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歐洲中世紀史(第11版)(簡體書)
滿額折

歐洲中世紀史(第11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圖片、地圖和時間線增強了章節內容的可讀性,總結出關鍵的發展趨勢和問題;

條理清晰的章節內容有助於讀者深入而全面地探索中世紀歐洲的發展歷程;

容納*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尤其是涵蓋了有關女性和猶太人的內容。

新增內容:

精簡了關於中世紀早期的內容,讓讀者能夠更快地進入公元500年以後的部分;

新增了關於教皇政權的討論,為讀者提供更紮實、更連貫的敘述;

囊括了全部中世紀國家的歷史,尤其是梳理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

 

“中世紀是歐洲歷史上一個災難性的時代。”這種過時而不可信的說法廣為流傳,時至今日,提及中世紀,人們腦海中浮現的依舊是“黑暗”“落後”這樣悲慘的印象。但實際上,中世紀並不是一個粗野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甚至是有著種種進步的時代。

 

本書正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遠望早期的社會動盪、帝國分崩,俯瞰中期的人口增長、城市發展,近觀晚期的災難和裂變,力圖還原一個真實的中世紀。書中還添加了不少關於拜占庭的內容,形成了更為完整的中世紀發展歷史。

作為一部經典著作,本書旨在重點完成一個簡單的任務:幫助人們理解中世紀人是如何建造他們的世界,理解並改變這個世界的。

作者簡介

朱迪斯·M.本內特(Judith M. Bennett)

在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中世紀史和女性史。在遷至洛杉磯之前,她在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任教,是該大學的瑪塔·奈爾·哈迪傑出教授。本內特曾就讀於霍約克山學院、多倫多大學及天主教中世紀研究院,現已撰寫了許多關於中世紀農民、女性和家庭的專著與論文。本內特教授的研究獲得古根海姆紀念基金會、美國人文基金會、美國學術團體理事會、美國人文中心、福爾杰莎士比亞圖書館、漢庭頓圖書館等許多機構的支持。本內特教授曾在澳大利亞、英國、美國講學,是美國中世紀學會和倫敦皇家歷史學會會員,曾在中世紀學會、北美英國研究會、歷史上的女性協調委員會、貝克郡女性歷史學家聯合會等機構任職。本內特教授曾以其學術著作及論文獲得許多獎項,也是一名獲獎教師。

名人/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極好的簡明教材,在編年紀事和發展趨勢之間達到了*佳的平衡,結構合理,包含內容豐富,在寫作語言上也做到了通俗易懂。 ——麗薩·比特爾,南加利福尼亞大學

本書簡明易懂,非常適合大學生閱讀。提供了關於中世紀的重要背景信息,包括農民和城鎮生活的信息,而不僅僅是關注政治重點內容。 ——克里斯汀·賈曼,托萊多大學

前 言

30多年來,C.沃倫·霍利斯特以其獨特的歷史觀及迷人的風格為《歐洲中世紀史》注入了活力。即便這已是我著手參與的第三版,書中也依然留有他的印記,但他已不再是直接的作者。我和本書的所有讀者們一樣,對他心懷感激,感激他經久不衰的才智、學識和人文關懷。

我與中世紀人的初次邂逅充滿愉悅和幻想,如今我依然堅定地相信,中世紀的歷史樂趣非凡。我在中學時廣讀中世紀的小說——從而著迷於這一時期。現在我勉勵我的侄孫本內特和薩繆爾·科基什一起讀中世紀的小說,玩中世紀的電腦遊戲,只希望他們也會為此著迷。我將這本書獻給他們,因為中世紀令他們時而展露出的喜悅讓我想起,這段歷史不僅重要,也很有趣。我期盼,任何在大學中讀到這一教科書的人,都不會感覺這一切樂趣不復往昔。

 

本版新內容

在編撰第11版時,我和先前的霍利斯特教授一樣,謹守一個信念,這一教科書應當反映的是歷史的共識,而不是大膽的新觀點。本書依然著重在中世紀西方這一焦點上,而拜占庭和伊斯蘭世界僅是配角。如今有些教科書將這三大文明一併囊括,但在我看來,這樣的一味求全只會損失相當程度的深度與細微之處。這一教科書絕不應該對中世紀基督教國家的這些近鄰熟視無睹,但拜占庭與伊斯蘭有其自身更龐大的歷史,難以在這區區數頁中盡數亮相。我們牢牢植根於西方,才能梳理出更連貫而富有質感的歷史,同時也能更多地探討女性史、社會史和中世紀晚期史。本書並不全能,旨在重點完成一個簡單的任務: 幫助理解中世紀西方各民族如何建造他們的世界,理解並改變他們的世界。

