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中國瓷器史(簡體書)
滿額折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中國瓷器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00 元
定價
:NT$ 600 元
優惠價
87522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瓷器史》是西方視野下研究中國陶瓷的專著,共兩部分。第一部分由英國藝術評論家、中國古陶瓷專家威廉·科斯莫·蒙克豪斯撰述,第二部分由英國著名東方學家卜士禮撰述。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瓷器在宋朝以前、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發展特徵,中國瓷器的種類與制作工藝,以及歐洲收藏中國陶瓷的歷史,同時詳細描述了中國瓷器的各類紋飾,比如花卉、神話動物、神話人物等,並對中國瓷器上的款識進行圖解與說明。第二部分介紹了中國瓷器的歷史脈絡。按照時間順序詳細講述了不同階段瓷器的特色

作者簡介

 作者簡介


威廉·科斯莫·蒙克豪斯,英國藝術評論家,西方研究中國古陶瓷的專家,代表作品《早期英國水彩畫家》《英國當代藝術家》《中國瓷器史》等。

卜士禮,英國著名東方學家,英國駐華使館醫師兼任京師同文館醫學教習,在中國居住長達三十二年,精通了中文,撰寫了許多關於中國藝術、錢幣學、西夏文、地理、歷史等方面的論著,如《東方陶瓷藝術》全套共十冊,前八冊收錄並詳細解讀了美國著名藝術品收藏家威廉·湯普森·沃爾特斯收藏的中國古陶瓷,《中國藝術》兩卷對中國雕塑、建築、青銅器、漆器、陶瓷、玉器、絲綢、繪畫等藝術作了詳細論述。此外,還翻譯了清代朱琰所著中國陶瓷典籍《陶說》和明代項元汴所著《歷代名瓷圖譜》。他投入大量時間研究和收藏中國陶瓷,是國外研究中國陶瓷的權威,曾受大英博物館以及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委托在北京收購中國文物。作為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杰出漢學家,他涉足中國古代藝術遺產,跨越語言與文化的藩籬,為中國文化在國外傳播做出了杰出貢獻。


 譯者簡介


鄧宏春,景德鎮陶瓷大學副教授,外國語學院翻譯專業教研室主任,出版譯著《美洲奴隸貿易:起源、繁榮與終結》,發表翻譯類學術論文二十五篇,主持完成江西省省級課題四項,景德鎮市級課題四項。


