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傳習錄(簡體書)
滿額折

傳習錄(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傳習錄》是記錄王陽明思想的語錄體著作。最初由王陽明的首徒徐愛提議,經由路侃、南大吉、錢德洪等眾人之手,最後形成了現在通行的三卷本《傳習錄》。書後附有《朱子晚年定論》。

“傳習”一詞,語自《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傳,是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習,不僅僅指學生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進行學習、溫習,更是踐習。全書採用學生問,王陽明答的形式展開,又收有一些書信,內容豐富,王陽明的主要哲學觀點,“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萬物一體”等, 在《傳習錄》中均有體現。王陽明心學是中國心性儒學的高峰,黃宗羲在《明儒學案》中說:“有明之學,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陽明而後大。”錢穆認為,《傳習錄》是中國人必讀的七部經典之一。梁啟超稱,學陽明先生思想,應讀《傳習錄》。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生於明成化八年(1472),卒於明嘉靖七年(1529),諡文成,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餘姚)人。少年時期隨父遷家至山陰(越城,今浙江紹興),曾築室於越城外之會稽山陽明洞天,自號陽明子,學者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和軍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一生跌宕起伏,龍場悟道之後,創立了中國哲學史上的心學思想體系。

【譯註者介紹】陸永勝(1978-),哲學博士,現任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紫金文化社科英才,中國實學研究會、朱子學會理事,南京大學泰州學派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蘇省儒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韓國忠南大學儒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任韓國《儒學研究》《陽明學》國際編委。主要從事中國哲學(陽明學)、美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青年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省社科規劃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20餘項。出版著作《心·學·政――明代黔中王學思想研究》《王陽明美學思想研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等,主編《王陽明珍本文獻叢刊》(全十五冊)《王學研究》《陽明學·魚梁講會》等10餘部,在國(境)內外各學術期刊集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多篇。成果獲省部級哲社成果獎一、二、三等獎以及“西部儒學貢獻獎”等5項,獲省市級榮譽稱號近10項。

名人/編輯推薦

一、王陽明跌宕起伏起伏的一生,是短暫、波瀾壯闊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著書立說,授徒講學、剿滅南贛匪患、平定寧王叛亂,最終成就了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均有成就的少數幾個“兼三不朽”人物之一。 1529年,王陽明去世,時年57歲。臨死時他說“我心光明,亦復何言”,他一生體道悟道,終得“我心光明”的理想人格。

二、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其核心思想可概括為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萬物一體”四大命題。陽明心學誕生之後,尊崇王陽明和信奉陽明心學的人不勝枚舉,曾國藩、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蔣介石……都是他忠誠的擁躉。陽明心學16世紀初傳到日本,在陽明心學的影響之下,三百多年之後,日本推行了舉世震驚的“明治維新”。陽明心學的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三、梁啟超說:讀陽明心學,“則其人必發強剛毅,而任事必加勇猛”。 ――陽明心學是行動哲學。在《傳習錄》錄,王陽明反复闡發他的“立志”“事上煉”“知行合一”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是一個功夫,不能分成兩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陽明重“行”,強調凡事一定要在事物上進行磨煉(“必有事焉”),念頭一有,就要付之行動了,是一個實戰的觀點。做到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智慧。



四、“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陽明心學還是關於人性方面的哲學。從孟子、荀子性善論、性惡論,到王陽明的“致良知”,都是直指人心。 “致良知”是王陽明的一個核心命題。 “良知”本具,“人人皆可為堯舜”,一些人“良知”不顯,是因為被自己的各種慾望遮蔽。心中之“賊”即為人心中種種私慾。 “為善去私”,王陽明為他所提到的“知行合一”提供了“良知”的行為準則。明白了自己要做的事,就立即去執行,一件事做還是不做,就要依“良知”而行。王陽明提出了一個反躬自省的行為,提煉的是一個儒學氣質和國民性培養的重大命題。

