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高難任務:吳作棟傳(第一輯)(簡體書)
滿額折

高難任務:吳作棟傳(第一輯)(簡體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00 元
優惠價
9054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9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傳記講述的是一個不可能的國家的不可能成為總理的總理,因為他不善攀附權貴或使用陰謀詭計,甚至如眾人所知,其導師李光耀曾以“木訥”挖苦其溝通技巧。除去那異于常人的身高,他近乎只是一個平凡普通的人。其父親在他年幼時便已過世。他和母親與四個兄弟姐妹在兩房式的組屋裡居住,並仰賴政府的助學金完成了大學學業。

縱然如此,他終究取得了成功。《高難任務:吳作棟傳》講述了他半個多世紀的生平事蹟,展露了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如何運用了自身的力量、智慧和政治見解以及一路上所發掘的能力,從而取得成功。

傳記分成兩輯,第一輯探討了多年來他如何在李光耀的引導下探索及面對各種艱巨的挑戰,推出了種種成功的政策,同時也遭受了政治上的打擊與羞辱。

在進入政界之前,吳資政是首個讓新加坡航運機構東方海皇航運有限公司(Neptune Orient Lines)實現盈利的人。自此以後,他還引入了不少嶄新的政策和建立了新的機構,其中包括保健儲蓄(Medisave)、全民防衛(Total Defence)、居民委員會(Residents’ Committee)及官委議員(Nominated Member of Parliament)。然而,這些亮點卻也被不少挫折所掩蓋,例如:人民行動黨自國家獨立以來,首次失敗的補選――安順補選。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白勝暉
作家,新加坡文學獎得主,撰有多部得獎作品,如暢銷書――《Neither Civil nor Servant: The Philip Yeo Story》等。也是內容行銷代理The Nutgraf的創始合夥人,《海峽時報》前新聞編輯、駐北京分社前社長。
其他著述與合著包括:《Dream Island: The Mad, Mad World of Philip Yeo》,《Project 0812: The Inside Story of Singapore's Journey to Olympic Glory》,《Rings of Stars and Crescent: 70 Years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in Singapore》,《When the Party Ends: China's Leaps and Stumbles after the Beijing Olympics》,《Struck by Lightning: Singaporean Voices Post-1965》。

譯者簡介
林琬緋
2007年退下新聞前線後投入翻譯編審自由業,以人文歷史及社會政治內容見長,曾參與建國總理李光耀系列書籍與節目翻譯,包括《李光耀回憶錄上下輯》、《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李光耀觀天下》等。她也是國家博物館與前國會大廈歷史常設展及舊福特車廠常設展 “日據時期:戰爭與史跡” 翻譯員。曾于2008年出版個人文集《告別臺北 · 回家》。

