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課‧會溝通,塑造高情商(簡體書)
滿額折

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課‧會溝通,塑造高情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探討如何才能良性溝通,通過生動的事例和專業的點評,幫助孩子克服溝通中遇到的難題,讓孩子成為高情商的溝通小能手。

作者簡介

演講與口才雜誌社創辦於1983年,多年來憑藉其出眾的辦刊質量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在全國同類期刊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具有較強的影響力。該雜誌旨在研究和提高人們演講、辯論、交際等能力,曾多次榮獲國家級期刊獎項。

名人/編輯推薦

1. 本書案例生動且貼近孩子生活,通過專業的點評引導孩子良性溝通。 2.技巧提升+情商培養,讓孩子成為高情商的溝通小能手。3.本書內容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由初級到專業,穩步提升孩子溝通能力。

目次

《會溝通,塑造高情商》
第一章 會溝通,要先會說話
人人都會說話,但說話的水平卻各有不同,有人口若懸河,有人卻胸無點墨;有人言簡意賅卻能直擊要害,有人廢話連篇讓人不知所云;有人說話如春風拂面,有人說話如寒風刮骨。會說話,是一門技巧,更是藝術。
1. 敢說,是成功的第一步
2. 敢說,才會贏來更多機會
3. 說話,要從“心”出發
4. 說話,要完整、清楚、有條理
5. 說出心裡話
6. 說話要有主見
7. 好話,好好說
8. 關注你說話時的態度
第二章 會溝通,要說到點子上
任何話語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表達,有時候我們說了很多,卻始終無法起到作用,這
時我們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沒有把話說到點子上。把話說到點子上,我們的話語才能夠說到別人的心裡去。
1. 說話要命中“靶心”
2. 說出讓人信服的話
3. 找到話語的心動點
4. 善說雪中送炭之言
5. 對症下“藥”,談話更有效
6. 學會表達你的謙虛
7. 學會妙語應變
8. 學會當好和事佬
第三章 會溝通,要考慮他人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難免要與人溝通,但溝通的成功與否,往往和我們的態度有
很大關係。培根說過:“和藹可親的態度是永遠的介紹信。”想要良性溝通,我們要善於考慮他人感受,從他人立場出發。
1. 他們的溝通為何成功了
2. 人有一善,口角春風
3. 一樣事,兩樣說
4. 先談情,後講理
5. 別讓朋友當“背鍋俠”
6. 拒絕是一門學問
7. 偶爾,也要懂得閉嘴
8. 如何說走犯錯者的內疚感
9. 父母的情緒也需要被照顧
第四章 會溝通,要懂得讚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讚美、欽佩、
尊重。”在談話時,適時給予別人真誠的讚美和誇獎,別人會感到喜悅和興奮,而你也會從中感到快樂,這有助於加深雙方的感情,從而使談話順利進行。
1. 讚美是最真誠的求助
2. 勸人要先美其長
3. 具體入微的讚美更深刻
4. 稱讚式批評比直言指責更見效
5. 讚美型調侃,別人更愛聽
6. 跟王熙鳳學“高級誇”
7. 先栽花,後挑刺
8. 讓讚美一波三折
第五章 會溝通,要學會玩幽默
蕭伯納說過:“沒有幽默感的語言是篇公文,沒有幽默感的人是尊雕像,沒有幽默感的
家庭是間旅店,沒有幽默感的社會更是不敢想像的。”如果人人都有幽默感,那紛爭何愁不會化解,隔閡何愁不會破冰。
1. 幽他一默又何妨
2. 幽默有術
3. 巧用修辭,讓幽默更生動
4. 巧用雙關語,話語更有趣
5. 善用比興,話語妙趣橫生
6. 掃興的話,幽默地說
7. 學一學吐槽
8. 開玩笑的話茬怎麼接
9. 用幽默撲滅父母的“戰火”







