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我的風火輪
滿額折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我的風火輪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40 元
優惠價
7926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把那玻璃彈珠撿起來擦拭乾淨,依舊閃爍亮光,照樣能勾串出過去快樂的時光,正好醒醒我那寫到打盹的迷糊心境。繼續拿紙筆留下浮泛在腦袋裡的字句,操作鍵盤把它們鋪陳成新的篇章。」──吳敏顯

如哪吒太子滾轉著風火輪,吳敏顯迎著風,馳騁於宜蘭河畔。從赤腳奔馳的石子地、寒暑難忘的仙草滋味,到摹畫記憶的老照片、與兒孫相處的爛漫時刻;雖然有時肩膀發痠、眼皮睏倦,筆下呈現的,卻是猶原自在、恣意享受生活的年輕靈魂。

吳敏顯用親切平實的文字,刻畫童稚回憶,細數退休生活中活潑充滿趣味的時刻。由母親的〈學唱〉,作者連綴兒時經歷,寫與母親之間微小卻切實的聯繫。〈我的儲藏室〉書房名號簡單,卻是以萬分親暱的口吻細談〈蠹魚〉最愛徜徉的一方天地。青蔥時期收到珍貴的〈一張稿費單〉,開啟了〈四十幾年前那個文青〉漫長的文學追尋之旅。或〈沿河放牧〉或〈策馬林蔭下〉,故鄉風土成為啟發靈感的〈寒露碎鑽〉,也在時間推移之中,品嘗〈題壁〉消逝的淡淡悵惘。

走進吳敏顯起造的〈歲月的迷宮〉,不再依憑手機導航,回到閱讀本然的美好;當讀者用自己的雙眼雙腿兜圈子尋寶,許能在轉角岔路,遇見踏著風火輪的頑童,雙腳一蹬,眨眼消失於文字織成的鄉野景致中。

作者簡介

吳敏顯
宜蘭鄉下人。曾任高中教師、聯合報記者及主編、社區大學講師。
著有散文集《老宜蘭的腳印》、《老宜蘭的版圖》、《宜蘭河的故事》、《我的平原》、《山海都到面前來》、《腳踏車與糖煮魚》、《鄉野隨想》;小說集《沒鼻牛》、《三角潭的水鬼》等二十冊。
作品曾獲選入:台灣北區五專聯招試題、全國語文競賽國中組朗讀篇目、中正大學語文研究所試題,及《中國現代文學年選》、《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台灣當代散文精選》、《台灣藝術散文選》、《台港名家散文精品鑑賞》、華文小說百年選、國中國文課本。

自序

寫到盹佝

讀書和寫作,瓜分我大半輩子歲月。
沒想到,年齡越大,不明白的事物越多。原本以為澄澈清明的事兒,跟著混沌模糊。追究根柢,似乎無法拿俗稱的「老退」那麼簡單的答案去搪塞。
撈篩個半天,最後大概也只能用返老還童勉強應付。孩童不管伶俐笨拙聰明與否,免不了做些糊塗事。
任何人能把一件事,持續研磨超過一甲子,回想起來還真不容易。慶幸一路走來遇上不少知音,不管在軍中出版社、在學校課堂、在新聞媒體工作期間,都讓我有機會攤開稿紙或用電腦鍵盤,書寫我喜愛的散文、小說和詩,還有一些民間故事。
退休離開職場之後,稿紙和筆依舊霸占書桌,電腦螢幕和鍵盤也很少斷電,不敢偷懶。
儘管眼睛視覺,肩頸和坐骨神經不時搗蛋作亂,有時整個人寫到盹佝,也不曾有過停筆退隱的念頭,就這麼折騰著把時間細細地研磨成粉末,任它飛揚在空氣裡,漂浮到水面上。
全書三十幾篇文稿,絕大部分是二○一八年散文集《腳踏車與糖煮魚》成書之後才寫的,大概只有少數幾篇短文,係早前收集成冊時所遺漏的。
記得小時候鄉下孩子最常玩也玩不膩的遊戲,除了捉迷藏便是打玻璃彈珠。玩多了,總會有幾顆彈珠滾到荒僻的角落,叫雜物和蜘蛛網給收藏,往往要過了許多日子才被發現。
把那玻璃彈珠撿起來擦拭乾淨,依舊閃爍亮光,照樣能勾串出過去快樂的時光,正好醒醒我那寫到打盹的迷糊心境。繼續拿紙筆留下浮泛在腦袋裡的字句,操作鍵盤把它們鋪陳成新的篇章。
歡迎老老小小的讀者朋友,一塊兒上天下海尋寶,探看身為蠹蟲的作者,要怎麼驅趕盹佝妖魔,持續踩踏著風火輪戲耍。