序言
吳作棟

我並沒有選擇政治。是政治選擇了我。
當年,正在物色接班人的財政部長韓瑞生邀我參加國會選舉。而後接受人民行動黨面試時,黨主席杜進才博士問我為什麼想成為國會議員。我當時幾乎脫口而出:“是你們找上我的呀。”
要當李光耀的接班人,是一項何其高難的任務。1984年12月, 第二代部長推選我當團隊的領導,李光耀先生隨即任命我為副總理。但是四年後,他卻對外公開聲明,自己心目中總理接班人的首選其實並不是我。無論李光耀先生提出什麼樣的疑慮或理由,我的同僚堅定地在背後支持我。李光耀最終在1990年11月,將總理棒子交托到我手中。
有了這麼一個強大能幹且團結一心的團隊,我肩上的重擔也不再顯得如此沉重了。新加坡能順利從開國元老一代過渡到下一代領導層,這個團隊居功至偉。廣大民眾也以同理心包容我、接受我。他們的鼓勵給了我力量。我謹此致謝。
這是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往上蹬的每一步都是無法想像的。我沒有任何準備,只好邊做邊學。結果,儘管早期確實讓李光耀有些錯愕,我終究是走出了自己的路。
其實我從未有過出版回憶錄的念頭。我的基層領袖 —— 黃健華、蔡于植、郭伯洲、黃福來、陳奕翔 —— 嘗試說服我,他們說我的寶貴經驗值得讓更多新加坡人知道。最終我同意了,授權作家白勝暉為我撰寫這本傳記。白勝暉具有新聞記者的寫作才華,將我人生的初期階段和政治生涯的前半段經歷,寫成了生動鮮活的故事,捕捉的不僅僅是我的成就與貢獻,更是我這一路上的磕磕撞撞。
同意說出自己的故事,是基於三個出發點:
第一,希望借此激勵這一代與未來幾代的新加坡人挺身而出從政,不論他們的背景如何,受過什麼樣的教育。這本書記述了我的轉型過程,如何從一個矜持內向、拘謹勤奮的人,最終成為這個國家的總理。從政生涯究竟是怎麼樣的,我毫無準備。我既沒精通多種語言,也缺乏公開演說的技巧;一成為眾人焦點,我就渾身不自在。
我沒有政治野心。即使當初成了個失敗的總理,我還是會昂首挺胸。我回應了內心的召喚、履行了責任,也為這個使命奉獻了一生。我無愧於心了。
其次,這本書以及接下來的續篇,也訴說了我這一代人與新加坡第二代領袖的故事。建築師王鼎昌、講師麥馬德、公務員兼銀行家丹那巴南、船務工程師兼行政官林子安、銀行家陳慶炎、法學教授賈古瑪、船務工程師林文興,以及許許多多其他同儕,都和我一樣在不同階段相繼空降進入政壇。
我們當中,沒人一開始就立志要當總理。最後推出來領導大家的就是同儕之首,由他當領導,團隊全力支持他,與他相輔相成。我們沒有所謂的勾心鬥角或權力鬥爭,只有同甘共苦的情誼、信任、友情。我們肩負著共同的使命:做好準備接過重任,繼續把新加坡照顧好。
最後一點:我與李光耀的合作關係,以及某種程度上與他兒子李顯龍的合作關係,會讓很多人覺得好奇。最高領導人和自己的接班人之間的關係,往往不會有好的結果。但是我們不一樣,我們至終都維持了良好關係。
李光耀給人的感覺是一位要求很高且威嚴十足的人,有些人甚至稱他為獨裁者。好多人認定他意圖建立李氏王朝。可是我從來沒懷疑過他的用心,他一心一意牽掛著的,始終是如何結集最優秀的人才, 帶領新加坡繼續往前走。也許除了他的家人之外,沒人比我更瞭解他。我在他的領導下是如何熬過來的,說出這段經歷的意義,遠超過滿足一般人的好奇心而已。
在我接任總理之前,以及正式上任以後,我們倆都會定期一起共進午餐。我們會討論國際和區域發展,與鄰國的雙邊關係,國內面對的挑戰,以及政壇動向。他不時會問起我的孩子和孫子們,也會跟我分享兒孫的趣事。然而,他心中的大家庭,終究是新加坡,他心頭上牽掛著的,始終是新加坡人的利益;讓他反復念茲在茲的,是如何延攬優秀人才進入政壇服務。
受到李光耀訓斥的時候,無論是私底下,在內閣裡,或是眾目睽睽之下,我即使覺得受羞辱,也不會把這些話當成人身攻擊。他是我的恩師、師傅、老師。我明白他的出發點。我吞下了苦口良藥,卻渾然不覺得苦,然後堅持下去。
他會強烈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從不會強加於我。他總是清楚表明,最後做決定的還是我。他尊重我是總理,在公共場合上堅守禮節。他幫助我繼承了總理這一重任。對此,我分外感恩。
同樣的,我也盡我所能幫助李顯龍接任總理。顯龍現在正在積極栽培下一代團隊和他的接班人。新加坡一代代的政治傳承,至今都很順利。我希望這本書能激勵新加坡人民也盡一分力,更清楚自己能如何為保障新加坡的未來、作出貢獻。
吳作棟
新加坡總理
1990年11月至2004年8月

