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一把海貝:從奴隸貿易興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簡體書)
滿額折

一把海貝:從奴隸貿易興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 2019年英國國家學術院納伊夫·魯贊跨文化理解獎

★ 2020年沃爾夫森歷史獎入圍作品

★ 一部跨越數世紀的宏大且權威的西非歷史

★ 重塑西非諸王國的世界及其與西方的關係

★ 著名歷史作家、《穿越非洲兩百年》《汴京之圍》作者郭建龍傾心獻譯

西非似乎一直處於世界的偏僻角落,不借助西方之手,就無法走出部落制與原始的陰影。然而,當托比•格林踏上西非這片土地,翻開落滿灰塵的檔案材料時,他發現真相並非如此。格林從專業和學術的角度為我們重塑了西非諸王國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王國的存在建立於戰爭、稅收、貿易、宗教信仰、權力的展示以及藝術品的創造之上。這是一部跨越數世紀的宏大且權威的西非歷史,它從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對西非社會進行了全方位剖析,尤其關注奴隸貿易時期西非與西方世界的關係,將該地區及其人民重新寫進了他們也身處其中的世界史。

 

作者簡介

托比·格林(Toby Green),英國歷史學家、倫敦國王學院葡語非洲歷史和文化高級講師,現擔任英國國家學術院非洲歷史資料委員會主席,撰寫了大量有關非洲早期現代歷史和殖民時代非洲奴隸制的作品。

譯者簡介

郭建龍,自由作家、社會觀察家,曾任《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已出版《穿越非洲兩百年》《汴京之圍》,以及“帝國密碼三部曲”“亞洲三部曲”等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這部西非的多面歷史顛覆了許多舊的假設。格林徹底推翻了西方的陳舊觀念,即在歐洲人到來之前,非洲沒有任何歷史:非洲人天真地將該地區的權力拱手讓給新來者,用貴重物品換取小玩意兒。相反,他進行了深入的經濟研究,展示了為什麼各種貨幣——鐵條、布匹、銅條,以及本書書名提到的貝殼——會被西非人如此重視;價值的文化概念是如何使任何試圖構建一個純理性經濟模型,並用之解釋非洲與歐洲間日益嚴重的不平等現象的努力變得複雜的。《一把海貝》是一部關於西非歷史的權威、全面而新穎的著作,它將該地區及其人民重新寫進了他們也身處其中的世界史。

——米蘭達·考夫曼(Miranda Kaufmann),《黑色都鐸》(Black Tudors)作家

格林表明,在歐洲及其殖民地統治的資本主義體系固化之前,將西非與更廣闊的世界聯繫在一起的文化和商業聯繫就已經存在並得到發展。在西方資本主義加速發展過程中所失去的是一種更加包容、廣泛和靈活的平等觀念。沒有人專門“計劃”了奴隸貿易。但一種有毒的產業從數以萬計的交易中誕生了,它改變了世界歷史,增加了歐洲的財富,卻使西非貧窮落後。

然而,歐洲人將西非的貧困和大西洋兩岸的奴役解釋為歐洲經濟和文化至上——永恆、必然和正確——的證據。19世紀看待非洲的帝國主義視角在某種程度上處於歷史之外,但它甚至繼續自詡為“世界”歷史,這些歷史常常使北半球享有特權。《一把貝殼》是這些歷史的解毒劑,也是將非洲作為歷史客體而非歷史主體的主導性敘述的解毒劑。

——帕德瑞克·斯堪蘭(PadraicScanlan),《衛報》

清醒又活潑,睿智且溫暖——所有的元素一應俱全,並且正當其時。

——《紐約客》

這本令人印象深刻且受人歡迎的書與關於非洲經濟史的新一波研究相結合,將非洲社會置於全球事件的中心。格林考察並歷史化了國家失敗、暴力、腐敗、軍事意識形態、商品化以及全球化,並令人信服地指出,非洲目前許多政治和經濟問題的根源都在於過去。這對於當今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來說是及時、相關且必要的。

——瑪麗安娜·坎迪多(Mariana Candido),美國聖母大學副教授

托比·格林這部顛覆性的著作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定位了西非歷史。它奠定了西非在塑造現代世界中的基本地位,使其豐富卻沒有得到重視的文化遺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保羅·里德(Paul Reid),英國黑人文化檔案館總監