 

目次

自序 寫到盹佝

第一輯
學唱
我的儲藏室
石頭庭院
狗屎當洋糖
冷熱仙草
我的風火輪
東張西望
宅老的日常
公雞啼小鳥叫
腳步

第二輯
尋夢鄉野
土地公公的腳印
題壁
策馬林蔭下
沿河放牧
寒露碎鑽
未來的回應
說書人藏身處
圖繪與影像
兩個咳嗽大王
番仔火枝柴

第三輯
歲月的迷宮
老舊的相片
一張稿費單
一張電話卡
年來年去
四十幾年前那個文青
一個老文青的回憶
悠遊的水域
鐵鍊
一個逃兵的自白
歪來倒去的風景
巧克力棒在家嗎?
蠹魚

附錄
附錄一 關於作者
附錄二 第九屆宜蘭縣文化獎得獎理由


 

書摘/試閱

學唱

1.
親友都說,我有許多地方遺傳了媽媽。不但五官神情酷似,十指動作同樣靈巧,打從小男生時期既能夠跟著拿針線縫補衣物,還能夠有模有樣地用圓形繡繃子箍住手帕繡花朵鳥雀,箍緊學生制服胸口繡出學校名稱、學號及姓名。
母子倆先後被醫生診斷出患了神經衰弱,睡覺淺眠。耳朵扇子隨時駐紮號兵,屋裡屋外稍有動靜立刻吹響起床號。醫生剖析勸慰,我說應該是母子連心吧! 醫生笑著猛點頭,差點摔掉頂在鼻頭的老花眼鏡。
唯一教人想不透,是媽媽很會唱歌,無論日語歌曲或國台語歌曲,只要從收音機電視機聽個幾回,毋須找歌譜,就唱得悅耳動聽;而我則五音不全,拉開嗓門總抓不住音符節拍,任它們胡亂拼湊,高中音樂課補考居然得耍弄奸詐,才勉強過關。
媽媽唱歌頗具天分,係親友鄰居所公認。她從收音機、電視機學來喜歡的歌曲,再憑印象將歌詞逐一寫進筆記本。這些簿子正是她的備忘錄,平日經常翻閱複習的歌本。
看到媽媽那麼辛苦,我曾經找出六十年代郵購的一本《鄉土組曲》送給她,卻發現她照樣採聽寫方式做筆記。老人家說,書裡印刷的字跡太小,持放大鏡閱讀練唱太費事,還是她自己寫的清楚。
其實,媽媽的歌唱才華,早在日據時代讀小學時就展露了。小學畢業不久,即被請去幼稚班當唱遊老師。