 

目次

序言|吳作棟 ix
生平事蹟 xiv
前言 xix
一、吳家有子初長成
第一章 政變 3
第二章 企業官僚 24

二、神聖使命
第三章 馬林“百例” 53
第四章 七俠蕩寇志 75
第五章 安順 99
三、創建品牌
第六章 醫療制度的革新者 127
第七章 前鋒出場 152
第八章 不做保姆當夥伴 178
第九章 刺蝟先生 207
四、邁向總統府
第十章 這就是我 241
後記|吳作棟 271
鳴謝|白勝暉 287
照片來源|白勝暉 290
索引 291

 

書摘/試閱

 前言

陳慶珠走進了吳作棟辦公室與他共進午餐,一股莫名的不安情緒油然而生,讓這位學者自己也難以言喻。這並不是她第一次會見這位新加坡第一副總理了,他其實是她學生時代在前新加坡大學念書時就相識的同學。吳作棟此刻也留意到眼前這位老同學惴惴不安的神情。他形容當時的情景:“只見她環顧四周,顯得有些緊張。我問她怎麼了,她說:‘現在到處人心惶惶。內安局似乎無所不在。’”吳作棟說的是內部安全局,新加坡國內情報單位。“她當時還說,如果有人說了政府什麼,當局會毫不留情地抓人。”1987年的那一次會面, 讓吳作棟感到震驚。“我知道當時民間是有這麼一股惶恐的情緒,只是沒料到會是那麼地嚴重,那麼地廣泛,甚至連跟我吃頓飯都變得如此可怕。”他自嘲地說。
這次會面要談的是成立新加坡政策研究院一事。只是那一年5月 才剛發生了“馬克思主義陰謀”事件,總共有22位受英文教育的新加坡人在內安法令下未經審判就被羈押,此事在媒體上大事公開後引發極大爭議。陳慶珠當時是自由派政治學者,她提到自己的觀察時說:“人們覺得受騙:誰批評行動黨,誰就有可能被關押起來。人們認定政府要對付那些受英文教育的專業人士和知識份子。坊間氣氛烏雲密佈,人人都在議論內安局的逮捕動作。”陳慶珠當年的惶恐神情讓吳作棟至今都忘不了,他以自己獨特的幽默感分享他當下的感受:“我也希望能讓人有所忌憚啊,不過必須搞清楚物件 —— 應該感到畏懼的是罪犯和恐怖分子。可是,一旦到了人人都惶恐不安的地步,自己說了什麼話之後會覺得擔驚受怕……那就非常不好了。那並不是我想要治理的社會。”
那一場會面的時間點,是在吳作棟接替李光耀出任新加坡總理的三年前;卻陰差陽錯地成了他口中所說的,成為自己為這個國家勾勒新願景的“關鍵時刻”。1988年,在美國總統布希闡述了自己的心願,要建立一個“更寬容、更溫和”的國家以後,吳作棟就為他所想要領導的全新的新加坡,找到了貼切的代表性口號。後來繼承他出任總理的李顯龍說,吳作棟提出的國家新願景,當年獲得同僚的一致支持。“這個願景來得及時,我們都願意支持。深層底下自然還存在著某些不容忽視也無可避免的硬道理;然而,該採取什麼樣的治國作風,如何權衡,是不是有能力對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些較柔性的元素給予更多分量,在這些方面,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吳作棟沒預想到的是,最大的阻力反而來自他將要取而代之的前任領導。吳作棟透露,李光耀不喜歡他所引用的口號:“更寬容、更溫和”;認為這顯示了新領導者乃至整個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簡稱 “行動黨”)是軟弱甚至懦弱的。他反而將一部政治哲學論著 ——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 —— 遞給吳作棟,要這位年輕的接班人認同這部16世紀論著所主張的政治權術思想;簡而言之,就是:要統治, 讓人畏懼總比讓人愛戴來得好。
