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詞的真偽與高下(簡體書)
滿額折

詞的真偽與高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5 元
定價
:NT$ 390 元
優惠價
8733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圭璋先生是20世紀的詞學大家,治學生涯長達六十余年。其《全宋詞》《全金元詞》《詞話叢編》等著作,以一人之力,積數十年之功,嘉惠學林。本書是唐先生詞學文章的精選本,大體上以類相從,既涉及詞學版本敘錄、校勘、輯佚、辨偽、正誤,也有詞人事跡和詞史問題的考訂、詞之藝術手法的鑒析、個體詞人的評論,以及對師友的回憶與紀念等。本書深入淺出,為讀者指明了詞作鑒賞、研究和寫作的正規門徑。

作者簡介

唐圭璋(1901-1990),江蘇南京人。1922年考入東南大學國文系,師從近代詞曲大師吳梅。畢業後先在江蘇省立第一女中、中央軍校執教,後任國立編譯館編纂。1939年起,在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校執教。兼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中國韻文學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詞學》主編等。主要從事詞學文獻整理與研究。著有《宋詞三百首箋注》《南唐二主詞匯箋》《宋詞紀事》《宋詞四考》《唐宋詞簡釋》等,編纂整理有《全宋詞》《全金元詞》《詞話叢編》等。

王兆鵬,1959年生,湖北鄂州人。1987年考入南京師範大學,師從唐圭璋先生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畢業後,在湖北大學、武漢大學執教。現為中南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韻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等。出版《唐宋詞史論》《詞學史料學》《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等詞學專著十余部,發表論文三百余篇,三次榮獲夏承燾詞學獎一等獎。


名人/編輯推薦

詞學大家寫給大家的詩詞鑒賞入門書,兼具學術性、普及性;

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王兆鵬教授整理編選,萬字導讀詮釋唐氏成就;

引你深入品讀古典詩詞之大美


總 序/葉嘉瑩

我從小喜歡讀詩、背詩,1945年大學畢業後就開始登上講臺教授古典詩詞。我所以一生以詩詞為伴,不是出於對學問的追求,而是古典詩詞生發的精神力量對我的感動和召喚,這一生命感發蓄積著古代偉大詩人的心靈、智能、品格、襟抱和修養。我一生經歷很多苦難和挫折,在外人看來,我一直保持樂觀、平靜的態度,這與我熱愛古典詩詞實在有很大關係。

詩歌價值在於滋養精神和文化。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往往是用生命譜寫詩篇、用生活實踐詩篇,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千百年後的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力。古典詩詞凝聚了中華文化的理念、志趣、氣度、神韻,是我們民族的血脈、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

讀詩、講詩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直覺的、感性的。比如李商隱“無題詩”到底說些什麼,你可能不懂,可是你一讀,覺得它意象很美,聲音也很美,這就是你對一首詩的直覺感受。第二個層次是知性的、理性的,即考察一首詩的歷史、背景、思想。第三個層次則完全從讀者接受角度來讀,我們對一首詩的詮釋不一定是作者原來的意思。義大利學者墨爾加利就曾經提出來一個術語“創造性背離”,即我們對一個作品的闡釋有自己的創造,這個創造很可能不同於作者原意。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以古人寫愛情的小詞說明“成大事業大學問”的三種境界,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也就是說,當你在讀詩或詞時,不僅探討作者原意,更讀出一種真正屬於你自己的、從你內心興發出來的東西。

其實這就是中國古老的、孔子說詩的方法。孔子說詩可以“興”,是說詩可以給讀者興發感動,引起讀者更多感發和聯想——這樣的感發正是詩歌強大的生命力所在,這樣講詩詞才是真正的詩教傳承。

我一向認為,“興”是中國詩歌精華所在,使你內心涌動生生不已的活潑的生命。幾千年來,中國有這麼多偉大詩人留下這麼多詩篇,讓千古之下的我們讀過之後內心震動,從而豁然興起,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今天我們誦讀詩詞,如果只為能背會寫,無異於買櫝還珠。誦詩讀詩,重要的是體會一顆顆詩心,與古人生命情感發生碰撞,進而提升自己當下修為。我的老師顧隨先生也曾經講過“中國說‘詩教’,不是教作詩,是使做好人”。今天我們提倡中華詩教,就是要透過詩詞,用今人的生命體悟和古人交流,用詩人的生命品格滋養今人的生命質地,這個過程本身將產生強大的感發作用,使作者、講者與聽者都得到生生不已的力量。在這種以生命相融會、相感發的活動中,自有極大的樂趣。