2.
外婆連生了三個兒子再生下媽媽和屘姨,屘姨送人收養,媽媽便成為緊貼外婆身邊的掌上明珠。
外婆家靠近宜蘭平原東側的壯圍海邊。日本人占領之前,馬偕博士曾經到附近噶瑪蘭人聚落蓋教堂傳教,漢人叫那聚落番社,因此外婆住的村莊跟著叫新社。
媽媽小時候讀「古亭笨公學校」,需要來回走四公里路。早年農家大多不讓女孩子讀書,她為了排遣通學途中的孤單和恐懼,習慣邊走路邊哼歌謠壯膽,這麼走著唱著,幾年下來就唱會了很多歌曲。
新社村住戶一直稀稀落落,倒是蓋有兩座廟,讓種田兼打漁的村人,有個寄託希望和農漁閒暇的聚會場所。其中,距離外婆家較近的牛埔仔王公廟,百年前只是個雜草叢生的荒野地,家戶畜養的耕牛,都牽到這兒吃草。草埔寬闊,牛和人皆可以享用各自的天地。
牛隻低頭啃食野草,部分大人小孩跟著低頭四處尋找可供藥用食用的青草,或是幫家中飼養的鵝群拔「鵝仔菜」。其他人會去捉蟋蟀、賭石子、唱唱歌仔戲、吹吹竹笛,各忙各。
實在找不出樂子,即朝地裡挖洞掏泥巴捏泥人。再摘竹枝、姑婆芋葉,搭間小小房子供奉那些土尫仔,說是拜王公,保庇稻穀豐收、牽罟分得更多魚蝦。
誰都沒想到拜著拜著,雖然沒發現哪家人發大財,卻真的讓人找回走失的雞鴨,讓人找回被拐跑的兒孫。更神奇是,竟然有被日本人抓去當軍伕很多年都沒音訊的人,也能毫髮無傷地平安歸來。
從此,牛隻逐步讓出地盤,土尫仔王公披上華麗錦袍,且開始有木雕分身與諸多部將,協助處理事務。廟舍越蓋越具規模,使牛埔仔王公靈聖的封號不但留存村人心目中,甚至朝外擴張到鄰近鄉鎮。

3.
七十幾年前,牛埔仔王公託夢告訴村民,說小孩子除了懂得放牛玩耍,也要讀書識字才行。王公廟立刻騰出空間,闢設幼稚班。偏僻鄉野不容易尋得師資,小學畢業沒多久的媽媽,因為會唱許多歌又唱得很好聽,很快被找去擔任唱遊課老師。
幾年過去,媽媽和住在鄰村的爸爸結婚。婚後居住的大竹圍,距離牛埔仔王公廟多一倍路程,沒辦法再去教小娃兒唱歌。白天爸爸騎腳踏車去鄉公所上班,同住大竹圍紅瓦厝的大伯父二伯父兩家人,大人下田農作,小孩上學。媽媽迫不得已放下歌唱事業,和伯母她們一塊兒忙著裡裡外外。
後來爸爸為了上班方便,請祖母、媽媽帶著我及大弟搬出紅瓦厝,住到鄉公所對面。才讓媽媽撿回唱歌的喜好,一邊哼著歌謠一邊哄我們兄弟睡覺。
客廳牆壁木架上的收音機,成了媽媽學唱的音樂老師及知曉天下事的說書人,連端坐神龕裡的老祖宗都聽得津津有味。
牆壁上的音樂家教果真厲害,從美空雲雀的日本歌曲,唱到紀露霞、陳芬蘭、江蕙的台語歌曲,再唱到鳳飛飛、蔡琴的國語歌曲。媽媽邊聽邊用筆記本寫下歌詞。偶爾弄不明白,才向鄰居借歌曲冊子,逐字逐句地仔細抄寫查對。
我底下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一堆男生對唱歌似乎全不來勁,難得安靜片刻當媽媽的聽眾,便可列入乖兒子。記憶裡,最早從童伴間學會的該是一首尋找「放屁人」的台語歌謠,歌詞是:「點落點叮咚,啥人放屁大閹公,閹公媽舉鐵錘,摃著死囡仔尻川門。」
一面唱一面伸出右手食指點數人頭,待最後那個「門」字落到誰頭上,那個人就是公認的屁王。
這種歌謠被認為是野孩子曝粗口,所以媽媽特別教我們一首日語童謠替代,歌詞內容在點數木屐。那個年代鄉下人除了打赤腳下田農作,一般居家待客,老人小孩腳下都會趿雙木屐。把參與遊戲者腳下的木屐排成一路,隨時隨地都能玩開來。
「給踏、給踏、卡苦兮卡苦念母,……」邊唱邊來回點數那排木屐,動作和找屁王類似,待歌謠唱完末尾那個字,手指頭點在誰的木屐上,誰要受罰。處罰方式很多,包括讓出糖果、打手心、彈耳朵、撿柴火、搬磚瓦等等,花樣繁多。

