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產業結構變化、去工業化與中國產業發展路徑(簡體書)
滿額折

產業結構變化、去工業化與中國產業發展路徑(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近幾十年來,世界大部分發達經濟體出現了一種典型的去工業化現象,即製造業產值和就業占比逐漸下降。去工業化作為一種典裂產業結構變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且深遠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理論上如何分析去工業化現象發生的機理以及對本國和其他國家產業發展的影響,對於我國如何選擇合適的產業發展路徑等,具有重要意義。《產業結構變化、去工業化與中國產業發展路徑》採用理論模型與實證分析桕結合的方法,重點探討了去工業化對產業發展和結構轉型的影響機理與政策選擇。

作者簡介

李國民,浙江大學經濟學博士,江西經濟大學副教授,江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江西省資產評估協會理事。自2000年以來,在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曾獲得教育部第九屆多媒體課件比賽二等獎,江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近年來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和省級課題多項。

近40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去工業化作為一種典型產業結構變化,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存在,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和深遠的。對如何認識去工業化產生的原因、機理和經濟影響,以及如何在這種背景下選擇合適的發展路徑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採用理論模型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重點探討了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去工業化對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影響的理論分析:二是去工業化對就業、生產率變化、增長率影響的實證分析:三是中國結構變化的總量特徵和地區特徵的實證分析:四是基於去工業化視角下我國產業路徑的一些可行選擇。本書的主要結論如下:
(1)去工業化是一個與工業化相伴隨的概念,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製造業絕對和相對規模不斷下降的現象。去工業化通常具有後工業化時代的特徵,即經濟活動的中心將是服務的提供而不是物質產品的生產。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發達國家的學者和政策制定者看待去工業化視角單一,往往將去工業化簡單定義為發達國家製造業的就業比例或產出比例的持續下降。其實,去工業化是個多維的觀念,可以從多方面去理解。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不僅發達國家而且發展中國家也可能發生去工業化現象;去工業化不僅包括就業數量、質量方面的變化,而且還包括與工業化本身相關的社會結構等多方面的變化。總之,去工業化和工業化都是經濟發展中不斷前進的兩個方面,本質上都是在物質世界基礎上的要素再配置過程。
(2)去工業化強調製造業就業占比的下降具有重要的經濟含義。決定一個國家能否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一個重要的條件是該國製造業就業在所有行業中的占比是否能保持一個合理的水平,如18%的閾值。就業占比的下降可能是由於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驅使勞動力從製造業部門向服務業轉移,也可能是由於製造業本身產出。一是製造業就業比例通常用來衡量工業化水平的經濟發展程度。二是就業是度量製造業規模的最直觀的指標。三是從分析產業調整的成本的視角來看,去工業化的結構變化定義在要素市場的變化比定義在產品市場更有意義。同時,定義為就業比例的絕對改變比相對改變更能體現總體調節成本。四是這種定義能使人們更加關注總體水平上的就業結構變化。
(3)去工業化有多種類型,有被動和主動之分、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有正常和過早之分、有總量和結構之分、有全國和區域之分。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利用去工業化來促進自己的產業結構升級。去工業化為產業升級和轉型帶來必要性和動力。過度的工業化會造成僵化的經濟結構,制約產業轉型和升級。去工業化的影響不完全與負面和消極因素聯繫在一起,也有可能產生許多經濟和社會的正面溢出效應,如結構性去工業化就能提高產業層次。去工業化也並不一定是負面的產業空洞化,而可能是正面的資源重新分配,由製造業轉向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體系,同時促進經濟持續增長。此外,區域性去工業化通過區域內產業轉移一定程度促進區域平衡發展。
近年來,發展中國家過早的去工業化受到了廣泛關注,因為出現過早的去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業份額峰值時,對應的收入水平低於發達國家製造業開始減少時的收入水平,也就是說,這些國家在沒有經歷充分的工業化的情況下就開始向服務經濟轉型。
(4)去工業化的經濟影響是多方面的,適度的去工業化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過早的去工業化會阻礙產業結構調整,破壞經濟增長的引擎。拉丁美洲和南非等一些後發展中國家經歷過早的去工業化導致這些國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增長緩慢甚至停滯不前,陷入增長陷阱。這不是由產業結構的自然變化或“荷蘭病”導致的,而是人為的激烈經濟改革政策造成的。從世界產業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防止製造業增加值和就業在經濟中的比例下降,是一國保持經濟持續發展關鍵所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重點在於攻關半導體產業的核心技術,把握市場需求的新趨勢,抓住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保持製造業的持續發展。
(5)中國經濟應該利用去工業化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發展路徑堅持結構性去工業化,從平推式工業化轉向立體式工業化道路,引導產業向智能化、精致化、高端化發展,從單純追求規模擴張轉向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業深化,才能走向產業結構相對平衡的發展路徑。利用區域性去工業化促進區域間的產業轉移,發展各地區的優勢產業。區域產業轉移要堅持市場化為主,政府引導為輔的原則。在產業轉移過程中,應該遵循市場規律,尊重各類企業在產業轉移中的主體地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突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在政策層面,政府要注重規劃和政策引導。政府經濟政策的性質要逐漸從傾向於給優惠待遇,轉向營造公平競爭的秩序和政策環境,尤其是必須規範地區之間的競爭秩序,減少以至禁止導致不公平競爭的政府補貼行為。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一定要警戒政府“好事做過頭”現象。中央政府要積極引導東部部分產業向中西部有序轉移,促進區域梯度、聯動、協調發展;地方政府做好服務,營造承接產業轉移的良好環境,完善公共服務,嚴格產業準人,拓展就業和發展新空間,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躍升。政府要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加快區域一體化建設,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減少發展落差。在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的產業發展要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更好地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發揮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製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和市場潛力犬等諸多優勢,積極探索形成新區域產業發展格局的路徑。