他的書是一部驚人的學術著作,借鑒了在此之前未被開發的資源,這些資源一度被鎖在歐洲的保險庫和歷史記錄中,而這些記錄從總體上看與非洲的古老觀念背道而馳。

——《每日電訊報》

這本進行了細緻研究的著作以九個國家的檔案研究為基礎,對奴隸貿易之前和之後的西非和中西非的經濟、歷史進行了概述……一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撰寫的寶貴歷史。

——《出版人周刊》

 

1649年7月28日,剛果國王加西亞二世坐在宮廷裡給他的同行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寫了一封信。他的宮廷極其奢華,充斥著佛蘭德產的掛毯和地毯、印度織的布料、鑲嵌著美洲白銀的餐具和宗教飾物,還有來自加勒比的珍珠,這些珍珠由非洲黑奴潛水員採集,隨後由威尼斯商人賣到非洲。除了這些代表崇高身份的外國貨之外,宮廷裡還有不少剛果本地產的布料,上面帶著具有像徵意義的圖案,國王和他的主要顧問都戴著成串的珊瑚珠以及剛果式樣的紅色飾帶。秘書坐在國王身邊,記錄下他的信,最後國王動作誇張地籤上他的名字:他寫信給葡萄牙國王,是把他當作“大博弈”之中一個平等的對手,而參與這場博弈的還有大西洋非洲的各個王國,比如阿拉達(Allada)、貝寧、登基拉(Denkyira)和剛果,也包括中國和崛起的歐洲列強這樣的外來勢力。

在將近400年之後,要想獲得對這個業已消逝的世界的視覺認知,最好的材料來自大西洋對岸的巴西。從1630到1654年,巴西有一半的省份被荷蘭人佔據。剛果作為荷蘭的同盟,與荷佔巴西首都奧林達[Olinda,在累西腓(Recife)旁邊]保持著外交關係。不僅如此,剛果還和荷蘭歐洲本部(當時被稱為聯合省)的阿姆斯特丹以及梵蒂岡的樞機主教們都有著外交關係,就像它在16世紀就已經和葡萄牙建立了關係一樣。1643年,當堂·米格爾·德·卡斯特羅(Dom Miguel de Castro)作為大使從剛果到達奧林達,向荷蘭總督——拿騷(Nassau)的約翰·毛里茨(Johan Maurits) ——述職時,一位荷蘭畫家創作了兩幅傑出的肖像畫。畫家描繪了剛果貴族階層(被稱為穆維希剛果)年輕人的穿戴,他們穿著制服,裝飾著白色領子,繫著金鈕扣,拿著象牙和精美的籃子。

如果說在畫像上他們看上去像是從歐洲宮廷裡走出來的,那是因為畫家刻意地這麼畫。幾乎在同一時期,阿爾貝特·埃克豪特(Albert Eckhout)也畫了一些素描,描繪了剛果大使及其隨從的生活,這些素描更接近於他們的真實狀態。堂·米格爾·德·卡斯特羅和他的同儕佩戴著弓箭,以及代表官方的紅色飾帶,還戴著象徵剛果宮廷權力的編織而成的官員桂冠[被稱為姆普(mpu )]。看到外來者在不同的觀眾面前扮演著不同的形象,非洲的統治者們也學會了展現權力的多面性。最終,這種微妙多元的權力表演將成為這個大陸上的政治生活的一個明確特徵。

但是,僅僅幾年以後的1649年,當加西亞二世坐下來給葡萄牙若昂四世寫信時,那種慷慨的外交與交流的風氣卻早已轉變。這時,這兩個國王都被敵人包圍著,他們的王國可以存續的時間還不清楚,其中剛果的情況更加糟糕。雖然葡萄牙針對西班牙的獨立戰爭(1640~1668)還有19年要打,但他們在與主要帝國競爭者荷蘭人的鬥爭中卻取得了一些成就。前一年,他們已經從奴隸貿易港口安哥拉的羅安達(Luanda)趕走了荷蘭人,同時還佔領了安哥拉南部城鎮本格拉(Benguela);五年後,即1654年,他們還會在巴西戰勝荷蘭人。歷史恰好處於這樣的關口,此時葡萄牙人將要鞏固它在南大西洋的殖民帝國,同時這也是舊剛果王國衰落的起點。

