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石原莞爾與侵華戰爭(簡體書)
滿額折

石原莞爾與侵華戰爭(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首先追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陸軍的建軍過程和軍人培養制度,討論“精英”式軍事教育對以石原莞爾為代表的陸軍“中堅層”軍人戰爭觀的影響,並以石原的生平經歷和主要軍事戰略考慮為線索,探究日本軍國主義形成的思想根源。其次,在重新梳理日本侵華戰爭史實的基礎上,著重考察石原莞爾等日本陸軍“中堅層”對發動侵華戰爭的謀劃及其相應行動,並從組織派系和戰略思想兩個層面分析其內部派系紛爭、人事矛盾,以及在侵華策略上的歧見,以深化我們對日本侵華政策形成過程的理解,並進一步分析日本陸軍“中堅層”在此過程中的作用。再次,本書試圖從國際視野考察近代日本陸軍戰爭理論的形成、發展與最終結局。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不僅受到國內政局的影響,還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整個國際形勢和軍事理論的發展息息相關。本書希望通過深入分析石原莞爾在退出陸軍中央後最終成文定型的兩個主要理論,即“最終戰爭論”和“東亞聯盟論”的理論背景、思想脈絡、主要內容、個人特點、理論的最終走向,指出這兩個深受近代以來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以及歐洲大戰影響的戰爭理論,完全違背了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和世界和平發展的歷史大潮流。這兩個理論雖以“人種競爭” “東西對抗”為借口,實際上是為了掩蓋日本妄圖吞並中國、稱霸世界的勃勃野心。這也是石原戰略構想最終必然失敗的本質原因。本書主要利用各類日本陸軍相關原始檔案資料,對以石原莞爾為代表的日本陸軍“中堅層”的戰爭觀和侵華戰略實踐加以考察,在實證的基礎上闡明,正是近代日本瘋狂對外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孕育並成就了日本陸軍“中堅層”,而他們為之處心積慮的侵華策略和行動,也是日本政府和軍方推行軍國主義的必然產物,故而對戰爭指導者的戰爭責任的分析,最終還應歸到日本作為國家的戰爭責任。

作者簡介

馬曉娟,北京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編輯部編輯。

目次

導論

一、問題緣起.

二、學術史回顧.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日本近代陸軍教育體系的形成:陸軍“中堅層”的培養軌跡

第一節近代日本陸軍的創立.

一、軍事近代化改革.

二、簡論近代日本海軍的創立.

三、西南戰爭對日本陸軍的影響.

四、從法式軍制到德式軍制.

第二節日本陸軍的“精英”式軍事教育體系.

一、陸軍幼年學校.

二、陸軍士官學校.

三、陸軍大學

第三節“精英”式軍事教育體系的侵略本質.

一、“精英”式教育在日本軍事近代化過程中的作用.

二、灌輸忠君愛國、對外擴張思想的精神教育.

三、德式教育的影響.

四、“精英誤國”?.

第四節“精英”式軍事教育體系下的典型人物———石原莞爾

一、石原莞爾生平.

二、最終戰爭論和東亞聯盟論.



第二章九一八事變爆發與偽滿洲國成立:石原莞爾與日本陸軍“中堅層”的戰爭實踐.

第一節日本陸軍對“滿蒙”的設想.

一、“滿蒙”問題的由來.

二、是否武力解決“滿蒙”問題.

第二節石原莞爾提出的一系列“滿蒙”占領方案.

一、占領方案的初步提出.

二、占領方案的進一步論證和完善.

三、日本陸軍“中堅層”對石原方案的響應.

第三節戰爭實踐:九一八事變.

一、九一八事變的策劃過程.

二、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陸軍中央的反應.

第四節石原莞爾的“滿洲國”設想.

一、“占領”還是“獨立”.

二、石原對“滿洲國”的設想.


第三章從“華北分離”到“不擴大”:石原莞爾與日本陸軍“中堅層”內部的策略分歧.

第一節統制派的戰略思想.

一、永田鐵山的戰略思想來源及特征.

二、永田鐵山與統制派的施政主張.

第二節日本陸軍內部統制派與皇道派的分歧.