 

新版包括許多小的改動和幾處大的變動,包括:

● 第一章現在囊括了原先兩章解說的內容,這樣能讓學生更快進入公元500年之後的古代西羅馬帝國的世界。

● 本書三大部分——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中世紀晚期——的引言被刪去了,內容被併入正文,讓過渡更加平順。

● 新加入的第七章單獨探討教皇政權,給學生提供更紮實、更連貫的敘述。

● 第十章現在包含了全部中世紀國家的歷史,尤其是將神聖羅馬帝國放到與英國和法國一樣重要的地位上。

● “視覺材料”經過大幅修訂,圖片數量之多前所未有,並且有大量新圖片。

● “人物傳略”經過修訂和加強,鼓勵更多學生使用。

● “參考書目”從印刷版換到了網站(MedievalEuropeOnline.com)上,這樣我能定期更新,為師生所用。

● 所有引用的“引文出處”也同樣移到了網站上。這一方面節省紙張和成本,同時也讓對某句引用產生興趣的學生依然能找到現代翻譯。

● “國君與教皇列表”添加到了相關章節的框中。喜歡舊版完整列表的人依然可以在網站上找到。

網站

本書有兩個強大的網站支持。

MedievalEuropeOnline.com是由我直接管理的網站,提供開放訪問。網站上的內容包括:

● 本版中所有地圖和年表圖片都可供下載,方便教師在課堂上使用。

● “參考書目”我會定期更新,提供最及時的歷史研究和已出版原始資料的建議。

● “線上資源鏈接”也會定期更新。可以在其中找到有用的資源(例如線上參考書目和原始資料)以及有趣的資源(例如有關中世紀的最新新聞,還有一個有關“趣味真相及其他中世紀樂事”的板塊)的鏈接。

● “其他材料”,均節錄自這一版(引用的引文出處;教皇與國君的統一列表;一篇刪去的人物傳略)。

這個網站是這一版的新功能,我希望上面的內容能及時有效地滿足師生的需求。歡迎訪問這個網站並為我提供反饋。

還可以訪問麥格勞希爾的網站。上面的教師手冊可供下載,有密碼保護,包括章節目標、章節綱要、研討課題。學生可以找到各種學習工具,包括學習技巧入門、多項選擇測驗和問答測驗,可以幫助他們準備這門課程。

 

致謝

這本學生用書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學生。從感到無趣的學生那裡,我學會瞭如何“喚醒”我的聽眾;從感到迷惑的學生那裡,我了解了我必須明意、解惑;而從感到懷疑的學生那裡,我找到了大量亟待重新思考的假定。對於他們,我全部都要感謝,無論是在我的課堂上享受的人,xxi還是有時在我課堂上忍受的人。我還要衷心感謝珍妮絲.威金斯(Janice Wiggins)在這次修訂的全過程中給予的幫助,她的理智與耐心無與倫比;簡內爾.維爾納(Janelle Werner)和克里斯汀.傑曼(Kristen Geaman),在教授第10版時用敏銳的眼光找出錯誤和拼寫問題;達娜.布林森(Dana Brinson)、埃德蒙.馬薩(Edmund Mazza)、A.康普頓.里維斯(A. Compton Reeves)、邁克爾.克蘭西(Michael Clanchy)、艾琳.卡特(Erin Carter),他們找到了更多的差錯處;拉姆齊.羅菲(Ramzi Roughi),提供迅速的建議;喬什.韋斯特高(Josh Westgard),不僅幫助MedievalEuropeOnline.com網站上線運行,還對其進行了大幅度改進;辛茜婭·赫拉普(Cynthia Herrupt),感謝她長期的耐心和好脾氣。

 

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和我感謝本版的審閱者,感謝他們的評論與建議: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凱文.D.希爾(Kevin D. Hill)、福坦莫大學文科研究學院的帕特里克.霍爾特(Patrick Holt)、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麗莎.賈斯蒂斯(Lisa Justice)、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杰弗裡.科齊奧爾(Geoffrey Koziol)、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的伊麗莎白.馬考斯基博士(Dr. Elizabeth Makowski)、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朱莉.梅爾(Julie Mell)、波特蘭州立大學的約翰.S.奧特(John S. Ott)、威登堡大學的克里斯汀.拉芬斯珀格(Christian Raffensperger)、克里夫蘭州立大學的勞拉.韋特莫(Laura Wertheimer)。