吳作棟翻閱了一下,就把這部書晾在了一旁。他並不喜歡馬基雅維利的統治作風。他說:“不,我無法認同。我從來沒告訴過他我並不認同他的治國作風,我只是默默地做著我所相信的一套。如果我說了,他的回應一定是:‘不、不,你還是依循我的方式比較好。’我們就難免會起衝突。我就是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我從沒跟他說過他的作風已不合時宜,應該更寬容、更溫和,這樣才對。”吳作棟的發聲和語言訓練導師蘇•格林伍德還記得,他曾經與她談起自己想要施展的治國作風:“當時他說:‘李光耀是不會有時間去應付他看不上的人的。但我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我不想傷害任何人。’”
兩位總理的治國風範是如此地迥然不同,但前後任之間的領導層交接,卻是打從一開始就被簡化為和平、穩定,甚而平淡的。而現實中的糾結,遠大於紙面上粗淺的歷史記載。縱使由李光耀到吳作棟的交接過程實在算不上暗流洶湧,但是吳作棟不尋常的崛起,間中的迂回路、戲劇性元素,甚至是謀略,絕對少不了。他遭遇重挫的次數, 更是遠遠超出主流歷史長期以來的記述。他的風格特質顯然與李光耀很不一樣;他拒絕全盤接受恩師治國的方式,也讓他無法在這位強人心目中成為名副其實的首選接班人。不過,這早已不是他在人生中第一次遭人如此斷然地否定了。就很多方面來說,吳作棟最終能坐鎮這片國土的最高權力辦公室,絕非天命所能為。這一路走過來,他履行的是一項艱巨的高難任務。
他的出身何其貧寒,乃至當父親病逝時,家人幾乎沒有能力好好安葬父親。他年少時對政治並沒有多大興趣,為此書接受採訪的四個少年時代友人都對文靜的“阿作”加入政壇覺得驚訝。他只懂得說英語,不僅缺乏其他語言能力,更毫無演說技巧。引用格林伍德的話說:“他對如何說服群眾根本毫無概念。”
然而,憑著何其精彩非凡的經歷,他成功了;而這麼一段非比尋常的人生故事,不光反映了他個人的能力與價值觀,更具體展現了前輩們建立的唯才是用制度所帶來的價值與意義。當年那位初次搬進組屋時為了一個抽水馬桶而目瞪口呆的小夥子,日後成了推動全國大規模組屋翻新計畫的重要推手,造福全體新加坡人;當年那位單純為了讓家人能過上好日子而渴望每月能多賺200元的社會新人類,在三十多歲時走進了內閣,代表政府發表整個國家的財政預算案。當年那位再平凡不過的人,卻開啟了一段非比尋常的人生旅程。
一個如此成功的新興國家,如此一位前總理的生平事蹟與政治經歷,本應讓人津津樂道,廣為傳揚;可是說來奇怪,吳作棟不可思議的崛起過程,卻很少為人所知。市面上是有好幾本關於這位前領導人的精美圖冊,卻全是講究視覺美感而不甚重視內容深度。另一本在2009年出版的論文集,則結集了幾位學者關於吳作棟總理任內推行的政策所寫的評論文章。除此之外,就是一片空白。反觀吳作棟的前任李光耀,有關這位建國總理的思想、觀點、生平事蹟的書籍和紀錄片比比皆是,甚至還有音樂劇。
當然,初始者總是更吸引人,這固然是原因之一;就像阿姆斯壯更甚於奧爾德林、尼赫魯更甚于夏斯特裡。李光耀作為現代獨立新加坡的開國之父,身上凝聚了一個新國家誕生的所有浪漫敘事。而出任第二任總理的吳作棟,未能衍生出與第一任統帥開疆拓土同等分量的象徵意義。
然而,吳作棟的故事一直鮮少有人提及,背後另一個更大的因素也許是跟他本人有關。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吳作棟始終極度維護自己的個人生活隱私,尤其是觸及他核心家庭的時候。談起童年往事、父母親、中國南方祖籍故鄉等等,他都很樂於分享,談得很起勁。某次回到以前就讀的巴西班讓英文小學走一趟回憶之旅,舊校舍如今已改建成嗜毒者中途之家;他當時還興奮地展示當年自己用過的廁所、站過的集會操場。萊佛士書院的老同學還記得畢業那天,當所有人都散了之後,他還留在位於勿拉士峇沙路的校園內徘徊,依依不捨地向校舍道別。
