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史(簡體書)
滿額折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價
:NT$ 768 元
優惠價
87668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1931年11月,在蘇聯和共產國際的支持、幫助下,中國共產黨於江西瑞金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人民政權的形式,開展了各 方面工作。由於軍事和聯合戰線的需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於1937年宣布取消。本書以詳實的史料,全面、客觀地記敘了這一歷史過程。

作者簡介

舒龍,男,江西電視臺導演,作家。凌步機,男,江西省贛州市的黨史辦公室主任。均是蘇區史研究專家,著述甚豐。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雖然存在只有

幾年時間,但在中共黨史和中國現代革命史上,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大事,

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勞動人民建立的屬於自己的國家,是與一切剝削階

級掌握的舊式政權根本不同的新型人民政權。在30年代初土地革命戰爭猛

烈發展的形勢下,十幾個南方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已經初具規模。中國共產

黨中央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將當時規模最大的贛南閩西中央蘇區作為依

托,建立起這個全國性的革命政權,以加強對各地蘇維埃運動的集中統一領

導,加速推進革命,最後達到推翻國民黨政權的目的。


本來從當時革命發展的需要看,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全國出現抗日愛

國運動的新高潮,團結一切愛國力量反對日本侵略的民族斗爭正在成為中

國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務,成立蘇維埃中央政府並不是當時最急迫的事情。當

時國民黨反動派正以重兵反復發動對各個蘇區的反革命軍事“圍剿”,各個

蘇區黨的領導都要集中精力指揮頻繁而嚴酷的反“圍剿”戰爭。戰爭引起

社會形勢的多變、地區的分割,也使得建立正規的中央政府的條件不太成熟

(這從籌備成立的時間一再延期也可以看出)。盡管如此,一個新型的全國革

命政權的出現,終究反映了廣大革命人民敢於同國民黨反動政府分庭抗禮、

獨立自主地開創革命新局面的英雄氣概和創造精神。這一革命創舉對於擴

大蘇維埃運動在全國人民中的影響,鼓舞革命群眾的斗志,在一定程度上加

強中央政府對各蘇區和各部分紅軍的指揮,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以後,

對黨開展反對張國燾分裂主義的斗爭,建立與其他抗日軍隊和抗日力量的

統一戰線,以至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合作抗日的對等談判,也都有著重要的作

用。因此,對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的重要歷史意義是不能低估的。


但是,新的共和國從籌備到建立,都與當時中共中央推行的“左”傾路線

緊密相聯。這些“左”傾中央的領導者按照“城市中心論”擬定建立全國性

中央政府的計劃,認為紅軍占領幾個大城市,建立了中央政府之後,革命就

會迅速在全國取得勝利。隨著這個計劃的破產,他們不得不在農村根據地

建立蘇維埃中央政府,但在有關中國革命的性質、物件、形勢、任務等基本問

題上,在政權建設、軍事戰略、土地政策、經濟政策、勞動政策等一系列方針

政策上,都是貫徹執行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的一套。這種“左”傾機會主

義在政治上的最大錯誤,如後來毛澤東所批判的,就是死抱著所謂“進攻路

線”(即輕敵冒進、攻打大城市)不放,不惜超越革命階段(即混淆民主革命與

社會主義革命),四面出擊,否定一切同盟者(即打倒一切小資產階級和民族

資產階級的政治派別)。


這條“左”傾路線全面推行的結果,使蘇區和紅軍的力量損失90%,白區

黨的力量損失幾乎100%。最後是多數蘇區紅軍被迫實行長征,中國革命由

此陷於極大的危機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這條“左”傾路線在中央蘇區推行的過程,就是對毛澤東

在這個區域原來的正確領導進行打擊和排擠的過程。經過贛南會議(即“一

蘇大”舉行前在瑞金召開的中央蘇區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寧都會議,“左”

傾中央領導人錯誤地批判毛澤東,撤銷了他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職務,讓他

去做政府工作。實際上對他在政府工作的權力也有很大限制,等於把他排

斥在外。


值得慶幸的是,毛澤東在政府工作中,盡管所處的環境極為艱難,但仍然

盡其所能作出許多真正意義上的創造性業績。


對於中央蘇區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從指導思想、工作方針

到工作方法,毛澤東都作出許多正確的決定。毛澤東在這一時期所寫的《必

須注意經濟工作》《怎樣分析農村階級》《我們的經濟政策》《關心群眾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都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

