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二戰巔峰對決:獵殺大和級戰列艦(簡體書)
滿額折

二戰巔峰對決:獵殺大和級戰列艦(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二戰巔峰對決:獵殺大和級戰列艦》在詳細介紹以SB2C“地獄潛行者”俯衝轟炸機和TBF“復仇

者”魚雷轟炸機為代表的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以及日本帝國海軍大和級戰列艦的研發背景和性能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了1944—1945年的太平洋戰場形勢,梳理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部隊的編制、訓練及戰術,全景剖析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部隊針對日本帝國海軍“武藏”號和“大和”號戰列艦開展的空襲行動。


《二戰巔峰對決:獵殺大和級戰列艦》由英國權威戰史專家馬克·斯蒂爾撰寫,作者立足保存至今的戰時資料,力求以嚴謹、專業、客觀的視角,還原空襲“武藏”號和“大和”號戰列艦行動的真實情況。此外,作者還精選了近百幅珍貴歷史照片以及多幅彩繪場景圖和示意圖,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


《二戰巔峰對決:獵殺大和級戰列艦》是廣大軍事愛好者、歷史愛好者和模型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經典軍事科普讀物。


名人/編輯推薦

二戰巔峰對決

用烈焰與硝煙書寫的勝敗之道


英國魚鷹社重磅新品

全景還原獵殺大和級戰列艦系列行動

全方位剖析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日本帝國海軍戰列艦作戰實力


收藏級精致裝幀

進口銅版紙全彩印刷

甄選百幅珍貴歷史照片

原創手繪圖*美還原戰爭場面


“大和”號戰列艦與姊妹艦“武藏”號建成於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海軍設計它們的初衷是在太平洋戰場上與美國海軍爭奪制海權。然而,這兩艘超級戰列艦都沒能獲得直面美軍戰列艦的機會,且相繼命喪美軍航母艦載機之手。到1944年,美軍已經利用堅固耐用的“復仇者”艦載魚雷轟炸機和改進型Mk 13航空魚雷開發出成熟的反艦戰術。與此同時,“地獄潛行者”艦載俯衝轟炸機也憑借可觀的載彈量在戰場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944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中,“武藏”號在美軍艦載機群的圍獵下沉沒,僅6個月後,美軍艦載機群的又一次圍獵讓“大和”號葬身中國東海。


戰列艦在19世紀末投入戰場後,很快成為衡量各國海軍實力的重要砝碼。誕生在20世紀初的“無畏”號戰列艦(HMS Dreadnought)采用了劃時代的設計,以至於此後問世的戰列艦都被冠以“無畏艦”之名。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無畏艦堪稱最強大的戰爭機器,它在火力、防護性、航速與航程上取得了近乎完美的平衡,在全球性威懾和打擊任務中遊刃有餘。


隨後,一股無畏艦的建造風潮席卷全球,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瘋狂的軍備競賽,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誘因之一。同時,無畏艦也見證了一向以海上強國自居的英國與後起之秀德國,在北海爆發的一系列戰事。戰爭爆發前,絕大多數海軍將領和觀察家們都預測無畏艦將在北海海權爭奪戰中扮演關鍵角色。但實際情況是,在英國皇家海軍與德國海軍的衝突中,只發生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無畏艦對戰(還有一次戰斗發生在無畏艦的“表親”戰列巡洋艦之間)。這顯然難以為無畏艦正名。背後的原因也許很簡單,縱使無畏艦堅不可摧,也沒有哪個國家敢冒險將這種昂貴的戰爭機器隨意地置於變幻莫測的戰爭旋渦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戰列艦一直扮演著海洋霸主的角色。當然,相關技術的發展步伐也從未停滯。設計師們統籌考慮了來自魚雷和水雷的水下威脅,以及其他水面艦艇的威脅,使新一代戰列艦的綜合防護性有了長足進步。