4.
每當這些音符繚繞耳際的恍神時刻,我便發現有個老公公蹲踞牆角,頭頂白髮和臉上的白眉毛白鬍鬚不時隨著微風飄動。沒等他開口,我就認出他老人家。
應該是小學三四年級吧! 音樂課老師曾經通過喀喀咔咔響的老風琴,教我們認識這位持著一根長拐杖,拐杖頂端繫串鬚鬚的老先生。對著他唱起:「蘇武牧羊北海邊,斜地又冰天,雞留十九年,口飲血,雞吞沾,也木也古麵。新床汗所濕,夢想回家鄉。力盡籃中籃,心如貼石尖,也坐塞上,時添胡椒,入耳心痛酸……」
在那個才開始認識幾個簡單國字的年紀,這首〈蘇武牧羊〉歌詞裡究竟寫些什麼,全班沒有人能夠逐一辨認,可以大大地張開缺了幾顆乳牙的嘴巴,朗朗上口地跟老師哼唱,全是臨時囫圇吞棗撈個近似音替代,唬弄地學唱。唱著唱著,幾乎大半輩子不曾去搞清楚歌詞究竟是哪些字句。
直到許多年之後,無意間翻閱藝術歌曲本子,才知曉真正歌詞應當是:「蘇武牧羊北海邊,雪地又冰天,羈留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野幕夜孤眠。心存漢社稷,夢想回家鄉。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聽胡笳,入耳心痛酸……」
多沉痛多有學問的歌曲呀! 哪來的雞,哪來的麵,哪來的床,哪來的汗濕,哪來的籃子,哪來的胡椒?
恐怕誰也沒料到,小學時這種蘇武牧羊式的學唱方式,竟然幫助我把媽媽平日哼唱的歌謠,由耳朵直接灌入腦袋,先留下一道又一道深刻的音槽。
等事後發覺歌詞不對勁,自然會順著音槽溝紋去尋找正確字眼填充,如此學唱確實簡單多了。

5.
二○一六年十一月十日黃昏,九十歲的媽媽拿一碗晚餐剩飯橫越門前道路,到對面水圳餵魚,免得那些野生魚群要度過飢寒的夜晚時,遭一輛逆向行駛的機車撞成重傷,送醫急救兩個小時後往生。
從此我們兄弟和所有孫子輩,再也聽不到老人家的歌聲,想念時只能像播放唱片那樣,唱針循著先前刻在各自腦袋裡的音槽溝紋去吟唱。
現代學校教育兼顧方言母語,孫子向我討教。我會利用陪他騎腳踏車遊逛鄉野時,邊騎邊把老人家生前經常哼唱的某些台語歌曲,經由我喉嚨重新播放。我唱一句,他學一句,練過幾遍,再反覆接龍。
像〈港都夜雨〉、〈舊情綿綿〉、〈孤女的願望〉、〈望春風〉、〈黃昏的故鄉〉、〈雨夜花〉、〈心事啥人知〉,以及那〈可憐戀花再會吧〉、〈河邊春夢〉、〈月夜愁〉、〈流浪的歌聲〉,攏總充當爺孫倆一路前行的腳踏車進行曲。
每逢騎車學唱時刻,我馬上回想起那個看不懂五線譜的高中生,當年如何夥同頑皮的同伴,利用剛從師大畢業的美女老師在公眾場合動輒臉紅害臊的弱點,刻意選在通學火車上當眾拉開「鴨公聲」唱起〈天倫歌〉,才換來及格分數。
這個音樂補考的高中生,幾十年之後竟然能夠將一些從媽媽口中聽來的歌謠往下傳承,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我想了又想,除了長年耳濡目染,應該還得力於媽媽傳給我的某些基因吧!