這些年有關部門和機構推進《中國詩詞大會》、“中華經典誦讀工程”,2019年開始舉辦“迦陵杯•詩教中國”詩詞講解大賽。比賽以我的別號命名,專門面向全國中小學語文教師,鼓勵古典詩詞的讀誦與講解。去年暑期,雖然我還在病中,但仍然和決賽選手們在南開大學見面,與大家一同齊聲高誦我的小詩:“中華詩教播瀛寰,李杜高峰許再攀。喜見舊邦新氣象,要揮彩筆寫江山。”我衷心希望這個大賽能選拔出一批優秀語文教師,大家一起把古典詩詞薪火傳續下去。如聞一多先生指出的:“詩人對詩的貢獻是次要問題,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我們這些詩教傳薪者的使命,就在於發掘古典詩詞中的感發力量,讓中國古典詩詞成為更多人生命中的指路明燈。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責任,學人文科學的人更應該擔當起傳承民族精神命脈的責任。

此時此刻全球抗疫,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從中華詩詞中獲得慰藉和勇氣。作為一位96歲的老人,我一生經歷過很多苦難。記得2007年冬季我因肺炎住院,病愈後曾寫過一首和友人的小詩:“雪冷不妨春意到,病痊欣見好詩來。但使生機斫未盡,紅蕖還向月中開。”數千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有承傳,千百年來傳誦的古典詩詞也必將滋養一代代中華兒女的精神世界。

(本文由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整理,原題為《紅蕖還向月中開》,初刊於2020年3月20日《人民日報》。經葉老授意,作為本叢書總序。)


附記:

余初學詩,讀葉嘉瑩先生以興發感動解說詩詞的論著,甚為心契。後來讀顧隨、俞陛云等先生的說詩文字,讀《唐詩解》《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等明清詩解、詩說,才慢慢明白,由葉嘉瑩先生發揚光大並注入新質的說詩理路,在我國由來已久。當我自己也走上詩詞研究之路、對學界狀況有所了解後,又恍然覺得:這種真正能夠接續中華詩詞命脈的說詩理路,在當下面臨著嚴峻的傳承危機。蓋說詩和引詩不同,引詩可以斷章取義、各取所求,說詩則必須符合詩詞自身的表意規則及互文語境。詩詞表意具有含蓄性、暗示性和跳躍性,“語碼”系統更為獨特,不像散文語言那樣直白、連貫、易解,更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社會話語相去甚遠。《文心雕龍•知音》云:“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詩是抒志摛文、將情志外化為文字的“編碼”過程,而說詩則是沿波討源、通過文字探求情志的“解碼”過程。現代學術將“研究”與“創作”斷為二事,部分學者的國學功底相對比較淺狹,且缺乏創作體驗,對詩詞這套獨特的“語碼”系統不甚了解,難以還原互文語境,故其說詩,難免隔靴搔癢、支離破碎。而一切研究,不管選題、理論、方法如何,都應該奠基於對文本的準確解讀之上,否則無異於空中樓閣。欲提高對詩詞文本的感悟力和解讀力,除了學習寫詩豐富創作體驗外,揣摩擅於說詩的名家的理路、方法,亦必不可少。

我把自己的這個“杞憂”說給葉嘉瑩先生和三聯書店的鄭勇先生,並提議編選一套“名家談詩詞”叢書,對近代以來國學功底深厚且研究與創作兼擅的名家的詩詞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總結,得到了他們的鼎力支持。具體來說,“名家談詩詞”叢書擬分輯陸續推出,每輯十家,每家一本。每一名家,均邀請對其治學比較熟悉的門生弟子或與其研究領域相近的領軍學者進行編選:從該名家的所有說詩文字中擷取精華篇章都為一集,以普及性為主,兼顧學術性和代表性。每本卷首,由編選者撰寫一篇“導讀”,介紹該名家的生平和說詩理念、方法、特點、成就、影響等。整體而言,“名家談詩詞”叢書既由點成線,串聯起了近代以來詩詞研究的學術史,同時也擷英采華,凝聚了近代以來詩詞研究的成果精華,非但普通讀者可藉此走近、了解中華詩詞的“正脈”,專家學者也能由此揣摩路數,提高感悟力和解讀力。

“名家談詩詞”叢書從動議到編選都受到葉嘉瑩先生的關心、指導。王兆鵬、劉躍進、陳水云、蔣寅四位先生欣然出任叢書編委並進行把關。葛曉音、羅時進、張伯偉、彭玉平、戴偉華、曹辛華、繆元朗等先生愉快地接受編選邀請,他們不僅在選目上精心斟酌,而且撰寫了精彩的“導讀”。這些“導讀”,既通俗扼要,亦不乏學術洞見,有些已先期在《文學遺產》《清華大學學報》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頗受好評。叢書策劃動議與三聯•生活書店一拍即合,鄭勇、廉勇等先生為叢書的出版費心費力,他們不放過任何細節、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感動。對於以上諸位先生的支持與付出,謹致以誠摯的謝意!