《懂交際,贏來好人緣》
第一章 以禮待人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的文化早已深入中國人的靈魂。凡事都有一定的禮
數,人際交往中,懂禮數、講禮數的人,更會受到他人的歡迎與敬重。
1. 有“禮”走遍天下|
2. 規矩,讓你有“禮”可循|
3. 尊重,為你贏來更多尊敬|
4. 掌聲,讓生活更多彩|
5. 少求人,才會更受歡迎|
6. 壓回脾氣,贏回朋友|
7. 玩笑有分寸,交際少矛盾|
8. 道歉夠真,挽禮三分|
9. 以禮待人,有口皆碑|
第二章 以誠待人
善大,莫過於誠,人際交流的第一步就是要以誠待人、平等交往。真誠,是一個人最基
本的品格,能讓人感到陽光般的溫暖。真誠是相互的,你真誠地對待別人,別人就會真誠地對待你。
1. 真誠,交友的第一要義
2. 誠實才有好人緣
3. 以心交心,以情暖情
4. 堅守原則,只做對的事
5. 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
6. 不要辜負別人的信任
7. 嚴以律己,戒掉僥倖心理
8. 童話裡的交際啟示
第三章以寬待人
寬容是人際交流中的橄欖枝,它讓人與人之間變得和諧友好;寬容是為人處世的基石,
只有它可以讓人的美德昇華;寬容是人性最光輝的星辰,可以讓人性閃耀最燦爛的光澤!
1. 氣度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
2. 唯寬可以容人
3. 耐心是交際的法寶
4. 懂得退讓,也是一種智慧
5. 面對冒犯,不以為忤
6. 薄責於人,利人利己
7.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
8. 能忍小氣,方成大器
第四章 以善待人
與人為善是做人的一種積極和有意義的行為。它可以為我們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使我們共享到一種施惠於人的快樂,從而有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
1. 修養是根
2. 替他人著想,是一等學問
3. 舉手之勞暖人心
4. 捨己為人,方顯大愛
5. 嫉妒,會讓你失去朋友
6. 自私和貪婪最讓人反感
7. 小善成就人生
第五章 以謙待人
謙虛是一種了不起的修養,更是一種美德,是進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生活中我們不要張揚,不要自滿,要學會謙虛為人,低調處事。
1. 高貴的人都穿著謙卑的衣裳
2. 謙虛,為你帶來更多朋友
3. 謙和,讓你更受歡迎
4. 謙讓、謙恭促成好人緣
5. 如何表達謙卑
6. 以謙待人,要勇於認錯
7. 以謙待人,要巧妙示弱


























《能演講,提升號召力》
第一章 如何開場與切題
清代李漁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寫文章如此,演
講亦如此。如果演講的開頭就能立刻抓住聽眾的興趣,瞬間吸引聽眾的注意力,那麼,這樣的演講接下來就會比較從容,也會得到很高的評價。
1. 好開場,要有好姿態
2. 匠心獨運,開場白先聲奪人
3. 快速切入,點亮演講主題
4. 剝繭抽絲,讓演講層層遞進
5. 畫龍點睛,突出演講主旨
6. 借古喻今,演講擲地有聲
7. 自剖式演講,讓聽眾茅塞頓開
第二章 如何使用素材
在一篇好的演講稿中,素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建房子,框架搭好了,素材就是用來打造外立面,是簡單刷下水泥還是貼瓷磚,抑或是混合雕刻、寶石鑲嵌等多種材料和藝術形式構建不同建築形態?善用材料,演講就會變得有料、有趣、有內涵!
1. 材料做導體,引聽眾共鳴
2. 巧妙牽引,讓聽眾順藤摸瓜
3. 典型例證,讓聽眾抓住主旨
4. 活用事例,讓聽眾融入其中
5. 深入淺出,讓聽眾解其深意
6. 反面案例,激起聽眾同理心
7. 情節曲折,演講才有爆發力
第三章 如何運用技巧
在演講過程中,如果想讓我們的演講更有吸引力,那麼修辭手法必不可少。適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對演講稿進行一些藝術加工,可以有效地改變演講過於嚴肅、沉悶的狀況,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也就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
1. 巧妙發問,讓演講環環相扣
2. 對比反差,突出演講要旨
3. 借物抒懷,演講更具感染力
4. 巧用排比,增強演講氣勢
5. 善用比喻,讓演講生動形象
6. 描摹細節,觸發聽眾動情點
7. 刻畫細節,演講熠熠生輝
第四章 如何更有感染力
演講的目的,是讓聽眾同意自己的主張、觀點和立場以取得“共識”,並在此基礎上激發“共情”,達到心靈的“共同成長”。那我們在演講的過程中,就要時刻考慮聽眾的感受,
用真情、真心、真理來叩開聽眾的心扉,震撼聽眾的心靈,有效喚起聽眾的心理共鳴。
1. 邏輯清晰,讓聽眾抓住主題
2. 吐露真情,讓聽眾為之心動
3. 藏理於事,讓聽眾沉浸其中
4. 打磨細節,讓聽眾加深印象
5. 精彩結尾,讓聽眾印象深刻
6. 結尾點睛,讓聽眾回味無窮
7. 突出重點,讓聽眾領悟主題






