然而,他絕不會允許自己感性的一面,在必須犧牲家人隱私的情況下展露。有關他的核心小家庭所有的一切,都屬於嚴禁觸碰的話題。身為律師的吳夫人陳子玲,婉拒了為此書接受採訪。他的一對雙胞胎子女:醫生兼企業家吳仁軒、電影製作人吳仁婷也一樣。吳作棟本身在採訪過程中也明顯地十分維護妻子、兒女和六個孫兒孫女的隱私,一再強調,家人向來過著安逸的生活,也希望能永遠如此,不想受外界打擾。他也敘述了自己在後來才知道,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曾經因為父親所受到的矚目而感到不自在。
不止這樣。吳作棟似乎有一種頑固的堅持,不太願意多談個人的工作與成就。這幾乎不是一個政治人物該有的特質。在接受此書採訪團隊的12次訪問中,他總是輕輕帶過自己人生中的重大里程碑;對於自己的成就,也只是粗略提及。例如,說到接管連番虧損的東方海皇船務公司,他當時要主席給他三年時間將公司轉虧為盈。問他當年怎麼如此輕狂,他卻回說自己的出發點其實正好相反:“我先讓他知道我需要三年時間扭轉公司局面,以免他們以為我可以在兩年甚至一年內做到!”
很多時候,論起他推介並施行的一些重大政策,例如全民防衛概念、全國保健儲蓄計畫,他總會很快地對自己所做的補上一句:“不過是基本常識而已。”而當一再被追問他何以認為繼李光耀的強硬領導作風後,在新加坡推動參與式民主概念會大受歡迎,他回說,這當中並沒有什麼理論大道理。他只是單純地覺得必須這樣做,純粹出於直覺 —— 一種他既難以論述細說,也無法說出所以然的直覺,更甭說將之包裝成華麗的大道理了。
有好幾次,我們就他生涯中的幾個重大事件進行溝通甚至爭論時,他總也會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說成是偶然間碰巧出現,說任何貢獻都是在機緣巧合下促成的,換作是別人也一樣能做到。有些時候, 那麼長時間一味地說著自己的事,他甚至會覺得尷尬。所以他總是在談論自己時切換主語,時而用第一人稱,時而用第二人稱。吳作棟與採訪團隊對話的過程中,他總會交替使用“我”和“你”來形容自己,而用“你”的次數還要更頻密一些。再不然,他也會寧可把話題焦點轉向其他人,把成果歸功於團隊集體的努力,而非個人的鋒芒。
採訪過程中,他三番四次強調自己在新加坡第二代領導層當中從未有任何特殊之處,他的許多想法與成就均屬同僚所共有的、也共同推行的。他舉例說,他們當中好幾位都將各自在私人企業界的經驗帶進政府作業中,說服了李光耀和黨內元老改變施政方針。吳作棟將 “以市場為導向”的主張,形容為他們這一代領袖的“轉型性思維” 。他會說:“我的確做了很多,但還有其他人,我認為你也應該去找他們聊聊。”
樂於與團隊分享榮耀光芒的這種心態,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他日後的成功。他的領袖風範特別可取的一點是,總能吸引到優秀的人才與他並肩作戰。李顯龍在自己後來接任總理後甚至形容吳作棟團隊 “是新加坡歷來最強大的內閣團隊之一,甚至勝於當前團隊”。他說:“他能網羅許多優秀能幹的人才為他工作。李光耀先生的內閣仰賴的是幾個強人……可是吳先生擁有多位非常能幹的部長……至少七八個能人,都在各自的領域有著超強的能力。而他總有辦法將這些人動員起來,攜手幹出一番大事業。”前政務部長兼老朋友歐思曼說,同僚都感覺到吳作棟是一個可以直抒心事的物件。“你可以跟他很親近,而這個特質也讓他更容易凝聚人心。他是一個知交滿天下的人。”就連他的政治敵手也承認吳作棟是個好人。1989年《亞洲雜誌》的專題報導引述資深在野黨領袖詹時中和李紹祖的對他的評價, 兩人分別形容他為“真正的君子”和“特別討喜的一個人”。