好詩凝聚了人生最美好的心志和情感,讀詩可以變化氣質、涵養靈魂。中華詩教也就在這“好峰隨處改”的快意閱讀中傳承、光大,社會風氣也就在這“潤物細無聲”的陶冶煦育中好轉、凈化。希望大家喜歡這套多方殊勝因緣共同襄贊而成的“名家談詩詞”叢書,一起欣賞好詩,共同創造美好的人生和世界!

陳 斐


目次

導讀…………………… 王兆鵬 1


詞集版本考

宋詞別集敘錄 (節選)…………………… 30

宋詞總集札記 …………………………… 46


詞集校訂輯佚

《云謠集》雜曲子校釋 ……………… 52

《云謠集》雜識 ……………………… 83

佚詞零拾 ………………………………… 85


詞作真偽考

宋詞互見考 (節選)…………………… 92

李白詞之真偽 ………………………… 103

張昪與孫浩然互見《離亭燕》詞辨 …… 104

岳飛《滿江紅》詞辨偽 ………………… 106

朱淑真《生查子》詞辨訛 ……………… 108

文天祥《念奴嬌》詞辨偽 ……………… 111

《學海類編》所收詞話辨偽 …………… 115

《詞選》及《續詞選》之誤 …………… 116

金本《花草粹編》之誤 ………………… 118

《詞林紀事》《歷代詩余》多誤不可引用 …119

《宋人軼事匯編》不可引用 ……………… 121

引書須用原始文獻 ………………………… 122

引書不應舍本逐末 ………………………… 123


詞人事跡考

柳永事跡新證 …………………………… 126

李清照改嫁辨 …………………………… 141

陳亮三事考辨 …………………………… 145

鄧光薦生卒年考 ………………………… 150

鄧光薦愧對文天祥 ……………………… 151

詞林偶記 ………………………………… 153


詞作技法論

論詞之作法 …………………………… 158

古詞不宜輕易改字 ………………… 186

明人妄改蘇軾《念奴嬌》詞 …………… 187

詩詞曲中使用疊字舉例 ………………… 189

說李煜的“獨自莫憑闌”………………… 194


詞人個性論

溫韋詞之比較 ……………………… 198

李後主評傳 ………………………… 202

屈原與李後主 ……………………… 214

柳詞略述 ………………………… 222

從《東坡樂府》裡看蘇軾和農民的情誼 …… 229

秦觀其人其詞 …………………………… 234

李綱詠史詞 ……………………………… 239

讀李清照詞札記 ………………………… 244

《張於湖評傳》序 ……………………… 249

民族英雄陳龍川 ………………………… 251

南宋詞俠劉龍洲 ………………………… 255

姜白石評傳 ……………………………… 261

論夢窗詞 ………………………………… 279

女詞人張玉娘 …………………………… 287

納蘭容若評傳 …………………………… 291

蔣鹿潭評傳 ……………………………… 306

唐宋兩代蜀詞 …………………………… 317


詞學家述評

端木子疇與近代詞壇 ………………… 348

回憶吳先生 …………………………… 350

回憶詞壇飛將喬大壯 ………………… 356

記任中敏《唐藝發微》………………… 359

趙萬裡對詞學研究之貢獻 …………… 360


詞作簡析

煉字琢句,運化無痕——讀周邦彥《滿庭芳•夏日》……… 364

亡國之音哀以思——趙佶詞《燕山亭》鑒賞 ……… 368

時彥詞《青門飲》鑒賞 ……………… 372

納蘭性德詞《蝶戀花》鑒賞 ………… 375

蔣春霖詞鑒賞 ………………………… 377

唐宋詞簡釋 (節選)………………… 385


書摘/試閱

李清照改嫁辨


改嫁說再議

關於李清照改嫁之說,自宋七家著錄,似成定論。明徐首揭其偽,清盧雅雨、俞理初、陸心源、李莼客、況蕙風諸家反復研討,皆辨此說為偽。乃近人復翻舊案,據謝綦崇禮偽啟,憑主觀臆測,多方羅織,橫加誣蔑,以為李清照確曾改嫁。余以為,自來社會上婦女,因夫死而改嫁,原屬常事,但必須實事求是,確有明證,方足以令人信服。清照果有改嫁之事,自不必為之隱諱;若實無其事,誤信市井小人之謠言,誣蔑賢媛,亦系巨謬。余不揣愚昧,特再述淺見,以供參考。