五、陽明心學是王陽明對以往先儒思想的一次叩問與突圍,“龍場悟道”之後,陽明心學橫空出世。在《傳習錄》中,王陽明或徵引、或辨析、或駁斥,出現了頗多的古代典籍裡的名句,諸如《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荀子》《周易》《禮記》《二程遺書》,在王陽明的發微中,可以加深對相關典籍的理解。

六、《傳習錄》體現王陽明 “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煉”“致良知”和“萬物一體”等主要的哲學思想,讀懂了《傳習錄》,就大致讀懂了王陽明。錢穆認為,《傳習錄》是中國人必讀的七部經典之一。梁啟超稱,學陽明先生思想,應讀《傳習錄》。許多讀者反映,《傳習錄》的文字都能看懂,卻很難了解王陽明的精微的思想,三全本《傳習錄》針對這個問題,專門約請譯註者在每則前以“題解”的方式加以串講、點撥,穿針引線,結合註釋與翻譯,為使讀者能多角度的理解文本。

目次

前言

傳習錄序

傳習錄上

徐愛錄 凡十四則

陸澄錄 凡七十三則

薛侃錄 凡三十五則



傳習錄中

錢德洪序

答顧東橋書 凡十二則

答周道通書 凡七則

答陸原靜書 凡四則

又 凡十四則

答歐陽崇一 凡四則

答羅整庵少宰書 凡四則

答聶文蔚 凡七則

答聶文蔚二 凡九則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教約



傳習錄下

陳九川錄 凡十四則

黃直錄 凡十二則

黃修易錄 凡十一則

黃省曾錄 凡十一則

錢德洪錄 凡四十八則

黃以方錄 凡二十五則

錢德洪跋



傳習錄附錄

朱子晚年定論

書摘/試閱

【題解】

本條以“南鎮看花”的例子論述“心外無物”。理解本條可把握兩個關鍵詞,首先是“寂”,其指向“花的存在”。 “花的存在”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的自在存在物,屬於本然世界。它可以離開人的意識 “自開自落”,不會因人的意識活動而生滅,它是心外之物,與主體“同歸於寂”,這裡的“寂”指“寂靜”,即人與花各自獨立,沒有溝通,而不是佛教中的“寂滅”的“無”。其次是“明白”,其指向“花存在的意義”。 “花存在的意義”是主體的意向性指向的結果,它不能離開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它“不在你的心外”,而是人的一種本質力量的確證,與主體一樣有了情感生命。只有當作為意義存在的花進入主體,其存在的意義被激活而顯現時,花的“顏色”才“一時明白起來”。這裡的“明白”指花的顏色相對於主體的意識而“明白”,即花樹在“心”的觀照中顯現了它的意味,由純粹的本然世界(寂)進入了意義世界(明白)。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看花”的“看”不是純客觀的看,而應該是一種生命體驗式的看,它是一種最直接、最親密的功夫,也是一種喚醒,一種感召,或一種自我驗證。所以“明白”二字是以主體的意向性的指向功能為前提的,它暗示了主體和意義客體的同時到場。因此,在王陽明看來,沒有進 入意義世界的東西的存在與否是無意義的,可有可無的,雖然他不否定“心”“物”相感之前“物”的客觀存在。但物一旦進入了意義世界,其作為意義客體便與“心”的覺悟有關。 “心”與“物”的關係便是其所存在於其中的意義世界存在的根據。



先生遊南鎮①。

一友指岩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註釋】

①南鎮: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南鎮為古代四鎮之一。 《周禮·春官·大司樂》中將“四鎮”與“五嶽”並舉,指可為一方之鎮的主山。鄭玄注南鎮即為會稽山。鎮,一方的主要山岳。

【譯文】

先生遊覽南鎮。

一位朋友指著岩石中的花樹問道:“天下沒有心外的事物,像這棵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與我的心又有什麼關係呢?”

先生說:“你沒看到這花時,這花與你的心同歸於寂靜;你來到這裡看見這花時,那麼這花的顏色一下就顯現清楚起來,就知道這花不在你的心外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