然而,與其對自己政治生涯中創下哪些大成就誇誇其談,吳作棟更樂得回味自己曾經提出來討論的一些細節上的改革。他對細節的重視跟前任李光耀有些不謀而合。1980年代初,在衛生部長任內,讓他至今津津樂道的是將護士的制服從一貫的標準型改為更鮮明亮麗的樣式,也開放讓各大醫院自由決定制服設計與顏色。“這些小小的改變給了我很大的滿足感。全是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都是實質上看得到的改變,是很有意義的。”他說著,臉上泛起了柔和的笑容。
現任交通部長許文遠在1980年代初期曾是吳作棟屬下衛生部的一個年輕官員。他說:“那些雖然都是小事,卻反映了某些更大的癥結。原來的情況是,凡是衛生部管轄的醫院,一切都要統一、標準化,所以必須統一使用一套制服。但吳作棟要的是,每一家醫院都建立起自己的個性。”這個思維也反映了吳作棟自己的治國理念 —— 總體更傾向於一個規模更為小巧、凡事不那麼一板一眼、更寬容的政府。“他後來主張成立市鎮理事會背後的政治思考,也是沿著相同的思路。”許文遠指的是吳作棟在1988年制定將組屋管理權力下放的政策。
哪怕吳作棟再怎麼沉默寡言,他在新加坡政壇上不尋常崛起而後登上巔峰的過程,這麼一段無心插柳而取得成功的真實傳奇,絕對足以構成一部顯赫精彩也容易引起共鳴的故事 —— 這也是本書所希望捕捉的精髓。好幾位受訪者都異口同聲說,吳作棟的出身背景其實同新加坡許多普通市民沒兩樣。也是第二代領袖之一的丹那巴南說, 吳作棟的成長經歷尤其跟李光耀有著天淵之別:“李光耀有點高不可攀,你知道的。而吳作棟的經歷更能讓大家產生共鳴。人們能夠把吳作棟當成是他們當中的一分子。這是他非常有利的條件。”陳慶珠也有同感,她分享自己的觀察:“他就是個典型的新加坡男孩,在鄰里學校上課,用新加坡的口音和節奏說話。老百姓更能認同他。大家都覺得他非常地道。”
這本書是這部傳記的上輯,追溯到1941年吳作棟誕生之時 ——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首次空襲新加坡島的七個月前 —— 至1990年他正式就任新加坡總理。下輯預計較遲時候分開出版,內容會著重於他在總理任內的種種經歷,至今時今日。上輯的關鍵主題是政治傳承。這麼一位既非命中註定亦非前任欽點的人,怎麼會一路攀上頂峰?在這條從來不是自己首選的事業道路上,他成就了什麼?又經歷了哪些重挫?
當然,上述種種問題的答案都會補上缺漏,讓這個男子的生平事蹟更完整。但更為重要的是,憑他在新加坡敘述中顯著而核心的地位,這些答案更會是這個國家的歷史篇章裡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為了尋找答案,我和採訪團隊到總統府吳作棟辦公室與他進行了多達12次採訪,對這位前總理來說,這還是前所未有的事。在整整一年的時日裡,《海峽時報》特別任務總編輯韓福光,以及我在納高(The Nutgraf)內容製作公司的寫作團隊 —— 謝瑞英、劉錦華和 李珮瀅,與我一同進行採訪工作。每一次採訪會設定一個主題或選定歷史上的某一個階段,或兩者兼顧。我們五位訪員和受訪的吳作棟之間有來有往,交流互動非常熱烈,必要確保每一次會面都讓我們精力透支,卻也同時亢奮無比。