 

至於書中仍存在的錯誤,我也只能重複霍利斯特教授的話。針對所有錯誤與風格缺陷的批評,我都欣然接受。我希望你們能喜歡我在後文書頁中所取得的成功,也能理解我有時犯下的錯誤,並告訴我你們的評價和指正。我保證心懷感激予以回复,絕不拖延,以期在未來做出修正。

朱迪斯.本內特

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

目次

導言

第一章 羅馬人、基督徒和蠻族

中世紀早期

羅馬和平時期(公元前31—公元180)及後期

基督教

蠻族和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的衰敗

結語

第二章 早期西方基督教世界,約500—700

引言

中世紀早期社會

中世紀早期政治

中世紀早期教會

學術生活

結語

第三章 西歐的鄰居: 拜占庭帝國和伊斯蘭文明,約500—1000

引言

從東羅馬帝國到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時代

伊斯蘭文明的崛起

伊斯蘭帝國

伊斯蘭文化

結語

第四章 加洛林王朝,約700—850

引言

加洛林王朝早期

查理曼(768—814年在位)

學術復興

結語

第五章 分裂、侵略和新的政治格局,約800—1000

引言

加洛林王朝晚期的分裂

穆斯林、馬扎爾人和維京人的侵略

新政治格局的形成

結語

第六章 經濟騰飛與社會變遷,約1000—1300

中世紀中期

農業革命

農村社會

商業革命

城市社會

地主貴族

封建社會

結語

第七章 教皇和教皇政權,約1000—1300

引言

教權、神職人員和俗世教友,約1000—1122

改革後的教皇制度及其教會

教皇英諾森三世和教會的竄升

1250年之後的教權

結語

第八章 朝聖新路,約1000—1300

引言

猶太教

基督教虔信的演進

正統教義與異端學說

修院生活的變化

托缽修會

結語

第九章 征服、十字軍和迫害,約1100—1300

引言

征服與疆域擴張

十字軍

民族迫害

結語

第十章 國家的成形與解體,約1000—1300

引言

神聖羅馬帝國解體

英國: 國王與議會

法國: 君權的勝利

伊比利亞: 一些中央集權

北歐和東歐國家

結語

第十一章 文學、藝術和思想,約1000—1300

引言

拜占庭和伊斯蘭的影響

學術的潮流

文學

建築與雕塑

結語

第十二章 飢荒、瘟疫和復蘇,約1300—1500

中世紀晚期

經濟災難與人口危機(1300—1350)

調整與復蘇(1350—1500)

中世紀晚期的基督教

結語

第十三章 通往主權國家之路,約1300—1500

引言

英國、法國,以及百年戰爭

英國: 議會、內戰、都鐸王朝

法國: 憲政危機、戰爭、蜘蛛王

伊比利亞諸國: 由同化而統一

歐洲外圍的新勢力

神聖羅馬帝國的遺產

結語

第十四章 文化中的多樣性與創造性,約1300—1500

引言

識字率與地方語言

人文教育

文學

藝術和建築

哲學

政治思想

結語

專業術語表

索引

書摘/試閱

第十章 國家的成形與解體,約1000—1300

引言

100年前,幾乎全部的歷史都是政治史,中世紀歷史學家們的職責所在就是將中世紀的主舞台聚焦在歐洲國家成形的問題上。這其中包含了兩段過程,這一章就將無聲地回顧這兩段歷程。第一段中的國家建立失敗了,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導致德國和意大利的民族野心受挫,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有人認為,正是源於中世紀的這種野心誕生出了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最終肆虐19世紀末直至20世紀的歐洲乃至全世界。第二段中的國家建立成功了,主要包括英國和法國這兩個中世紀政體,我們不僅會追溯這些現代歐洲國家的起源,還會關注其憲政實踐的發展: 如議會、稅收、陪審團審判。這些現在都存在於全世界許多的國家。如今,這些19—20世紀歷史觀中有關中世紀國家建立與解體的觀點可能過於激進地認為中世紀是現代國家起源的起點,但也並沒有錯。這些敘述歷久彌真。在中世紀中期,歐洲的國家朝著兩種不同的方向演進: 有些分裂,有些統一。

 

