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飲食西遊記:晚清民國海外中餐館的歷史與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飲食西遊記:晚清民國海外中餐館的歷史與文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自此西學東漸之風盛行,從科學技術到思想文化,中國處處扮演著學習者,甚至仰人鼻息。在近百年的中外交流史中,唯獨“中華美食”一項,隨著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步伐從東方傳播到世界各地,上演了一出獨特的東方味道自東向西流動的劇目。本書追本溯源,梳理近代以來中華美食在西方世界傳播發展的獨特歷程,從“李鴻章雜碎”的風靡美國到巴黎“萬花樓”的逸聞趣事;從倫敦“水手館”的獨特風味到越南“食在西貢”歷史變遷;引領讀者重溫那段以粵菜為首的中華美食傳播域外的“飲食西遊記”。

作者簡介

周松芳,文學博士,文史學者,專欄作家。出版學術專著《自負一代文宗:劉基研究》《湯顯祖的嶺南行:及其如何影響了〈牡丹亭〉》,學術文化隨筆《嶺南饕餮:廣東飲膳九章》《民國味道:嶺南飲食的黃金時代》《民國衣裳:舊制度與新時尚》《廣東味道》《嶺南飲食隨談》《嶺南飲食文化》《海派粵菜與海外粵菜》等,另有《季世行吟:元明季世作家研究》《食色集》等即將出版。主編《珠水維新:中華文明的珠江時代》《羊城風月》等。

名人/編輯推薦

“知味”系列分量之作,以飲食(粵菜為主)為引線,對近代以來的中西交流、人文民俗變遷等,做了詳細的考證與闡述。

爬梳兩百余種文獻,提煉歷史之精華,還原晚清民國海外中餐館之面貌,釋飲食文化“逆行”之奧義。

用講故事的方法講歷史,圍繞清末民國眾多顯赫人物——李鴻章、蔣夢麟、胡適、趙元任夫婦、朱自清等,在海外的就餐經歷、飲食愛好等,拼貼成了一幅國人海外食景圖。

見微知著,以海外中餐館的常變興衰,揭當時中國與歐美列強之間的關係。

輕便小書,隨身攜帶,零碎時間,趣味閱讀。


胡文輝


松芳這本書,主題是中餐在西方的流傳。著書而“為口忙”,一望即知其形而下,學院裡的大人先生是不會做的。

不過,至少在中西交通史領域,形而下的問題實際上卻異常重要,我以為幹脆就可以說,比形而上的問題是更重要的。

近世以前,在形而上的觀念領域,中國自西方輸入者極多,輸出者卻極少,也就是說,在高端思想的交流上,中國是明顯的“文化赤字”;幸好,在形而下的物質領域,中國的輸出似多於輸入——憑著絲綢、陶瓷、茶葉,我們才能彌補“文化赤字”,贏回一點天朝上國的面子。及至近世以降,西人傾海掀天而來,在文化交流上,自西徂東的大潮是壓倒性的,中國成了絕對的輸入國。在形而上領域,不必說是單向度的“拿來主義”,即便在形而下領域,絲綢、陶瓷、茶葉也不免黯然失色了。試問近一二百年間,中國夠得上“走向世界”者,有什麼呢?我略略思量,暫時只想到三樣:中餐、熊貓、功夫片。

從這個角度來說,為中餐西傳做一份歷史總結,入手看似低端,意義卻堪稱“高大上”呢。

還要強調一點:在中國文化花果飄零的歲月,中餐和功夫片卻能在禹域之外靈根自植,首功是要記到廣東人身上。或不妨說,在海外,華人史的一半是廣東人的,中餐史的一半是粵菜的。那麼,松芳也是在為廣東人及廣東美食樹碑立傳了。

松芳出身湘南,負笈中山大學,從黃天驥先生讀博,博士論文是劉基研究。但他畢業後,因參與了《廣東九章》的編撰,加以譚庭浩兄約稿的助力,遂一腳踏進了嶺南歷史文化的領域,尤其是飲食史的領域,已刊行《嶺南饕餮》《民國味道》《廣東味道》《嶺南飲食隨談》《嶺南飲食文化》《海上粵菜與海外粵菜》等多種。此外尚有關於嶺南服飾與風月方面的撰述。又如其專著《湯顯祖的嶺南行》,選題雖系其明代戲曲專業的延伸,可也立足嶺南,融合了本地元素。可以說,他是走上了一條學術的“歧路”,更將“歧路”走成了“正道”。

至於這部《飲食西遊記》,寫的既是中餐流傳史,自然也相當程度上是粵菜流傳史,呈現了廣東人在異域奮斗的一個側面;在內涵和史料上,這其實是由嶺南飲食史研究逸出的旁枝,是治史的“內在理路”逼出來的題目。了結這個題目,才算完成粵菜的歷史拼圖。故松芳著此書,實等於寫出了我們廣東人的“威水史”——這本來是廣東人最當做的課題。我們這些“土著”自慚之余,是很應該感謝他的。