一、一夕會的建立與兩派的形成.

二、統制派與皇道派的斗爭.

第三節石原莞爾活躍於參謀本部時期.

一、統制派的國防政策.

二、華北事變與陸軍“中堅層”的分化.

第四節七七事變後的日本陸軍對華戰略:以石原莞爾與武藤章之爭為切入點.

一、七七事變爆發與陸軍“中堅層”的策略分歧.

二、淞滬會戰前後石原莞爾的“不擴大”主張.

三、石原莞爾退出陸軍中央與陸軍“中堅層”的策略演變.


第四章總體戰理論的形成及其影響:石原莞爾戰爭思想的最終成形及根本缺陷

第一節石原莞爾從日本陸軍政策制定核心的退出.

一、與東條英機的分歧.

二、轉入預備役.

第二節《最終戰爭論》與石原莞爾的總體戰思想.

一、國防經濟學理論的興起.

二、德國總體戰理論的主要內容.

三、森武夫與《戰時經濟論》.

四、《最終戰爭論》的思想分析.

第三節東亞聯盟論與石原莞爾的東亞戰略構想.

一、東亞聯盟論的醞釀與出爐.

二、東亞聯盟論的基本主張.

三、日本盟主說.

四、共同國防、經濟統一與政治獨立.

五、思想團體:東亞聯盟的脈絡與走向.

第四節石原戰略思想的政治社會影響與東亞聯盟運動

一、對日本政治經濟決策的影響.

二、東亞聯盟運動對汪偽政權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索引.


後記.


書摘/試閱

日本陸軍大佐藤本治毅在其撰寫的石原莞爾傳記中寫道: “‘滿洲’在日本人的內心深處是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以來‘先輩們灑下熱血的地方’。‘在那遠離祖國數百裡的“滿洲”大地,赤色的夕陽照耀,吾友就躺在原野盡頭的巖石之下啊’。這首日本軍歌,在當時大人小孩皆會吟唱,可以說是國民性的歌曲。”

日俄戰爭後,日本以慘重代價奪取了南滿鐵路及其附屬地旅順、大連(樸茨茅斯條約》),隨後在中國東北大肆進行所謂的“開發”,攫取中國的資源。1910 年日本吞並朝鮮,“滿洲” 之於日本的地緣利益更加密切;而一戰之後,日本受到列強壓制, 未能如願在中國獲取巨大利益,因此“滿洲”愈發被日本視為經濟與國防的生命線,必須要全力占為己有。

……

1928 年8月10 日,39 歲的石原莞爾晉升為陸軍中佐,10 月10 日被任命為關東軍參謀。在到達旅順關東軍司令部後,旋即被任命為作戰主任。至此,石原登上了歷史舞臺,並拉開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序幕,實現日本一步步攫取“滿洲”的野心。

幾個月後的1929 年4月,當時已任步兵第三十三聯隊聯隊長的板垣征四郎大佐,也被派往旅順任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與石原曾同被派駐中國漢口,並結為“知己”。二人搭檔,隨即成為關東軍參謀部的核心,被稱為“智謀的石原,行動的板垣”。這兩位正值盛年的陸軍“精英”將中國東北作為實踐他們的戰爭野心的試驗場。

……

1931 年7月1日,長春郊外發生了萬寶山事件。中國農民抗議朝鮮僑民在當地挖渠,日本人出動軍警鎮壓。進入9月後,9月5日,滿鐵總裁內田康哉乘坐的列車遭遇“兵匪”襲擊;13 日,撫順附近發生一起中國士兵入侵日軍駐地並開火事件; 15 日,滿鐵楊木林車站遭遇“兵匪”襲擊。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當時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緊接著,皇姑屯事件的套路又一次上演。沈陽(奉天)北大營西側的柳條湖附近的滿鐵軌道被炸毀,北大營是張學良部下王以哲的軍營。時值9月18 日晚,這就是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樞紐性事件九一八事變的開端。