在11—13世紀,神聖羅馬帝國與教皇政權纏鬥不休,漸漸分崩離析,弱不禁風。從中還在今日的德語中留下了一個短語“到卡諾薩去”,意思就是“投降”。這層含義記錄了一場綿延多年的衝突中的一刻: 1077年,皇帝亨利四世(1056—1106年在位)衣衫襤褸、赤著雙腳站在托斯卡納的瑪蒂爾達位於卡諾薩的城堡外的雪地中,祈求教皇格里高曆七世(1073—1085年在位)的原諒。經過卡諾薩這段之後,亨利四世捲土重來,不過那一天的戲劇場面(他與格里高曆七世一冷一熱,一個卑微贖罪,一個高高在上)預兆著中世紀中期皇權和教權的未來。皇帝的權力日漸衰弱,而教皇的權力日漸強大——起碼有一段時間如此。卡諾薩事件之前,日耳曼國王(或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過這個稱謂直到12世紀才被人常規使用)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最強大的國君。他的權力不光籠罩著日耳曼國家,還延伸到意大利半島的北部和中部,既管理俗世事務又插手宗教事務。 200年後,日耳曼國家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小國,意大利半島北部更是淪為一群小“城邦”的碎片拼圖。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只是個名號而已,並沒有實際的權力。

 

就在皇帝和教皇捲入兩敗俱傷的鬥爭之時,英國和法國的王室卻在極權統一。儘管強大君權出現在英國比法國要早,但是就長遠的歷史來看,到14世紀早期時,英國在限制王權方面比法國走得更遠。 18世紀時西歐兩大天差地別的政治體制——英國的議會君主制和法國的王權專制——就來源於中世紀中期。另一個對後世產生持久影響的遺產是在這兩個國家出現的幫助英法君主有效施行統治的行政制度。這些制度後來發展成今天通行於歐洲和在政治上繼承歐洲的國家——美國和加拿大——的製度。在1066年“征服者”威廉得勝之後的一個半世紀時間裡,英國政府發展成北部歐洲最有效率的政府。稅務工作由財務署(exchequer)這個非常複雜的“會計部門”來完成;幾乎每天都有王室文秘署(royal chancery)發布的書面王室命令;國內的司法公正由法官、專業律師和王室法院來把持,三者的數量都有了顯著增長,尤其是律師。法國的腳步雖然比英國大致慢上半個世紀左右,但其發展路線和英國有許多相似之處,也逐漸形成了一個運作良好的政府;到13世紀末時,法國的統治階層已經包括一系列關係複雜的政治和立法機構。

 

神聖羅馬帝國解體

新千年剛開始時,神聖羅馬帝國強大而穩固,帝國在最後三任奧托皇帝的帶領下戰勝了馬扎爾人,拓展了薩克森王朝的權力,還見證了具有獨特拜占庭特點的文化復興(皆因公元972年奧托二世和拜占庭公主西奧法諾的聯姻)。薩克森王朝很快被取代,新的薩利爾王朝以法蘭克尼亞為據地,而薩利爾人立刻在日耳曼國家的腹地建起一個強大的皇權中心。薩利爾皇帝中最偉大的是亨利三世(1039—1056年在位),他在日耳曼無可匹敵,在教會面前也同樣享有權威。他任命的主教、修道院院長都忠誠地為他的帝國野心服務,他甚至還任命了教皇,其中包括教皇利奧九世(1049—1054年在位),還有幾位教皇也心系早期的教會改革。

 

如第七章所述,教會改革最終導致俗世授職紛爭,也讓皇權與教權本來輕鬆的合作突變。在隨後幾個世紀中,皇帝與教皇間就許多事情發生了歧見,但他們的不合歸結起來是兩大基本矛盾。首先,誰是頭號人物?教皇展望著以自己為首領的西方基督教王國,強調他們才是上帝在一切事物上的全權代表,包括政治和宗教方面。這一教皇至上理論提出,教皇永遠至高無上,不過他可以選擇將部分政治權力授權給皇帝或國王。皇帝則對這樣的論調無動於衷。他們堅持皇帝中心理論,與教皇的理想背道而馳,認為皇帝才應該在自己的王國內統治教會和國家。這是俗世授職矛盾的核心衝突,從11世紀70年代在亨利四世和格里高曆七世之間爆發的爭端開始,這一矛盾直到1122年《沃爾姆斯宗教協定》簽訂才最終得以解決。第二個矛盾是領土問題: 誰來控制意大利半島?在中世紀中期的大部分時間裡,教皇和皇帝不斷協商、耍計謀,甚至爭鬥,就是為了控制這片富裕卻四分五裂的土地。