目次

1 引言
1.1 背景與問題
1.2 研究思路與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與重難點
1.2.3 研究內容與意義

2 結構變化和產業發展路徑的理論概述
2.1 經濟結構變化
2.1.1 結構變化效應的理論分析方面
2.1.2 結構變化效應的實證分析
2.2 產業發展路徑選擇問題
2.2.1 產業結構升級
2.2.2 升級路徑理論
2.3 產業結構調整、轉型與升級概念的異同
2.4 簡要評述

3 工業化進程中的結構變化
3.1 工業化和產業發展
3.1.1 工業和工業化
3.1.2 工業化的經濟影響
3.2 經濟結構變化的特徵事實
3.2.1 卡爾多特徵事實
3.2.2 庫茲涅茨特徵事實
3.3 結構變化對生產率的影響
3.3.1 測度方法
3.3.2 數據與實證結果

4 結構變化中的去工業化問題
4.1 去工業化的內涵、特徵及其影響
4.1.1 去工業化的內涵與分類
4.1.2 去工業化的原因
4.2 去工業化測度的理論
4.2.1 核心層指標
4.2.2 中間層指標
4.2.3 外圍層指標
4.3 去工業化的一個理論模型解釋
4.3.1 模型設置
4.3.2 去工業化現象
4.3.3 去工業化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
4.3.4 數值模擬分析
4.4 去工業化對經濟增長的非線性影響
4.4.1 具有人力資本的模型
4.4.2 數值模擬分析

5 製造業占比下降引起的去工業化及其影響
5.1 製造業占比變化的經濟影響概況
5.1.1 數據說明
5.1.2 製造業增加值與就業占比變化
5.1.3 製造業占比變化與經濟增長關係
5.1.4 製造業就業占比的閾值
5.2 製造業就業占比變化的影響因素
5.2.1 製造業就業占比變化的三種效應分解
5.2.2 結果與解釋
……
6 過早的去工業化及其經濟影響
7 中國產業結構變化的特徵與影響
8 去工業化背景下的中國產業發展路徑探析
參考文獻
附錄 中國的三次產業分類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