目次

第一部分/001

第 1 章 緒 論 ………………………………………………………………… 003

第 2 章 中國瓷器的歷史 …………………………………………………… 017

第 1 節 宋朝以前的瓷器 ……………………………………………………………………………… 017

第 2 節 宋朝和元朝的瓷器 ………………………………………………………………………… 021

第 3 節 明朝的瓷器 ……………………………………………………………………………………… 028

第 4 節 清朝的瓷器 ……………………………………………………………………………………… 048

第 3 章 中國瓷器的種類 …………………………………………………… 069

第 1 節 未彩繪瓷 ………………………………………………………………………………………… 069

第 2 節 開片瓷 ……………………………………………………………………………………………… 093

第 3 節 白泥釉裝飾瓷 ………………………………………………………………………………… 100

第 4 節 彩繪瓷 ……………………………………………………………………………………………… 101

第 5 節 釉下透雕裝飾瓷 ……………………………………………………………………………… 182

第 6 節 其他種類的中國瓷器 ……………………………………………………………………… 183

第一部分/001

第 4 章 中國瓷器的款識 …………………………………………………… 189

第 1 節 年號款識 …………………………………………………………………………………………… 189

第 2 節 堂名款識 ………………………………………………………………………………………… 192

第 3 節 吉語款識 ………………………………………………………………………………………… 194

第 4 節 頌器款識 ………………………………………………………………………………………… 195

第 5 節 圖案款識 ………………………………………………………………………………………… 196

第 6 節 工匠款識 ………………………………………………………………………………………… 202

第 5 章 中國瓷器上的神話人物和動物 …………………………………… 203

第 1 節 中國瓷器上的神話人物 ………………………………………………………………… 203

第 2 節 中國瓷器上的神話動物 ………………………………………………………………… 212

第二部分/215

第 6 章 陶 器 ………………………………………………………………… 217

第 1 節 宜興窯 ……………………………………………………………………………………………… 224

第 2 節 廣窯 ………………………………………………………………………………………………… 226

第 7 章 瓷 器 ………………………………………………………………… 232

第 8 章 瓷器的分類 ………………………………………………………… 237

第 9 章 宋朝時期(960 年至 1279 年)和元朝時期(1280 年至 1367 年) … 241

第 10 章 明朝時期(1368 年至 1643 年) ………………………………… 247

第 11 章 清朝康熙時期(1662 年至 1722 年) …………………………… 267

第 12 章 雍正時期和乾隆時期(1723 年至 1795 年) …………………… 303

第 13 章 現代時期(1796 年至 1905 年) ………………………………… 315

附錄 1 詞匯表 ………………………………………………………………… 325

附錄 2 參考書目 ……………………………………………………………… 328

譯名對照表 …………………………………………………………………… 333

後記 …………………………………………………………………………… 337


書摘/試閱

因為我已經花了大量時間來盡力熟悉中國陶瓷的歷史,並且多年來一直 潛心研究中國陶瓷標本,所以在編寫《中國瓷器史》時,我的心情比較輕鬆。然而,像許多嘗試去指導同伴的人一樣,當確信自己的知識儲備還不充足時, 我無法深入開展工作。因此,我有必要開始新的學習,以便充實自己的知識儲 備。當我得知,英國駐中國公使館的醫生,同時是中國陶瓷研究領域權威的卜士禮博士,認真地閱讀了我為1895年和1896年伯靈頓美術俱樂部舉辦的青花瓷和東方彩瓷展覽撰寫的介紹時,我深受鼓舞。但自詡能勝任編寫《中國瓷器史》工作的我,從卜士禮博士的身上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並不是因為他對我的作品提出了負面批評,而僅僅是因為他宣告出版了新書。在此之前,我閱讀了卜士禮博士的一篇非常有趣、有價值的論文《清朝以前的中國瓷器》a。我還做了閱讀標注,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並消化了這篇論文中的知識。在《清朝以前的中國瓷器》中,卜士禮博士描述了附有插圖的、16世紀明朝收藏家項元汴撰寫的中國瓷器藏品目錄《歷代名瓷圖譜》。然而,如果他打算出版一部規模更大的著作來論述東方瓷器從誕生到現在的歷史,那麼《清朝以前的中國瓷器》中的知識有什麼用處呢?卜士禮博士用自己的巨著給出了答案,這就是《東方陶瓷藝術》。在《東方陶瓷藝術》中,卜士禮博士以一百一十六張彩色插圖和四百三十七張黑白插圖為例,詳細說明、再現了威廉·湯普森·沃爾特斯的瓷器藏品,完整描述了東方瓷器的歷史,包括瓷器的生產過程和款識等內容。威廉·麥凱·拉芬為《東方陶瓷藝術》撰寫了簡介,並且添加了注釋。《東方陶瓷藝術》總共十冊,版面特別大,不便攜帶,1897年出版時價格高達五百美元。出於對訂閱《東方陶瓷藝術》的人的憐憫,亨利·沃爾特斯先生將單獨印刷的原書中的文字部分贈給他們。但我無福消受這份憐憫,因為我必須讀完整套著作。在看到最後一頁之前,我必須忍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煎熬。然而,我不想讓任何人覺得我在詆毀《東方陶瓷藝術》這部巨著。它唯一的缺點是過於笨重,但這正是高質量著作的表現,是幾乎完美的多張彩色平版印刷圖片帶來的必然結果。

1878年,奧古斯塔斯·沃拉斯頓·弗蘭克斯爵士收藏的東方瓷器借給貝思納爾格林博物館d展出。在關於本次展覽的《奧古斯塔斯·沃拉斯頓·弗蘭克斯東方瓷器藏品介紹》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知道的關於瓷器制造的知識都來自珍貴的著作《景德鎮陶錄》。《景德鎮陶錄》是1815年由景德鎮的一位地方官藍浦根據已有的地方志文獻編撰而成,並且由法國漢學家儒蓮翻譯成法語版及添加評論。”在儒蓮的這本著名譯著《中國瓷器的制造及其歷史》出版後,還有許多著作和論文出現,使我們增長了關於中國陶瓷的知識。其中,對我幫助最大的是前面提到的卜士禮博士的著作,德國漢學家夏德博士的著作《古代瓷器:中國中世紀工業與貿易研究》,法國收藏家恩斯特·格朗迪迪埃的著作《中國陶瓷》,英國收藏家賀璧理的著作《中國陶瓷藝術》和論文《賀璧理收藏的中國瓷器》。其中,《賀璧理收藏的中國瓷器》刊載在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學會1888年的年度報告中。上述著作和論文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們提供了新的知識,還在於它們更正了儒蓮在自己的譯著《中國瓷器的制造及其歷史》中的一些錯誤。儒蓮是一位出色的漢學家,但並非陶瓷專家。在翻譯時,他似乎沒有親眼見過譯著中描述的各色瓷器。因此,讀者很難將現存的一些瓷器與儒蓮描述的瓷器的類型對應上。在漢語中,漢字“青”指藍色,也指綠色。在“青”指綠色時,儒蓮卻將“青”翻譯成藍色。於是,古青瓷或如玉般色彩的瓷器被他描述成了藍色的瓷器。特別是在提及明朝以前的瓷器時,發現儒蓮的這個錯誤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明朝以前的絕大多數瓷器都施青釉。按照德國漢學家夏德博士的觀點,儒蓮的譯作中有一些費解之處的另一個原因,是儒蓮對漢字“花”的翻譯不當。在原文中,“花”並不一定是“花朵”的意思,而是指任何一種裝飾圖案。因此,盡管儒蓮告訴我們宋朝有一個姓周的優秀女陶工以花朵圖案裝飾瓷瓶而聞名,我們卻不能確定今天我們說的花朵就是她裝飾瓷瓶的圖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2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