──原載於二○一九年八月四日《自由時報.副刊》

我的儲藏室

1.
過了四十歲,孩子一個個長大,住家自然變得狹窄。於是找朋友搭會,再向銀行貸款,換了獨門獨院的兩層樓房。其中最大的房間,拿來充當書房,總算了了一個書呆子的心願。
書房設三面書牆,朝西北方向那面牆,刻意緊靠著柱子砌了窄窄磚牆,而留下大半面開設落地窗。人坐書房裡,跟待在戶外那種清涼和爽的感覺,幾乎沒什麼兩樣。
落地窗外栽種花木的院子,陽光和雨水在任何時間路過,從不忘記兜起圈子踏訪。更不用說那好奇的蝴蝶、蜜蜂、蜻蜓、小鳥、小蜥蜴、小貓咪,會輪番前來窺探。
背了幾年債務,讓一家人有個像模像樣的室內空間,讀書寫字畫畫,也在密集住宅區裡為昆蟲鳥雀與花木雜草們,提供小小的秘密基地。值得。到書房的親友每每建議,書房門口理應掛個什麼齋、什麼閣、什麼居,或什麼室、
什麼樓、什麼堂、什麼廬的懸牌,將更顯雅致。現在回想起來,懶人自有懶人的福氣,這個沒有牌銜的房間,經過三十年經營,堆積的書冊太多,不必我花費心思取名字,它已經成為名實相副的書籍「儲藏室」。
一個瞧在別人眼裡擁擠雜亂,卻又讓自己覺得空闊無比的天地,似乎沒有時間殺手容身之處。人在書房裡,往往不容易辨識白天夜晚,不容易辨識過去或未來。

2.
所有書籍,所有作者譯者,在室內或禪坐或側臥,或運功倒懸,或依牆佇立,或玩疊羅漢,或舉杯對飲,或獨自品茗,各有所好,一切隨興。
如果,聽到房間裡有人大剌剌高談闊論,對話的應該是施耐庵與花和尚魯智深,應該是莫言與趙甲,要不然就是馬奎斯和獨裁者面紅耳赤地爭辯。窩在角落輕聲細語交談的,可能是蒲松齡和史蒂芬.金,曹雪芹和紫式部,也許是太宰治和卡爾維諾。至於倦遊歸來的徐霞客和老殘,外加個聶魯達,則個個瞇著眼睛,持續在夢裡邁步踏青哩!
另一夥人,手裡握著筆開設紙上論壇,說什麼歷史不忍細看,談所謂的知識分子,還告訴你哲學的慰藉。眾聲喧嘩之際,突然冒出個末代皇帝,細述他的前半生。
對近代往事追憶,最熱心最貼緊現代文青文壯文老的,則莫過於作家兼出版家隱地,他奮力睜開遮擋強光的眼瞼,把消失的「昨天」翻轉回來,從九○年代一路翻回五○年代。
老話說,人多嘴雜。不管任何姿勢任何言語任何腔調,全不礙交談或辯論。包括控制不了的自言自語,莫名所以的傷悲低泣,或嘿嘿嘿的傻笑;包括原本密友為爭寵而賣弄心機,原本仇敵為剷除異己而使出手段,一切都可能被寫進字裡行間。
有人認為,書讀太多容易食古不化,遇事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最後肯定變呆。而我,滿慶幸自己讀過的書很快忘掉大半,殘存的碎渣不過是回憶的餘燼,理當無此後遺症。
問題出在,人雖不算痴呆,偏偏又不夠聰明,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傻哩呱嘰地去買那麼多忘了看,或看了也很快忘記的書冊。唉,想為自己辯白不呆不笨,都難。
尤其犯傻,在陸續讀過那些大師寫東寫西說南道北之後,難免手癢跟著塗塗寫寫,奇奇喀喀自以為是地敲起電腦鍵盤。
你要是讀我寫的那幾本散文或小說,便不難明白我會盡量避免引用大師名言壯膽。原因無他,害怕呀!怕虛不受補,更怕因此袒露要害。一個人身穿開襠褲,總不宜擺出七爺八爺那種大身尫架勢去逛大街。

