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先秦儒家禮教思想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先秦儒家禮教思想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5 元
定價
:NT$ 510 元
優惠價
87444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先秦儒家禮教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邏輯起點與核心觀念之一,是中國傳統社會關於個人、家庭、國家、宇宙倫理的道德教育理論體系,是與倫理政治思想相得益彰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禮以成聖”“禮以安倫”“禮以治世”,構成從人格理想到社會理想邏輯嚴謹的教育目標體系;孔孟荀的禮仁、禮心、禮法之教和《三禮》在禮儀、禮義、禮制上的三維一體,形成禮教內容內外兼修、形質兼具的基本特徵;以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構成“以禮為教”的踐履途徑。這一思想從生命個體到信仰追求、從社會秩序到國家制度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于現代公民性命之理的自覺與超越、社會文明秩序的重建與維護、國家“德治禮序”的確立與轉型,提供了重要遵循。

作者簡介

王晶,吉林四平人。吉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先秦禮學、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近年來,主持或參與《德性與教化:先秦儒家禮學的現代轉化研究》《德治禮序:防治校園欺凌的教化研究》《新媒體時代青少年罪錯行為防治研究》等國家或省部級課題7項;出版學術著作1部;發表論文近20篇。相關研究成果曾被《新華文摘》等多家知名期刊轉載或引用。

目次

引言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研究範圍界定
一 儒家、先秦儒家
(一)儒家
(二)先秦儒家
二 禮、禮教
(一)禮
(二)禮教
三 先秦儒家禮教思想

第二章 先秦儒家禮教思想之歷史緣起
一 社會現實:由奴隸制轉向封建制的時代背景
(一)經濟發展
(二)政治變遷
(三)文化激蕩
二 理論淵源:由神道向人道的觀念轉變
(一)原始宗教,“器以藏禮”
(二)“絕地天通”,政教合
(三)制禮作樂,敬德保民

第三章 先秦儒家禮教之理想目標
一 “禮以成聖”的理想人格
(一)理想人格的基本標準
(二)理想人格的實踐序位
二 “禮以安倫”的理想倫理秩序
(一)君仁臣忠,非禮不能尊尊
(二)父慈子孝,非禮不能親親
(三)兄友悌恭,非禮不矜不威
(四)夫義婦順,非禮不敬不睦
(五)朋友有信,非禮不誠不莊
三 “禮以治世”的理想政治
(一)理想政治的具體模式
(二)理想政治的實踐序位

第四章 先秦儒家禮教之基本內容
一 內外兼修:禮仁、禮心、禮法之教
(一)孔子——禮仁之教
(二)孟子——禮心之教
(三)荀子——禮法之教
二 形質兼具:禮儀、禮義、禮制之教
(一)《儀禮》——禮儀之教
(二)《禮記》——禮義之教
(三)《周禮》——禮制之教

第五章 先秦儒家禮教之踐履途徑
一 以禮修身:修身為齊家治平之本
(一)約禮——傳統規俗以約之
(二)知禮——學思結合以致知
(三)踐禮——知行結合以磨礪
二 以禮齊家:家國一體的社會存在
(一)以“孝”為基點構建家國關係
(二)以“和”為原則維護家國秩序
三 以禮治國平天下:德禮同原的建構模式
(一)人性向善的道德涵育
(二)德化政治的思想感召
(三)禮樂教化的情緒感染
(四)隆禮崇法的行為規範
(五)“天下為公”的願景展望