《善辯論,加強邏輯性》
第一章 辯論要有好論點
論點,就是辯論時辯者所持的觀點,是真實性需要加以證實的判斷,是辯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示的態度,是整個論證過程的中心,明確地表示著辯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1. 怎樣才能提出深刻的論點
2. 托物立論,立穩論點
3. 層層遞進,做實論點
4. 步步提升,論點更扎實
5. 引用發散,論點更圓滿
6. 給論點“補鈣”
7. 讓你的論點“言之成理”
第二章 辯論需要論據支撐
論據,就是理論的根據, 是指用來證明論點的判斷。這類的判斷以事實為主,具有典型性、客觀性、充分性、新鮮性和新穎性,用來支撐論點。
1. 什麼樣的論據最充分
2. 你會使用論據嗎
3. 由面及點,尋找論據
4. 拿什麼做強論據
5. 舉事證理,擊中要害
6. 冷靜分析,巧妙突圍
7. 經歷是最好的論據

第三章 辯論的論證方法
論證是指辯者闡述自己的觀點後,對其加以證明,使自己的觀點有了一個證實。這類的證明一般包括事實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是用來證明論點的過程。
1. 用什麼論證方法辯贏對手
2.“因果論證”的三種方法
3.“倒反”之術,強勢制敵
4. 連綴論證擊退對手
5. 階梯火力辯倒對手
6. 搶斷反擊壓制對手
7.“旋轉推磨”式論證法
第四章 辯論須會反駁
反駁,指提出反對的理由來辯駁,是論證的一種特殊方式,即用一個論證去推翻另一個論證,也就是用確鑿的事實或正確的觀點證明某種言論是虛假的。
1. 攻其弱點,一語制敵
2. 巧用“三比”,棋高一著
3. 幽默反駁,諧趣橫生
4. 以謬制謬,巧駁論敵
5. 例證反駁,輕巧有力
6. 借言回擊,精妙制敵
7. 出其不意,一招制敵
第五章 辯論須有技巧
辯論是鍛煉思維和表達能力的口舌之爭,辯論時辯者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腦和口舌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在辯論過程中,單純地擺事實、講道理是行不通的,還需要運用辯論技
巧來誘敵深入,打贏辯論。
1. 把辯敵引入“伏擊點”
2. 集中火力,攻其一點
3. 以牙還牙,辯駁更有力
4. 以問反擊,變被動為主動
5. 講故事也能辯贏對手
6. 沉著應對,見招拆招
7. 正話反說,促人醒悟
8. 總結陳詞,為辯論加分



























