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城市通史:宋遼夏金卷(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城市通史:宋遼夏金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0 元
定價
:NT$ 1320 元
優惠價
87114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中國城市通史》系統闡述了中國城市的發展脈絡和特點,分析了不同時期城市的興衰流變,揭示了中國城市的本質和特點,闡釋了其歷史地位和貢獻,是對中國城市發展進行總體史研究較為系統的巨著。
《中國城市通史》視野宏大,整體史觀鮮明,富有時代氣息。全球史的視野更加凸顯了城市發展的中國特色;文明史和中華民族命運體的高度,展現出各個時期中國城市的絢麗多彩,勾勒出中原城市與邊疆城市“一體多元”的歷史進程。
《中國城市通史》從人類文明史的高度,分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全面考察中國城市文明的興起和發展,探尋中國城市發展的規律,凸顯中國城市發展的特點,展現中國城市文明的亮點,是中國城市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極高的創新性與學術價值。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和物質載體,城市的演進呈現了人類從草莽未辟的蒙昧狀態到繁衍擴展的歷程。每個歷史時期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跡,“從傳說中的商周時期開始,中國的城市主義就自覺不自覺地與國家的演進聯繫在一起,其原因難以洞察。在中國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其城市的建設服務於國家的管理”。由於古代中國具有同時期其他文明古國所沒有的歷史延續性,其城市文明作為古代中國文明的載體延續了數千年,在世界城市文明發展史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宋代是繼唐代之後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統一時期,宋朝的建立結束了唐末五代時期的分裂狀態。與唐代不同的是,宋朝的建立和發展始終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挑戰,其版圖較唐代要小。但是宋代的經濟和文化卻在唐代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發展,城市更是出現了發展高峰。
在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數量眾多的少數民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和建設的城市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建設發展也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唐末五代至宋朝,西北和北方的契丹、黨項和女真等遊牧民族相繼建立了遼、夏、金i個獨立的少數民族國家,與宋朝形成對峙。在民族衝突與融合過程中,這些少數民族從原來的遊牧狀態向定居發展,其管轄範圍內的城市數量不斷增加,城市規模也逐漸擴大,城市形制和功能也多受中原城市文明的影響,分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遼、夏、金城市文明。
遼、夏、金時期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也是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遼、夏、金時期城市的發展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相互碰撞的產物,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的交流與融合,促進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大分裂不同,遼、夏、金三個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宋朝處於長期對峙的狀態,雖然宋朝是歷代中原王朝中“積貧積弱”的政權,但其農耕文明的生產力和城市化水準都遠遠高於以遊牧文明為主導的契丹、黨項與女真政權。兩宋時期是中華文明快速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也是中國城市發展的重要變革時期,與兩宋處於同一歷史時期的遼、夏、金少數民族政權的歷史和城市發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處於變革時期的中原文明的影響,因而遼、夏、金的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也有著與歷史上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相區別的時代特徵。
城市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城市的產生是人類社會從野蠻時代演進到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因而城市研究理所當然地成為社會發展與人類文明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成為探究歷史奧秘與當代問題的一個窗口、一把鑰匙。中國是世界城市發源地之一,中國古代城市之多、規模之大,世所罕見。中國古代典籍中不乏有關城市的記載,蘊藏著豐富的城市史資料,著名的如《洛陽伽藍記》《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長安志》《宋東京考》等史籍和《兩都賦》《兩京賦》《蜀都賦》等文學名篇,另外,浩如煙海的地方誌書也保存了豐富的城市史資料,但古代中國一直未形成獨立的城市史學,國人對中國城市歷史的研究起步甚晚。1925-1926年,梁啟超相繼發表《中國都市小史》《中國之都市》等文,表明中國學者不僅注意到了城市的重要性,而且開始了對中國城市歷史的初步研究。20世紀30年代,部分學者發表了一些有關中國城市史的文章,如陶希聖、全漢異、侯仁之等對長安、北京等城市的研究。此外,上海等城市為了編纂城市志,也對相關城市史資料進行了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城市史的研究。但從整體上看,當時有關中國城市歷史的研究還未受到學界廣泛的重視,相關研究成果較少。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現代化建設和歷史學學科建設的需要成為中國城市史研究的重要推力,從國家“七五”規劃開始,中國城市史研究受到學術界高度關注,參與研究者日益增多,研究成果日益豐碩。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作為國內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城市研究機構之一,自1988年成立以來,先後承擔了十余項與中國城市史相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和年度課題,而我有幸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早開始從事中國城市史研究的學人之一。從單體城市研究到區域城市研究,從斷代城市研究到城市通史研究,從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研究到城市衰落研究,從內地城市研究到邊疆城市研究,我始終認為中國城市史研究學術生命常青,需要不斷地迎接挑戰,不斷地開拓創新。
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我因教學和研究的需要開始涉足中國城市史研究時,深感對中國城市史的認識不能只局限於某一歷史時段,特別是初涉中國城市史領域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要對中國城市史有整體的認識,才能更好地開展斷代的或專題的城市史研究。中國城市歷史悠久、內容豐富,要研究中國城市歷史,就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城市的發展脈絡,這樣,城市史研究才能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才能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因而,中國城市史研究者不能只對某一時段的城市有所瞭解,而必須對中國城市歷史的全貌有所認識,對世界城市歷史有所瞭解,將自己所要研究的物件置於歷史的長河中加以考察,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所要研究的物件,從而得出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由於當時還沒有一本關於中國城市的通史性著作,為了適應教學的需要,我冒昧地僅憑一己之力編寫了一本《中國城市史綱》。該書雖然僅有三十萬字,卻耗費了我數年的時間,直到1993年才得以完成,1994年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為國內較早對中國城市史進行長時段研究的著作之一,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可資借鑒的資料。該書主要是對先秦至20世紀中葉數千年間中國城市發展脈絡進行較為系統的梳理,對城市的發展變遷和特點加以概述和總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城市史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該書出版後,得到學術界的肯定,獲得中國圖書獎,並成為歷史學、建築學、規劃學等相關學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瞭解中國城市歷史的一本入門參考書。