第六章 先秦儒家禮教思想之價值意蘊及現實鏡鑒
一 先秦儒家禮教思想的價值意蘊
(一)實現政治性與倫理化的統一
(二)實現統攝性與社會化的統一
(三)實現現實性與理想化的統一
(四)局限性:固守“家天下”的應然邏輯
二 先秦儒家禮教思想的現實鏡鑒
(一)公民層面:性命之理的自覺與超越
(二)社會層面:文明秩序的規範與維護
(三)國家層面:“德治禮序”的弘揚與摒棄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1.孔子以“德治”為中心的理想政治
孔子生活在禮崩樂壞、天下無道的時代,在其周遊列國遭遇四面楚歌、到處碰壁,確認自己的政治抱負已無實現可能之時,開始發展完善其政治理論。在周公“明德慎罰”這一政治主張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為政以德”的德政思想。“所謂德治就是道德政治,是把道德運用於政治領域的一種學說,是以道德作為規範君主行為、治理國家社稷、管理庶民百姓的一種學說,是以道德教化作為一種主要的治國手段,運用道德的內在約束力以達到社會穩定之目的的一種學說。”①以此為參照和依據,在孔子“德治”這一理想政治體系中,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為政者自我德性、德行的修為問題,這是德治思想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設定;二是為政者遵循仁德原則問題,貫徹愛人思想,管理教化庶民百姓的問題,這是德治思想順利實施的核心目的。
為政者作為德治的實施主體,其自身的道德自覺和修身踐履是德治得以實施的前提條件,在國家政治系統中占有絕對重要地位。孔子認為,道德是一種巨大的、無形的,可以超越一切的力量,為政者擁有良好高尚的道德質量,才能確保社會發展的正當與穩定。為此,孔子除了強調為政者要從上古堯、舜、禹以及周文王等賢明之君的治理模式中汲取營養之外,還對其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為政者首先要修其身。在孔子看來,為政者如果能做到不斷地修身正己,具有一定的道德稟賦和人格魅力,就擁有了實施其政治統治的權威和資質。“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②修身是治國安邦之根本,為政者要想有所建樹,就必須先正其身,把規範和約束思想行為作為一種道德自覺不斷提升。同時,為政者高尚的道德品行必然能夠以上率下,成為每個社會成員道德行為約束和要求的指南,“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②也就是說,為政者的道德修養必將會對全體社會成員產生輻射轉化效能,進而對國家的政治前途產生影響。
為政者其次要勤其政。勤者,政之所要。為政者肩負著國家治理、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必須做到夙夜在公,履職盡責,鞠躬盡瘁,切不可消極怠惰,玩忽職守。孔子在回答他的學生——子張“如何為政”的問題時,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絕不可以懈怠荒政,而是要勤勉於政事,發憤忘食、忠心耿耿地執政,如此才可以達到安人安百姓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目的。
當為政者的道德品行經過自覺修為、不斷提升,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就為實施德治思想的第二個層面,即為政者如何教化庶民百姓的問題提供了前提條件。教化庶民百姓,也就是如何治人的問題,這是為政者在施政過程中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是最為重要和核心的問題,決定了治國理政的成敗得失。孔子強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者政權的鞏固或崩潰,歸根結底取決於民眾的擁戴或反對。為政者應根據民眾的需求來把握歷史發展的趨勢,爭取民眾的擁戴,注意民心的向背,落實到具體的政治生活中,就是要求為政者要先富而後教、先惠而後使、先德而後刑。
先富而後教。民是國之本,德治理想的首要之務就在於滿足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孔子的學生子貢問為政,孔子回答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③民生問題大如天,要先讓老百姓有飯吃,解決溫飽問題,因為貧窮是導致犯罪的客觀原因,“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小人窮斯濫矣”,要想減少乃至消滅犯罪,就要“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先使民眾富之。當民眾的基本生活條件得以保障,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則又需要教之化之,使之具有良好的品性與行為,“性相近,習相遠”,文化的教養教化和道德觀念的有無是導致犯罪的主觀原因。因此,只有既使人民富裕又對其施行教化,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犯罪問題,從而維持“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穩定社會秩序。
先惠而後使。“惠則足以使人”,為政者有恩惠之心,才能夠調動民眾的積極性,讓民眾聽從內心的意願去服從和遵從統治者的意志。為此,為政者要“因民之利而利之”②,多做一些惠及老百姓的事,要體悟到“惠而不費”的道理。還要取民有道,孔子在《論語·檀弓》中感嘆“苛政猛於虎”,針對魯國權臣季氏多征田賦的現象,提出了“斂從其薄”③,反對統治者對老百姓橫征暴斂。當孔子的學生冉求為季氏聚斂征賦時,孔子要求他的學生們“鳴鼓而攻之”④,並對其進行嚴厲譴責。反之,則對鄭國子產“養民也惠”的主張和做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稱其有君子之道。在惠民的基礎上,為政者要做到“使民以時”⑤,“擇可勞而勞之”,從而使民“勞而無怨”。另外,為政者要慎用力役,“使民如承大祭”⑥,也就是說在役使民眾時要像承擔大祭奠那般慎重,體現對民的尊重。
先德而後刑。德化而非刑罰是為政者德治的重要表現之一,孔子反對以嚴刑酷罰來統治民眾。一方面,如果不能首先以禮樂來教化民眾,而任其隨意發展,直至其違禁犯法才去處以刑罰,是不講人道的不義之舉,只能使老百姓為規避懲罰而選擇不敢為惡,不能培養他們的廉恥之心,進而自覺地揚善去惡,也不能根本解決社會當中存在的問題,這是與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思想相違背的;另一方面,孔子對教化的力量信心滿滿,認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只有把禮作為一種內在的因素,內化為民眾的自覺自願行為,使“民自化”,才能“有恥且格”,體現為政者“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⑦的理政歸旨。當然,孔子也承認,教化的力量再大,現實生活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困而不學”者。對此,孔子主張刑與法也是治理社會的必要手段,在社會治理中也應該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才能“政是以和”⑧。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4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