《有素材,寫出好作文》
第一章 交際表達素材
1. 扛船趕路
2. 不要成為一顆鹹龍眼
3. 你穿紅襪子很好看
4. 第一次吃龍蝦都很狼狽
5. 劉墉不問友人借書
6. 郁達夫的“公共棉衣”
7. 前輪和後輪哪個更重要
8. 踢向自己的蹄子
9. 因為你也閉了眼
10. 希望出現英雄
11. 愛說不好意思的導演
12. 站著說話不腰疼
13. 左手和右手
14. 超越本能的善
第二章 日常口語素材
1. 蘇東坡妙喻寫作秘訣
2. 星雲大師妙語說個性
3. 張國立妙解“孝”義
4. 畢淑敏妙喻友誼
5. 葉永烈妙語說“尖”
6. 撒貝擃的“小泥巴”論
7. 馬雲妙喻讀書
8. 自嘲化解危機
9. 馬克·吐溫智勸鄰家女孩
10. 用石頭說“時間”
11. 從偉大到可笑的距離
12. 咄咄逼人
13. 談何容易
14. 哪壺不開提哪壺
第三章 演講素材
1. 雁一肥,就飛不動了
2. 擁有一顆“火把”的心
3. 不為自己找任何藉口
4. 你還有多少好奇心
5. 我想說句“對不起”
6. 惡言不出於口
7. 引人入勝的開場白
8. 畢業演講金句多 | 100
9. 妙語新解“德智體美勞”
10. 捷徑的路上都是痛苦
11. 幽默應對話筒失聲
12. 祝學子不幸緣何受熱捧
13. 演講怎樣打動人?
14. 他為何能獲得多次掌聲
第四章 辯論素材
1.“順坡下驢”駁諷刺
2. 考生機智反詰問倒考官
3. 讓樹葉為你做證
4. 為一個字召開座談會
5. 首相請戰
6. 為退兩元錢,跑了10 裡路
7.“勞模”對“楷模”
8. 林書豪文質彬彬駁馬丁
9. 紮克伯格的反駁
10. 古龍先立後破辯是非
11. 該不該幫乞討者?
12. 該不該嚴禁手機進課堂?
13. 如何駁倒那些毒雞湯?
第五章 綜合素材
1. 一隻螞蟻爬上金字塔要多久
2. 傲慢的鸚鵡
3. 有些開關不在燈身上
4. 上帝提供的只是原材料
5. 擦亮你的玻璃
6. 不要在枝杈上施肥
7. 讓博士上當的一個問題
8. 用鐮刀滅蚊子
9. 不要敗給自己的想像
10. 學會及時止損
11. 才能的積累比薪水更重要
12. 為什麼不變出酒糟?
13. 不實之疑
14. 尊嚴最重要

書摘/試閱

1.敢說,是成功的第一步
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五取決於溝通。”而主動正是溝通的基本要求。什麼是主動溝通?就是要學會主動表達,主動反饋,主動回應。敢說者必將贏得更多的機會,為自己的成功加碼。
青年時期的徐悲鴻考入大學後,其優雅的談吐給校長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此後,校長不僅時常勉勵他,還在各方面對他進行幫助。大學畢業後,徐悲鴻去法國留學。
在一次茶話會上,他認識了法國當時最著名的畫家達仰·布佛萊。徐悲鴻勇敢地上前說:“先生,我是來自東方國度的窮學生,您是負有盛名的大畫家,但藝術不分國界,我十分仰慕您的才華,所以很希望成為您的學生,得到您的教誨。”達仰·布佛萊對這個誠懇樸實、彬彬有禮的中國青年很有好感,於是立即將自己的畫室地址給了徐悲鴻。從此徐悲鴻得到了大師的精心指導,提升了自己的畫技。
湯姆森說:“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跡,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徐悲鴻能取得成功,不僅得益于高超的繪畫技能,也和他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關。茶話會上,徐悲鴻因一句“希望成為您的學生,得到您的教誨”,從而獲得了達仰先生的關注和好感。如果他沉默寡言,不主動去爭取,恐怕就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也會錯失許多機會。
著名數學家龐加萊中學畢業後,報考巴黎綜合工科學校,數學成績第一名,但他的幾何作圖部分卻是零分,偏科嚴重。考官們打算放棄他。龐加萊找到主考官,說:“我在中學時期,兩次獲得過數學競賽頭等獎,難道這還不能證明我的數學天賦嗎?40多年前,數學天才伽羅瓦曾經報考這所學校,但當時的主考官因為自己的偏見放棄了他。今天,你們難道就因為我不會作圖,而讓歷史重演嗎?”主考官被他的話打動,最終錄取了他。
面臨被放棄的局面,如果龐加萊不去爭取,那麼他在數學道路上就會多走很多彎路。他敢說敢言,為自己贏得了上學的機會,也讓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平坦。敢說者贏機會,但機會不是樹上的蘋果,伸手就能夠著,它需要你去努力爭取。怎麼爭取?除了在行動上努力,更需要你勇於表達自己,敢於說出自己的優勢和想法,讓別人看到你的閃光點,這樣你才能創造奇跡!
一位著名製片人想做一檔節目,台領導卻說這種節目缺乏可操縱性,“以後別再提了”。製片人不放棄,他先精心做出策劃,又去找領導,說:“我仔細分析過了,這個節目操作起來難度並不是那麼大,這是我們的方案,您看看!只要您同意,我敢保證,這個節目一定大獲成功!”台領導被他的執著所打動,最終同意了他的意見。隨後這檔節目火遍全國,製片人也聲名大漲。有人問他:“領導都否決了,你怎麼還敢去說呢?”製片人說:“你的想法,別人未必能全理解。當別人一否決,你就不敢再說了,那機會就永遠沒有了。”
但丁說:“語言作為工具,對於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騎士的重要。”面對同樣一個機會,別人只是想做,而你是“非常想做,堅決做好”,機會會屬￿誰?顯然你的贏面更大。敢說,其實是在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決心和意志,讓別人知道你是多麼熱切地期望去做這件事!如果一件事,只是遇到一點否定的聲音,你就不敢再提再說了,誰會把機會給你!
――材料選自周桅、姚遠《奇跡都是敢說者創造的》
主編提點:
徐悲鴻敢說拜得名師;
龐加萊敢說被名校錄取;
製片人敢說贏得成功機會。
總結:敢說話是成功的第一步。



