點不同,“有”聯系萬有而重結果,“無”聯系自然而重意願。也可以說“有”是物質性的,規定了萬有“成”的實現狀態,“無”是精神性的,規定了欲念的限度,以此引申出“無為”的概念,意願決定人的行為方式,盡管意願不必然決定結果卻在合道與不合道的方式選擇中影響結果,直接作用於人的生。
其次,更為具體地說“無”的存在狀態,是取消偏向性的。《尚書·洪範》用“無偏無黨”描述“無”,其實可以從欲望中推出,欲望都表現為想要某一物,即是有確定性指向的,這就表現為對待事物態度上的不均等,使得事物在結果上的偏廢。《老子》第一章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③無欲對應的是妙,有欲對應的是徼,妙對應的是無名即始,徼對應的是有名即母。始作為物的產生的開始是無名的,母作為具體的物的開始是有名的。有名、無名的原因在於是否有邊界,物物有別才能名實相應。徼即區分、邊界的含義,倘若沒有區分,就沒有特定某物的概念,沒有特定某物的概念,就不會有欲望,因為欲望必然是有指向性的。無欲、有欲是主觀的意願而不是客觀的現實,老子並沒有否定客觀上物物有別,從“有”到“萬有”的過程屬自然不屬欲望,始與母是必然並且已經實現的過程,而當下就是有母之後有名的世界。在萬有的世界中,認可人之為人的限定性的同時也要向道歸復,因為道是“生”而現實背離道就是“滅”,因而老子說“不道早已”④。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