關東軍司令部接到滿鐵軌道被炸的報告後,石原莞爾等人立即主張:“事已至此,應在最短時間內制敵於死命。”此時,需要關東軍司令官的決斷。據石原回憶:“本莊司令官閉上眼睛,沉默了約5 分鐘後,睜開眼睛,對形勢進行了分析,然後做出毅然決然的判斷: ‘幹吧,責任由我來擔。’”這短短5分鐘便成了決定中日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關鍵一刻。

關東軍司令部立即下達全軍出動的命令, 19 日凌晨4時,軍司令部乘員乘軍用火車從旅順出發北上沈陽。據陪同在本莊身側的石原莞爾回憶,雖然北上途中全體人員斗志昂揚,但仍有一絲不安的情緒。本莊詢問身旁的石原:“石原參謀,怎麼樣? 你覺得我們可以成事嗎?” 石原回答:“可以!” 本莊繼續問:“全‘滿洲’的敵人大軍動靜如何?” 石原異常自信地響應道:“敵兵力越多,越能讓關東軍揚名立萬。現在全世界來襲,我軍也不懼怕。”

……

就這樣,經過石原莞爾等關東軍參謀的大膽籌劃,中國東北軍被一舉擊潰,被覬覦多年的“滿洲”終於落入日本之手。……1932 年3月1日,打著“順天安民、五族協和、王道樂土、國際親和”等口號的“滿洲國”成立。石原莞爾終於實現了日本奪取中國東北的夙願,也達到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此後,中日之間持續了14 年之久的戰爭,石原莞爾作為戰爭點火者、煽動戰爭的主謀被記入歷史。

從1928 年被派往旅順的那一刻起,石原莞爾就已經成為近代中日關係史中不可不書的重要人物。但是,石原的“高光”時刻也很短暫。他在1937 年後就被排擠出陸軍中樞,甚至因此沒有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東京審判)列為戰犯。石原策劃、發動九一八事變,無疑對整個近代中日關係史起到轉折性的作用。日本侵華戰爭就此開端,石原是最初的推手之一。同時,石原也是那個時代受過“精英”教育又陷入瘋狂的日本“中堅層”軍人的代表,讓他有自信可以憑關東軍1萬兵力挑戰東北軍20 萬大軍。6年後,又是與他背景相似的“精英”軍人深信能夠一擊制服全中國,甚至以美蘇為假想敵,自信能夠戰勝美國成為世界盟主,而石原卻被他們排擠在外。

石原莞爾在日本侵華戰爭史中扮演的角色,其個人際遇的浮沉,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人”在歷史當中到底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是歷史的結構性變化決定了人,還是人的能動性主導歷史的變化? ……這也是本書研究石原莞爾的目的所在:探究以石原莞爾為代表的日本陸軍“精英”軍官的成長經歷和他們在侵華戰爭過程中所處的位置,從而分析日本軍國主義思潮的源起和高漲背後的原因,發現日本侵略行動的深層邏輯,批判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非正義性。

在年鑒學派看來,事件就像海上的浪花一樣轉瞬即逝,但是研究者可以通過事件觀察海面之下的潛流。如果說九一八事變在近代中日關係史上是一片浪花,被之後一個又一個的後浪蓋過,但它折射出的是中日關係的結構性變化。近代以來,日本對大陸資源的渴望,甲午戰爭後中日實力的換位,中國推翻帝制後陷入內戰, 列強紛紛進入東亞爭奪利益,宛如一股股歷史潛流,如果沒有這些潛流的交錯激蕩,就可能掀不起這片浪花。

中日之間的恩怨糾葛從近代一直延續到今天。作為個體而言,日本人對中國的感情是復雜的。在東亞的立場上,日本和中國的利益是一體的,因此,近代一些日本志士援助中國革命,在孫中山時代就提出了大亞洲主義。石原莞爾的東亞聯盟論也是受此影響。然而,另一方面,作為國與國的關係來講,中日兩國又是競爭關係。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目的就是把中國占為殖民地,自己成為東亞霸主。今天,中日之間仍然處於這樣一種時而同盟共贏,時而對立競爭的錯綜復雜的關係之中。通過回顧歷史,希望日本能夠認識到歷史上的錯誤,認識到兩國之間只有互相尊重,平等互助, 才能形成真正的“東亞聯盟”,實現真正的中日共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