加西亞二世決定戰鬥,他不會向一個他從來沒有會過面、距離非洲大西洋海岸數千英里之外的國王屈服。“儘管我們離荷蘭更近,”他向若昂四世寫道,“但天主教的葡萄牙在數月內對我們的破壞已經超越了荷蘭七年來對我們的破壞。”事實上,他已經在與荷蘭談判,謀求讓葡萄牙垮台。葡萄牙艦隊在薩爾瓦多·科雷亞·德·薩(Salvador Correia de Sá)的率領下首先在羅安達擊敗了荷蘭人,接著他的由葡萄牙裔巴西人(LusoBrazilian)和圖比南巴印第安人(Tupinambá)組成的烏合之眾式的部隊殺死了加西亞二世的數千臣民,又抓走了許多人,將之賣作了奴隸。雖然對葡萄牙人的暴力和輕蔑感到很憤怒,但加西亞還是以橄欖枝作為信件的結尾。“雖然發生了這一切,”他寫道,“但按照至高無上的主的意志,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但是,剛果-葡萄牙關係卻表明,兩國之間幾乎沒有可能維持和平。自從荷蘭在16世紀90年代出現,並試圖用布匹、象牙交易取代奴隸貿易以來,剛果就和它有著時斷時續的結盟。到1610年,剛果就向阿姆斯特丹派去了外交人員。作為對比,與葡萄牙發生第一次接觸已經過去了125年,剛果人卻早已經受夠了葡萄牙人的作為。許多年來,葡萄牙商人一直在破壞剛果的貨幣系統。剛果採用了一種叫作恩吉姆布(nzimbu)的貨幣,這是一種產自羅安達海外島嶼上的小海貝。葡萄牙人卻從巴西帶來了成船的海貝,將它們用作貨幣來交換奴隸。與此同時,葡萄牙在羅安達建立了殖民定居點(1575年),將之用作掠奪黑人奴隸的跳板。這些黑人居住在登博斯(Dembos)和馬坦巴(Matamba)的山區,一直被剛果國王當作他的臣民。

1641年,當荷蘭人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羅安達時,剛果人強烈地反對奴隸貿易。加西亞二世在1641年2月23日寫給耶穌會會長的信中說:沒有什麼比野心對人類的破壞更大,羅安達城充斥著野心,正因如此,在我們和他們之間不可能有和平。在其他任何地方,人們追求的是黃金、白銀或者其他可以用作錢的東西,但在這裡,貿易和金錢卻指的是奴隸,他們不是用黃金或布匹做的,他們是生靈。國王用最激烈的言辭表達了將人類變成商品的恐怖,而葡萄牙人帶來的巨量貝幣卻更是刺激了這種貿易。當然這並不是說剛果人就是全然無辜的。事實上,16世紀的剛果國王很樂意買賣奴隸,只要他們不是剛果人就行。在剛果河畔一個叫作馬萊博湖(Malebo Pool,在現代城市布拉柴維爾和金沙薩之間)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奴隸市場專門交易外來人口。這些外來奴隸的出口貿易由那些森林地區與剛果河流域最強大的國家控制,比如盧安果(Loango)、卡剛果(Cacongo)、剛果和恩東果(Ndongo),從地域上看,包括了從現代剛果河北岸到安哥拉北部之間的廣大區域。但是,加西亞二世以一種強作的天真在給耶穌會的信中寫道:“我們以及我們祖先的恥辱在於,由於缺乏世界眼光,我們允許這種貿易與王國內眾多的邪惡一起成長。”這種貿易本身是可恥的,但對加西亞而言更糟糕的是剛果喪失了作為統治者的尊嚴,所以,“尤其是,他們竟然宣稱我們從來不是安哥拉和馬坦巴的國王”。

對加西亞以及大西洋兩岸的人而言,奴隸貿易都是與榮譽觀念結合在一起的。在16世紀美洲的新西班牙殖民地,一個殖民者的社會地位是由他的奴隸扈從隊伍的長度決定的,他的威望隨著幫助他清理道路的奴隸數量的多少而漲跌。但是,如同加西亞二世所提到的,剛果人頭腦中始終這麼認為:奴隸貿易的興起損害了剛果的尊嚴,葡萄牙商人無情地攫取奴隸更導致了17世紀末剛果社會解體成許多互相交戰的小型邦國。