2.敢說,才會贏來更多機會
光練不說傻把式。別人怎麼瞭解你?除了看你的行動,更要聽你的話語。我們不僅要做一個行動者,更要做一個表達者,這樣才能贏得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贏得更多的機會!
英國政治家阿丁頓很有才能,十分勤奮,卻不喜歡說話。朋友們勸他練習一下口才,他卻說:“我把事情做好就夠了!”後來,國王決定任命他為首相。朋友們又勸他:“現在,你必須練習演講,提升口才了!”他說:“我會努力做好所有的工作,解決大家的問題。我相信,大家會信任我的!”上任後,他一頭紮進了工作中。議會向他詢問施政方針,他卻忙於具體的工作,無暇回應;民眾想瞭解他將如何解決國內的問題,他依然不願去解釋。雖然他的工作在穩步推進,可卻把議會和民眾都惹惱了,人民對他意見越來越大。最終,他不得不讓出了首相的寶座。
一位首相的施政方針想要見到效果顯然需要一些時間,可不善言辭的阿丁頓又不肯去跟議會和民眾解釋。他的一系列措施雖然做得很好,但還沒等到效果顯現就先惹惱了議會和民眾,丟失了首相的寶座。民間有句俗話叫“光練不說傻把式”,你做得再好,不會說,別人也很難看到你的努力和成效,你也就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
因為一次意外,潘光旦失去了一條腿。但他身殘志堅,發憤圖強,學習成績非常優異。他覺得以自己的成績怎麼也能爭取到去美國留學的資格,可校長卻說:“不太好吧,美國人會想到我們中國兩條腿的人不夠多,把一條腿的都送出來了。”潘光旦鬱悶不已,舍友勸他說:“校長否定了你,你就放棄了嗎?你不爭取,永遠都不會有機會!”恰在此時,學校換了一位新校長,潘光旦馬上去找新校長,說:“我知道自己身有殘疾,但是,一條腿的人對出洋留學猶且如此不肯放鬆,不正能給其他健全的人做個榜樣嗎?”他的一番話打動了新校長。最終,潘光旦取得了留學資格。
潘光旦的成績很好,但他還是因為身體上的殘疾而被否定。他不放棄,憑藉出眾的口才據理力爭,才贏得了出國的機會。你做得好就一定會有機會嗎?未必。在當今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做得好的人很多,而機會卻很少。做得好,是我們贏得機會的基礎;說得好,善於表達自己,贏得他人的認可,是我們得到機會不可或缺的手段。在這個“狼多肉少”的時代,機會永遠屬￿敢於大聲開口說話去爭取的人!
大鵬要拍《煎餅俠》。他精心打造了劇本,請來專業的團隊和眾多明星加盟。可電影在立項報批時,卻沒有通過。大鵬沒有氣餒,而是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局長寫信,說:“在《煎餅俠》電影裡,這群年輕人沒有明星資源,只能用各種各樣狼狽的方式去‘蹭’明星,來應對資金不足和突如其來的各種狀況。這有點像現階段的我,我是第一次籌備一部電影,才發現原來從想到實現,中間還隔著千山萬水,但是我願意像電影裡的主人公一樣,為了自己的電影,全力以赴!”最終,《煎餅俠》順利通過了審批!
大鵬為了自己的電影做了很多事,付出了很多努力,如果他不去表達出來,誰看得到?誰能理解他?而他大膽地說出來,贏得了機會。你做得好,別人就一定能看到嗎?你付出多,別人就一定能理解你、支持你嗎?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得好,釀出美酒,還要說得好,善於吆喝,這樣才能贏得機會!
光練不說傻把式。別人怎麼瞭解你?除了看你的行動,還要聽你的話語。我們不僅要做一個行動者,還要做一個表達者,這樣才能贏得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贏得更多的機會!
――材料選自亞明輝《光說不練傻把式》
主編提點:
阿丁頓有能力,但是不善言辭,丟失首相寶座;潘光旦學習好,又敢於表達自己的訴求,贏得出國機會;大鵬精心打造了劇本,又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幫助電影過審。
總結:一個人想要成功,不光要有能力,敢於行動,還要敢說話,善於用溝通和表達為自己爭取機會!