雖然我們也有碰壁的時候 —— 尤其當話題涉及吳作棟的核心家庭時,吳作棟在多數時候都會很願意侃侃而談。歷來第一次他打破沉默,披露了自己與李光耀私下的多次交流和對話,談及在自己極度沮喪絕望的時候,例如1981年安順區補選失敗後,他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有一次訪問讓人特別難忘,吳作棟帶來了現任總理李顯龍在1984年應召參選前,人民行動黨候選人面試委員會對他所作的黨內機密評估報告。吳作棟是為了要借此說明行動檔遴選人才的程式是絕對透明的,以徹底地全然地粉碎所有有關李顯龍是受李光耀欽點入黨的疑慮與傳言。
這本書中所談到的課題多為嚴肅的大課題:經濟衰退、政治鬥爭、領導層接班。但是每一次採訪,氣氛都非常輕鬆自在,皆因為吳作棟總是自如地切換身份:時而是位嚴肅而德高望重的政壇前輩,時而化身為詼諧有趣的鄰家大叔。他也從不避忌或毫不猶豫地隨興展現自嘲的幽默感。某次,大夥兒問他會如何形容自己在李光耀李顯龍父子之間所扮演的角色,就在提問間中短暫停頓的瞬間,他已迫不及待地自己補上答案:“暖席者?”
撥出寶貴時間之外,他也讓我和團隊有機會查閱內閣部長就重大政策展開的意見交流,以及人民行動黨的選後檢討報告。為了使資料搜集工作更全面完整,我也大量查閱了從公開來源取得的資料,如書籍、專刊、雜誌、報章,以及國會辯論記錄等等。我和採訪團隊也對吳作棟的少年好友、學校老師、海皇員工、前內閣同僚、國會議員、公務員、基層領袖、學者、觀察家、外交官,甚至現任總理李顯龍進行採訪。我們也有幸能與吳作棟的二姑吳素娥見面聊天,難得聽她談起吳家當年的往事,好多細節連吳作棟本身也是第一次聽說。
這本傳記採取的敘述方式是以時間順序為主軸,再橫向穿插主題層次以構建起全書架構。全書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讓讀者一窺吳作棟從出生到年少的日子,乃至初出茅廬先後在政府部門和海皇船務公司初露鋒芒。第二個部分跳到他政治生涯的開端,如何在李光耀的栽培下擔負起一個又一個重任,卻在關鍵的一場補選中栽了跟頭, 但也因此而認清並正視民情起了變化的現實。吳氏品牌的政治和領導作風在第三部分逐漸成形,卻也讓讀者見證他如何在努力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建立起協商式關係之際,也學會了硬起腰身。全書最終章,他在一路攀頂的旅程中來到了最後一裡路,卻遇上幾道突如其來的路障,他也首次披露了與李光耀之間就何時接班、如何交棒等問題所進行的私下磋商。
這本書不能算是完整涵蓋了吳作棟生平和事業的早期發展。某些階段,例如他在出任國防部長期間的事蹟與貢獻,因為得照顧讀者閱讀興趣而濃縮帶過。我的出發點並不是要流水帳似的記錄這個人生平的點點滴滴;他所影響和改變的廣泛領域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也實在無法一一盡錄。
每一章主文結束後會緊接著有一段吳作棟與採訪團隊之間的答問對話摘錄。我相信以這種方式呈現,不單可以捕捉吳作棟最真實的聲音,也可呈現訪問過程中未經修飾的一些最自然的反應。全書尾聲, 吳作棟也親自撰寫〈後記〉,對每一章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讓讀者能直接聽聽他的心聲。只是,還有一段小插曲是我和他都沒寫進這本書裡的。每一段訪談結束時,吳作棟總會問我:“你還覺得這本書值得寫嗎?”每一回,我的答案都會是個斬釘截鐵的“是”。肩負著如此高難任務一路走來,這段旅程絕對是個值得書寫並傳揚的故事。

 

白勝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40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