張次溪是東莞人,但“歸化”北京而治北京史之學;羅香林是興寧人,但“歸化”香港而治香港史之學;方豪是杭州人,但“歸化”臺灣而治臺灣史之學。這些都是因自身際遇而成就學問的例子。更貼近我們的,自然有王貴忱先生。他原是遼寧鐵嶺人,但既“歸化”嶺南,就特別用力於搜集嶺南的文獻與文物,同時研究嶺南的歷史與人物。松芳之為學,得於世緣,可謂無意中接續了他們的譜系。

還需要說明,當今的飲食寫作不可謂不繁榮,而作者大都屬於職業吃貨,憑大吃四方的經驗寫作。在這方面,松芳並無優勢,即使在我們的飯局小團伙裡,他也只是勇於做東、勤於供酒,在品位上無異於我輩。可是,有問題嗎?松芳在專業上的祖師爺王國維並不愛看舊戲,甚至輕視舊戲,卻照樣寫出了開宗立派的《宋元戲曲史》呢。

當然,嚴格來說,松芳此書確不屬於飲食寫作,而是飲食史寫作。他是文獻派、樸學派、故紙派。他最突出的長處,就在於勤搜史料,研究古典時期就往筆記野史裡找,研究晚清民國就往報章雜志裡找,憑史料立言,有一分材料則說一分話。對於飲食史來說,這才是決定性的。再會吃,如今誰知民國菜到底什麼味道?更何況是古代的味道呢?那些味道已春夢無痕,那些味道的親炙者已沉魄難招,撰述者事實上已不可能依賴自己的飲食體會,只能依賴他人的歷史記錄。味道是無法復制也無法重構的,我們只能透過文字和圖像,依稀設想那些味道所附著的人物與情境,“暗想當年,節物風流,人情和美”,如是而已。

最後,還有些或屬多餘的話。

松芳至今供職於政府部門,身屬國家公務員之列。當年他沒留在學院,或非不願,是不能也。但我以為這未嘗不是幸事。

由於我身在學術體制之外,我總覺得,做學問的人當莫問出處,也莫問職業,有形形色色的身份才好。假若清一色只有學院派,那學界怕就太無趣了。比如就廣州本地來說,有位寫出《清代廣州的巴斯商人》的郭德焱先生,有位寫出《海虞二馮研究》的陳望南先生,在學問上都有更上層樓的素質,但他們卻去了官場,從做學問角度看來未免可惜。但我又想,驚鴻一瞥,神龍見首,何曾不是學界傳奇呢!讓官場有幾個真正能做學問的人,也不是壞事啊。西哲有“參差多態乃幸福之源”的名言,我以為學界亦然,參差多態乃學術繁榮之源。即如松芳,若他留在學院裡,嶺南的飲食男女之學,恐怕就無人收拾了。中山大學的戲曲史專家多矣,少一個依然陣容齊整,而羊城多了一個嶺南文化史家,卻是別無分店的。

羅振玉曾號“殷禮在斯堂”,昔年貴忱先生仰慕其人、尊崇其學,遂自號“越禮在斯堂”,有守護嶺南舊學的意思。而照《禮記》說的,“夫禮之初,始諸飲食”,飲食竟是上古禮學的核心呢。則粵菜宜可歸入“越禮”而絕無愧色了,不亦重乎!越禮有學,其在斯乎!松芳其勉之。


目次

序 胡文輝 1


引言 海外烹出中國夢 7

第一章 美國中餐:最是雜碎能惹味

12 第一節 因李鴻章之名

15 第二節 到哪裡去吃地道粵菜

22 第三節 必也正名乎:美國雜碎

33 第四節 到底是廣東人的天下

42 第五節 “唐人”“唐話”如何為海外粵僑專屬


第二章 英國中餐:從水手館到香港館

57 第一節 從紫氣軒到水手館

67 第二節 從水手館到探花樓

72 第三節 走向雜碎

80 第四節 南京樓、上海樓……都是廣東樓

89 第五節 下午茶、茶餐廳與香港館


第三章 法國中餐:大陸味,中餐貴

101 第一節 粵人初至與巴黎中餐館繼興

107 第二節 華工、留學生與巴黎中餐館

124 第三節 飲食、文化與政治——巴黎中餐館萬花樓傳奇


第四章 德國中餐:相對後起,與時沉浮

151 第一節 從貴族享受到平民生活

160 第二節 柏林的知名中餐館及其軼事


第五章 歐美行次的中餐館故事

168 第一節 民國文人筆下荷蘭、比利時的中餐館

177 第二節 從食在廣州到食在西貢

184 第三節 吃中國飯菜,娶日本女人


第六章 旅食異域的滋味

196 第一節 民國留法學生的飲食生活

209 第二節 民國留學生海外自炊錄

230 第三節 民國留學生的工讀往事

248 第四節 英倫飲食大學風


後 記 26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