3.說話,要從心出發
很多人都以為,溝通是一種講話的技巧,其實這樣說是不恰當的。一個人的心態不對,他的嘴就是像安了彈簧一樣也沒有用,所以溝通的基本問題其實是心態的問題。人一旦自私、自我、自大起來,就很難與別人溝通。凡事先替人著想,對事不對人,真誠溝通則常常會讓溝通順暢愉悅。
昔日,吳王闔閭出師伐越,敗於越境,身中箭傷而薨。臨終,遺令太子日後報仇。太子夫差立,清心寡欲,日日上朝,遇事詢於眾臣,更倚重先王舊臣伍子胥,必雪前恥。國力日盛,不久再度伐越,勢如破竹,越王投降,越國幾破,終雪國恥。
然而,就在此時,夫差已現驕傲之兆,竟不聽伍子胥苦諫,准了越王的求和,偕著越王回國了。日後越發驕縱,目空一切,更要遠征齊國,爭中原霸主。可他卻對越王放鬆了戒備,居然同意了越王歸國的請求。就在夫差伐齊前夕,伍子胥再次勸告他注意越國,小心戒備,可惜夫差再次置若罔聞,甚至賜伍子胥自剄。
終於,悲劇發生了。就在吳師北上、國都空虛之際,越王勾踐乘機攻吳,吳留守太子戰死,吳王回救,勉強求和。從此吳王一蹶不振,在最後一次吳越之戰中,兵敗自刎,吳國滅亡。
放走越王,討伐齊國,甚至想爭霸中原,還一次次無視伍子胥的勸告,夫差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就是自大。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在日常交際中,自大都會以各式各樣的面目出現,它像一塊絆腳石,造成了許多阻礙,使人本身的辨別力不敏銳,理性便無法發揮正常的作用。我們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自大,端正自己的態度。
越南戰爭中,一個美國士兵打完仗後回到國內。在舊金山的一家旅館裡,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午夜,他給家中的父母打了一個電話,問父母是否可以帶一個在戰爭中因為踩了地雷而少了一條腿和一隻手的朋友回家。父母聽完以後,直接表達了這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麻煩,拒絕了這個士兵帶這個朋友回家的建議。父母在家等了許多天,未見兒子回來。
一個星期後,他們接到警察局打來的電話,被告知他們的兒子跳樓自殺了。悲痛欲絕的父母飛到舊金山,在停屍房內,他們認出了他們的兒子,然而,他們驚愕地發現,他們的兒子少了一條腿、一隻手。
士兵的父母怕孩子帶回的這個“少了一條腿和一隻手的朋友”影響他們的生活,自私地拒絕了孩子的建議。他們不會想到,正是因為他們的自私,讓在戰場上受傷的兒子意識到自己在家人眼中是個累贅,所以兒子選擇了跳樓,從此天人永隔。
一位媽媽抱著不滿周歲的兒子去購物,她剛拿了一瓶嬰兒沐浴露,就有個店員走過去問她:“您需要這瓶沐浴露嗎?”這個媽媽說:“是啊。”“我幫您拿到櫃檯去。”說罷店員就拿走了沐浴露。店員“有眼力見兒”的舉動,可以讓這個媽媽空出手來選購其他物品。一會兒,這位媽媽又選購了幾件物品。每選一件,這個店員都會去詢問,並且幫這個媽媽把物品拿到櫃檯。當這個媽媽去結帳的時候,店員似乎又看到了這位媽媽臉上的為難(抱著孩子提不了這麼多東西),於是又說:“女士,您照看好孩子就可以,我幫您把東西拎到您的車上去吧。”
從店鋪到停車場路程並不遙遠,但是店員的舉動卻解決了抱孩子的媽媽的困難。如果店員視若無睹,這位媽媽就要一手抱孩子,一手拎重物,十分不方便,誰都知道這對一個媽媽來說有多難。但正是店員及時和這位媽媽進行溝通,貼心地解決了她的困難,不僅讓這位媽媽在店裡買到了更多物品,還讓她感受到了店員的溫暖。
主編提點:
夫差自大,不聽他人勸告,導致吳國滅亡;士兵的父母自私,認為身體殘缺的人會成為累贅,導致兒子跳樓;店員真誠,又貼心地解決顧客的問題,溝通順利。
總結:我們要端正心態,杜絕自私、自我、自大的心理,真誠地與人溝通,這樣我們一定會收穫更多的朋友。