合的典範,影響深遠。在毛澤東主席領導下,當時在中央政府各部門的一大

批德才兼備、奮發有為的負責幹部,和省、縣、區、鄉的一般幹部,都為新型人

民政權的創建和發展進行了辛勤的工作。他們在緊張的革命戰爭中為新型

人民政權建設所作的多方面探索,所取得的多方面經驗,都是黨和人民最早

積累的建國興邦的寶貴財富。在他們身上體現的艱苦奮斗、不怕犧牲、全心

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的思想作風,為黨和國家幹部長期形成的優

良傳統作風樹立了最早的榜樣。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革命先驅者們創業的

艱辛,貢獻的巨大,使我們這些後人至今還受益良多,感念殊深。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研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這段歷史並寫出專著

出版,對於我們今天以史為鑒仍然是很有益的。江蘇人民出版社為向國慶

五十周年獻禮,特約舒龍、凌步機同志主持撰寫《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史》,於

今年9月出版。作者是長期生活在贛南紅土地上從事蘇區史研究的專家,憑

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與矢志不渝的精神,經過辛勤勞作,廣泛地收集和積累了

十分豐富的材料,並對這段歷史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完整的研究。全書涉及

的範圍不僅僅局限於贛南閩西的中央蘇區,還包括鄂豫皖、湘鄂西、閩浙贛

等其他蘇區,內容不僅僅局限於國家的政權組織和軍隊建設,還涉及經濟、

文化、法制、版圖、人口等。作者對史料作了細致的考證、核實,並挖掘出一

些鮮為人知的史實;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從籌備到建立到發展的全過程,有

脈絡清晰的敘述;對一些新生事物出現的艱難和取得的正面反面經驗,也都

有一定的論述。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如果說有不足的話,也許在歷史經

驗的總結上還不夠深入和系統。但瑕不掩瑜,從總體上看,應當說是迄今為

止最為全面、詳細地反映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歷史的一部好書。江蘇人民出

版社為這部書的出版作出了很大的努力,這也是值得稱道的。我衷心祝賀

這部書在國慶五十周年的大喜日子裡及時問世,希望它能得到廣大讀者的

歡迎。


鄭 惠


1999年8月


目次

目 錄

序001


第一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誕生的基礎001


一、 紅色政權理論的形成001

1.?中國共產黨對政權問題的認識001

2.?海陸豐起義和廣州起義:中國蘇維埃政權的最早嘗試007

3.?毛澤東的紅色政權理論009

二、 土地革命初期各革命根據地的建立013

1.?贛西南和閩西根據地013

2.?信江(贛東北)根據地019

3.?湘鄂贛根據地021

4.?廣東東江根據地023

5.?瓊崖蘇區025

6.?湘鄂邊和湘鄂西根據地028

7.?鄂豫皖根據地030

8.?廣西左右江根據地033


第二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建立037


一、 中共中央關於建國的決定037

1.?中共中央召開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和全國紅軍代表大會037

2.?全國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初步籌備042

3.?李立三盲動錯誤的發展及其被糾正045

4.?一蘇大會中央準備委員會成立後的籌備工作055

5.?王明“左”傾路線的強制推行059

6.?一蘇大會因中央蘇區第二、三次反“圍剿”而一再延期062

二、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開國大典069

1.?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的選定069

2.?一蘇大會代表的選舉與中央政府組成人員候選名單的醞釀073

3.?一蘇大會各項文件的起草與會務準備078

4.?毛澤東受到“左”傾教條主義者的打擊081

5.?一蘇大會的召開086

6.?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成立092


第三章 中央蘇區的鞏固和二蘇大會的召開098


一、 中央蘇區的鞏固098

1.?打土圍,掃“白點”098

2.?紅軍主力主動出擊102

3.?毛澤東被迫離開黨和紅軍的領導崗位112

4.?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20

5.?“左”傾路線在中央蘇區進一步貫徹125

二、 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131

1.?二蘇大會的籌備131

2.?二蘇大會的召開136


第四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版圖和人口144


一、 中央蘇區144

二、 湘贛蘇區151

三、 湘鄂贛蘇區155

四、 閩浙贛(贛東北)蘇區157

五、 鄂豫皖蘇區160

六、 川陜蘇區163

七、 湘鄂西蘇區165

八、 湘鄂川黔蘇區167

九、 瓊崖蘇區170

十、 廣西右江蘇區172

十一、 閩東蘇區175

十二、 西北蘇區177

十三、 鄂豫陜蘇區180


第五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黨的領導和政權建設183


一、 蘇區黨的組織系統與領導機構183

1.?蘇區黨的最高領導機構183

2.?各省黨的領導機構199

3.?中共對蘇維埃政權的領導212

4.?中共對群眾團體的領導216

二、 蘇維埃共和國的政權機構231

1.?蘇維埃政權的政治制度和目標231

2.?中央權力機構235

3.?中央行政機構237

4.?地方政權系統238


第六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軍事建設247


一、 軍事領導機構247

二、 紅軍的發展和壯大261

1.?中央蘇區的主力紅軍262