目次

第一篇 宋代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
第一章 宋代城市的曲折發展
第一節 城市的發展變遷
第二節 都城建設與變遷
第三節 港口城市的崛起
第四節 工商業市鎮的蓬勃興起
第二章 宋代地方行政建置與城市體系的變化
第一節 地方行政建置變化與城市體系構成
第二節 南北方城市空間分佈與城市發展變遷
第三節 坊市制的解體與城市功能的演變
第三章 宋代城市經濟發展變遷
第一節 農業的發展為城市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第二節 手工業與城鎮發展
第三節 商業繁盛與城市發展
第四節 市鎮經濟的興起與發展
第四章 宋代城市管理變遷
第一節 城市管理系統的變遷
第二節 城市社會管理
第五章 宋代城市社會生活的演變
第一節 城市人口與階層的變化
第二節 城市居民物質生活的變化
第三節 城市文化生活的變遷

第二篇 遼朝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
第一章 遼朝城市的發展
第一節 城市發展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
第二節 城市的發展
第三節 五京都城的建立與發展
第四節 州縣城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章 遼朝城市數量與規模和空間分佈的演變
第一節 城市數量與規模的變化
第二節 城市空間分佈的演變
第三節 城市內部結構的變化和城市規劃與建設
第三章 遼朝城市經濟的發展
第一節 城市手工業的興盛與分化
第二節 城市商業的繁榮
第三節 城市市場結構與體系的變化
第四章 遼朝城市人口與社會生活的變遷
第一節 人口變動與分佈
第二節 城市居民結構與社會關係
第三節 城市社會生活變遷
……

第三篇 西夏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
第四篇 金國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

結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4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