 

俗世授職紛爭下式微的皇帝權威,約1075—1125

1122年,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向沃爾姆斯派遣特使時,他正代表著自卡諾薩事件以來如日中天的教權。而皇帝亨利五世見到這些特使時,他的權勢幾乎還不如1077年時的他父親(見年表7.1)。 1077年的卡諾薩會晤時,亨利四世在一觸即發的形式下採用了權宜之計,尋求教皇格里高曆七世的諒解,終於爭回了教籍。這使得他能夠尋回支持者,重建自己在日耳曼諸國的權威。幾年之內,他就再次開始和格里高歷作對,率軍前往羅馬,最終導致格里高曆七世在流亡中悲慘去世。教皇烏爾班二世和他的繼任者們卻前仆後繼,持續動搖亨利四世的權威。他們在日耳曼諸國掀起反抗,侵蝕著亨利四世的帝國政府。 1106年亨利四世去世時,連他的兒子和繼承人、未來的亨利五世都在反對他。

 

亨利五世的任期相對而言比較風平浪靜,但這只是因為他出手比較輕而已。他放棄了父親試圖完全恢復帝權的鬥爭,他的皇冠已經不那麼有分量了。一方面,他無法再依靠主教和修道院院長,因為他們都越來越倒向教皇這邊;另一方面,他對日耳曼諸侯們的控製本來就不強大,現在隨著當地統治者漸漸鞏固自己對當地的控制和漸漸獨立,也就越來越弱了。

 

亨利五世和父親一樣,試圖做一些補償。他一方面任命了行政官(ministerial),即讓出身低賤的騎士做皇家職員;另一方面和城市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特別慷慨地頒布城市特許令。但是這兩種方法都沒能影響時代潮流。卡諾薩會晤到《沃爾姆斯宗教協定》之間那混亂的半個世紀裡,日耳曼諸國出現了一個新的貴族階層。富有野心的大地主們有了勢力,開始建造城堡、擴展領地,並強行奪取原本屬於皇帝的權力。他們強迫較小的地主成為他們的封臣,有些還迫使自由農成為他們的農奴。亨利四世無法挽回這種趨勢,亨利五世對此也束手無策。

 

亨利五世在日耳曼諸國的權勢在教會改革和地方勢力的雙重壓迫下漸漸衰退了。同時衰退的還有他在倫巴底的權勢。 11世紀中期,米蘭的貴族和主教都站在皇帝這邊,而教會改革派和迅速竄起的“拾荒者”站在教皇這邊。兩派的強烈鬥爭困擾了米蘭很久,而現在,類似的事情很快在倫巴底發生了。在這場城市運動中,倫巴底市民希望能驅逐親帝派主教,成立城市自治體(urban commune)。他們和教會改革派結成同盟,239和貴族、主教、皇帝等人展開鬥爭,成立了幾乎獨立的城邦。亨利五世的反對毫無成效,到他去世前,他對米蘭和其他倫巴底的自治市只有名義上的控制權。

 

《沃爾姆斯宗教協定》簽署三年之後,亨利五世去世了,沒有留下繼承人,於是君權再次受到沉重打擊。從那時起,君權之削弱不只是因為貴族的興起和教權的強盛,另一個原因是“選舉”日耳曼國王的傳統又被恢復了。公元911年,最後一個加洛林國王去世時,東法蘭克的國王就是靠選舉來任命的,然而到了薩克森王朝(919—1024)和薩利爾王朝(1024—1125),這種做法變得徒有虛名。薩克森王朝和薩利爾王朝都強制實行世襲制。儘管在卡諾薩會晤期間,選舉制又被重新拾起以限制亨利四世的權力,但是被他成功地打壓下去。然而在1125年之後,真正的選舉又成了慣例。選舉出的人一般都是皇家成員,但可能並不是直系繼承人。 1125年之後的幾十年裡,兩個勢傾一方的家族——薩克森的韋爾夫家族和施瓦本的霍亨斯陶芬家族——開始激烈地爭奪王位。一陣喧囂之後,日耳曼諸侯們的權力都強大了,付出的代價是君權的衰落。

於是,在卡諾薩會晤和《沃爾姆斯宗教協定》之間,伴隨著俗世授職的紛爭、獨立城市的興起和皇帝選舉制的恢復,日耳曼諸國和意大利半島的君權都敗給了地方獨立自治的熱潮。神聖羅馬帝國的衰退開始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