2.?湘鄂贛蘇區的主力紅軍265

3.?湘贛蘇區的主力紅軍266

4.?閩浙贛(贛東北)蘇區的主力紅軍267

5.?鄂豫皖蘇區和川陜蘇區的主力紅軍268

6.?湘鄂西蘇區的主力紅軍269

7.?瓊崖蘇區、東江蘇區和廣西左右江蘇區、閩東蘇區的主力紅軍270

三、 地方武裝273

1.?赤衛隊273

2.?模範赤衛隊273

3.?少先隊274

4.?遊擊隊、赤色警衛隊、紅軍獨立部隊275

四、 戰爭動員278

1.?戰爭動員體制278

2.?兵員動員280

3.?支前保障287

4.?防空防毒291


第七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土地改革294


一、 中共土地革命路線的形成294

1.?中共早期對農民問題和土地革命的認識294

2.?共產國際與中共土地革命方針的確立296

3.?中共早期土地政策301

4.?中共土地革命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形成303

二、 分田運動314

1.?中央蘇區314

2.?贛東北(閩浙贛)蘇區318

3.?湘贛和湘鄂贛蘇區319

4.?湘鄂西蘇區319

5.?鄂豫皖蘇區320

6.?廣西右江蘇區321

7.?其他蘇區321

三、 土地改革對農民的影響321

四、 蘇維埃共和國的土地管理機構323


第八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經濟建設326


一、 中央國民經濟部的設立和毛澤東的經濟建設思想326

二、 蘇區的農業331

1. 組織耕田隊和勞動互助社,發動和組織婦女參加農業生產,

幫助農民解決勞力不足的困難332

2. 組織犁牛站和犁牛合作社,解決耕牛不足的困難333

3. 進行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改良土壤、植樹造林等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農業生產發展創造條件335

4. 以糧為主,同時發展多種經營337

5. 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338

三、 蘇區的工業338

四、 蘇區的商業345

五、 蘇區的糧食工作352

六、 蘇區的財政356

七、 蘇區的金融367


第九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法制建設378


一、 蘇維埃共和國法律、法令的制定與頒布378

1.?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法律、法令的類型378

2.?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法制建設的顯著特征380

3.?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法制的缺陷382

二、 蘇維埃共和國的司法機構384

1.?中央司法人民委員部384

2.?國家政治保衛局385

3.?最高法院和臨時最高法庭388

4.?省、縣、區裁判部390

5.?軍事裁判所391

6.?檢察員393

7.?勞動感化院394

8.?勞動法庭395

三、 蘇維埃共和國的工農檢察與審計395

1.?工農檢察工作395

2.?審計工作398

3.?反貪污浪費運動402


第十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勞動、內務、總務、民族和外交工作407


一、 中央勞動部的設立及勞動政策、勞動管理407

二、 中央內務部的設立及郵電、交通工作415

1.?中央內務部的設立415

2.?郵電事業的建立與發展417

3.?交通事業424

三、 臨時中央政府總務廳及機關後勤保障工作426

四、 蘇維埃共和國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428

五、 蘇維埃共和國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430


第十一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事業437


一、 蘇區的教育事業437

1.?教育方針和政策437

2.?教育領導機構441

3.?教育工作的成就444

二、 蘇區的文化事業455

1.?文學藝術455

2.?新聞出版463

3.?圖書館、博物館470

三、 蘇區的衛生和體育事業472

1.?軍隊和政府衛生系統472

2.?醫療衛生事業的建立和發展474

3.?體育活動和競賽483


第十二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領導機關的戰略轉移486


一、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486

1.?國民黨發動第五次“圍剿”486

2.?博古、李德消極防御488

二、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領導機關被迫“大轉移”496

1.?被迫準備戰略轉移496

2.?“大轉移”的實施499

三、 紅軍主力撤離後的中央蘇區508

四、 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的成立511

五、 蘇維埃體制的轉換515

六、 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走向中華人民共和國522


第十三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地位與中共蘇區執政的

?歷史經驗524


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地位與歷史局限性524

1.?歷史地位524

2.?歷史局限性528

二、 中共蘇區執政的歷史條件、具體實踐與歷史經驗531

1.?中共蘇區執政的歷史條件與實踐531

2.?中共蘇區執政的歷史經驗536


附 錄541


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大事記541

二、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及各蘇區領導人名錄567

三、 修訂版主要參考文獻584


後 記589


修訂版後記59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