此外,雖然在1500年前大西洋非洲的許多不同社會中奴隸和附庸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隨著大西洋貿易的發展,整個社會的生活習慣卻發生了變化。在剛果,甚至最高階層的家庭也開始擔心淪為奴隸。這個變化是巨大的。在非洲大部分地區,戰爭俘虜、罪犯和債務人經常成為掌權家族的附庸。這些附庸經常與局外人的身份相關聯,他們與附庸的家族沒有親緣關係,或者聯繫非常脆弱(如戰俘)。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附庸可以與內部人結婚組成家庭,他們的孩子已經與附庸家族有了親緣關係,從而可以進入社會。在這個階段,很少有人會想到要在這種附庸關係中加入金錢因素,也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擁有權力將一個活人賣給大西洋上的奴隸販子。但這種恐懼卻在快速增長,奴隸販子們正想方設法借助經濟和政治的旋風來達成對人口的買賣,沒有人真正知道到底要怎麼控制這種新的局面。

加西亞二世的信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窗口,表明剛果精英階層的成員正在理解他們在早期全球化中的角色,以及全球化帶來的變化。這些信還表明,在剛果,就像在16、17和18世紀西非和中西非的其他地區一樣,全球化是一個根本性的破壞因素。雖然這段時期內貿易增長帶來的資本積累對於“全球經濟”有著決定性的好處,隨後投資的增長又觸發了工業革命,但是,在非洲的這一部分,卻是另外一種圖景。各種貿易在這個區域內的確迅速增長,不僅是奴隸貿易,還有珠寶、家具等貴重商品貿易,布匹一部分在本地加工,另一部分來自歐洲和印度(後者往往通過巴西轉口)。許多別的商品,如煙草,也來自巴西,西非還為航海提供補給品,貿易還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貨幣。但是,隨著貿易而來的是不斷增長的政治不穩定,以及與此相關的該地區的整體性貧困加劇。到了18世紀,許多西非國家,比如阿散蒂和達荷美,可以暫時扭轉“出口人口和貴重物品,進口廉價加工品”這種圖景,他們開始持有甚至進口黃金。塞內岡比亞的其他一些地區也進口了大量的白銀。但非洲地區長期的圖景卻是出口而不是進口硬通貨,它通過原材料和製成品交易完成的資本積累很少。在世界其他地區,資本積累越來越密集,但西非和中西非,到19世紀早期,在獲取進行金融投資和維持經濟增長的資本上卻仍處於不利地位。

這是一個與主流經濟學相背離的發現。非常奇怪,雖然所有的證據都表明,全球貿易的增長並不能將財富平均分配於各個地區,但21世紀的傳統經濟學家卻認為,貿易增長在“市場”的作用下必然導致繁榮,而財富最終也會從發達地區流向不發達地區,形成普遍的受益。本書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考察大西洋奴隸貿易時期非洲展現出的不同發展路徑,以及由此帶來的後果。

目次

前言

關於拼寫和名稱的說明

術語表

導語

第一部緣起

西非和中西非的經濟差異

第一部大事年表

第一章“三份黃金”:薩赫勒地區偉大帝國的起落

第二章穿越稀樹草原區的堤道:從塞內岡比亞到塞拉利昂

第三章現成的黃金:黃金海岸與黃金貿易

第四章布匹之河、青銅面具:貝寧灣和比夫拉

第五章剛果王國:從王權到叛亂

第一部尾聲

第二部結果

政治、信仰和底層革命

第二部大事年表

第二部序言

第六章“穿著價值三個奴隸的靴子”:奴隸制與18世紀的價值

第七章涉足戰爭:西非政治中的“財政—軍事國家”

第八章飼養權力:新社會、新世界觀

第九章超越國界的非洲、鬥爭以及現代性的誕生

第十章武士貴族與來自底層的反抗

第十一章讓他們痛飲朗姆酒!伊斯蘭教、革命和貴族制

結語

參考文獻

插圖列表

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