3.
我猜,任何書房書店圖書館,絕對是最多神仙鬼怪窩居藏匿的巢穴。通常神靈喜歡高高地站在人們頭頂,或是跨騎書頁頂端,垂下眼瞼瞇眼盯住你瞧;而鬼怪「魔身仔」那一幫,則喜歡躲在人的背後,或是裝訂書冊的夾縫,朝外探頭瞪大眼珠子。
小孩子怕鬼,偏又好奇地想看看鬼究竟長什麼怪模樣。我小時候,正值鄉下種田人嘴邊叨念著「讀冊不能當飯吃」的年代,要找課外讀物循著文字圖畫去探險並非易事。
唯一填補心中瞎想的辦法,便是每天放學回家把書包一丟,即鑽進鄉公所、鄉農會、民眾服務站,盯著工友屁股去翻找垃圾堆,撿回印有文字鬼和圖畫鬼的書報雜誌。
慶幸的是,經過多年戰亂後,時代迅速翻轉,人坐家中張眼瞧見的,除了戶口名簿、國民身分證、繳稅通知單、春牛圖、掛在牆壁的家庭必備良藥袋之外,朝窗口門外望出去,鄰家的門聯、電線桿上的標語或牆上貼的廣告,到處寫著密密麻麻的「謎語」,終於教只顧肚子要有米飯吃的眾人有所頓悟:確實需要讀點書識點字,始能解答
人生許多困惑。
搭上這一波讀書識字似乎大有用處的浪潮,讓我一輩子不需奮力揮動鋤頭犁耙,只要坐在辦公室拿筆拿紙書寫,便能掙口飯吃。可天天動用紙筆,總有不認識的字,不懂得的詞,表達不出來的思緒,就不得不從別人寫的文章和書冊去嚐鮮品味,汲取養分。
我設書房的本意,類似廚房餐廳那樣,充當全家人得到溫飽滋養身體的倉儲,老老小小在任何時刻都可以靜下心看看報紙雜誌,看看書看看畫冊。
從沒想到書刊越堆越多,來過的親戚朋友私底下以為那是間儲藏室,是存放舊書廢紙的倉庫。平日約好客人,太太總不忘提醒:「可別帶人家進那個狗窩。」
某回,兩個寫作的朋友跑來書房聊天。落地窗外的院子裡,雨水不停地打在桂花和槴子花樹上,淅瀝淅瀝地吟唱。其中一人走到書房門口,抬頭望了望門楣,說我不妨把書房取個雅號叫「聽雨軒」。
另外一人歪著脖子盯著窗外,隨即接連搖頭說道,面對如此美景和天籟,若是用聽雨軒、觀瀑亭來命名,豈不是教人稍坐片刻便會想上廁所?
可見要幫書房取個合適名號,頗費心思。我何妨不跟著鄉下人隨興為兒女或孫子輩安個乳名那般,順口又親暱。因為既然是乳名,什麼臭蛋、皮球、小石頭、椪柑、紅柿,皆無不可。環顧前後左右,再看看地面各個角落,書房若真要叫個貼心的名號,嘿,類似狗窩的「儲藏室」確屬上選。
尤其幾個孫子小時候,這狗窩曾是他們淌口水、閃尿、打盹、捉迷藏的遊樂場。還把書當磚頭,表演空手道;把一落落的書堆疊一塊兒,如同國王禦敵的城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69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