清照為有宋一代杰出之女詞人,品格高尚,心靈純潔,文采精妙。自十八歲與趙明誠結婚以來,二人愛好金石書畫,志同道合,考訂不倦,日常節衣縮食,專心治學,出入必偕,奇文共賞,自古閨房之樂,未有勝於此者。不幸金兵入侵,國破家亡,舉家出逃,金石書畫大都散失。當明誠臥病建康之時,清照自池州乘舟,日夜行三百裡往視;伉儷之情,一何深厚!觀其所為詩如《浯溪中興頌》及上韓肖胄、胡松年詩,皆悲憤郁勃,大義凜然。至其詞之沉哀入骨,尤為世所稱道。夫以如此堅強明智、素抱“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之人,何致有“忍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之語,更何致因病而改嫁,因對方誘惑而改嫁,因媒婦巧言勸說而改嫁?

清照才高遭忌,市井小人慣於不樂成人之美,好騰說浪言以資笑樂,以改嫁足以為清照致命之傷,於是廣泛流傳,人皆訕笑。此小人行徑原不足道,不圖一時文人亦不信清照自撰之生平實錄,而反信小人讕言,其亦不思之甚矣。《金石錄後序》為清照自作之文,真情流露,千古傳誦,此為清照最詳盡、最真實、最可信、最可貴之生平實錄,讀其文,察其人,亦可知清照斷非忘恩忘義、棄舊戀新之人。觀其詞如“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其凄苦之情正與《後序》相符。情深一往,生死不渝,清照絕不致忘懷明誠,另結新歡。


李清照絕無改嫁之事

近人多有以為李清照曾改嫁之說,眾口鑠金,為害甚大。察其理由,不外有二:

一、宋代有李心傳、胡仔、王灼、晁公武、洪適、趙彥衛、陳振孫七人書中記載李清照改嫁。

二、李清照有《投內翰綦公崇禮啟》,自言改嫁、離婚、下獄等事,時在高宗紹興二年(1132)。

余謂李清照既是杰出詞家,又是愛國志士,人格高尚,才華超群。當汴京淪亡,她堅決主張抗敵,反對投降,以中興勵君,以王導、劉琨勵臣。其建炎年間所作《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等詩,大義凜然,世所稱頌。其自撰之《金石錄後序》,首述十八歲時與明誠結婚,二人志同道合,搜采金石書畫,不遺余力,載笑載言,一往情深。後述金寇南侵,明誠病死,孤身流亡,備極艱苦。通篇描繪細節,生動真切,哀樂畢陳,曲折淋漓。末云“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其悼念明誠之深情,可以想見。明誠之表甥謝伋著《四六談麈》云:“趙令人李號易安,其《祭湖州文》曰:‘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婦人四六之工者。”《後序》為李清照最真摯最可信之生平實錄,作於紹興五年(1135),據此,完全可以佐證李清照絕無於紹興二年改嫁之事。

至於《投內翰綦公崇禮啟》中“忍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之語,顯然是別人誣蔑口吻,決非清照明知其下材,而寧甘以晚景配之。白雨齋斷其偽作,余亦以為然。黃墨谷《〈投內翰綦公崇禮啟〉考》(見《文史哲》一九八一年第六期)及《〈投內翰綦公崇禮啟〉考辨——兼評黃盛璋〈李清照事跡考辨〉中的“改嫁新考”》(見《重輯李清照集》)二文,已辨其非清照原作。端木埰《四印齋重刊漱玉詞序》云:“有宋以降,無稽競鳴……越在偏安,益煽騰說。”市井小人好誣賢良以資笑謔,原不足道;不圖文人竟亦不信清照自撰《金石錄後序》之生平實錄,反信市井小人散布之流言,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致令清照千古蒙冤,可慨孰甚!

余以為李清照乃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女中丈夫,對趙明誠之感情,始終如一,生死不渝,絕無改嫁之事。

況周頤校越縵跋尾所記,為清照“改嫁”辨誣堅確有力之鐵證,茲采於後,以結束全文:

易安如有改嫁之事,當在建炎三年明誠卒後、紹興二年張汝舟編管以前。今據俞、陸二家所引,建炎三年七月,易安在建康,八月明誠卒,四年易安往臺州,之越州,十二月至衢州,紹興元年復之越,二年之杭。汝舟建炎三年知臺州,四年復知明州,六月主管江州太平觀,紹興元年往池州措置軍務,尋為諸軍審計司,二年九月以增舉入官,除名編管。此四年之中兩人蹤跡判然,何得有嫁娶之事?舊說冤謬不辨而明矣。因校越縵跋尾,書以廣所未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3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