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海上軍備競賽的局勢,戰前是英德雙方角力,戰後則演變為美、日、英三方角力。三大軍事強國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噸位更大、戰斗力更強的新型戰列艦的設計建造工作。其中,美國的在研和開工量可謂一家獨大,不僅令日本帝國海軍黯然失色,甚至超越了昔日霸主英國皇家海軍。在群雄逐鹿的背景下,沉重的財政赤字壓力使列強們不得不開始商討削減海軍武備,由此催生了1922年正式生效的《華盛頓海軍條約》(Washington Naval Treaty),對五個締約國(英、美、日、法、意)的戰艦噸位做出了嚴格限制。


日本人不得不接受一個沮喪的事實,他們的戰艦總噸位只能是美國或英國戰艦總噸位的五分之三。直到1937年條約時代結束,他們才有機會奮起直追。為盡快彌補規模上的不足,日本人選擇另辟蹊徑,建造一級“超級戰列艦”,以期從單位戰斗力上壓倒所有海軍列強的現役戰艦。這就是大和級戰列艦的研發初衷。


戰列艦顯然是海軍列強互相角力的主要籌碼。與此同時,航空母艦,作為一種全新概念的戰艦,也悄然走上歷史舞臺。初出茅廬的航母並不引人矚目,它們要麼只能搭載水上飛機,要麼就只有供小型艦載機起飛的狹窄甲板。那些孱弱的早期艦載機難堪大任,無法對戰列艦形成有效威脅。不過,美、英、日等海軍強國並沒有因此放棄航母的研發工作。事實上,他們都在利用因《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而遭廢棄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艦體來改造航母。這一階段的航母已經能搭載規模可觀的艦載機,成為不容忽視的海上作戰平臺。而艦載機也在不斷發展,航程增長的同時,攜載武器的重量也有了顯著提升。到20世紀30年代,航母已經展現出將戰列艦趕下神壇的潛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航母的主導地位愈發顯著。英軍航母在地中海戰區發揮了關鍵作用,協助其他戰艦成功消滅了德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KMS Bismarck)。1941年12月,日本帝國海軍航母編隊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基地珍珠港發起空襲,更使航母的威力展露無遺。這次空襲中,日軍艦載機取得了擊沉5艘、擊傷3艘戰列艦的傲人戰績。盡管那些慘遭塗炭的戰列艦大多停泊在港灣裡,但無可辯駁的是,它們在高強度的空襲中幾無還手之力。


美國海軍從珍珠港事件中吸取了教訓。自太平洋戰爭開始,航母成為他們的主要打擊力量。戰前的美軍航母部隊規模並不大,只有7艘艦隊航母(其中僅有6艘適合在太平洋戰區作戰)。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最初一年半裡,美軍航母抵擋住了日軍的進攻狂潮,盡管自身也損失慘重,但瓜達卡納爾島(位於所羅門群島南部的一個島嶼)戰役的勝利,為他們開啟了直搗東京的征途。美軍在1942年損失了4艘航母,僅僅一年後,第一批埃塞克斯級航母(Essex Class)便補充入列。與此同時,新型艦載戰斗機、俯衝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也陸續取代了戰前機型。那些埃塞克斯級航母無疑是靠工業潛力贏得戰爭的最佳例證。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推進,日軍航母部隊開始急劇萎縮。但他們盡力保住了戰列艦,特別是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以備與美國海軍決一死戰。1944年年中,美軍航母編隊在馬裡亞納海戰中剿滅了日軍航母編隊。下半年,當美國海軍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時,日本帝國海軍被迫擺出了決死陣容——以兩艘大和級戰列艦為首的水面艦艇編隊。最強大的航母編隊將與最強大的戰列艦編隊殊死一戰。


目次

翻譯說明


引言


大事年表


設計與演變

性能特點


1944 年下半年的太平洋戰場形勢


編制、訓練及戰術


萊特灣海戰和衝繩特攻

重要戰役統計與分析

尾聲


擴展閱讀書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