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神學教室 台南神學院16堂課
滿額折

神學教室 台南神學院16堂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00 元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本書是台南神學院前院長王崇堯牧師為神學研究所一年級的學生所開「神學導論」之教學內容。

 

台南神學院源起於1869年於旗後(高雄)及府城(台南)的「傳道者養成班」,1876年巴克禮牧師(Rev. Thomas Barclay)再將兩處「傳道者養成班」,於府城合併為「府城大學」,日後

逐漸更名為「台南神學院」。

早期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們大部份來自蘇格蘭自由教會傳統,他/她們具有加爾文派一生為「榮耀上主」而活的敬虔態度,又因受到十八世紀以來蘇格蘭啟蒙運動影響,而有科學求真精神,也能理性地與「現代文明」對話。重要的是,蘇格蘭自由教會是從長老制的蘇格蘭國家教會分離出來,她們反對政府、地主干預教會,也主張信徒可「自由」選任牧師。所以,「敬虔」、「理性」、「自由」及本土台灣話「白話字」的傳承與認同,是早期宣教師們留下的傳統與資產,也為日後台南神學院的「本土神學」教育及發展打下奠基。

二次戰後,黃彰輝牧師成為台南神學院第一位台灣人院長,他所倡導的「處境化」神學,不但日後影響「普世教會」的神學發展,如拉丁美洲「解放神學」、美國「黑人神學」、「女性神學」、韓國「民眾神學」與台灣的「鄉土神學」外;也深化台灣處境化的神學教育與「本土神學」之發展。由此,「敬虔」、「理性」、「自由」、「普世」及「本土」成為台南神學院不可或缺的精神資產。

現今的台灣,由於身處外來大中國的武力併吞威脅,內仍有「大中國文化意識形態」的腐蝕洗腦,及國際全球化資本主義的侵襲影響;因此,處境化神學教育與本土神學的發展必須放在「後殖民」與「後現代」的思想架構上重新定位,並在台灣現代社會的「多元發展」中找尋及回應大多數人的「主體認同」。

在這方面,普世神學思潮運動是可被運用(而非一味排除西方神學思想),來深化「處境化神學」教育與「本土神學」發展。

現在南神的神學課程,除了奧古斯丁、阿奎那、路德、加爾文到近代新正統派神學外,我們也引進「後殖民」、「後現代」理論,來重新思考傳統神學在現今台灣社會處境的出路。同時,面對台

灣的多元宗教文化,我們也引進劍橋大學Don Cupitt教授的《故事哲學》,耶魯大學的「敘事神學」,來與宋泉盛牧師所倡導的「故事神學」對話。而英國神學家John Hick的「多元宗教」思考,與

美國神學家Paul Knitter的「宗教對話模式」也用來思考台灣的多元宗教情境及尋找可能出路。

另外,處境化神學教育與本土神學的發展,也必須跟著「台灣文學」的方向來走,在後殖民「主體認同」與後現代「多元認知」的並置下,結合台灣文學「文本」、現今社會變動與聖經「文本」,來進行有意義的詮釋學循環。「釋義學循環」可說是貫穿本書、及聯貫本書之方法所在,在社會處境不斷的變動中,對聖經及信仰進行不斷處境中(contextualizing)的神學理解與詮釋。

本書是本人在神學研究所為一年級學生所開「神學導論」教學內容,多年來準備的教學內容現今一一以文字呈現實不容易,而先前看過的書或資料若沒有標記出處,事後再來找尋真是困難重重。因此,本書討論內容的引用若有疏漏標注出處,敬請諒解。

在本人退休前能完成此書真是上主恩典,盼望本書《神學教室:台南神學院16堂課》能在現今的台灣教會處境帶來啟發,心之所願。最後,也謝謝圖書館同仁季華與慧婉的校稿,及教會公報社的協助出版,本書才能順利付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定價:100 40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