4.說話,要完整、清楚、有條理
說話不容易,然而語言又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因此,要能達到雙方溝通的效果,說話就必須有要領,否則就會有“做人難,難做人”之苦。那麼,要如何說話呢?最主要的就是做到完整、清楚、有條理。
一天,班主任交代文藝委員辦個板報,說時間急、任務重,第二天學校領導會組織評比。文藝委員冥思苦想,和其他同學利用放學後的時間,結合當今時事,辦了個他們自以為很滿意的板報。文藝委員本以為他們辛苦辦的板報能進前三名,沒想到卻獲得了倒數第一。原來,學校通知的板報主題是校慶,但他們的板報主題卻是保護動物,和學校通知的主題差了十萬八千里。學習委員和其他辦板報的同學都特別委屈。
出現這樣的失誤,主要還是因為班主任沒有交代完整。班主任在下達辦板報的通知時,應該完整地說明本次板報的主題、評比時間、參評班級,如此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失誤。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要記得說話的時候要說完整,不要讓對方去猜,這樣很容易產生矛盾。
有一次張恨水和好友張友鶯因工作的事發生爭執,冷靜下來的張恨水覺得自己有錯。於是,他請一位同事幫忙,說:“是我的建議不夠好,為我的失態向他道歉,同時我也希望我們都能很快冷靜下來,做到同時自省,這樣矛盾就能很快解決。”同事卻對張友鶯說:“老張說他錯了,同時希望不僅他能做到自省,而且你也能做到自省。”張友鶯憤憤道:“他的意思是說我不知省悟嗎?”同事心不在焉地說:“反正他就是這麼說的。”張友鶯氣衝衝地又來找張恨水,張恨水百般解釋下,誤會才解開。而對那位同事,他們再也不敢親近了。
張恨水讓同事傳的那句“做到同時自省”,主要的意思是向張友鶯道歉,想主動示好,但同事傳給張友鶯的意思,就變成了張恨水還在指責和埋怨,結果,讓張友鶯火上加火。生活中,有些朋友鬧矛盾,情緒處在餘怒未消的敏感時期,此時作為傳話者的我們,要認真聽取,並用慎重的心態表達清楚朋友話語的重心,這樣既緩和了朋友間的矛盾,自己也會更有面子。
部門開總結會,老闆讓小陳彙報工作。小陳一個項目還沒彙報完又講起了第二個項目,第二個項目講到一半又想起第一個項目還沒收尾。就這樣兩小時都沒彙報明白各項目的進展,總是老闆問到哪裡,他才想起哪裡,聽得周圍的同事都為他著急。最後還是小陳的領導實在聽不下去了,幫他捋清了各項目的進展。從那以後,老闆和領導對小陳的工作能力都產生了懷疑。
對小陳來說,他差的不是工作能力,而是把話說得有條理、有邏輯的能力。我們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知道如何說或者說不出重點的問題,這時我們要理清自己的思路、提煉自己要表達的主題,把話有條理、有邏輯地說出來。
主編提點:
說話一定要完整、清楚,直奔主題,條理清晰,層層推進,邏輯性強,這樣才能清楚地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吸引對方的注意力,使對方心領神會,從而達到說話的目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