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全二冊)(簡體書)
滿額折

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全二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80 元
定價
:NT$ 7680 元
優惠價
876682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商品簡介

《清史稿儒林傳》凡四卷。卷一至卷三,大致以學術宗尚區分類聚,略依年輩先後為序,著錄一代儒林中人近三百家生平學行。卷一專記理學諸儒;二三兩卷分別記經學、小學、史學及諸子學中人。所錄各家,人自為傳,或獨領一篇,或諸家共席,首尾一貫,自成體系。卷四則沿《明史》舊規,專記入清以後,曆世衍聖公之承襲,唯無以附麗,乃置諸《儒林傳》末。由於《清史稿儒林傳》前三卷所具學術價值,因之自1928年刊行以來,一直以治清代學術史之基本史籍,而為學人所重視。陳祖武先生長於清代學術史,曾著《清初學術思辨錄》、《中國學案史》、《清代學術源流》等書,均為清代學術史研究之圭臬。先生于1978年即檢讀《清史稿儒林傳》,歷時四十餘年,晚近以來,遂將歷年所記整理成帙,所成校記已逾千條。本書以中華書局1977年《清史稿》點校本為依據,對該書《儒林傳》著錄之近三百家傳記進行整理。逐家校讀,訂訛正誤,以期得一可據可依之讀本。訂正範圍,擬包括人名、地名、時間、史事、職官、制度、著述及學術主張等。《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是清代學術史研究的重大學術成果,是《清史稿儒林傳》成書以來最為詳盡的一次校讀整理。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出版價值和文化傳承價值。

作者簡介

陳祖武,男,1943年生,貴州省貴陽人。主要學術專長是清代學術史,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曾任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全國文史館館員。主要代表作有:《清初學術思辨錄》(專著)、《中國學案史》(專著)等。

名人/編輯推薦

清代學術,以對中國數千年學術的整理、總結為特點,經史子集,包羅宏富。二百六十餘年間,既隨社會變遷而顯示其發展的階段性,又因學術演進的內在邏輯而呈現後先相接的一貫性。陳祖武先生于清代學術造詣深厚,自1978年即檢讀《清史稿儒林傳》,歷時四十餘年,對《清史稿儒林傳》近三百家傳記進行逐家較讀,訂訛正誤,完成校記逾千條。
《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的完成,不僅僅是奉獻給學術界的重要成果,而且是二百餘年來先輩史家一代接一代的辛勤耕耘。其間,既有嘉慶中葉以降,清代國史館《儒林傳》之創編及迄於清亡的數度重修,亦有民國初年,《清史稿儒林傳》之據以成書,還有二十世紀中,前輩史家的兩次系統整理,以及晚近數十年眾多專家的勠力精進。
《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系陳祖武先生手稿,從中可見陳祖武先生對學術研究的敬畏之心,極其嚴謹認真的學術態度,以及學術研究者對文化傳承的高度社會責任感。該書的出版,對歷史研究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且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
以下,謹舉五例,以見作者校讀所費之心力。
(一)黃宗羲是否著有《明史案》
《清史稿》之《黃宗羲傳》,源自《清國史》宗羲本傳,合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而成。關於宗羲一生著述,其子百家撰《梨洲府君行略》有雲:“《明儒學案》六十二卷,此有明一代學術所關也。《明文案》二百一十七卷,《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此有明一代之文章也。”其中並無《明史案》一書。數十年之後,全祖望補撰宗羲《神道碑文》,擅改百家舊文,臆增《明史案》,遂成“輯《明史案》二百四十四卷”之說,而《明文案》之卷數則悄然抹去。嘉慶中葉以後,江藩、徐鼒納全說入所著《漢學師承記》、《小腆紀傳》,《文案》不存,儼若定論。《清國史》及《清史稿》沿訛襲誤,更以《明史案》取代《明文案》,乃成謬種流傳。
(二)《顧棟高傳》編次釋誤
《清史稿》之《顧棟高傳》,源出《清國史》,一載《儒林前傳》卷八,一載《儒林傳》下卷卷七。所見二稿,文字大體相同,唯記傳主著述,前稿以《大儒粹語》為先,後稿則先記《春秋大事表》。據考,《大儒粹語》二十八卷,並非顧棟高著,乃出江蘇吳江顧棟南手。乾隆間修《四庫全書》,館臣所撰《總目》,誤將作者名之“南”字寫作“高”,遂以訛傳訛。《清史稿》不察,竟據《總目》語而論棟高為學,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且棟高及附見之陳祖范、吳鼎、梁錫璵,皆為乾隆十四至十六年間,經學特科所拔擢,四人同以經學名,並非理學中人。《清史稿》不尊重傳主為學實際,僅據誤植棟高名下的《大儒粹語》而移花接木,強四家入理學諸儒之列,紊亂編次,不倫不類。
(三)《丁晏傳》誤讀文獻致張冠李戴
《丁晏傳》有雲:“晏以顧炎武雲梅賾《偽古文》雅密,非賾所能為。考之《家語後序》及《釋文》、《正義》,而斷為王肅偽作。”粗讀一過,似無不妥。殊不知校以傳主原文,則實系混閻若璩與顧炎武為一人,大謬不然。據晏撰《尚書餘論•自敘》稱:“鄉先生閻潛丘征君著《尚書古文疏證》,抑黜《偽書》,灼然如晦之見明。……顧征君每雲,梅賾作《偽古文》雅密,非梅氏所能為也。愚考之《家語後序》及《釋文》、《正義》諸書,而斷其為王肅偽作。”文中之“顧征君”,本與顧炎武不相干。“征君”乃專指《敘》首閻若璩,而“顧”字不可作為姓氏讀,系句首發語詞,當訓作“惟”,亦可訓作“但”。
(四)“有清講學之風倡自顧亭林”不能成立
《清史稿》之《黃式三傳》,並所附傳主子以周、從子以恭二傳,皆源出《清國史》,載《儒林傳》下卷卷四十。《黃以周傳》有雲:“有清講學之風,倡自顧亭林。”此語不見《清國史》,乃《清史稿》撰文者之一家言,出之無本,似是而非。據考,顧炎武一生,於晚明講學之風最是痛恨,始終以“能文不為文人,能講不為講師”自誓,至年七十辭世,從未登壇講學。《清史稿》當年若將“講”字改作“經”,抑或能得要領。
(五)《孫詒讓傳》擅改傳主原文最不可取
孫詒讓乃晚清大儒,朴學殿軍,望重學林。所著《周禮正義》、《墨子間詁》諸書,學養精湛,冠絕一代,章太炎先生因之贊為“三百年絕等雙”。《清史稿》之《孫詒讓傳》,有引述傳主關於《周禮正義》的大段文字,語出該書卷首《自敘》。文中,談及與賈公彥舊疏的比較,傳主用的是“略為詳矣”四字,《史稿》則擅改作“實乃淹貫”。文末,詒讓謙稱:“或以不佞此書為之擁篲先導,則私心所企望而旦莫遇之者與。”《史稿》複改為:“無論新舊學均可折中於是書。”傳主原文,足見詒讓為人為學之謙遜自律、嚴謹篤實。而《史稿》之所改,不尊重傳主著述,已乖違中華數千年良史筆法,與孫詒讓之為人為學,相去實在太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2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